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生物肥料(元气宝)对香蕉的生长和枯萎病的防控效果。结果发现:1施用元气宝处理的香蕉植株株高、平均最长根的长度分别比对照增长了7.83~11.67cm、8.33~18.67cm;假茎围、新生主根数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77~2.43cm、5.33~8.00根;地上部分鲜重、干重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0.1%~44.2%、8.5%~63.1%。2植株全氮含量、全磷含量、全钾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5%~7.5%、4.6%~29.4%、6.8%~15.4%。3接种香蕉枯萎病致病菌41d后,香蕉枯萎病的病情指数比对照降低了16.8%~28.7%。上述结果表明,香蕉植株施用生物肥料元气宝后,能够显著地促进其生长,也能相应地降低香蕉枯萎病的病情指数。  相似文献   

2.
红蕉(Red and Green)是优稀香蕉新品种,属于香蕉属中的AAA群体(绿红香蕉品种).该品种具有生势壮旺、抗病力强、适应性广等特点,植株高大,假茎高300~350 cm,叶片大而厚,叶柄长,生育期长.  相似文献   

3.
香蕉蛀茎象甲又名双黑节象甲(0doiporus longicollis 0liver),属鞘翅目,象虫科.是香蕉、芭蕉上重要害虫之一,在闽南地区主要在香蕉上发生为害,蛀食香蕉假茎导致假茎腐烂、断折,最后植株枯死.……  相似文献   

4.
接种枯萎病菌香蕉苗病症及其组织病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接种香蕉苗后,观察发现:香蕉苗在发病初期出现了黄叶、球茎组织变褐症状;发病中期出现了叶片萎蔫、球茎组织变褐、假茎可见斑点状或线条状褐色病变、根变黑褐症状;发病后期出现了植株萎蔫、枯死等症状.采用组织病菌分离法,发现病菌从香蕉根部侵入后,由香蕉组织下部向上部传导,并在根、球茎和假茎中稳定定殖.用组织切片法观察发现病菌能使香蕉苗球茎组织产生褐变,引起细胞壁木质素增加及淀粉颗粒减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滴灌施硼对香蕉生长及矿质养分吸收的影响,为香蕉生产中高效合理利用硼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盆栽试验条件下,通过滴灌施肥系统滴施H3BO3,探讨硼对香蕉生长、农艺性状、根系参数和矿质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滴施不同硼处理对香蕉叶片数和叶片宽度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对香蕉叶片长度、假茎高度和假茎围长度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但规律性不明显;适宜的硼施用量有利于提高香蕉植株的生物量,增加根系的根长和根表面积;滴灌施硼处理对香蕉叶片、假茎和根系等各部分对氮、磷吸收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但能显著增加叶片和假茎中的硼含量。[结论]在滴灌施肥条件下,适宜的硼施用量有利于香蕉生长,增加根系的根长和根表面积,显著增加叶片和假茎中的硼含量。  相似文献   

6.
金鑫  张英俊  刘霞  于莉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24):82-84,88,封2
为了解生防菌株白g1在香蕉体内、根表和根际土壤中的的定殖动态,采用浓度梯度诱导法,获得抗利福平300μg/mL且能稳定生长的白g1标记菌株.通过小区试验,研究分析了该菌株在香蕉植株体内的定殖动态及对香蕉苗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株在香蕉植株体内有较好的定殖能力,在香蕉植株根部、球茎和假茎的定殖量先增长后缓慢下降;接种后60d,分别维持在1.23×102、0.91×102、0.24× 102 CFU/g.根部土壤和根表中标记菌逐渐下降,接种后60d维持在1.29×102、1.13×102 CFU/g.盆栽试验和小区试验表明,该菌对香蕉苗都有明显的促生作用,显著提高了香蕉苗的株高、鲜重和茎粗.  相似文献   

7.
红蕉组培苗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红蕉(Musa AAA Red and green)按染色体组成属AAA群.其品种特性介于粉蕉和香蕉之间,全生育期450~500天左右,比普通香蕉长约3个月;植株高约4米,茎围67~87厘米,假茎、叶柄、叶梢及叶片主脉略呈紫红色.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基因组类型栽培种蕉的抗倒伏能力,为今后进行增强香蕉假茎抗风能力栽培技术研究、培育香蕉抗风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目前主栽的2个不同蕉类基因组类型(粉蕉:ABB,普通香蕉:AAA)的4个品种(粉蕉品种:'金粉1号'、'广粉1号';普通香蕉品种:'桂蕉6号'、'桂蕉1号')植株为材料,通过调查挂果期植株假茎茎中围、鲜重、干重及体积,测量假茎干/鲜重比、假茎比重及假茎总干重、单位长度干重,测定假茎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含量,分析不同基因型栽培种蕉假茎的抗风能力。[结果]2种不同基因型栽培种蕉假茎体积、干/鲜重比、假茎比重、假茎总干重及假茎单位长度干重均存在极显著差异;ABB基因组类型蕉纤维素含量显著低于AAA基因组类型蕉,但其半纤维素含量及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总和均显著高于AAA基因组类型蕉。生产调研结表明,普通香蕉叶片质量更大,更易遭受风害,多需采用绑绳或立杆的方式对挂果期植株进行机械固定预防大阵风或台风,而粉蕉只有部分靠近海边蕉园需采用立杆的方式预防台风。[结论]ABB基因组类型蕉(粉蕉)假茎的抗倒伏能力大于AAA基因组类型蕉(普通香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香蕉新品种红研一号在南宁的种植表现,为丰富广西香蕉种植品种提供参考.[方法]从云南引进香蕉新品种红研一号在南宁种植,观测植株的生育特性及果实主要农艺性状,测定果实的产量和品质,分析红研一号在南宁种植的可行性.[结果]红研一号营养生长期植株生长迅速,抽蕾时假茎高212.8 cm,假茎基部围度51.0 cm,功能叶数15.0片,叶长176.2 cm,叶宽79.3 cm,收获时单株产量21.57 kg,折合49930.56 kg/ha,梳果指数17.8个,果指长度18.1 cm,粗度15.2 cm,果实可溶性糖含量22.69%,可滴定酸含量0.36%.其可溶性糖含量比桂蕉六号高2.18个百分点,口感清甜,其他主要农艺性状、果实性状与对照品种桂蕉六号差异不明显.[结论]红研一号香蕉适于南宁试验区域栽培.  相似文献   

10.
1月(小寒~大寒) 1、清除植株的枯叶、残茎及地面杂草,减少害虫的越冬场所,彻底挖去香蕉束顶病与花叶心腐病地上假茎及地下球茎,烧毁或深埋,并在原塘撒石灰消毒.  相似文献   

11.
据调查,福建省漳州市香蕉组培假植苗普遍遭受肾形线虫侵染.通过观察形态特征,该病原线虫被鉴定为肾状肾形线虫,这是国内首次发现该线虫侵染香蕉组培假植苗.肾形线虫以未成熟雌虫侵染香蕉幼嫩的根组织,虫体前部插入皮层取食,后部在根组织外发育肥大;香蕉肾形线虫成熟雌虫通常为半内寄生,有时完全埋生于根组织内;受侵染的香蕉假植苗根系萎缩、变黑腐烂,地上部植株矮小、生长不良.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香蕉单宁含量与其对假茎象甲抗性的关系,采用香蕉假茎平均蛀道数比值法评价了6个香蕉品种对假茎象甲的抗性,同时采用香草醛法测定了各品种香蕉叶柄和假茎的单宁含量并分析了单宁含量与其对假茎象甲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广粉1号和海贡蕉对假茎象甲的抗性较强,南天皇和粤科1号抗虫性次之,宝岛蕉和巴西蕉抗虫性较差。香蕉叶柄和假茎单宁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各品种香蕉单宁含量差异较大,其单宁含量为7.21~16.60 mg/g,而且香蕉假茎单宁含量高于叶柄单宁含量。香蕉假茎和叶柄单宁含量与其对假茎象甲抗性相关分析表明,香蕉假茎单宁含量与其对假茎象甲抗性显著负相关,而叶柄单宁含量与其对假茎象甲抗性无相关性。该研究旨在探索香蕉品种对假茎象甲的抗性机理,为抗虫香蕉品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一、生物学特性黄花菜是多年生草本宿根花卉,株高30~90 cm,具短根状茎和粗壮的纺锤形肉质根。肉质根又可分为纺锤根和圆柱根,根系丛生,不定根从短缩根状茎节处发生,主要分布在距地面20~50 cm土层内。不定根首先形成块根和长条状肉质根,秋季又从肉质根处生出纤细根。茎可分为地上花葶(假茎)和地下根茎两部分。花葶长80~130 cm,花薹由叶丛中抽出,顶端生总状或假二叉分枝状圆锥花序,有花枝4~8个。分枝处有披针形苞片,分枝上着生单花。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香蕉单宁含量与其对假茎象甲抗性的关系,采用香蕉假茎平均蛀道数比值法评价了6个香蕉品种对假茎象甲的抗性,用香草醛法测定了各品种香蕉叶柄和假茎的单宁含量并分析了单宁含量与其对假茎象甲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广粉1号和海贡蕉对假茎象甲的抗性较强,南天皇和粤科1号抗虫性次之,宝岛蕉和巴西蕉抗虫性较差。香蕉叶柄和假茎单宁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香蕉各品种单宁含量差异较大,为7.21~16.60 mg/g,且香蕉假茎单宁含量高于叶柄。相关分析表明,香蕉假茎单宁含量与其对假茎象甲抗性呈显著负相关,而叶柄单宁含量与其对假茎象甲抗性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以威廉斯8818香蕉为试材,采用整株挖掘、分解取样的方法,研究其干物质的构成特点、各器官矿质元素含量和累积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香蕉植株果实膨大期总干物质量为5.4 kg/株,其中叶片占36.1%,假茎占34.3%,球茎占15.1%,果实占10.6%,根占2.9%,果轴占1.1%。每株累积吸收N 61.65 g、P 4.40 g、K49.65 g,N、P、K的吸收比例为1∶0.07∶0.81。此时期,N、P、K分配率规律为叶片假茎果实,果轴中则最低。叶片中N含量最高,其次为果实和果轴,假茎(叶鞘)最低。P以果实含量最高,叶片次之,球茎最低。K以果实含量最高,根次之,假茎(叶鞘)和球茎最低。叶片、假茎(叶鞘)、真茎(地上茎)和球茎中各矿质元素含量的大小顺序为NKP,而果实、果轴和根中则为KNP。  相似文献   

16.
红蕉(Red and Green)是汕头市引进的优稀香蕉新品种,属于香蕉属中的AAA群体(红绿香蕉品种).该品种具有生势壮旺、抗病力强、适应性广等特点,植株高大,假茎高300~350 cm,叶片大而厚,叶柄长,生育期长.据调查,在本地种植红蕉组培苗,从移植至开花结果需14个月左右,移植后18个月左右才能成熟.每穗果5~6梳,每梳16个果左右,果指粗短,一般栽培单株产量20~40 kg.该品种以其特有的暗紫红色果皮、细腻的肉质以及特殊香味而深受消费者的欢迎.汕头市自90年代初引种以来,栽培面积迅速扩大,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7.
滴施外源钙对香蕉生长及矿质营养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在滴灌施肥条件下,施用不同水平Ca(NO3)2对香蕉生长、生物量积累及不同部位矿质营养吸收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每处理4次重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滴施不同水平Ca(NO3)2对香蕉叶片长度、假茎高度影响显著,但对叶片数、叶片宽度、假茎围长度等农艺性状指标影响不显著。滴施不同水平Ca(NO3)2对香蕉叶片、根系及整株生物量的影响显著,其中,施钙处理整株香蕉生物量的增量为5.78%~10.59%。滴施不同水平Ca(NO3)2显著增加香蕉根系的总根长和根表面积,其增幅分别为8.61%~47.35%和11.77%~28.17%。不同施钙处理对香蕉叶片、假茎、根系等各部分矿质营养吸收产生一定影响,但规律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通过探究健康和发病‘巴西香牙蕉’植株根、茎、叶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差异,为生防菌筛选和香蕉枯萎病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MiSeq高通量测序细菌16S核糖体RNA分析香蕉枯萎病发病蕉园健康和发病‘巴西香牙蕉’(Musa AAA cavendish cv. Brazil)植株根、茎、叶内生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结果]健康‘巴西香牙蕉’植株根内生细菌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最高分别是6.11和671,其次为叶,分别是5.49和370,最后是茎,分别是2.50和237;发病‘巴西香牙蕉’植株的根内生细菌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分别为6.86和1 226,茎部内生细菌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分别为5.08和731,从数值上看总体高于健康香蕉植株处理,其中茎部差异显著;健康与发病‘巴西香牙蕉’植株内生细菌群落结构与组成差异显著,其中代尔夫特菌属(Delftia)、芽胞杆菌属(Bacillus)、海洋放线菌属(Salinispora)、不黏柄菌属(Asticcacaulis)和动胶菌属(Zoogloea)是抽蕾后健康‘巴西香牙蕉’植株的特有内生细菌属。[结论]‘巴西香牙蕉’植株对菌群吸收具有选择性,且根、茎、叶对微生物的选择性存在差异。‘巴西香牙蕉’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丰富度与香蕉植株健康水平密切相关,病原菌入侵降低了香蕉植株对外源菌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9.
采收后进行果园清洁(清除采后香蕉根和假茎)是降低蕉园中香蕉球茎象甲数量的最好方法。可是,人们还未确定何时开始清除和应彻底清除何种残留物才能达到最佳防效。针对上述问题,Masanza M等在乌干达对香蕉球茎象甲在香蕉残留物和香蕉树上的分布、为害时间、产卵等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以不同树龄的植株及其残留物作为烧毁样品进行小区评价试验。并从大田中采集了不同卫生水平条件(高、中、低)下香蕉球茎象甲的相关数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进行香蕉假茎生物脱胶菌株的筛选和生物脱胶提取香蕉假茎纤维的初步试验研究,为生物脱胶提取香蕉假茎纤维的实际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从腐烂香蕉假茎和土壤等样品中分离筛选对香蕉假茎具有脱胶作用的菌株,并利用筛选出的优良菌株对香蕉假茎进行脱胶,测定假茎失重率、纤维得率和残胶率,对菌株的脱胶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筛选出的FR1和BR2-1菌株对香蕉假茎均表现出很好的脱胶效果,其最佳脱胶时间均为72h,脱胶前香蕉假茎含胶率为83.6%,脱胶后分别降至24.7%和20.2%,失重率分别达72.9%和77.8%,纤维得率分别达2.27%和2.01%。【结论】筛选获得的FR1和BR2-1菌株在香蕉假茎脱胶提取纤维上均有较好的应用潜力,表明应用生物脱胶法去除香蕉假茎中的胶质物质来提取生物纤维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