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蒿柳用于柞蚕生产保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蒿柳属杨柳科,又名绢柳,是柞蚕的主要代用饲料,适用于柞蚕的保苗和保育母种不同饲料的复壮,保苗时期限在第二龄上山放养最好,每667m~2保苗2龄期上山可放1.5kg蛾卵,利用蒿柳保留可缩短龄期7天,全龄期经过35~40天。蒿柳比蒙古栎早发芽10天,蒿柳叶比蒙古栎迟老化15天,叶绿期长  相似文献   

2.
利用蒿柳建设柞蚕保苗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柞蚕以山毛榉科的各种柞树叶子为主要食源。此外,还吃杨柳科的蒿柳叶、桦木科的白桦叶,枫树科的枫叶,蔷薇科的苹果树叶、海棠树叶等。在稚蚕期,蚕体弱,缺乏抵抗力,容易遭受损失,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建立稚蚕保苗场。建设稚蚕保苗场时可以选择直接在柞蚕场内建设,也可以利用蚕喜食蒿柳建立苗圃式保苗场。由于前者对树  相似文献   

3.
<正>建立柞蚕春蚕保苗场是提高放养春柞蚕保苗率、春柞蚕种茧产量的重要技术措施。建立柞蚕春蚕保苗场是提高放养春柞蚕保苗率、提高春柞蚕种茧产量的重要技术措施,是稳定和发展柞蚕茧生产的一项长远建设。1场地与树种选择春柞蚕保苗场宜选择能避春蚕期西南强风和背北风寒流的向阳的东南向山腰地带,面积按每把春蚕2亩(1亩=667m2)左右。播种前清除杂树,割除场内灌木。宜选择叶质好、发芽早、树势旺的尖柞  相似文献   

4.
蚕用蒿柳的生物学特性观察与繁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蒿柳的生物学分类和形态特征,从柞蚕营养饲料开发利用出发,总结了蚕用蒿柳的快速扩繁技术。  相似文献   

5.
柞蚕养殖业投资少、见效快、不占耕地、经济效益高,但柞蚕养殖受柞林资源及柞园面积的限制,难以继续扩大产业规模。总结了目前柞林资源的开发及利用规模,用于柞蚕饲养的栎属植物的主要树种及其优缺点,其他代用饲料树种的主要种类及使用特点。其中,蒿柳是东北地区常见的本土树种,因其繁殖快速,叶可养殖柞蚕,一直作为柞蚕的代用饲料。详细论述了蒿柳的种类、利用历史、扦插方法及养蚕模式,旨在了解各类饲料植物的基础上,利用好现有资源并为扩大柞蚕养殖规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安东市郊区五龙背人民公社老古溝生产队在一九五八年春季,总結运用了当地老蚕民利用蒿柳放养柞蚕防治蚕寄蝇的經驗。利用蒿柳放养蚕卵半兩,虽因无專人放养只收茧1.100粒,但一粒蛆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是我国典型的一化性柞蚕生产区,总结推广了多项生产实用新技术。温度干涉技术提高了单蛾产卵量,小蚕塑料大棚保护育提高了柞蚕保苗率,全龄老梢育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一化二放秋柞蚕生产提高了柞坡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说说柞蚕大棚土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省鲁山县是全省著名一化性柞蚕放养区,全县柞蚕一直沿袭传统野外放养,因受外界不良条件的影响,致使全县稚蚕保苗率仅有40%左右,直接影响全县柞蚕的产量和效益,同时严重制约着全县柞蚕生产可持续发展。如何提高稚蚕期保苗率?采取怎样的保护措施?一直是广大蚕业科技工作者冥思苦想的话题。从2002年起在县蚕业工作站有关科技人员具体指导下,瓦屋乡庙庄组村民张生娃率先在菜园地里搭建柞蚕大棚土坑育。  相似文献   

9.
柞蚕的保苗,涉及范围很广,它与种茧质量、制种、消毒、暖卵、收蚁、饲养等都有密切关系,范围缩小一点说,仅指放养时期保护蚕苗而言。目前柞蚕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很多,但保苗问题最为突出。大家知道,柞蚕是放养在野外的绢丝昆虫,它受自然环境影响极大,如果我们不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蚕儿损失,要想获得丰收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0.
对春柞蚕稚蚕期低温灾害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提出了在柞园附近实施大棚土坑保护育或建设专业稚蚕保苗场等技术措施,以防范极端异常天气对春柞蚕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陕西柞林资源分布广泛,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关中和陕南多地都曾放养过柞蚕。陕西省蚕桑研究所曾在城固县原七里店公社张家湾大队开展过柞蚕生产试验与技术推广,总结提出了"巧用良种,严防病虫害,保苗控头,攻尾稳中"柞蚕丰产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鲁山县柞坡资源利用率和增加蚕农养蚕收入,对制约鲁山县柞蚕产业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从事柞蚕养殖的蚕农变动频繁、柞坡流转机制不健全、产业链条不完善、蚕场(柞坡)缺乏规划等是主要的制约因素。对此,鲁山县通过建设柞蚕示范园区,采取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合理规划蚕场、培育高效柞坡,加大技术培训、培育养蚕专业户,加强技术服务、提高蚕农的养蚕水平,创新经营模式、完善柞蚕产业链条,落实双保险政策、切实保障蚕农的利益等措施,取得了公斤卵结茧保苗率、公斤卵产茧量、小蚕期成活保苗率提高和公斤卵放养面积、蚕病发病率降低的良好成效,实现了柞蚕生产的高产稳产和鲁山县柞蚕产业向科学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促进了鲁山县柞蚕产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北方蚕业》2020,(2):43-45
春柞蚕稚蚕塑料筒套把保护育具有操作便捷、蚕儿生长发育整齐、保苗率高、生产成本低的优点,可以有效减少强风、低温、霜冻和虫鸟兽的危害,提高生产效益。本文介绍了春柞蚕稚蚕把场的选择、塑料筒套把、收蚁等关键技术,总结了该项技术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4.
清末民初,是我国柞蚕生产史上的“黄金时代”。通过《野蚕录》等书,可知清代柞蚕生产技术的梗概。柞树播种采用橡种直播和催芽播种两种方法;柞苗成长后,采用平槎、剪伐和更新等措施,保证树势健壮。为了取得柞蚕良种,重视暖茧选蛾。孵化后,实行河滩养蚁或与山上养蚁相结合。合理使用蚕场,除害保苗。突出的成就是蚕农认识了柞蚕微粒子病“由传种而来”,进而通过选蛾等措施减轻了该病的发生,可以说我国的柞蚕选蛾法与巴斯德的家蚕检种法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5.
柞蚕业生产过程中,小蚕期(1~3龄期)是柞蚕失苗率的高峰期,蚕苗损失率高达75%以上.因此,蚕期保护育新技术开发,提高保苗率十分重要.两年来我们应用塑料纱网罩把小蚕保护育技术开发获得成功,并获辽宁省政府科技成果二等奖.此成果应用到柞蚕生产上,对于蚕期中防风灾、雹灾、通小风、避大风、防低温、防虫害、防鸟害和减少工时等起到十分有利的作用,同时还具缓冲和调节蚕场内小气候,创造适合小蚕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等优越性,对于实现柞蚕生产高产优质高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柞蚕稚蚕大棚保护育试验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省柞蚕生产一般利用野外放养.由于受外界自然条件(风、雨、晚霜、低温、敌害、饲料等),稚蚕遗失率高达40%以上,而稚蚕期遗失约占遗失蚕总数的80%,其中50%以上是在一龄期损失的.稚蚕遗失是导致稚蚕保苗率低,柞蚕产量极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正>柞蚕种茧是柞蚕生产的重要材料,种茧质量的优劣不仅影响蚕种场产卵量高低,更关系到蚕农养蚕过程中蚕茧产量和质量的提高以及柞蚕产业的良性发展。现将优质柞蚕种茧培育技术介绍如下。1养蚕农户选择选择家庭劳动力充沛、养蚕技术好、责任心强、房屋多的农户作为原蚕放养对象。每户放养0.75~1.0kg为宜,以保证放养过程中,原蚕保苗率高,良叶饱食,体质强健,种茧保护科学。2蚕坡选择小蚕期(1~3龄)蚕坡选择背风向阳,坡势平  相似文献   

18.
近两年来,在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中,柞树资源日益受到重视和利用。柞蚕的产业项目在一些地区得到开发和推广,为了防御敌害和低温冷害,实现保苗增产增收的目的,春柞蚕稚蚕期室内育得到应用和普及,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存在的问题和采取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柞蚕多批次放养技术是乳山市率先提出的柞蚕放养模式,主要采取了种茧冷藏、分批出库、分批制种、种卵冷藏、分批放养技术并配套柞园修剪管理技术,使山东省柞蚕放养批次数由每年的2批次增加到6批次,放养卵量和产茧量均大幅增加,户均收入增加89.00%以上。实践表明,柞蚕多批次放养还具有可提高保苗率促进壮蚕生长发育、减少养蚕用工增加蚕农收入、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和柞园资源、有利于开展专业规模经营等优势,适宜在山东省柞蚕重点生产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我所为了使科学研究有效地为生产服务,根据辽宁省柞蚕分布情况,确定在凤城县鸡冠山公社设柞蚕样板。该公社共17个大队,125个生产队,柞场面积2,000多把(十万亩)。1964年养1,500把(折合柞场面积七万五千亩)。为加强领导,搞好样板,由刘芸亭副所长亲自带领10名技术人员组成的工作组蹲点。经过一年工作,1964年在自然因素不利于保苗的条件下,该社获得总产茧65,726,000粒(折合9,859市担茧)的丰收,比该公社196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