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研究了泛麦7030不同播期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每穗实粒数、结实小穗数、千粒重、结实率以10月15日播种最高,分别达40.6粒、16.3个、45.1 g、94.1%,产量也最高,达7 511.20kg/hm~2;10月1日播种的次之(产量7 109.29 kg/hm~2),10月21日播种的小麦最差,产量仅为6 615.29 kg/hm~2。  相似文献   

2.
以高产冬小麦品种济麦22为供试材料,在底墒充足情况下,小麦生育期仅灌一次拔节水。设置不同播期处理,研究非充分灌溉条件下不同播期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0月8日至10月20日播种的济麦22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保持较高水平,10月14日播种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分别为7 869.6 kg/hm^2、21.1 kg/(hm2.mm)。  相似文献   

3.
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泛麦8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泛麦8号是河南黄泛区地神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高产矮秆小麦新品种。以泛麦8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播期和密度对泛麦8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0月5~19日播种,密度为75万~495万株/hm2时产量差别不大;10月26日以后播种,应适当加大播种密度(390万株/hm2以上)。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小麦新品种"淮麦44"在江苏省淮北地区生产上的适宜播期与播种密度,特进行了不同播期和播种密度对"淮麦44"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淮麦44"在淮北地区的最佳播期为10月15日—25日,且以每667 m~2基本苗数为21万苗时,小麦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5.
以河南省大面积播种的春性品种豫麦18、兰考矮早8,半冬性品种周麦18、豫麦49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对上述两类小麦群体发育、灌浆速率、光合性能、光能利用率、产量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对小麦群体发育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存在差异,春性品种豫麦18、兰考矮早8这两个品种在10月23日播种群体发育较好,数量较大,CAP、FV/Fo、Fv/Fm等光合参数等各项群体指标较优,光能利用率及产量最高。而周麦18、豫麦49这两个半冬性品种在10月15日播种上述各项群体指标较优,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将周麦27分四批进行播种,对不同播期小麦出苗时间、基本苗数、主茎叶龄数、分蘖期、分蘖数、灌浆速率等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试验结果表明,10月10~20日播种的小麦进入返青期后生长优势比较明显,有效分蘖、叶面积系数、结实小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均高于其余播期,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最高,为最佳播种期。  相似文献   

7.
在旱肥地条件下,以烟农19为试验材料,研究分析不同播期、播量对小麦产量及三因素的影响。试验表明,播期间、播量间及播期播量的相互作用间对产量的影响差异显著;对产量构成三因素有一定影响。对于中、多穗型品种在青岛地区适播期内(10月2~15日)播种,基本苗应控制在8万~23万为宜;在最佳播期内(10月5~12日)播种,基本苗控制在13万~18万比较稳妥。一般情况下,2日到8日播种,基本苗控制在8万~13万,8日到15日播种,基本苗控制在13万~23万,15日至22日播种,基本苗控制在18万~28万。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为在适期适量播种时最高。不同播期、播量对亩穗数影响较小,但对穗粒数和千粒重有一定影响,穗粒数随播量的增加而减少,千粒重随播期的推迟而减少。  相似文献   

8.
在邓州市气候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播期及播量对小麦品种先麦8号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邓州市中等水肥地力条件下,10月10—15日播种,播量105~120 kg/hm2,先麦8号产量较高,且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明苏南稻区主要稻麦两熟品种的生育期、产量及主要性状的表现,及其与耕作制度的关系.[方法]选择苏州地区种植的南粳46、常优5号、常农粳8号等16个粳稻品种和扬麦16号、镇麦10号等9个小麦品种,通过在苏州不同地区进行试验分析了不同粳稻品种和小麦品种的产量和产量结构、生育期和株高等主要性状.[结果]参试粳稻品种间的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小麦品种间的产量无显著差异;粳稻不同播期和生育期与产量的相关性不显著,而小麦不同播期和生育期与产量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稻麦高产品种的每穗粒数与产量的相关性极显著,说明稳定每公顷穗数、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增加每穗粒数是稻麦周年高产的重要基础.[结论]针对苏州地区,在选择周年高产高效的稻麦品种组合时,主要考察水稻品种的产量和品质,其次考虑小麦品种的播期和生育期,再结合实际生产的需要合理搭配高产型、高效型或高产高效兼顾型的稻麦品种组合.  相似文献   

10.
对天水干旱雨养农业区旱作地膜小麦采用9月23日、9月28日、10月3日、10月8日不同播期试验。结果表明:9月28日和10月3日播种的小麦冬前总茎数、分蘖成穗数、穗粒数及千粒重等各项指标均比对照和其他播期的高,产量分别达到4 851.0 kg/hm2和4 605.0 kg/hm2,分别较露地对照增产11.17%、5.53%,表明9月28日至10月3日为适宜播期。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不同播期及播种量对稻茬小麦扬麦16群体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越冬期与拔节期小麦株高随着生育期的推迟逐渐降低;各时期小麦株高变化趋势一致,随着播种量(基本苗)增加,株高均呈降低趋势。随着播期推迟,小麦叶面积降低。同一播期处理下,拔节期至抽穗期,小麦单茎干物质量逐渐增加。不同播期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播期太早或太晚都不利于产量形成。11月8日播期处理下,小麦产量最高。在同一用种量(基本苗)处理下,11月8日有效穗数最高。随着播期推迟,有效穗数降低。扬麦16在苏南太湖地区11月8—15日播种最佳,基本苗225万~300万/hm2为最适。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淮北地区小麦生产,进一步探究本地区小麦的播种适期,江苏(新沂)现代农业(稻麦)科技综合示范基地于2021-2022年选用淮北地区大面积推广的淮麦33为试验品种,进行了不同播期的试验,播期设置为10月5日、10月15日、10月25日、11月5日和11月15日。结果表明,播期能显著影响小麦生育进程,随着播期的推迟,出苗期、拔节期、抽穗期依次延后,但是成熟期差异不大,小麦全生育期缩短。播期越晚,主茎叶龄越小,单株分蘖数、总茎蘖数、大于3.1叶的大分蘖数、大于4.1叶的大分蘖数和单株次生根越少。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实际产量均随着播期的推迟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13.
为了确定小麦的最佳播期与密度,开展了不同播种期与种植密度对小麦品种天禾3号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小麦产量、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随播期推迟呈下降趋势,成穗数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播种期和种植密度两因素互作条件下,10月15日播种、密度330万株/hm2处理成穗数最高,10月5日播种、密度195万株/hm2处理穗粒数、千粒重最高,10月10日播种、密度240万株/hm2处理产量最高。综合考虑,天禾3号在鹤壁市的最佳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分别为10月10日、240万株/hm2,此播种期和种植密度条件下产量最高,达9 710.9 kg/hm2。  相似文献   

14.
播期播量对强筋小麦济宁16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播期和播种量对强筋小麦济宁16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有不同的影响.播种量对小麦群体虽有一定调节作用, 但播期影响更大,因此在栽培中一定要做到适期播种.在鲁西南地区, 济宁16适宜播期为10月5~20日, 最佳播期为10月10~15日;适宜播期内播种量以666.7m2基本苗13万~18万为宜,依播期调播量.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小麦适宜播期和密度,明确不同年型下不同播期和密度对小麦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以1951—2015年泰安地区的气象数据为基础,根据冬前积温划分出不同年型,并利用DSSAT模型进行不同播期(10月3日、10月8日、10月13日、10月18日、10月23日、10月28日)和密度(每公顷分别为150万、180万、210万、240万、270万、300万)下的小麦生长模拟。结果表明:偏暖年型,该地冬小麦最适播期在10月13日左右,正常年型最适播期在10月8日左右,偏冷年型在10月3日左右;在一定种植密度范围内,小麦产量随密度增大而增加,适宜密度(基本苗)为300万/hm~2;小麦总茎数和叶面积指数随播期推迟和密度减少而减少;各播期下小麦总茎数均表现为偏暖年型﹥正常年型﹥偏冷年型。偏冷年型小麦总茎数随密度增大而增多,偏暖和正常年型低密度条件下小麦通过调节作用也可获得较高的总茎数。播期、密度对产量、穗粒数和单位面积穗数的影响均达极显著;年型与播期的交互作用对穗粒数和千粒重影响极显著,对产量和穗数影响显著;播期与密度的交互作用对产量的影响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优质高产油菜新品种双油8号的适播期、迟播临界期和获得高产的最佳种植密度,为建立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设置双油8号不同播期和不同栽培密度试验,研究其对油菜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不同播期间的油菜生育期差别较大,播期越早生育期越长,9月15日播种的生育期达到243.8d,比10月1、15日播种的生育期分别长20.8、27.8d;在同一播期内,种植密度越小,成熟期越晚;种植密度增大,成熟期提早。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油菜单株角果数的影响较大。[结论]在豫南地区双油8号的适播期在9月15日~10月15日,适播期内产量均以45万株/hm2最高;在晚播情况下,产量均较低,但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产量增加,以种植密度75万株/hm2产量最高,因此晚播情况下应加大种植密度,以密补迟。  相似文献   

17.
对宁南半干旱雨养农业区旱作地膜小麦采用 9月 2 0日、9月 2 6日、10月 2日、10月 9日不同播期的试验结果表明 ,以 9月 2 6日和 10月 2日播种的小麦冬前总茎数、分蘖成穗数、穗粒数及千粒重等各项指标均比对照和其它播期的都高 ,产量分别达到 6 0 0 0kg/hm2 和 5 70 0kg/hm2 ,分别较露地对照增产 33.3%、2 6 .7% ,表明 9月 2 6日至 10月 2日是适宜播期  相似文献   

18.
综合即墨市小麦播期播量试验3年的结果表明:播期对小麦生长发育进程、植株性状的影响较大,播量间有差异但不显著;植株分蘖、群体、抗逆性既受播期影响,也受到播量制约;同一播期随播量的增加分蘖、群体都明显提高,相同播量的不同播期随播种推迟分蘖、群体也相应减少;产量三要素和产量与播期、播量关系密切,适期播种、合理播量,其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三因素比较协调,产量较高;播量偏大或不足都不同程度影响产量三因素的和谐发展,不利于形成高产。播期偏早出现旺长易遭受冻害,播种过晚苗小、苗弱不利小麦安全越冬且中、后期易遭受倒春寒、干热风危害。建议即墨小麦适播期控制在10月3日-15日,播量控制在4千克-9.5千克。  相似文献   

19.
综合即墨市小麦播期播量试验3年的结果表明:播期对小麦生长发育进程、植株性状的影响较大,播量间有差异但不显著;植株分蘖、群体、抗逆性既受播期影响,也受到播量制约;同一播期随播量的增加分蘖、群体都明显提高,相同播量的不同播期随播种推迟分蘖、群体也相应减少;产量三要素和产量与播期、播量关系密切,适期播种、合理播量,其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三因素比较协调,产量较高;播量偏大或不足都不同程度影响产量三因素的和谐发展,不利于形成高产。播期偏早出现旺长易遭受冻害,播种过晚苗小、苗弱不利小麦安全越冬且中、后期易遭受倒春寒、干热风危害。建议即墨小麦适播期控制在10月3日-15日,播量控制在4千克-9.5千克。  相似文献   

20.
不同播期对机播机收油菜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不同播期对机播机收油菜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对机播机收油菜的产量和经济性状有一定的影响,10月14日播种和10月2日播种的产量、冬前长势、经济性状相差较小,10月29日播种的产量、冬前长势、经济性状影响较大。因此,建议油菜机播机收以10月15日前播种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