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沼气生态工程的土壤改良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红壤丘陵岗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重用轻养现象,以江西省上高南方果园科研示范基地为例,从系统分析的角度,统计分析了在红壤丘陵岗地开发利用中通过建立循环经济系统,实施沼气生态工程建设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效应。研究表明,通过绿肥套种可以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而开展沼气工程,施用沼肥对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提高,具有十分显著的促进作用,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较大程度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土壤和植物性饲料中矿质元素含量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云南省家畜饲养基地所属的6个主要地质背景区的土壤和饲料样品的钾,钠,镁、铜,锌、锰、钴,铁、硒和碘元紊进行测定分析.并进行了相关性统计,结果表明:玄武岩红壤区(Ⅴ)和碳酸岩盐红壤区(Ⅰ)土壤各种矿质元素都比较高;其次是碳酸岩盐、碎屑岩和玄武岩混合型黄红壤区(Ⅱ),除了钴较低外,其它元素含量都居中等或偏上水平;而碎屑岩紫色土区(Ⅲ)、变质岩赤红壤区(Ⅵ)和碎屑岩黄红壤区(Ⅳ)大多数矿质养分相对都比较低。大多数饲料中钴、铁和硒的含量受土壤中元素的丰度影响较大;其次为铜、镁、锰、锌和钾;饲料中碘受土壤碘含量影响最小。土壤和各主要饲料间铁、钴、镁、硒和铜相关性较强。  相似文献   

3.
任美锷 《土壤》2004,36(1):110-111
红壤是我国最重要的热带亚热带土壤资源,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东起东南沿海,西达云南高原,对全国农业生产与开发利用极为重要,南部的赤红壤和砖红壤地区是我国特种经济作物橡胶等的生产基地。因此,研究红壤的土壤退化机理、提高红壤的肥力,并进一步研究红壤的物质循环,不  相似文献   

4.
《土壤通报》2017,(6):1409-1414
为探究花岗岩发育的江西油茶林红壤(以下简称江西红壤)与紫色岩发育的福建油茶林土壤(以下简称福建紫色土)在养分状况上的差异,以高粱作为指示植物,采用常规分析、吸附试验和盆栽试验法比较分析了两类土壤的养分限制因子。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红壤有机质含量高于福建紫色土;两类土壤的元素组成中,均以S元素最为丰富,而P、K、Ca、Mg及硝态氮养分元素含量均较低。除Mn和Zn外,其它养分元素含量均为江西红壤≥福建紫色土;两类土壤对P的吸附固定能力均最强,江西红壤与福建紫色土分别对Mn和B的吸附最弱。盆栽试验结果表明N、P、Ca是江西红壤的主要限制因子,Fe、Cu、K、Mo是潜在的养分限制因子;N、P、Ca、Mg是福建紫色土的主要限制因子,Mg、Zn、Fe、S、K是其潜在的养分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5.
红壤的物理性质及其生产意义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姚贤良  于德芬 《土壤学报》1982,19(3):224-236
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着红壤性土壤。由于该地带水热条件十分优越,促进了土壤矿物组成的强烈风化和生物物质的迅速循环,从而构成了红壤性土壤所具有的独特的化学性质和物理行为。晚近的研究表明,红壤性土壤中大量存在的高岭类粘土矿物和三二氧化物不仅决定了土壤中一系列的化学环境,而且也影响着土壤中的物理过程和力学性质的变化[13,18],而后者的控制和改善又往往是红壤开发利用成败的关键之一[17]。  相似文献   

6.
枯落物敷盖对红壤坡地土壤水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探明红壤坡地枯落物敷盖的保水作用及其机理,在江西省北部德安县第四纪红黏土母质发育的红壤坡地开展定位试验,以裸露坡地为对照,研究枯落物敷盖措施实施15年后对0—60cm土层土壤的持水性、供水性和水分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赣北红壤坡地的土壤水分持水能力低,供水能力弱,有效水含量少,仅为9.0%~11.1%;枯落物敷盖处理的红壤坡地上层(0—30cm)土壤持水能力高于裸露坡地;低吸力范围(100kPa)枯落物敷盖处理的下层(30—60cm)土壤供水能力高于裸露坡地。枯落物敷盖能够有效提高红壤坡地土壤(尤其是上层土壤)持水能力,增强上层土壤在相对湿润状况下的供水性能,而对土壤水分有效性影响相对较弱。该研究可为优化地表敷盖措施、增加和保持土壤水资源以及合理开发利用南方红壤坡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红壤丘岗坡地农业开发利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综合分析了红壤丘陵区农业水资源和坡土壤资源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红壤丘岗坡地农业开发利用中应采取的五项对策措施,即:1.坡地开发,水利先行;2.改进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3.合理耕作,扩大土壤有效水库溶;4.推广避旱抗旱生态栽培技术;5.改土培肥,提高地力。  相似文献   

8.
对云南省6个主要地质背景区的土壤、岩石和饲料样品的铜、锰、锌、镁和钾元素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玄武岩和碳酸盐岩红壤区土壤和饲料钾、镁、锌、锰和铜元素含量较丰富;碳酸盐岩、碎屑岩和玄武岩混合型黄红壤区居中;而由碎屑岩和变质岩发育的土壤区土壤和饲料钾、镁、锌、锰和铜元素最低。饲料中钾、镁、锌、锰和铜的含量受地质背景值,特别是土壤中元素的丰度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黄容  谢一平  陈玉蓝  张宗锦  李冰  王昌全 《土壤》2022,54(5):950-957
针对凉攀烟区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干湿分明特征,从水分变化角度研究植烟土壤氮素矿化及其酶活变化特征,为合理调控土壤氮素供应提供科学依据。以凉攀烟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培养法研究了不同水分条件培养下(60%田间持水量(60%WHC),淹水状态(FS)),土壤(红壤、紫色土)氮矿化动力学及酶活性特征。结果表明,(1)与60%WHC相比,FS培养条件提高了土壤NH4+-N含量,且培养期内紫色土NH4+-N平均含量较红壤增加6.0%~9.0%; 60%WHC培养下土壤NO3--N含量明显高于FS,且培养期内红壤NO3--N平均含量(40.7~64.1 mg/kg)高于紫色土(38.0~56.4 mg/kg);(2)FS培养提高了土壤氨化速率,紫色土平均氨化速率均高于红壤,60%WHC培养提高了土壤硝化速率,且红壤平均硝化速率高于紫色土;(3)培养期内,60%WHC培养下土壤无机氮累积矿化量明显高于FS,红壤氮矿化潜力强于紫色土,其中红壤在60%WHC培养下的土壤无机氮累积矿化量最大(42.12~394.06 mg/kg),其次是同一水分条件培养下的紫色土;(4)土壤脲酶、蛋白酶和亚硝酸还原酶的活性与土壤无机氮矿化累积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红壤的脲酶活性强于紫色土,尤其是在60%WHC培养的效果更为显著;紫色土的蛋白酶活性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高于红壤,尤其是在FS培养下的效果显著。总体上,凉攀烟区红壤氮矿化潜力强于紫色土,尤其是在60%WHC条件下,在推荐氮肥施用量时,不仅要考虑不同土壤类型,而且还应该注意土壤水分状况的调控,防止烤烟生长后期氮素供应能力过强,影响烟叶成熟落黄和香气物质形成。  相似文献   

10.
对广东8种不同母质来源的土壤样品中的稀土元素含量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了砂岩外,其余母质上发育的红壤稀土元素总量都低于中国土壤平均含量,其中又以Q2粉砂岩、Q1砂岩、老红沙3种母质的红壤表现最为突出。除了铥、镥和铈外,11种稀土元素的平均含量都低于中国土壤平均含量。广东红壤轻组镧系元素(LREE)和重组镧系元素(HREE)的比值较大,其平均值为15.6。各母质土壤中的Eu表现出明显的负异常,δEu值与中国土壤平均值相接近;而Ce表现出明显的正异常,δCe平均值为1.48,明显高于中国土壤平均值。偶数稀土元素含量均明显高出奇数稀上元素。广东红壤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分布受母质、成土过程和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任美锷 《土壤学报》2004,41(2):327-328
红壤是我国最重要的热带亚热带土壤资源,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东起东南沿海,西达云南高原,对全国农业生产与开发利用极为重要,南部的赤红壤和砖红壤地区是我国特种经济作物橡胶等的生产基地。因此,研究红壤的土壤退化机理、提高红壤的肥力,并进一步研究红壤的物质循环,不但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并且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2.
鄱阳湖及周边经济区的红壤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鄱阳湖及周边经济区红壤的基本特征,讨论了红壤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利用不合理,造成水土流失;布局不合理,生产单一化很突出;经营管理不善,林业生产水平很低;耕地缺乏培育,产量低而不稳。最后提出了红壤开发利用的主要措施,阐述了适应于红壤丘陵区的一些生态模型。  相似文献   

13.
在低丘红壤的开发利用中,通过复合农林业技术达到植树种草、增加地面覆盖率、发展当地经济植物促进畜牧业发展,探索低丘红壤开发利用的新模式,科学合理地开发红壤资源,实现开发中保护。经过2年的试验表明: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对于有效地发挥生物措施与复合农林技术的功效是极其重要的,各试验块的植被覆盖度分别是湿地松18%,茶叶23%,柑橘34.6%;覆盖度大小顺序依次为柑橘>茶叶>湿地松;低丘红壤开发的第1年土壤侵蚀量一般都超过土壤允许侵蚀量500t/km2.a,第2年就减小到350t/km2.a左右,各类型的土壤平均侵蚀量次序为柑橘>湿地松>茶叶;各处理的平均N素流失量为湿地松138.8 kg/km2,茶叶450.1 kg/km2,柑橘182.4 kg/km2;N素流失大小顺序为茶叶>柑柑橘>湿地松。在试验区采样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土壤侵蚀的逐步升级,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土壤粉粒、土壤团聚体、土壤pH、土壤盐基饱和度、土壤盐基交换量均相应降低,而土壤交换性酸对应增加。验证了水土流失直接导致土壤结构、土壤物理性状退化、变差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王政  刘久羽  彭博  李博  阙宏伟  敖金成  刘加红 《土壤》2023,55(4):918-924
为实现坡耕地土壤保育和可持续利用,探究了云南红壤坡耕地烤烟生长季土壤主要养分迁移特征。结果表明:红壤坡耕地剖面土壤pH、阳离子交换量(CEC)及主要养分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线性降低,土壤容重则线性增加,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在30 cm土层以下变幅较小;随着烤烟生育期进程,剖面土壤化学性质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红壤坡耕地烟田垄土和冲积土主要养分含量随坡位自上而下呈降低趋势,垄土降幅小于冲积土,且相同坡位土壤团聚体结构的有机质含量以垄土较高。红壤坡耕地不同坡位烟株生长特性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总体上,云南红壤坡耕地土壤主要养分在耕作层(30 cm)以下下移潜力较弱,坡位因素会加速上坡位土壤贫瘠化。  相似文献   

15.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腐殖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以潮土、旱地红壤和红壤性水稻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长期施肥对土壤腐殖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用NPK化肥、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均能提高潮土、旱地红壤和红壤性水稻土耕层的有机质、腐殖质和活性腐殖质含量,其中胡敏酸、富里酸也相应地增加,但以有机无机肥配施的效果最好。施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还能提高土壤腐殖质的胡/富比值。施肥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土壤耕层(0-20m),而且影响耕层地下层次,但以0-60cm土层的效果显著,且以潮土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广东红壤类土壤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广东红壤的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红壤类土壤具有较好的团聚性,较高的水稳性,但孔隙性较差。土壤结构受土壤颗粒组成,有机质含量和利用方式的影响。红壤开垦后,土壤团聚性受到破坏,但孔隙性有所改善。为改善红壤的土壤结构,应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17.
旱地红壤与红壤性水稻土水分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低丘红壤地区红壤性水稻土(黄筋泥田)和旱地红壤(黄筋泥)及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的持水和供水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红壤性水稻土相比,旱地红壤持水供水能力弱;红壤性水稻土各样品之间持水和释水能力的差异与有机质的变化相似,在红壤地区,培肥土壤有利于提高土壤抗旱能力,土壤利用方式不同改变了土壤孔隙的分布状况,使旱地红壤在低吸力段土壤的水分特征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席冬梅  邓卫东  高宏光  毛华明 《土壤》2008,40(1):114-120
对云南省反刍动物生产基地所属的6个主要地质背景区的土壤和岩石样品的K、Na、Mg、Cu、Zn、Mn、Co、Fe、Se、I和F元素及土壤的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CEC)和pH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晚古生代玄武岩红壤区(V)和碳酸岩盐红壤区(Ⅰ)土壤各种矿质元素都比较高,有机质含量与CEC都较高,特别是V区最为显著;碳酸岩盐、碎屑岩和玄武岩混合型黄红壤区(Ⅱ)除了Co含量较低外,其他元素含量都居中等或偏上水平,有机质含量与CEC仅次于第1类背景区:碎屑岩紫色土区(Ⅲ)、变质岩赤红壤区(Ⅵ)和碎屑岩黄红壤区(Ⅳ)大多数矿质养分相对都比较低,有机质含量与CEC最低.  相似文献   

19.
放射性核素^95Zr在土壤中吸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99Zr在小粉土、黄红壤、青紫泥和海泥中的吸附。结果表明,^95Zr进入淹水土壤之后,将迅速地被土壤吸附而达到吸附平衡。不同土壤有不同的饱和吸附率,就它们吸附^95Zr能力来说,海泥>青紫泥>小粉土>黄红壤。还测定了吸附等温线。  相似文献   

20.
鲁如坤  时正元 《土壤》2000,32(6):310-314
本文为本系列的第二部分。研究表明,在退化红壤磷库重建中,施用磷肥,可迅速重建磷库,显著降低土壤的磷素最大吸附量,可以增加红壤保水能力,表明施用磷肥有着多重作用。有机肥在退化红壤养分库重建中有着重要作用,它可更快地重建土壤磷库、钾库。对提高土壤全氮水平也比单用化肥为快。结果充分说明,在恢复重建退化红壤养分库时,本文的有关措施是有效的,而且磷、钾库的重建可以比较迅速地达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