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指出了防护林是辽宁省非常重要的林种,建国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防护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逐渐下滑。分析了辽东地区防护林面积最大的宽甸县防护林的现状,并提出了对宽甸县退化防护林修复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防护林是辽宁省的重要林种之一,在防风固沙、防御自然灾害、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业结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辽宁省防护林出现退化现象,防护功能下降,经济效益低下。文章通过分析退化防护林现状,指出防护林退化的主要原因,根据防护林的不同退化程度提出更新造林、适地适树、抚育复壮、封山育林、防治有害生物等修复策略,推动退化林分结构的不断优化,提高辽宁省防护林体系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3.
防护林是四川主要林种,面积达全省一半以上。四川人工防护林面积占防护林面积的17.33%,以有林地为主,优势树种以柏木为主。本文在结合四川人工防护林的特点和退化防护林的定义,分析评价四川人工防护林退化的主要指标以及程度,得出四川人工防护林退化面积44.85万hm2,蓄积4 526.86万m3,并从自然因素、经营技术、社会因素分析其退化原因。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人工防护林退化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林分退化的重要原因是树种单一,树种选择不当,有害生物等,结合辽宁省的实际情况,就不同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造模式,对实施我省三北工程退化人工防护林改造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结合辽宁省2015年和2016年开展的三北工程退化防护林修复项目建设成果,从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总结退化防护林修复项目的建设成效和开展退化防护林修复项目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建平县通过世界银行贷款造林、三北工程、退耕还林,辽西北边界防护林等重大工程建设,防护林体系基本成型,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3.83%,但由于本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属于亚湿润干旱地区,防护林退化、老化现象比较严重,残次林较多,为了更好地发挥防护林生态价值,根据最新林地资源变更数据,对区域内退化林分分析退化原因,并结合本区域生境特点提出修复方式,使森林更好的发挥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辽宁省建平县通过世界银行贷款进行了造林、三北工程、退耕还林,辽西北边界防护林等重大工程建设,防护林体系基本成型,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3.83%,但由于该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属于亚湿润干旱地区,防护林退化、老化,现象比较严重,残次林较多,为了更好地发挥防护林生态价值,根据最新森林资源变档数据,对区域内退化林分分析了退化原因,并结合该区域生境特点提出了修复模式,使森林更好地发挥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8.
靳涛  何红江 《绿色科技》2020,(5):126-127
阐述了麟游县退化防护林的现状,对防护林退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按照退化程度对退化防护林进行了分类,针对不同退化程度和导致防护林退化的原因,提出了适合当地退化防护林的修复改造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准确掌握三北防护林工程内蒙古工程区退化林分面积、分布以及退化类型与程度,对科学安排修复任务,实行精准修复,提升修复效果,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三北防护林工程区退化林面积达到301.9万公顷,退化乔木林面积50.9万公顷,退化灌木林面积251.0万公顷,退化林总蓄积2598.0万立方米。工程区退化乔木林以重度退化为主,退化灌木林以中度退化为主;杨树、榆树、柠条、锦鸡儿是主要的退化树种,其中以杨树尤为突出;退化林中成、过熟林占比较大;树种单一,林分老化是导致工程区林分退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宽甸县是辽宁省重点林区,防护林在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森林病虫害和人为因素,导致防护林呈退化趋势。本文通过落实森林资源保护责任制,实施生态保护红线,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修复退化防护林,适时搞好幼龄林抚育等措施,达到提高防护林效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渭南市秦岭北麓退化防护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区域整体生态防护功能的发挥。按照《陕西省三北工程退化林草调查技术方案》规定的调查方法,对渭南市秦岭北麓临渭区、华州区、华阴市、潼关县退化防护林进行调查分析,秦岭北麓退化防护林总面积21 354.74 hm2,从面积结构上看,华州区>华阴市>临渭区>潼关县;从退化林起源看,天然林面积大于人工林面积;从退化原因面积分布上看,生理>立地>人为>灾害;从退化程度面积分布上看,中度>轻度>重度。退化类型主要有4种,提出更替修复、抚育修复、择伐补植修复、渐进修复、封育修复等5类9种修复措施,在制定小班修复技术措施时,应结合具体情况科学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2.
山丹县防护林建设对县域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受多种因素影响,近年来防护林出现大面积退化。以山丹县2022年森林资源和国土资源调查结果为依据,对县域内退化防护林进行全面调查,统计退化面积、林种类型、退化程度、分布特征等。结果表明:全县退化防护林面积达到4 384.77 hm2,其中农田牧场防护林占80.59%,防风固沙林占19.41%;轻度退化8.28%,中度退化63.55%,重度退化28.17%;重度退化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养分指标含量显著低于中度和轻度退化林地(P<0.05),极显著低于未退化林地(P<0.01)。综合来看,山丹县退化防护林以中度退化为主,多为农田牧场灌木防护林,且退化程度越高,土壤状况越差,应结合调查结果及时开展精准修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建平县防护林的摸底调查和现状分析,重点分析了建平县退化防护林的结构特征、退化原因、退化程度等,进而找出防护林退化的原因,并对其提出适宜的修复建议。  相似文献   

14.
依据彰武县退化防护林调查结果,概括了退化防护林的现状,对退化防护林的调查数据及形成原因进行阐述,综合分析了退化防护林改造面临的主要问题,科学制定改造目标,合理选择改造模式,完成退化防护林改造目标。  相似文献   

15.
张家口坝上地区是京津冀防护林建设的重点区域,防护林建设初见成效。近年来,现有防护林中的杨树防护林出现了林分树龄老化、防护功能退化等问题。本文从该地区杨树退化防护林的退化现状、退化原因、改造方式和政策建议等4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旨在为该地区防护林后期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防护林体系建设是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部分防护林出现退化现象,直接导致防护林功能下降,给国土生态安全造成一定威胁,影响林业生态建设成果巩固提升。以泸溪县防护林建设为例,从防护林建设作用、经营现状入手,深入分析防护林退化的原因,深刻阐述退化防护林修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合理提出退化防护林的修复途径,科学指出退化防护林修复是提升防护林防护效应的重要途径。搞好退化防护林修复对优化防护林结构,促进林业发展,推动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平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沈阳市防护林的现状与结构分析,阐述了沈阳市防护林的退化原因、退化程度、龄组分布等特点,分析沈阳市防护林现存的问题,并提出对沈阳市退化防护林的修复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防护林中,退化防护林占1/3,严重影响生态效益的发挥。通过对河南省退化防护林现状调查结果的分析,找到了河南省防护林退化的原因,提出了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19.
通过剖析张掖绿洲防护林退化的主要原因,探讨树种更新在退化防护林修复中的作用,分析俄罗斯杨育苗和造林关键技术,论述俄罗斯杨在张掖绿洲退化农田防护林修复中的适应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防护林对生态环境的作用十分重要,但由于多年来受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及树种单一等原因造成防护林大面积退化,降低了防护林的防护作用。通过对防护林退化成因的调查分析,提出了对退化防护林修复的对策,对该地区今后防护林修复及改造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