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水貂病毒性肠炎(Enteritis Virsa Latreolaram)又称乏白血球症或传染性肠炎,是由水貂肠炎病毒(Parvoviras)引起的,以胃肠粘膜出血和剧烈下痢为特征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据Macphorson对加拿大流行病毒性肠炎的几个貂场统计,幼貂的发病率为50—60%,成年貂发病率为20—30%。该病的死亡率为25—30%。  相似文献   

2.
1病原学特点 水貂病毒性肠炎(MEV)又称水貂泛白细胞减少症或水貂传染性肠炎,是由水貂细小病毒引起的以胃肠粘膜严重炎症、出血、坏死及急剧下痢和白细胞高度减少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幼貂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多数病貂转归死亡,幼貂死亡率可达90%,经济损失巨大,是世界公认的危害养貂业较严重的病毒性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3.
水貂病毒性肠炎的诊治张砀生(江苏省泗洪县畜牧兽医站)水貂病毒性肠炎,又称泛白细胞减少症,或传染性貂肠炎,是危害养貂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其主要特征为消化道粘膜炎症和坏死,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本病曾于1986年到1988年在我县流行。近年,随着养貂...  相似文献   

4.
水貂病毒性肠炎,又称乏白血球症或传染性肠炎,是以胃肠粘膜炎症和坏死、白细胞高度减少为特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在自然条件下,所有年龄的水貂均易感,水貂病毒性肠炎无季节性,全年均可发生.在短时间内几乎危及整个水貂群,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据统计流行时造成巨大损失,是世界公认的危害水貂饲养业比较严重的病毒性传染病之一.此病的主要传染来源是患病的水貂和患乏白血球症的猫.  相似文献   

5.
<正> 水貂病毒性肠炎的病原体为水貂肠炎病毒(又称为猫泛白血球减少症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群。据报道,用猫泛白血球减少症病毒制成的弱毒组织苗,能使水貂获得抵抗病毒性肠炎的免疫性,但水貂病毒性肠炎病毒却不能感染猫。1965年,Gozham等报道了应用猫肾细胞培养致弱的猫肠炎病毒疫苗预防水貂病毒性肠炎。我们于1984年7月26日,利用现场病死貂的肺、心、血液和管型便的粘液管制成灭活苗,应用于某发生病毒性肠炎的貂场,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水貂病毒性肠炎是由水貂细小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以胃肠黏膜发炎、腹泻,粪便中含有多量黏液和灰白色脱落的肠黏膜,白细胞高度减少为特征。幼龄水貂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流行时造成巨大损失,是世界上公认的危害水貂饲养业比较严重的病毒性传染病之一。1病原水貂病毒性肠炎的病原为貂细小病毒(MPV),该病毒  相似文献   

7.
水貂病毒性肠炎,是水貂肠炎病毒引起的顽固性下痢、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我国由于水貂饲养业的发展,水貂病毒性肠炎在某些地区和貂场曾先后发生和流行。仅在辽宁省庄河县就有几个貂场曾发生此病。82年6月中旬,内蒙集宁市水貂场发生了疑似病毒  相似文献   

8.
水貂细小病毒性肠炎也叫水貂传染性肠炎,是由水貂细小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特征是白细胞高度减少、肠黏膜炎症和坏死变化。幼龄水貂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多数病貂转归死亡,造成巨大损失。1病原病原为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的水貂肠炎病  相似文献   

9.
<正> 1988年8月上旬至9月中旬期间,山东省微山县发生了水貂病毒性肠炎伴发大肠杆菌和巴氏杆菌混合感染,呈地方性流行。笔者先后对16个养貂专业户和1个貂场的8926只水貂进行了调查、诊断和防治。确诊发病貂3383只(发病率37.9%),死亡1133只(占发病貂的33.5%),治愈2250只(占发病貂的66.5%)。现将诊治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水貂肠炎是危害养貂业的主要传染病,临床特征主要为呕吐和腹泻。病理变化为胃肠黏膜炎症和白细胞高度减少。急性传染,高发病率,高死亡率。1病原水貂肠炎病毒为细小病毒。2流行病学患貂是直接传染源,通过直接接触传染,或通过食具、笼子、工具等间接接触传染,各个年龄段的貂均易感,幼貂更容易感染。6~10月份多见发病,幼貂发病率60%,死亡率90%,随着天气转冷,发病率逐渐降低,冬  相似文献   

11.
水貂病毒性肠炎(Viral enteritis of mink)又称泛白细胞减少症(Panleukopenia)或传染性貂肠炎(infectious enteritis of mink),是世界公认的危害水貂养殖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其主要特征为消化道粘膜炎症和坏死,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引起貂场的重大经济损失。近年来,由于从国外大量引进种貂而未作严格检疫,造成国内种貂场暴发本病的事例已不属罕见,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文报道了1985年元月青岛市崂山县某种貂场由于引进美国种貂,未经隔离观察,直接进入原繁殪群混合饲养,造成病毒性肠炎流行及确定诊断的经过情况。  相似文献   

12.
水貂病毒性肠炎是严重危害水貂的传染病之一,据资料报道,目前尚无有效的疗法。1988年2月,笔者对陕西省山阳县外贸公司种貂场发生的水貂病毒性肠炎采用中草药进行防治,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流行情况 1988年2月下旬,陕西省山阳县外贸公司种貂场的种貂,发生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疫病。陆续发病92只,发病率达72.7%。死亡46只(其中公貂12只。母貂34只),致死率50%。在该病流行期间,  相似文献   

13.
夏季是水貂病毒性肠炎的高发期,该病是由细小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肠炎,当年出生的幼貂发病率高达50%-60%,成年貂为30%左右,一旦发病传播很快,死亡率较高。对养貂业危害很大,养殖户必须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4.
<正> 水貂犬瘟热、病毒性肠炎流行很广,肉毒梭菌中毒则在利用畜禽下脚料的貂场很容易发生,这三种疾病给养貂事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八十年代,我国先后研制出了水貂犬瘟热(CDV)弱毒疫苗、病毒性肠炎(MEV)疫苗和肉毒疫苗,对控制三种疫病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是单价苗,预防接种费时、费力,成本又高,故不能适应大规模养貂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正水貂冠状病毒性肠炎(水貂流行性腹泻),是水貂细小病毒性肠炎之外的冠状病毒引起的水貂流行性腹泻病毒性肠炎。1病史本病在世界许多养貂国家都有流行。本病发生与水貂品种密切相关,北美貂及其杂种后代易感,我国原有别国品种水貂易感性差。春、秋季多发。2流行特点犬、狐、水貂患了这种传染病,表现  相似文献   

16.
水貂病毒性肠炎(MEV)是由水貂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以高热、呕吐、白细胞严重减少和肠炎为主要特征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常导致5日龄以上水貂的大批死亡、对养貂业造成严重威胁。故此,我们对青海省三大貂场MEV的流行情况用HA和HI试验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共抽检三个貂场的粪样。共检出阳性粪样39份,阳性率为9.26%。其中貂场一的阳性率为16.67%(24/144),貂场二为11.11%(15/135),貂场三为0(0/152)。据本次调查,其中貂场一和貂场二在1983年底~1984年初曾检出过阳性貂,由于病貂在康复后仍带毒,同时,貂笼的不合理叠放及较差的卫生条件等诸多原因,为本病的感染和发病创造了条件。鉴于此,我们建议:对病貂场应  相似文献   

17.
水貂病毒性肠炎(Enteritis virosa lut-rarum),又称乏白血球症或传染性肠炎。其特征为胃肠粘膜炎症和坏死。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世界公认的危害水貂饲养业较大的病毒性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18.
水貂病毒性肠炎又称水貂传染性肠炎,是水貂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病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病的发生和传播1.1病原水貂病毒性肠炎病原为貂肠炎病毒,是细小病毒属的一员,与猫泛白细胞减少病毒相类似。本病毒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在寒冷季节带毒粪便在户外土壤中放置1年以上仍有毒力。0.5%福尔马林,2%苛性钠溶液,室温条件下12小时病毒失去活力。3%甲醛,4%氢氧化钠,0.2%过氧乙酸可杀死病毒。  相似文献   

19.
青海省某貂场,自1月28日,貂群中零星发生病貂(肠炎症状),以后病貂逐步增加,至2月28日水貂死亡达158只,自2月29日至3月8日死亡108只。3月1日开始配种。由于水貂之间接触,造成疾病暴发流行。截止3月20日,死亡503只,发病率达95%,死亡率16.7%,致死率17.6%。河北省某貂场,于3月9日发现一只排灰黑色稀粪便之病貂,经抗菌素治疗未愈。3月22日出现具有肠炎症状的病貂,3月29日又发现5只病貂。截止4月2日,发病率已达54%,致死率为4.07%,而疫病仍蔓延流行。疾病的诊断 1.临床症状病貂表现热性病症状,食欲降低或废绝,精神萎糜、倦怠,四脚伸展或卷缩地趴卧。体温升高,40.5—41℃,  相似文献   

20.
水貂冠状病毒性肠炎(水貂流行性腹泻),是水貂细小病毒性肠炎之外的冠状病毒引起的水貂流行性腹泻病毒性肠炎。1流行特点到目前为止,有多种不同冠状病毒毒株被发现,有些可使人发病,另一些使牛、猪、鼠、猫、犬、鸟类、狐、水貂发病。犬、狐、水貂患了这种传染病,表现出血性胃肠炎临床症状。病毒主要存在于胃肠内,并随粪便排出,污染饲料和环境,主要经消化道感染。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所以一旦发生本病,紫外线、来苏儿、过氧乙酸及克辽林溶液等都能在短时间内杀死。本病曾在江苏省东台市和辽宁省庄河市一些貂场发生过。其发病率高,死亡率较低,成年貂和育成貂均可感染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