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农用地膜自然老化与人工老化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分析人工加速光老化与自然气候暴露老化试验两者的相关性.[方法]以乌鲁木齐天山区南端农田自然老化试验田和人工加速光老化试验箱作为检测地膜老化试验手段,对A、B、C三种不同配方的农用地膜进行老化前后力学性能分析,并研究了辐照强度、温度、老化时间对农用地膜老化寿命的影响.[结果]自然老化和人工老化试验都表明B膜抗老化性相对其它2个膜样较好.[结论]人工老化与自然老化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变化规律非常吻合.说明用340 nm荧光紫外灯辐照度控制在0.68 W/m2、黑板温度为60℃、冷凝温度为60℃、光照3 h、冷凝3 h试验条件下,可模拟出人工加速光老化试验的老化速率是自然气候环境下暴露试验的10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PEG6000渗调处理对茎瘤芥老化种子膜透性的影响。[方法]使用不同浓度PEG6000(5%、10%、15%、20%、25%、30%、35%),以不同的时间(4.8、12、16、20、24h)处理茎瘤芥老化种子后,测定种子浸泡液相对电导率。[结果]与对照相比,不同浓度PEG6000以不同时间处理茎瘤芥老化种子后,种子的膜透性均显著下降。[结论]25%的PEG6000处理12h,种子膜透性降幅最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化学竹浆纤维增强不饱和聚酯复合材料在紫外加速老化与湿热老化后力学性能变化与尺寸稳定性.结果表明,在室温与环境湿度下放置1年后,纤维未改性的复合材料弯曲强度无显著变化,弯曲模量下降31.5%;纤维经N-羟甲基丙烯酰胺改性的复合材料弯曲强度下降14.6%,弯曲模量下降37.6%.紫外线加速老化200 h后,纤维未改性的复合材料弯曲强度、弯曲模量与尺寸均无显著变化.湿热老化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有显著影响,沸水浸泡2 h后,复合材料弯曲强度保留率为49.4%,弯曲模量保留率为35.6%.  相似文献   

4.
退火处理对葛根淀粉老化特性和质构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差式量热扫描仪(DSC)、低场核磁共振分析仪和质构分析仪研究退火处理对葛根淀粉老化过程中水分迁移、老化特性和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处理会使葛根淀粉在老化过程中的水分子相对含量降低;退火时间对葛根淀粉老化度的影响较为明显,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葛根淀粉的糊化焓增加,老化焓降低,老化度降低,当退火时间达到24 h时,葛根淀粉老化1 d后的老化度从原葛根淀粉的32.95%降到19.58%,老化10 d后的老化度从37.42%降到19.46%;原葛根淀粉凝胶和退火处理葛根淀粉凝胶的凝胶强度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当退火时间达到24 h时,老化1 d后的凝胶强度从原葛根淀粉的27.34增加到48.44,老化10 d后的凝胶强度从72.11增加到76.45,弹性则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减小。  相似文献   

5.
不同加速老化条件对苦瓜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苦瓜种子为对象,研究不同的老化温度和时间条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旨在筛选出适宜苦瓜种子的加速老化处理条件,探讨建立用加速老化法测定苦瓜种子活力及耐贮性的操作标准。结果表明,随着老化温度的提高和老化时间的延长,苦瓜种子的发芽率呈下降趋势,与CK(100%)相比,45℃处理效果最为显著,处理144h后发芽率下降到53%,41℃处理效果最差,处理144h后发芽率仍达到85%;发芽速度和整齐度随着老化温度和时间的增加而降低。本试验结果表明,45℃处理144h为苦瓜种子加速老化的适宜处理条件。  相似文献   

6.
朱玉  尹立伟  郭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5,(11):274-275,278
[目的]研究不同食品添加剂对玉米淀粉老化性能的影响.[方法]试验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通过添加氯化钠、柠檬酸、黄原胶、蔗糖、单甘酯和糖化酶6种添加剂研究各添加剂对玉米淀粉的老化性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玉米淀粉的老化度随氯化钠浓度的增大而有所增大,而随着柠檬酸、黄原胶、蔗糖、单甘酯、糖化酶浓度的增大而有所减小.[结论]研究可为使用添加剂来适当延长食品的货架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不同时间紫外老化处理纳米氧化锌改性木塑复合材料,分析老化前后试样颜色和弯曲强度的变化,结合 SEM和 FTIR 探讨复合材料的老化机制,分析不同含量纳米氧化锌对木塑复合材料抗老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外老化处理后复合材料表面颜色发生变化,添加纳米氧化锌后能够改善颜色变化;老化1500 h 后空白试样的弯曲强度下降19.08%,添加1%、2%、3%、4%、5%的试样的弯曲强度分别下降15.04%、13.60%、13.71%、12.00%、14.09%;通过 SEM观察老化处理后复合材料发现其表面出现裂纹,FTIR 分析得出老化后复合材料表面发生氧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明小麦种子在不同收获期下贮藏过程中种子活力变化.[方法]采用高温高湿人工加速老化的方法,对3个不同收获时期的春小麦种子在100;相对湿度和41℃条件下进行人工加速老化,处理时间分别为0、2、4、6、8d,测量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平均发芽时间、幼苗干鲜重等指标.[结果]不同收获期下老化2d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大,从第4d开始,随着老化时间增长,各相关指标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在老化第8d时,种子的发芽率最低降至60.33;.[结论]采用种子活力指数结合主要农艺性状可有效评价不同人工老化处理对不同收获期小麦种子活力的影响.人工老化处理这一措施结果显示种子在短时间内受到高温高湿胁迫伤害较轻,老化的时间越长,种子受到的伤害越深,劣变越快.  相似文献   

9.
采用人工老化处理的方法对当年采收的甜瓜种子进行48h~216h中8个时间段的处理,加对照、1993和1986年种子,经恒温发芽、低温发芽、TTC测定和田间出苗试验,结果显示:甜瓜种子活力随人工和自然老化的时间延长而降低,其中短期处理种子的发芽率,出苗率下降不太明显,而反映发芽速度、幼芽生长状况的相应指标出现变化提前。长期处理的种子上述几种指标均有明显下降。种子活力越低,种子的适应性越差。POD、CAT活性随种子老化程度的加重而降低;MAD含量则随种子的活力降低而升高。认为室内选用发芽率与发芽速率或幼芽生长指标相结合的方法能够较为实际的反映出种子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针对塑料地膜造成的白色污染问题,研究了可降解海藻酸钠地膜的制备方法.[方法]研究了海藻酸钠浓度、增塑剂种类及浓度和持水剂浓度对膜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膜的降解情况.[结果]随着海藻酸钠浓度的增大,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逐渐上升.增稠剂提高了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其中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效果最好.持水剂使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降低,但解决了膜干裂的问题.[结论]海藻酸钠地膜最佳成膜液的组成为:1.0%海藻酸钠、0.2%羧甲基纤维素钠和0.6%甘油,此时海藻酸钠地膜的膜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高、透光率好,且可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地膜覆盖对泰芋1号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方法]试验通过垄作黑地膜、垄作白地膜、垄作不覆膜和平作不覆膜4个处理的比较,分析不同处理条件下泰芋1号的生长发育状况、产量和效益。[结果]垄作黑地膜覆盖条件下泰芋1号植株性状、产量和效益均显著优于垄作白地膜及未覆膜处理。[结论]该研究可为泰芋1号的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大田试验,设置无覆膜(CK)、PPC地膜双层覆盖(DF)及单层覆盖(SF)3种处理,分析玉米生长期间土壤的保温保水性能效果及PPC地膜在降解过程中结构变化。结果表明:2 a试验结果呈相同趋势,从地膜破解时间看,60 d时SF处理地膜表面产生细小裂纹后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大至地膜破碎,而DF处理与SF处理相比较,延迟30~60 d,地膜表面出现裂纹。同时DF处理有效提高土壤温度和含水量,2018年试验中的120~150 d时,DF处理的土壤温度较SF、CK处理分别高7.30%~10.29%;DF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分别比SF和CK高5.89%~10.99%。2019年试验中的60 d、120 d和150 d时,DF处理的土壤温度与SF和CK相比,显著高5.44%~24.85%;90~150 d内DF处理的土壤含水量比SF、CK处理高8.60%~22.28%。对不同处理的地膜红外光谱吸收峰相对强度分析可知,与SF处理相比较,DF处理的C-OH、C=O、C-O-C键伸缩振动吸收峰强度下降趋势缓慢;与DF处理相比较,SF处理的数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及力学性能的断裂伸长率、伸拉力强度明显降低。综合分析说明,双层PPC地膜覆盖方式可减缓地膜降解反应而导致的地膜破裂,进而提高土壤保温保水性能,可在实践中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山西旱作区不同类型地膜对谷子产量影响及其降解性能,在山西省朔州市布置地膜覆盖试验,设4个处理[普通地膜(PE)、PLA/PBAT复合型降解地膜(PP)、PBAT全生物降解地膜(PB)、不覆膜(LD)]。结果表明:与不覆膜相比,地膜覆盖使谷子产量平均增长32.6%,但覆膜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随着覆盖时间的增加,2种可降解地膜水蒸气透过量显著增加,表现为PB膜>PP膜>PE膜。力学性能(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和断裂标称应变)显著下降,表现为PE膜>PP膜>PB膜,微观形态和化学结构变化显著,普通地膜变化不明显,微观表面粗糙度表现为PB膜>PP膜>PE膜。PB膜在保障谷子产量的同时降解效果最佳,农田残留最少,覆膜150 d后降解率达到74.8%,降解残片以<2 cm2和2~5 cm2的中小规格为主。从谷子产量、地膜物理性能、化学结构和降解残留度等方面综合评价,PBAT全生物降解地膜在确保谷子产量的同时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可作为PE膜的替代品应用于晋北地区旱地谷子生产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解决新疆地膜污染问题,为可降解地膜的降解机理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室内模拟的方法,研究可降解地膜的降解程度和光照时间的关系,并且经过回归分析拟合出符合其降解规律的降解模型。[结果]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可降解地膜的失重率与光照有很大的关系。降解过程未发现杂物,质量却减轻,说明降解产生了气体,证明了紫外线对地膜具有破坏作用。不同的地膜在降解过程中速率有着明显的差异;在相同条件下,诱导期为30d的S4#降解最快,随着紫光光照时间的延长,其降解程度为逐步累积降解的过程。[结论]6种可降解地膜在紫外线照射下失重率和光照天数可以基本上看作是正相关的关系,通过显著性检验后找到数据拟合曲线的降解模型可用逻辑斯蒂模型来进行描述,即Y=a/(1+b×e-ct),并且都达到了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材料的全生物降解地膜的降解过程和对作物产量及土壤环境的影响,以PBAT型全生物降解地膜和普通聚乙烯塑料(PE)地膜为处理,在南疆四地州主要棉区和玉米种植区,开展降解地膜大面积应用试验与示范,系统分析了降解地膜的降解性能以及对作物产量、土壤温湿度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降解地膜的降解过程为先出现裂纹,然后出现孔洞,最后破碎成小块,中间伴随着地膜变薄、变脆。巴州棉花降解地膜出现碎裂期的时间较阿克苏提前4 d,喀什玉米出现大裂期的时间较和田地区提前7 d;但同一作物不同地区之间降解时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降解地膜降解处于诱导期之前,除巴州棉花降解地膜膜下5 cm的平均土温低于PE地膜外,四地州棉花和玉米降解地膜膜下5 cm和10 cm的土壤温湿度均高于PE地膜,但两种地膜的土壤温湿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同一地区,降解地膜覆盖下作物收获期和播种前土壤养分略有不同,但差异不显著(P0.05)。巴州和阿克苏地区降解地膜覆盖下的棉花产量分别较PE地膜提高8.33%和6.48%,喀什与和田地区玉米分别较PE地膜提高3.67%和14.97%,但两种地膜的作物产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降解地膜降解性能良好,对土壤水分和温度及作物产量的影响与PE地膜相当,以PBAT型全生物降解地膜代替PE地膜应用于南疆农业生产具有可行性,对作物和土壤环境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改性淀粉/聚乙烯醇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改性淀粉/聚乙烯醇(PVA)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能。[方法]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通过机械力与柠檬酸、甘油的双改性制备成双改性热塑性玉米淀粉,利用双改性热塑性玉米淀粉与PVA复合成膜,制备成可生物降解的塑料薄膜,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差示扫描量热(DSC)对复合膜的结晶性和热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与原淀粉/PVA复合膜以及单改性淀粉/PVA复合膜相比,双改性淀粉/PVA复合膜的结晶度有所降低,其相容性、力学性能、耐水性和热稳定性均有明显提高。室外土壤掩埋30 d后取代度为0.26的双改性热塑性淀粉/PVA复合膜的降解率约为43%,属于环境友好型材料,可用作可生物降解塑料膜。[结论]该材料的制备具有制造工艺简单、能耗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唐华丽  熊汉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426-20428
[目的]为防沙治沙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利用天然竹纤维为原料,先通过羧甲基改性制备羧甲基纤维素(CMC),并进一步制备竹纤维基液体地膜,考察CMC用量对膜性能的影响。[结果]随着CMC用量的增加,地膜溶液的粘度逐渐增大,膜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透光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而吸水率则先减小后增加。当CMC用量为5 g/100 ml H2O时,膜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透光率最大,而吸水率最小。30 d后,沙粒表面的竹纤维基液体地膜大量降解,而沙粒硬化成块。红外分析结果表明,CMC与玉米淀粉(ST)或PVA大分子之间发生了交联作用,形成了互穿网络结构。[结论]该研究成功研制了竹纤维基液体地膜,该地膜具有良好的降解和防沙治沙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防护林树种成活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在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采用覆膜造林措施,研究单侧覆膜、两侧覆膜和不覆膜(CK)对杨树苗期土壤含水率、土壤温度、成活率、保存率、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不同覆膜方式土壤含水率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土壤含水率从大到小依次为两侧覆膜、单侧覆膜、CK,浇水后15 d,在0~10、10~20、20~30、30~40、40~50、50~60 cm层两侧覆膜土壤含水率分别比CK提高43.6%、34.6%、32.9%、25.8%、18.0%、7.1%。土壤温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两侧覆膜、单侧覆膜、CK,两侧覆膜在5、10、15、20 cm层分别比CK提高0.9、0.8、1.1、0.8℃。杨树成活率与保存率从大到小依次为两侧覆膜、单侧覆膜、CK,杨树胸径生长量从大到小依次为两侧覆膜、单侧覆膜、CK;新稍生长量从大到小依次为两侧覆膜、单侧覆膜、CK。[结论]在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地区,建议造林采用覆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生物降解膜在新陆早61号上的应用效果。[方法]开展3种生物降解膜在棉花新陆早61号上的田间比较试验,针对3种生物降解膜的地温、降解膜降解性能和新陆早61号的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进行综合分析,旨在筛选出适合兵团棉花生产利用的降解膜产品。[结果]降解膜的厚度越厚降解越早,厚度越小降解速率越快。3种供试生物降解膜与普通地膜相比延缓了新陆早61号各生育期的生长发育,在出苗期至现蕾期增温效果比普通地膜差;同时植株的生长势减弱,叶面积指数降低,群体收获株数减少,结铃减少,产量不同程度的减少。[结论]3种供试生物降解膜都能降低土壤地膜残留,有效地减少了残膜对土壤的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