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星杂579是加拿大谢弗公司培育的优秀褐壳蛋鸡。该品种引入我省后的生产性能一直没有做过报道。为此,我们于1989—1990年对西宁华青蛋禽公司饲养的两批星杂579商品代鸡生产性能进行了观测,现报告如下: 1 育雏、育成期(0—18周龄)饲养工艺和管理 1.1 饲养工艺:育雏、育成期采用密闭式鸡舍高床网上平养,网距地面1.8m,暖气供温,风机通风。育雏期钟型小饮水器饮水,料盘喂料。育成期链条喂料,普拉松饮水器饮水。 1.2 饲养管理:测定两批鸡的时间为:1989年8月11日至12月12日和1989年8月27日至1990年1月12日。密度:育雏期57只/m~2,育成期11只/m~3。温度:1—3日龄32—34℃,4—7日龄30—32℃,以后每周降温2℃,至18—23℃。湿度:50%—65%。光照:人工光照;1—3日龄23h光照,4日龄—18周龄  相似文献   

2.
光照时间对地方品种肉鸡生产性能和外观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试验鸡为广西畜牧研究所培育的1日龄银香麻鸡母雏,共400只,随机分成4组,1组为对照组,2、3、4组为试验组,每组100只鸡,各组基础日粮相同,0-4周龄四个组均采用24小时光照;5~8周龄四个组均采用自然光照;9周龄~15周龄出栏对照组仍采用自然光照,三个试验组分别采用  相似文献   

3.
1精育雏鸪 1~5周龄鹧鸪称为雏鸪.育雏的方式有保温伞育雏、炕道保温育雏、红外线灯育雏等.无论用什么方式育雏,育雏的温度1~2周龄34~31℃,3~5周龄29~25℃;湿度1周龄保持在60%~70%,以后保持在50%~60%;饲养密度1周龄每平方米80只左右,2~3周龄每平方米50只左右,4~5周龄每平方米30只左右;光照强度1周龄实行全日光照(强度为每平方米4瓦),1周龄后采用16小时光照(每平方米2瓦).  相似文献   

4.
樱桃谷鸭的饲养阶段包括雏鸭(0至4周龄)、育成鸭(5至25周龄)、产蛋鸭(26周龄至淘汰)三个阶段。每一阶段在饲养管理上有哪些关键技术呢?笔者根据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1雏鸭饲养的关键技术1.1创造合适的环境条件饲养雏鸭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通风和光照。在这四个条件中,最关键的是温度,其次是湿度。其温度要求为:1~3日龄30℃~28℃,4~7日龄28℃~26℃,8~11日龄26℃~24℃,12~16日龄24℃~22℃,16~21日龄22℃~18℃,21~28日龄18℃~15℃。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鸭的生长发育,造成体弱多病,甚至死亡。鸭是水禽,但湿度不能过大,…  相似文献   

5.
采用单因子随机分组设计,选取1日龄灵山土鸡54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分别采用不同的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研究不同光照制度对灵山土鸡冠头性状及体重的影响。前60日龄6个组均采用自然光照+12 h的人工光照,60日龄至上市1、2、3组仍采用自然光照+12 h的人工光照,光照强度依次为0.8 W/m^2、2.5 W/m^2和3.75 W/m^2;4、5、6组采用自然光照+4 h的人工光照,光照强度依次为0.8 W/m^2、2.5W/m^2和3.75 W/m^2。试验鸡采用地面平养方式,饲养周期为110 d,试验结束时测量鸡冠头性状和体重。结果表明,4、5、6组冠高、冠长和冠面积均优于人工1、2、3组,说明光照时间以自然光照+4 h的人工光照对冠头发育更优,且光照时间大于光照强度对冠头发育的影响。1、2、3组体重有高于4、5、6组的趋势,说明延长光照时间有利于鸡的增重。总之,光照时间对土鸡冠头发育的刺激作用大于光照强度,其中以每天补充4 h、强度为3.75 W/m^2的人工光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用自来航鸡研究了在育成期采用限制饲喂时间的效果。试验鸡在0~4周龄之内自由采食,4~24周龄饲养在25℃的恒温室内,每日12h照明并采用限制饲喂。限制饲喂的时间分成3h(18周龄以后为2.5h)、6h(10周龄以后不限时)、12h。结果限时饲喂使鸡生长变慢、体重变小,12h组与其它2组差异明显。4~24周龄公雏的3h组采食量是12h组的80%、母雏为84%:而4~24周龄各组间的饲料转化率差异不显著。3h、12h组母雏的初产日龄分别为153d、137d,解除限时饲喂后4周时的3h组蛋重54g、12h组为50g,解除限时饲喂后10周时3h组产蛋率为70%、12h组为67%。  相似文献   

7.
日粮中添加半胱胺对肉鸡生长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 1日龄 AA肉鸡 6 30羽 ,随机分为 3组。 1组 (对照组 )饲喂基础日粮 ,2、3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 2 0 0 mg/ kg、30 0 mg/ kg的半胱胺 (CS)。试验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相比 ,肉鸡 0~ 3周龄时 2 0 0 mg/ kg CS组的平均日增重提高 5 .2 0 % (P<0 .0 5 ) ,30 0 mg/ kg CS组提高 1 .90 % (P>0 .0 5 ) ;4~ 6周龄时 2 0 0 mg/ kg CS组的平均日增重提高 5 .2 7% (P<0 .0 5 ) ,30 0 mg/ kg CS组提高6 .31 % (P<0 .0 5 ) ;全期 (0~ 6周龄 ) 2 0 0 mg/ kg CS组的日增重提高 5 .2 5 % (P<0 .0 5 ) ,30 0 mg/ kgCS组提高 5 .0 3% (P<0 .0 5 )  相似文献   

8.
从万载康乐黄鸡的产蛋规律探讨地方鸡种产蛋性能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 182只万载康乐黄鸡 2 80日龄产蛋量 (X1 )、30 0日龄产蛋量 (X2 )、2 8~ 4 0周龄产蛋量 (X3)、36~4 0周龄产蛋量 (X4 )、开产体重 (X5)、开产日龄 (X6 )及 5 0 0日龄 (Y)产蛋量等 7项指标进行分析 ,结果发现 :与 5 0 0日龄产蛋量相关程度高低依次为X2 ,X1 ,X3,X4 ,X5,X6 ,皆达极显著水平 (P <0 .0 1)。通过对X2 ,X1 ,X3,X4 ,X5,X6对Y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发现 ,引入变量的顺序为X2 ,X1 ,X3,X6 ,X5,X4 ,确定系数分别为 0 .6 80 2 ,0 .6 82 1,0 .6 799,0 .6 76 8,0 .6 77,0 .5 85 2 ,也皆达极显著水平 (P <0 .0 1)。通过对其月产蛋曲线的研究发现 :万载康乐黄鸡产蛋利用期应为 7~ 8个月 ,不宜太长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地验证法国优良蛋鸡伊莎B—380在我国生态条件下的适应性及生产性能,我们于1994年3月26日从法国伊莎育种公司直接引进该品种父母代2000套进行饲养观测,现将500d的结果报告如下.1饲养管理情况1.l有维期采用开放式四层笼养,电热器加温取暖,初温对~33℃,以后每周下降2℃,4周龄后脱温.1~7日龄相对湿度为60%~70%,10日龄后60%~65%.光照计划为1~2日龄全天光照,第3天开始每周缩短lh.塑料钟式饮水器饮水,第1天饮5%的蔗糖水,以后每天喂清洁凉水.第1天用碎玉米开食,以后按含蛋氨酸0.52%、赖氨酸1.15%、蛋一优氨…  相似文献   

10.
随机将660只1日龄大午金凤蛋雏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分析研究饲养密度对大午金凤蛋雏鸡的生长性能、体尺发育和器官指数、肠道相对长度的直接作用影响,以获得0~8周龄大午金凤育雏期适宜的饲养密度.试验分为两阶段(1~28日龄和29~56日龄).试验组1~28、29~56日龄饲养密度分别为133、2...  相似文献   

11.
现将鸡群啄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1 断喙 断喙是防止啄癖的重要和有效手段 ,通常在 7~ 9日龄进行 ,9~ 1 0周龄再进行一次修喙 ,上喙切去 1 2 ,下喙切去 1 3 ,使下喙略长于上喙 (约一个硬币厚度 )。断喙时要注意止血 ,烧烙 2~ 3分钟 ,并于断喙前 2天开始于饲料中加维生素K (1克 千克 )共 3天。于断喙同时将强弱雏分群饲养。2 光照 光照过强常是引起鸡群啄癖的重要原因 ,尤其是饲养于开放鸡舍在夏季进入产蛋期的鸡群。初生雏 3天或 7天内可给予 2 3~ 2 4小时光照 ,强度为2 0勒克斯 ,以后强度降至 5勒克斯。为节约能源 ,开放…  相似文献   

12.
在网上平养条件下对育雏期和生长肥育期不同阶段的大型白羽半番鸭设定不同饲养密度,进行生产性能指标的对比试验,得出初步试验结果:育雏期(0~14日龄)饲养密度27羽/m2左右较为适宜,生长肥育期15~28日龄8~9羽/m2,29~42日龄5~6羽/m2,43 ~56日龄4~5羽/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3.
正(上接2021年第6期第47页)3父母代种鸭育雏期饲养管理关键控制点:执行给料程序,掌握好舍内的温、湿度、饲养密度、通风、光照。重要提示:育雏期的培育是为育成鸭和成年鸭打好基础。因此须采取科学有效的饲养管理,才能培育出优良的后备种鸭。3.1育雏准备雏鸭采用舍饲的饲养方式,地面和网床育雏均可,0~8周饲喂初始料(全价颗粒饲料),也可分两段不同营养标准饲喂(0~28日龄,29~56日龄)。在进雏前1周,把育雏室舍内冲刷干净,把育雏所用的器具冲洗干净后放入舍内(图12),铺垫好稻壳,喷雾消毒一次,  相似文献   

14.
用白色来亨鸡研究了育成期采用限制饲喂时间的效果。试验鸡在0~4周龄自由采食,4~24周龄饲养在25℃的恒温室内,每天12h照明并采用限制饲喂。限制饲喂的时间分成3h区(18周龄以后为2.5h)、6h区(10周龄以后弃掉)、12h区。结果限制饲喂成长变慢、体重变小,12h区和其他2区间的差异显著。4~24周龄公雏的3h区采食量是12h区的80%、母雏84%;而4~24周龄各区间的饲料转化率差异不显著。3h区、12h区母雏的初产日龄分别为153d、137d,解除限制饲喂后的4周时3h区蛋重54g、12h区为50g,解除饲喂时间后的第10周3h区产蛋率为70%、12h区为66.9%。  相似文献   

15.
蛋鸡实行二早一延长保定新程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鸡蛋价格太低 ,饲料价格相对不低 (饲料生产企业的利润也极微薄了 ) ,农民养鸡盈利甚微。为此 ,我们改革了蛋鸡饲养管理的传统程序 ,实行二早一延长促字新程序 ,以缩短产蛋前的饲喂期 ,降低成本 ,提高利润 ,适应市场经济 ,调动农民养鸡的积极性。二早一延长促字新程序的中心内容 ,就是促使母鸡早产蛋 ,早进入产蛋高峰期 ,延长产蛋高峰时间 ,从而提高经济效益。1 二早一延长促字新程序的实施与效果1 .1 新程序将育雏到产蛋前的鸡 ,分为 4个阶段 ,即① 4 2日龄前 ,② 7~ 1 4周龄 ,③ 1 5~ 1 7周龄 ,④ 1 8~ 2 0周龄。 1 4周龄前 …  相似文献   

16.
1 0~6周龄(育雏期)1.1 温度:绿壳蛋鸡育雏成活率的关键是温度。温度的掌握要适当,防止忽高忽低,并注意育雏期向育成期的过渡。具体标准是:0~3日龄为34℃;4~7日龄34~31℃,第2周为31~27℃;第3周27~23℃;第4周23~20℃,以后保持20℃。雏鸡在接种疫苗、断喙或发病时,应适当将温度升高0.5~1℃,以缓解应激。1.2 密度:1~3日龄应掌握在30~40只/平方米;30~60日龄为20~30只/平方米;根据不同季节和饲养方式应灵活掌握;一般情况下,冬季稍密,夏秋略稀。网养可密,地面平养要稀一些。1.3 “开饮”与“开食”:雏鸡入舍后,为…  相似文献   

17.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 ,是雏鸭病害之首 ,2 0日龄以内多发 ,雏鸭育雏期是本病盛发期。现介绍一些防治方法 ,供参考。1 饲养分群管理法进雏鸭前 3天 ,鸭舍内用“百毒杀”消毒 ,消灭隐藏于舍内的病毒。雏鸭的饲养密度根据大、小、强、弱适当调整 ,对发育良好、发育不良和体弱的要分群饲养 ,并及时做好雏鸭的保温工作。一般 1~ 3日龄为 2 7~3 0℃ ,4~ 6日龄为 2 4~ 2 7℃ ,7~ 1 0日龄为 2 1~ 2 4℃ ,1 1~ 2 0日龄为 1 8~ 2 1℃。鸭舍饲养密度 ,1~ 7月日龄每平方米 1 5~ 2 0羽 ,8~ 1 4日龄 1 0~ 1 5羽 ,1 …  相似文献   

18.
正(上接第2期第46页)6饲养阶段(饲料供给和饲料营养)6.1不同阶段的饲料供给0~28日龄:育雏期,供给育雏料;29~105日龄:育成前期,供给育成料;106~146日龄:育成后期,供给育成料,从119日龄开始,预混料由育成料改成产蛋料,并辅助使用轻型蛋鸡的产蛋光照,为4W/m2,时间不加;147日龄(开始加光)~产蛋5%:预产期,供给预产料;  相似文献   

19.
胆碱+硫酸钠对肉鸭血液生化指标和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基础日粮相同的 1 68只肉鸭前 (1~ 1 4日龄 )、后 (1 5~ 4 2日龄 )期日粮添加 1 (对照 )、2、3、4四种不同水平的蛋氨酸、氯化胆碱、硫酸钠。结果表明 :4 2日龄 2、3、4组较对照组 ,日增重提高 1 4、1 3和2 2g/只 (P >0 0 5 ) ,饲料转化率提高 0 3 4 %、1 7%和 3 1 %。各组 1 4日龄碱性磷酸酶、甘油三酯等指标有明显差异 (P <0 0 5或P <0 0 1 )。对照组前期胫骨短粗症发病率为 9 8% ,其余各组为零。全期仅 4组无啄羽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20.
试验选用固始商品蛋鸡,同一日龄、同一批育成鸡18 420只分为2栋饲养。对照组采用16 h传统光照程序,试验组采用14+1 h光照程序,研究不同光照程序下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产蛋规律方面的变化。结果表明:与传统光照程序相比,14+1 h的光照程序提高了产蛋率,在149~299日龄,试验组的饲养日产蛋数(118.58个)比对照组的饲养日产蛋数(114.66个)多3.98个;破蛋率对照组和试验组无显著差异(P<0.05);光照稳定后,试验组每天采食量(91.23 g)比对照组的采食量(90.19 g)多1.04 g,并且差异极显著(P<0.01),这对夏季保障采食量有利;试验组的蛋重和蛋壳强度有所提高,其蛋品质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鸡在每天11:00以前,11:00~13:00及13:00以后的产蛋数比例与试验组无显著差异(P>0.05),产蛋分布规律变化不明显。同时14+1 h的光照程序减少了1 h光照,达到了节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