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古代社会,"农业是整个古代世界的决定性的生产部门",[1]农业也最能反映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黄淮平原是中国古代开发较早的农业区域之一,在中国历史上,黄淮平原无论是在经济方面,还是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曾扮演过重要的角色。根据司马迁对经济区域的划分,黄淮平原属于关东经济区,这一区域,在汉代它的富庶可与关中经济区相提并论,同时又是关中漕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科技》2011,(9):74-77
本文讨论的主题是汉代的农业,尤注目于集约精耕与人口增殖的关系。精耕制与以销售为部分目的的农户经营,由汉代以至近世,始终是中国农业经济的特色。兹先由汉代政府对农业的政策开始讨论。  相似文献   

3.
汉代河东郡农业状况初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两汉河东郡大致范围相当于今山西沁水以西、霍山以南的临汾、运城地区,此区域开发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汉时,处于长安、洛阳二统治中心的京畿边缘地区,其政治经济地位十分重要。然而,以往史家在研究汉代农业经济时,总是将河东纳入“三河”区域内加以探讨,鲜有将其作为独立经济区而研究其农业情况。本文结合文献和考古资料,从农业环境、  相似文献   

4.
汉代出土的铁镰数量较多,种类丰富,遍及全国各地。本文通过考古类型学方法对汉代出土铁镰的形制进行阐释,提出随着冶铁工艺的进步和简化“锻銎技法”的出现,汉代铁镰发展逐渐定型。此外还分析了汉代铁镰的发展阶段性特征、装柄方式、功能的分化及对汉代农业生产的影响,认为铁镰在汉代应不是作为单一的收割工具,其功能可能产生了分化,不同类型的铁镰可能有不同的最佳使用场景,其对农业生产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影响,促进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5.
曹建强 《农业考古》2001,(1):243-245
汉代的仓是地面粮食贮存建筑的统称。形式上包括仓、禀、 等。仓一般指长方形建筑,禀在建筑形式上与仓无异,它主要用于贮米, 是圆柱形,贮粮贮米皆可。 汉代经济繁荣,农业生产水平提高,特别是东汉地主庄园经济的发展,粮食产量增加,要求粮仓的储藏技术也相应的提高。汉代劳动人民在实践中,根据不同的气候、地理条件,因地制宜地修建了各种形式的粮仓。从中国农业博物馆藏的汉代陶仓模型中可见一斑。 汉代出土的陶仓禀模型,大致可分为楼阁式和平房式两类。 阁楼式 一般分为两层,北方、南方都有,往往是地主宅院的组成部分。不仅是粮…  相似文献   

6.
汉初,社会秩序得以重建,大量劳动力回归土地,一方面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产生了人口压力。为解决人口与耕地面积增长速度不平衡的问题,汉代农业由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向劳动力密集型的精耕农业发展,同时从单一的生产方式转向多样化经营。  相似文献   

7.
汉代文字瓦当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必然产物,是属于一定历史范畴的艺术,文字瓦当中出现农业吉语正是当时社会中重农思想及实践的反映,从一个侧面映射出汉代社会状况及农业生产习俗,这对于今天的汉代农史研究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山东地区,位于黄河下游,早在距今约九千年的后李文化时期,既已出现较早的原始农业类型,是我国重要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历经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和商周文化时期几千年发展进步,至汉代该地区的农业生产,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自近代田野考古学传入山东,特别是近50年来,山东地区的汉代考古工作,在几代考古人的艰辛努力下,取得丰硕成果,为我们全面系统的研究汉代农业,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资料。本文以出土文物为依据,并兼及相关的历史文献,试从农耕、水利、农作物、储藏与加工、家畜家禽等方面,对汉代山东地区的农业,进行初步…  相似文献   

9.
李峰 《江西农业学报》2008,20(2):156-161
河内是汉代农业发展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农业生产得以持续发展。本文仅就汉代河内郡农业环境、农业政策、农业生产技术的应用与推广、种植业和多种经营特征等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10.
11.
汉代皖北地区农业的发展与其优越的自然条件、众多的人口及先进的生产工具、耕作技术密切相关。其手工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漆器制作业、纺织业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略论汉代地主庄园经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锦山 《农业考古》1991,(3):108-124
  相似文献   

13.
张喆  戚亦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832-3833,3836
在分析两汉时期淮泗流域气候特征与社会环境的基础上,对该地的生产力水平与农作物种类、产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研究了农业生产与汉代乡里基层社会治安秩序之间的关系及影响,讨论了汉代乡里基层社会在发展农业生产上所采取的各种制度与措施,希望在农业生产与社会治安的问题上做些有益的探讨,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汉代画像石看汉代的牛耕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燕 《农业考古》2006,(1):132-135
两汉时期是我国封建时代社会经济的大发展时期。推动这一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铁犁和牛耕技术的逐步推广,乃至基本上普及于全国。铁犁和牛耕技术结合形成了先进的社会生产力,这一社会生产力是两汉时期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促进了两汉社会经济的全面繁荣。汉代重视葬俗,视死如生,所以。汉代画像石题材丰富,多为表现人们生前活动的画面,其中,牛耕图在农业生产活动画面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形象生动地反映了汉代人们田间耕作场景和牛耕技术,本文拟就目前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中的牛耕图来探讨两汉的牛耕技术。  相似文献   

16.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既要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又要适应生态的需求。即:一要积极增加粮食生产;二要促进农村综合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消除农村贫穷状况;三要合理利用,保护与改善各种资源。结合玉龙县农业发展的特点,对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分析和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走的是一条传统的粗放型增长道路,这种经济增长方式的增长潜能已逼近极限。实践证明,解决三农问题只能依靠农业自身功能的增强、产业链的延伸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而发展和完善农业循环经济,是解决以上问题最为有效的途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必须实现可持续发展。农业  相似文献   

18.
汉代是西北农业区拓展的重要时期。经两汉以戍军屯田和移民实边为主要方式的经济开发,使西北大片地区从游牧区变为农耕区。除关中以外的河套、河湟、河西、南疆等基本农区,都是在汉代开发建成的。汉代西北农区开拓的历史意义值得肯定,但也应看到大规模土地开垦对地区生态环境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生态农业是指遵循生态学规律和经济学规律,吸收传统的农业经验,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通过现代管理手段,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生态环境、资源保护与高效利用融为一体,使其具有生态合理性、资源利用高效性、发挥农业多功能性,形成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的农业体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下,生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产品,实现农业可持续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农业环境保护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阐述了我市农业环境保护单独立法的必要性。针对我市农业的特点,对农业环境保护立法中的重要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