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为破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难题实施的院县共建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县建设为例,对其规划与设计、实践与成效、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与思考,对进一步加强"院县共建"模式建设提出了合理化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加快院县共建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县(市)建设、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助力农业强省转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农业科技管理》2015,(4):49-51
文章探讨了3年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与8县(市)共建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县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指出要找准切入点,抓牢着力点;适应新常态,呈现新举措;新常态下,不断调整新思路,明确新方向,充分发挥院县共建的"传播、支撑、引领"作用,着力规划先行,围绕生产需求,服务经营主体,突出提质增效,打造更多农业新亮点,探索和引领现代农业绿色化、标准化、一体化和信息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院县共建”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独创的一种新生事物。它通过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专家大院、科技培训、致富项目对黑龙江省“十弱”县进行科技帮扶,为其解决“三农”问题和加速县域经济腾飞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4):126-127
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竞争力仍然很弱,需要新的发展理念来为我国农业发展注入活力和动力,需要新理念来推动农业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要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尤其是通过"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来全面提升我国农业的竞争力。分析了"互联网+现代农业"视角下现代农业的发展特征,主要包括农业产业结构升级,重塑产业链;以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农业生产过程智能化;农产品流通模式升级四个方面。最后从生产环节融合(主要包括全程实时监控、精准化生产、生产云服务)、流通过程融合、全产业链纵向融合(包括产销直接对接、链条信息共享)三个方面分析了"互联网+现代农业"的融合模式。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处于"互联网+"现代农业的起步阶段,亟需加强理论研究。为对我国推进"互联网+"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阐释了"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内涵以及与传统农业产业活动融合之后的典型特征;以江西省为例,概括该省"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现状,指出要准确传播"互联网+"农业内涵、遵循农业产业特点、有效衔接"线上"与"线下"活动和总结摸索自身规律等四点认识;基于江西省的实践经验,提出科学开展"互联网+"农业顶层设计、加快"互联网+"农业配套法律法规建设、推出明确化多样化的"互联网+"农业扶持措施、加强"互联网+"农业从业人员知识培训和构建与"互联网+"农业相适应的物流体系等五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创新“3+1”人才培养模式,强化都市农业人才实践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1"人才培养模式,是北京农学院适应农业生产实践特点,强化农业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都市农业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改革举措。其内涵是以"卓越农艺师"、"卓越兽医师"培养计划为载体,整体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将学生全程、多角度、多方位置身于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链中实践锻炼,促使其主动适应社会,有效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7.
文章围绕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总体目标,结合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院县共建"罗山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县的实践,提出农业科研单位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应发挥好"融入政府主导多元化推广体系、科技支撑引领现代农业、标准农业驱动地方产业升级"的联动作用,并建议通过进一步规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联合搭建产业联盟,服务产业集群发展等来加速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章总结了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与17个县(市)共建"院县共建"农业科技合作模式的成功经验,阐述了该模式在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方面取得的成效,并提出了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背景下"院县共建"的发展思路,如提高自身科技创新能力、拓宽农业科技合作领域、主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建立常态化农业产业技术培训服务机制等,以期为地方农业发展、人才培养、科技贡献率提升等发挥智库引领作用,为地方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科技支撑后盾。  相似文献   

9.
青冈县是黑龙江省农科院帮扶的十弱县之一。为使科技帮扶工作能够顺利完成,省农科院选派了一名科技副县长到县里工作,派专家组深入一线进行调研、立项、建立示范园区、组建专家大院等。一年内使县里的农业生产上了一个新台阶,给县域经济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为龙江的经济腾飞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生物工程专业应用性强,对该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较高。基于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育现状,河北农业大学提出了针对生物工程专业建立"3+1"人才培养模式,从生物工程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创新举措和实施方法,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提高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庞欣  金立敏  宣雄智 《河南农业》2022,(36):12-13+16
“1+X”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的特色体现,为了使“1+X”证书制度落地实施,职业院校必须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群为例,阐述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路径,旨在为高职院校培养农业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是农业院校的两个基本职能,实现社会服务与人才培养的有效互动是农业院校努力探索和研究的重要方向。文章以云南农业大学"3+3"校县联合行动为例,从模式、创新、实践和成效四个方面,全面总结分析了农业院校社会服务促进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以期对高等学校办学模式改革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吴邦强 《农技服务》2012,29(5):562-563,566
为了探明道真县威芋3号马铃薯生产的最佳施肥配方组合,为马铃薯生产提供科学合理的施肥依据,以威芋3号品种为材料,通过"3414+1"田间试验,探索偏砂黄泥土氮肥、磷肥、钾肥配施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下等偏砂黄泥土的最优施肥量为:N=10.14 kg/667 m2,P2O5=5.08 kg/667 m2、K2O=11.42 kg/667m2,缺N、缺P和缺K的相对产量分别为59.41﹪、74.57﹪和73.43﹪,中等肥力的偏砂黄泥土施用氮、钾对马铃薯产量仍有较大影响,磷次之。说明,偏砂黄泥土增施氮、钾肥,配施磷肥仍是夺取马铃薯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1+2+1"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英语教学管理模式的理念,诠释了"333"教学管理模式的系统结构,提出了该模式的实施策略,旨在说明实施"333"教学管理模式是当下高校立德树人、提高教育质量、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文化事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初步探索出以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实习基地建设、实习监控及评价机制等方面改革为重点的“3+1”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社会经验普遍得到提高,学生综合技能得到全方位锻炼,学生毕业就业渠道得到拓展,企业选人的准确性显著提高,真正达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共同受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总结了县域产业融合发展中出现的一些典型现象和问题,并结合相关理论提出相应对策建议,探索引领现代农村特色高效、绿色生态化建设的新发展路径,以期构建生态循环新农村,实现绿色生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农业科技管理》2019,(3):88-92
文章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分析了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开展"1+N"结对共建党建工作的必要性,阐述了"1+N"结对共建党建工作的内容构建、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并提出了下一步的思考与展望,如推进结对共建党建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探索结对共建的长效机制等,以构建"开放式"党建工作新格局,促使党建工作与基地中心工作真正融合,为推进现代农业科研基地快速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18.
科技成果只有通过转化才能成为现实生产力,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重要纽带。文章以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开展的院县共建科技专家大院成果推广模式为例,阐述了其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保障体系建设及加强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简述了其在增强科技支撑作用、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加强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并提出了完善支持院县共建科技专家大院建设的政策措施、建立多元化支持院县共建科技专家大院建设的投入机制等对策和思路,以期进一步加强院县共建科技专家大院建设。  相似文献   

19.
"3S技术综合专业实践"是地理信息科学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主干课程之一,主要传授3S理论和技术以及它们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针对3S多学科交叉、发展变化快、实践性强的特点,提出以科研促教学,引导学生全方位参与实习训练,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手段探求新知识,提高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三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该方法切实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研究创新能力的显著提高,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推广效果,获得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20.
在"1+3"制度体系形成的背景下,校园贷正式退出校园,银行接手校园贷工作,并成为新型P2P网贷模式,其未来发展过程仍存在较多问题需我们去探究。因此我们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研究新型校园贷的发展情况及对校园融资需求、方式的变化。并对比银行和电商之间的相对优势和问题,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境,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给未来新型校园贷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