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苏主要水产病原菌耐药谱系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6-2009年期间收集自江苏境内的480株水产病原菌进行了菌种鉴定及耐药率统计,监测了江苏省主要水产病原菌的耐药率变迁状况,绘制了菌株对常见药物的耐药谱.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以革兰氏阴性菌(G-)为主,占92.2%,呈上升趋势(x2=34.103,P<0.01);主要集中在弧菌科的3个属:弧菌属、气单胞菌属和邻气单胞菌属,其中以气单胞菌属最多,占总数72.28%;各属病原菌对奎诺酮类、氯霉素类、磺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及β-内酰胺类等常见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耐药率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高达62.5%的菌株对奎诺酮类药物耐药,对氯霉素类和四环素类的总体耐药率则维持在较低水平,分别为11.85%和10.35%;交叉耐药、多重耐药现象严重,超过98%的分离菌株至少有1种耐药标记,有3种耐药标记接近75%.耐药性的产生与扩散已成为当前渔业细菌性疾病防控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引起禾花鲤发生暴发性死亡征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为有效防控禾花鲤暴发性死亡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分离病原菌,以API20NE生化鉴定与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鉴定,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确定分离菌株的致病性,K-B纸片扩散法测定病原菌对药物的敏感性.[结果]从广西全州县患暴发性死亡征禾花鲤的肝脏中分离获得1株优势菌株(TH5),API 20NE生化鉴定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株TH5为简达气单胞菌(Aeromonas jandaei),与简达气单胞菌标准菌株ATCC 49568 (NR 119040)和CDC0787-80(NR 037013)的相似度分别为99.9%和99.6%.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结果表明,菌株TH5是导致禾花鲤暴发性死亡征的病原菌.该菌株对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多粘菌素B等11种药物高度敏感,对青霉素G、复达欣、先锋霉素Ⅵ等8种药物已产生耐药性.[结论]引起广西全州县养殖禾花鲤暴发性死亡征的病原菌是简达气单胞菌,生产中可选用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多粘菌素B等药物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水产动物源气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解广东地区水产动物源气单胞菌的耐药情况,采用K B纸片法测定了112株1995-2012年来源于不同种类患病水产动物的气单胞菌对20种抗菌药的耐药性,数据用WHONET 5.6耐药监测软件分析。结果显示,气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噻吩的耐药率分别高达85.7%和79.5%,其次对利福平、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链霉素、萘啶酸、磺胺类、头孢西丁、四环素和磺胺甲基异恶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分别达57.1%、51.8%、49.1%、44.6%、31.2%、28.6%、28.6%和21.4%;对氟喹诺酮类(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噻肟、头孢曲松、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呋喃妥因、氯霉素和多西环素相对敏感。比较不同来源气单胞菌的耐药情况,结果显示爬行、两栖动物和观赏鱼来源的分离菌株对氟喹诺酮类、头孢类等药物的耐药率比养殖鱼、虾类的高;气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不同来源的气单胞菌的耐药率亦不尽相同。水产动物源气单胞菌存在多重耐药菌株应引起重视,今后在气单胞菌疾病防治方面要慎重用药,并且有必要开展水产动物源的细菌耐药性监测,以指导水产养殖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不同养殖阶段罗非鱼肠道及养殖环境中喹诺酮类耐药菌产生的风险,筛选出水产养殖耐药性监测指示菌,为建立科学的水产品耐药防控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萘啶酸(第一代)和恩诺沙星(第三代)2种喹诺酮类药物,通过平板计数法统计不同养殖阶段(苗种阶段、中间阶段及上市阶段)罗非鱼肠道及养殖环境(池塘水和底泥)中喹诺酮类耐药菌的数量及耐药率,然后采用高通量测序分析不同养殖阶段喹诺酮类耐药菌群的结构特征及组成变化.[结果]在不同养殖阶段罗非鱼肠道及其养殖环境中的细菌总数相对稳定,罗非鱼肠道的细菌总数维持在4.6×105~1.6×106 CFU/g,池塘水的细菌总数维持在5.2×103~2.1×104 CFU/g,池塘底泥的细菌总数维持在4.8×103~3.2×104 CFU/g.苗种阶段罗非鱼肠道菌群对萘啶酸和恩诺沙星的耐药率均高于中间阶段和上市阶段,分别为34.7%和19.0%.各养殖阶段的罗非鱼肠道及养殖环境优势菌群均以气单胞菌属、埃希菌—志贺氏菌属、鲸杆菌属、邻单胞菌属、芽孢杆菌属和肠杆菌属细菌为主.随着养殖阶段的推移,罗非鱼肠道中的气单胞菌属相对丰度呈下降趋势,而鲸杆菌属呈上升趋势;而养殖环境中的菌群结构无明显规律性变化.在罗非鱼肠道及养殖环境喹诺酮类耐药菌群中,埃希菌—志贺氏菌属和气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较高,且随着养殖阶段的推移呈不同程度上升趋势.[结论]罗非鱼养殖的耐药风险主要集中在养殖前期阶段,埃希菌属和气单胞菌属是喹诺酮类耐药的主要菌群,应加强不同养殖阶段的饲养管理,减少病害发生以减轻抗菌药物使用带来的风险.此外,可选用埃希菌属和气单胞菌属作为水产养殖细菌耐药性监测的指示菌,实时监控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的产生与传播.  相似文献   

5.
北京地区养殖鱼类来源嗜水气单胞菌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北京地区养殖鱼体嗜水气单胞菌的病理学特征以指导科学用药,利用K-B纸片法研究从北京地区养殖鱼体分离得到的29株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对2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发现29株嗜水气单胞菌对青霉素类产生耐药率100.00%,对磺胺类、头孢霉素类和四环素类耐药率分别为69.00%、58.60%和41.40%,对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耐药率分别为27.60%、24.10%和24.10%。同时,嗜水气单胞菌对20种抗菌药物也呈现不同程度的多重耐药性,100.00%的菌对3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41.40%的菌对5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13.80%的菌对9种抗菌药物耐药。结论:患病鱼体嗜水气单胞菌对阿奇霉素、新霉素和妥布霉素敏感。  相似文献   

6.
规模化猪场仔猪断奶腹泻大肠杆菌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WHO推荐的Kirby-Bauer法,以分离自浙江省10个规模化猪场的60株病原性大肠杆菌为材料,开展了对兽医临床上常用的2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监测.结果表明,60株病原性大肠杆菌对抗菌药物已发生普遍的耐药性,其中对复方新诺明(88.3%)、氯霉素(81.0%)、链霉素(78.3%)、痢菌净(77.3%)、痢特灵(75.0%)、喹乙醇(75.0%)等的耐药性最强.对单诺沙星、环丙沙星及诺氟沙星的耐药率也很高,其耐药率分别高达78.8%、59.3%和56.7%.60株大肠杆菌共有57种耐药谱型,绝大多数为多重耐药,其中有4株可同时耐受14种抗菌药物.受检菌株中除1株外,59株均对2种或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对1~3种,4~6种,7~9种,10~12种及13~15种抗菌药物耐药的分别有6株(10.0%)、11株(18.3%)、17株(28.3%)、17株(28.3%)和9株(15.0%);对8种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占比例最大(16.7%),其次是对10种抗菌药物耐药(15.0%)和对6种抗菌药物耐药(11.7%)的菌株;不同地区、不同规模化猪场的大肠杆菌菌株的耐药性存在一定差异.临床上应用时间不长的氟苯尼考耐药率已达60.9%,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
对南昌周边地区养殖池塘草鱼随机采样,采用细菌分离、纯化、16S rDNA基因序列测序方法分析分离菌,并对分离菌进行ERIC-PCR分型,分析该地区分离菌的主要遗传型特征,随机挑选不同地方分离的菌株进行药敏实验,分析菌株的耐药性。结果表明:从南昌周边9个乡(村)镇养殖区域共分离到56株优势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细菌(主要为抗辐射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占81%,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veronii)占12%,其余为戴尔福特菌(Delftia tsuruhatensis) 2株,芽孢杆菌属细菌(Bacillus)及葡萄球菌属细菌(Staphylococcus)各1株。ERIC-PCR分型结果显示抗辐射不动杆菌为同一遗传型,维氏气单胞菌遗传型各不相同。药敏分析表明:不动杆菌属细菌主要对青霉素类、氨苄西林、氯霉素、氟苯尼考、多粘菌素b耐药,对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恩诺沙星、头孢曲松、四环素和复方新诺明敏感;维氏气单胞菌主要对青霉素类耐药,对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恩诺沙星、头孢曲松、复方新诺明、多粘菌素b、氟苯尼考、四环素、氯霉素类药物敏感。结论:从菌株分离及药敏实验结果看,南昌周边地区养殖草鱼品质较好,菌株耐药性较低。  相似文献   

8.
对南昌周边地区养殖池塘草鱼随机采样,采用细菌分离、纯化、16S rDNA基因序列测序方法分析分离菌,并对分离菌进行ERIC-PCR分型,分析该地区分离菌的主要遗传型特征,随机挑选不同地方分离的菌株进行药敏实验,分析菌株的耐药性。结果表明:从南昌周边9个乡(村)镇养殖区域共分离到56株优势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细菌(主要为抗辐射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占81%,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veronii)占12%,其余为戴尔福特菌(Delftia tsuruhatensis) 2株,芽孢杆菌属细菌(Bacillus)及葡萄球菌属细菌(Staphylococcus)各1株。ERIC-PCR分型结果显示抗辐射不动杆菌为同一遗传型,维氏气单胞菌遗传型各不相同。药敏分析表明:不动杆菌属细菌主要对青霉素类、氨苄西林、氯霉素、氟苯尼考、多粘菌素b耐药,对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恩诺沙星、头孢曲松、四环素和复方新诺明敏感;维氏气单胞菌主要对青霉素类耐药,对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恩诺沙星、头孢曲松、复方新诺明、多粘菌素b、氟苯尼考、四环素、氯霉素类药物敏感。结论:从菌株分离及药敏实验结果看,南昌周边地区养殖草鱼品质较好,菌株耐药性较低。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新疆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大肠杆菌进化分群及耐药特性,对新疆奶牛子宫内膜炎临床样品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采用PCR技术对大肠杆菌分离株进行种系分群、耐药基因检测,测定分离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对产ESBLs菌株携带质粒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从奶牛临床样品中成功分离到210株大肠杆菌;种群分析表明,B1群(48.1%)分布最多,其次分别是A群(28.6%)、C群(12.9%)、E群(6.7%)、D群(3.8%)。210株分离株对16种抗菌药物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对红霉素的耐药率最高,为95.2%,其次是氨苄西林(83.3%)、庆大霉素(73.8%)、头孢氨苄(71.9%),而对诺氟沙星耐药率最低,为6.2%,然后是复方新诺明(6.7%)、氯霉素(10.0%)、多西环素(10.5%)。所有的分离株对不同的抗菌药物耐药,其中多重耐药性主要集中在4~10耐,且耐药表型与基因型基本一致。对产ESBLs菌株携带质粒分析表明,同一质粒可以携带多种耐药基因,这些质粒可介导菌株的多重耐药。提示新疆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大肠杆菌流行株已经对多种临床常用药物产生了较严重的耐药性,且分离株的耐药性与耐药质粒的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天津地区猪源大肠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从天津市各区主要养猪场分离的48株猪大肠杆菌进行了抗菌药物敏感性监测,结果表明,17种抗菌药物中抑菌作用最强的是头孢氨苄,敏感菌株为83.4%,其次是阿米卡星,敏感菌株为72.9%;对青霉素的耐药性为100%,其次是四环素,耐药性为85.4%。全部受检菌株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多数为5耐以上多重联合耐药。其中12耐菌株所占比例最大(16.7%),其次为11耐菌株(14.6%)。48株耐药菌中,共有40种耐药谱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