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木高径比是基本测树因子之一。由于精确树高测定困难(特别是在结构复杂的森林中),对林木高径比的直接相关研究相对较少。文中从林木高径比的研究对象、影响因素、林木高径比与单一测树因子的关系、林木高径比模型模拟、林木高径比与林木遭受风雪灾害的关系5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林木高径比奠定基础。目前大部分研究是针对结构简单、单层同龄的人工针叶纯林,针对分树种和分林层的研究极少且只有国外报道。林木高径比可能受到树龄、树种、竞争、立地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胸径、断面积、材积和地径等单一测树因子与林木高径比关系较为紧密,且呈负相关,而树高、冠长、冠幅、树冠面积、冠径、树冠比和树冠闭合百分比等单一测树因子与林木高径比关系较不紧密。目前的林木高径比模型多以胸径为自变量,然后进行多模型优选,所选的最佳模型多为非线性模型;部分研究则在最佳模型中加入其他的自变量,如竞争、立地、林层和树种等因子。多数研究认为,林木高径比越大,林木越容易遭受风雪灾害。  相似文献   

2.
林木高径比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鉴于抽样调查技术的引进与应用,一元材积表也被广泛的采用,我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建立以后,人们又设想在短期内同一径阶的林木的树高变化不大,从而取同一树高曲线值导算一元材积表,供复查期测算样地蓄积之  相似文献   

3.
为便于森林调查,生产与科研的需要,现试用雷州尾叶桉二元材积式加编<雷州尾叶桉高径比立木材积表>以供使用.  相似文献   

4.
为方便于森林调查、生产实践与科研的需要,现试用<雷州尾叶桉立木基径二元材积表的试编>(<广东林勘设计>1999.2)的材积式加编<雷州尾叶桉基径高径比立木材积表>;同时,为了探讨尾叶桉基径与树高比值的关系,特利用编制<雷州尾叶桉立木材积表>(已发表于<桉树科技>1997.2)的原始材料进行研究与分析,研究分析中发现基径与高径比值的关系是负相关的,即基径越大,高径比值则越小(树高不变时).  相似文献   

5.
6.
为揭示结构复杂、复层、异龄、多树种混交的中亚热带典型天然阔叶林主要树种的林木高径比特征,同时为中亚热带人工阔叶林、半天然林和天然阔叶林可持续经营提供主要阔叶树种林木高径比的典型参照,以建瓯万木林省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中亚热带典型天然阔叶林14种主要树种为研究对象,运用Mann-Whitney U检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指数函数和双曲线函数分析主要树种各林层(包括3个亚层和全林)的林木高径比特征。结果表明,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主要树种林木高径比平均值、最大值随亚层升高而减小,且平均值在各亚层之间总体上均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主要树种各林层林木高径比与胸径总体上均呈现极显著负相关(P<0.01)且相关系数较高,其中,第Ⅰ、Ⅱ亚层的相关系数明显高于全林和第Ⅲ亚层,相关系数绝对值第Ⅰ亚层为0.806 1~0.895 3,第Ⅱ亚层为0.788 2~0.964 3,第Ⅲ亚层为0.419 0~0.809 1,全林为0.419 0~0.848 9;指数函数和双曲线函数拟合第Ⅰ、Ⅱ亚层林木高径比与胸径关系的效果均较好,而拟合全林和第Ⅲ亚层的效果均相对较...  相似文献   

7.
以标准地内109株白桦的每木检尺数据为基础,计算出单木的树高与胸径之比得出相应系数,即高径比,再乘以各径级平均胸径的方法得出理论平均高,并与真实林分各径级平均高相比较,作出误差分析。结果显示:(1)高径比的大小与胸径呈反比,随着胸径的逐渐增大,高径比逐渐减小;随着树高的增加,高径比的波动程度趋于平缓,逐渐接近一个固定常数(2)当径级范围在8.0~8.99cm时,平均相对误差值及标准差值最小,分别为0.11%、0.33,其他径级的误差值和标准差值依次为:0.32%、0.69(径级7.5cm),0.43%、0.75(径级6.5cm),0.46%、0.71(径级9.5cm),0.65%、0.85(径级5.5cm),0.82%、0.88(径级10.5cm)。因此,在林木测算中,利用高径比指标在平均胸径易测的情况下可以对林分的平均高做出较为准确的估算,并用于二者的相互检验。还可根据不同的经营目的,人为控制高径比的变化来获取最佳效益。  相似文献   

8.
为方便生产实践、科研与森林调查的需要,利用《雷州尾叶按(U6)无性系立木二元材积表的编制》的材积式和原始材料分别加编雷州尾叶按(U6)无性系立木胸径高径比材积表和研究、分析胸径高径比值的关系是负相关的,即胸径越大,高径比值则越4、(树高不变时).  相似文献   

9.
对不同造林密度的杉木人工林内生态因子变化及杉木生长的研究结果表明:①林内光照、温度与造林密度呈反相关,而林木生长则与光照、温度呈正相关;②造林密度愈大,林木自然整枝愈强,而密度愈小,自然整枝愈弱,在小密度范围内,则林木自然整枝差异不明显。文中提出杉木人工林的初植密度以2×3或2×1.5m 为宜。  相似文献   

10.
林木“平均高径比”一元材积式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戴继先  李信 《山西林业科技》1994,(3):48-48,F003,F00
采用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1928株样木研制出林木高径比一元材积式,用计算机求出22个高径比一元材积模型,并通过伐倒木区分求积验证,用该方程式求得的林木蓄积与实际蓄积只差0.9%。  相似文献   

11.
不同林木类型昆虫群落结构及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应用多项群落特征参数和主分量分析方法,研究了毛白杨、国槐、枣树3种林木类型内昆虫群落的结构及变化规律。研究表明:不同林木类型内昆虫群落的组成结构、时间结构等有明显的不同,其中,枣树林昆虫群落复杂程度最高,寄生性昆虫数量最大;毛白杨昆虫群落中害虫数量和捕食性天敌昆虫数量最多;国槐昆虫群落在时间过程中多样性指数波动最大。  相似文献   

12.
枣树果核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我国18个主要枣树品种果核的调查分析表明,核重与果重,果形指数,核壳厚比正相关,核壳厚小于0.4mm的属软核品种,核形主要受果形的影响,核形指数与果形指数,核壳厚成正相关,核果比主要受含仁率,果重,核形指数的影响;有7个品种含仁率未超过10%,9个品种具双仁现象,11个品种有胚退化后残留下的种皮,所谓“无核枣”仍具核,只是核不发达,较小而薄,在实际工作中,宜把鲜核果比小于2%,核壳厚小于0.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实测铁杉、红桦和湖北花楸的地径、胸径、树高和材积,我们建立了根据林木地径估测树木材积的数学模型,具有较高的相关系数,可以应用于森林资源管理和森林生态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4.
15.
油茶幼林地土壤的养分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油茶幼林土壤养分进行测定分析,得出各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土壤有机质、水解氮和速效磷的变化趋势较一致,呈交替升降态,即3-7月先降低后升高,7-10月再次降低后升高;全氮3-7月呈渐增态,7-10月呈下降态;全磷变化不大,相对稳定;速效钾3-5月变化不大,之后有所升降,但保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6.
辽西地区苗木水分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虽然国内学者对一些主要造林树种的苗木水分做了许多研究,但是,结合辽西半干旱地区恶劣的生境条件所做的工作则很少。为了揭示辽西地区主要造林树种的苗木含水量的变化规律,为半干旱地区育苗造林提供理论依据,我们于1984年春到1986年春,先后在建平、凌源、北票等县(市)10余个场圃,连续3年对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等9  相似文献   

17.
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大岗山林区相似立地条件前后3次生物量调查研究资料,结合杉木人工林固定样地长期观测材料对杉木人工林生物量的变化规律作了较为详尽的研究,得到了如下主要研究结果:(1)对于同一林分,除叶生物量和某些枝生物量存在一个减小的时期外(5a至8a时),单株和林分各组分生物量均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大。在12a前的林分速生期间,叶、枝、干所占比重微弱增加,致使地上部分比重增加,而根比重减小;在干材期(12~16a),单株各组分所占比例趋于稳定。(2)立地指数对单株和林分各组分的生物量、总生物量以及生物量分配比率均存在显著影响,且这种影响随着林龄的变化而变化,并受初植密度的制约。(3)随着初植密度的增大,单株各组分生物量明显减小,干生物量分配比率在任一林龄时刻均呈下降趋势;由密度所形成的不同林分生物量间的差距随林龄呈减弱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为便于森林调查、生产与科研的需要,利用雷州刚果12号桉W5无性系基径二元立木材积式编制了(《雷州刚果12号桉W5无性系基径高径比立木材积表》,并从中发现:基径与高径比值的关系是负相关的.  相似文献   

19.
根据塞罕坝40a的实测资料,研究了4月第五侯至10月第一侯平均温度、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变化趋势及时空特点。结果表明,候平均气温变化呈变小趋势,候最高气温呈变大趋势,候最低气温呈微弱的变大趋势。简要地提示了与候温变化相关的天气学因素。  相似文献   

20.
用陕南、陕北林区16个油松标准地材料,计算各相对高处(0.0,0.02,0.04.0.06,0.08,0.1,0.15,0.2,0.25,0.3,0.4,0.5,0.6,0.7,0.8,0.9)的林分正形数系列样本平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初步得出正形数系列在林分内和林分间的变化规律。林分间带皮正形数系列中稳定的是f_(0.25H),去皮正形数系列中则是 f_(0.30H),林分因子对它们均无显著影响。为便于(?)_(0.5H)和(?)_(0.3H)在实际中应用,给出了两个相对高处直径与胸径之间的回归关系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