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综述了食用菌害虫综合防治技术,详细阐述了应用杀虫剂、真菌杀虫成分、捕食性天敌、寄生性天敌、激素、病原微生物防治食用菌害虫的研究情况.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我国、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欧盟、日本、韩国、美国、摩洛哥的茶叶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现状,分析了国内外标准差异,并对茶叶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制定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山东省农药生产、经营、使用现状,解释了农药经营告知公示与剧毒、高毒农药限制区域销售、使用"两项制度",介绍了完善法规制度建设、启动补贴支持项目、探索农药使用风险监控、推荐登记农药使用等方法和措施,探讨了全面管理农药的新经验。  相似文献   

4.
阿维菌素类杀虫剂的研究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阿维菌素类药物的发现、同系物的结构、作用机理、抗药性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介绍了阿维菌素应用前景,并提出了对我国阿维菌素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乾县枣子沟流域土地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提出土地评价分级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了枣子沟流域各级土地资源质量的评价。共划分了八级土地,分别概述了土地特征和生产力。对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的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评述,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是后备资源不足、利用方式单一、用地布局不尽合理、管理粗放、生产力不高等。阐述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配置原则和用地结构调整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6.
王艳 《干旱区研究》2016,33(3):461-466
在日光温室中通过施用鸡粪、蚯蚓粪2种有机肥及添加生物碳,采用滴灌和漫灌2种灌溉模式研究不同的施肥和灌溉模式对土壤碳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有机肥的施用提高了土壤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但只有Q+C+D处理提高了34.6%土壤纤维素酶的活性,其他处理则降低了土壤纤维素酶的活性。生物碳的加入提高了土壤脲酶的活性,对其他酶的影响不一。滴灌提高了J+C+D处理40.6%脲酶活性和J+D处理20.3%的磷酸酶活性,对其他处理没有显著影响。2有机肥的施用提高了土壤硝态氮的含量,其中J+C+D处理的硝态氮含量最高,达50.5 mg·kg-1,相同施肥处理中滴灌也显著提高了土壤硝态氮的含量。3施用有机肥后显著提高了土壤的TC、TOC、WSTC、WSOC含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5.0%~36.3%、11.8%~63.9%、5.2%~48.8%、5.6%~46.5%。生物碳的加入也提高了土壤TC、TOC、WSTC、WSOC含量。漫灌显著降低了J+C+M处理土壤TC、TOC、WSTC、WSOC含量。4土壤WSTC与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纤维素酶活性都达到了显著的正相关,而WSOC只与土壤脲酶活性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土壤IC与纤维素酶、磷酸酶活性达到了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多菌灵、吡虫啉、嘧霉胺、除虫脲、灭幼脲、辛硫磷和阿维菌素在韭菜上的残留量,建立了使用液质联用仪同时检测的方法,样品提取液中加入N-丙基乙二胺和石墨化炭黑离心后再经过氨基柱净化,大大降低了干扰,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经济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观点出发,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以玛纳斯绿洲为例,对干旱区绿洲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功能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成功与不足的方面,通过优化设计,实现了结构优化,功能增强;解决了水量、饲草饲料及肥料的供需矛盾,保持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了饲料型四倍体刺槐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详细论述了四倍体刺槐生根机理、叶片营养、抗性等生理生化研究进展,分析了发展四倍体刺槐必要性,展望了四倍体刺槐的广阔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鄂尔多斯西部地区荒漠化的现状及发展过程,划分了轻度、中度、重度和严重荒漠化阶段,并分出极易、较易、较难三种潜在荒漠化等级,分别测算了面积,做出了图表。说明了风蚀与水蚀过程的特征。阐述了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在土地荒漠化过程中的交互作用。提出了退耕还牧封沙育草、实行防风蚀耕作、发展灌溉农业、合理轮牧、保护植被等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以朝牧1号谷稗种子为试材,采用不同剂量(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 Gy)的60Co-γ射线辐照其种子,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芽苗的主根长、芽长、芽苗总长、鲜重、干重和相对含水量,种子的出苗率和幼苗成苗率,并对种子萌发期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中高辐射剂量发芽率降低了3.34%~25.00%,发芽势增加了6.84%~41.09%,发芽指数增加了1.84~33.50%,活力指数降低了8.87%~62.86%,芽长降低了9.97%~56.78%,主根长降低了18.48~70.52%,芽苗总长降低了11.25~62.20%,鲜重(除150 Gy外)降低了0.32%~34.50%,干重降低了2.91%~11.58%,相对含水量增加了29.37%~57.54%,50~350 Gy处理出苗率增加了3.12%~18.75%,50~300 Gy处理成苗率降低了5.13%~94.87%。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辐射后,发芽率、活力指数、芽长、主根长、芽苗总长、鲜重均与成苗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以特征向量值大于0.30为标准,辐射影响谷稗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主要指标分别为芽长、芽苗总长、主根长、成苗率、活力指数、发芽率、相对含水量和出苗率。  相似文献   

12.
简述了近年来玉米大斑病在北京市的发生特点,着重分析了2012、2014年重发生原因,提出了种植抗病品种、清洁田园、合理密植、加强健身栽培、适期开展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2020年荆州市小麦条锈病的大发生进行了原因分析,从菌源基数、气候条件、防治因素进行了解释、并提出了具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应用水稻丰抗品种配套技术控制病虫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1990年在江汉稻区综合防治试验基地江陵县联山村,调整了水稻品种布局,使杂交稻、常规稻,早、中、晚稻的不同熟期的丰抗品种配套,从而控制或减轻了病虫为害,减少了农药用量,节省了开支,增加了水稻产量,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5.
李小玲 《植物医生》2010,23(5):45-46
对武威市玉米田主要杂草小藜、灰绿藜、反枝苋、狗尾草、萹蓄、无芒稗、马唐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在试验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防除技术,为玉米田杂草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水果和蔬菜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目前国内、外一系列先进的水果和蔬菜保鲜技术,包括低温保鲜、化学保鲜、气调保鲜、涂膜保鲜、保鲜包装等;讨论了其优、缺点,并结合成本和安全性,分析了保鲜行业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绿洲的形成、发展与转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总结了绿洲的形成、类型、特征及其演变,论述了绿洲的生态、经济、交通、社会、民族文化、城市的转型及其趋势,进一步探讨了绿洲转型的机制,以其为绿洲的和谐发展提供相关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全国农技中心于7月12~14日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柑橘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标准研讨会。与会专家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明确了监测标准的目的、范围,规定了监测对象、监测区域、监测时期及监测方法,形成了《柑橘溃疡病监测规范》、《柑  相似文献   

19.
人参果病毒病及其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明确了人参果病毒病种类、田间症状类型、发病规律和传播途径,探明了人参果病毒病的发生与种苗带毒、栽培方式、水肥管理、生产周期、温室消毒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以清洁田园、轮作倒茬、合理施肥、科学灌水、垄作滴灌、缩短生产周期、集中统一育苗为主、杀菌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农业部2011年4月19日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联防联控研讨会。会议分析了病害发生形势,明确了防控思路和目标,研讨了防控对策措施,部署了以开展大区联合监测、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施分区治理策略、落实关键技术措施、强化协作攻关研究为核心的联防联控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