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磷素在土壤剖面中的移动与地下水体环境关系密切,但目前对于磷素在土壤中垂直迁移的机理问题还不清楚,研究从土壤剖面对磷素吸附-解吸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水田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对剖面不同层次土壤对磷素的吸附-解吸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剖面不同层次土壤对磷素吸附均可以与简单的Langmuir方程相拟合,表现出相似的吸附机制;吸附态磷均有随深度增加解吸率上升的特点,这种情况可能有利于磷素在土壤剖面中垂直向下移动。  相似文献   

2.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浙江金衢盆地油菜施磷的农学和经济效益,油菜的磷吸收和分配特点以及磷的适宜用量,22个油菜试验施磷平均增产88.6kg/亩,比对照增产202.7%。每亩净增利润215.8元,产投比为6.76,亩施入1kgP2O5可产出油菜籽9.45kg。  相似文献   

3.
基于土壤有效磷水稻磷肥施用推荐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水稻磷肥(P2O5)施用量与土壤有效磷(P2O5)的关系,建立磷肥推荐体系。结果表明,磷肥施用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效磷,施磷量在0~112.5 kg.hm-2,有效磷随施磷量增加而增加,施磷过量后有效磷不再提高。磷肥施用显著提高有效穗和千粒质量,使水稻增产11.4%~29%。施磷量与水稻产量呈一元二次回归关系,回归方程为y=-0.150 1x2+34.716x+7 125.6。本试验条件下,当土壤有效磷超过21.3 mg.kg-1,水稻增产效果不明显,即土壤磷临界值为21.3 mg.kg-1;每公顷土壤增加1 mg.kg-1土壤有效磷,需施入磷肥(P2O5)9.6 kg,即土壤磷临界值为9.6 kg.hm-2。应用一元二次回归方程与磷肥临界值推荐施肥,得出的适宜施磷量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4.
该文介绍了污水除磷的主要方法,根据各种方法的原理及特点,阐述了各除磷方法的优缺点,着重分析了生物化学协同除磷的优势,包括Phostrip工艺、BCFs工艺和MB(A2/O)工艺的工艺流程及运行原理,然后概括总结了从污水中回收磷的方法,并对磷资源回收进行了预期展望。  相似文献   

5.
供磷水平对黄瓜测序品种“中国龙”生长及磷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黄瓜测序品种"中国龙"对不同磷浓度供应的反应,寻找在水培条件下进行黄瓜磷效率种质筛选的适宜低磷处理浓度.【方法】采用营养液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磷浓度供应对黄瓜测序品种"中国龙"生长及其磷吸收的影响.【结果和结论】随着供磷浓度的降低,"中国龙"的生长受到抑制,植株变矮,老叶黄化.在严重低磷(10和1μmol·L-1)胁迫时,植株生长受到严重抑制,甚至不能正常结瓜.低磷降低了"中国龙"的生物量、磷吸收效率,但增加了根冠比,促进了碳水化合物向根部的分配.此外,在低磷胁迫下,"中国龙"还通过降低根平均直径,即根变细,来增加与养分的接触面积.10~100μmol·L-1之间的磷浓度(如50μmol·L-1)可作为黄瓜磷效率种质资源筛选的低磷处理浓度.  相似文献   

6.
以Iowa磷指数模型为基础,根据中国高原特征并参考其他磷指数模型评价体系对其进行简化和修正,建立了中国高原农业流域磷指数评价体系,并以洱海源头典型小流域凤羽河流域为例,分别对溶解态磷和颗粒态磷面源流失风险进行了评价及关键源区的识别。结果表明,两种形态的磷流失较高和最高风险区均分布于河流两侧100 m的范围内。溶解态磷流失较高和最高风险区主要为河流中下游的农田区,而颗粒态磷流失较高和最高风险区在河流上游草地和河流中下游的农田区均有分布;溶解态磷流失关键源区为中下游河流两侧100m范围的农田区,颗粒态磷流失关键源区为上中下游河流两侧100 m范围的草地和农田。研究结果为实现流域面源磷流失高效防控奠定了基础,同时表明新建立的磷指数评价体系适用于高原流域开展磷流失风险评价及关键源区识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低磷胁迫对谷子株型及磷肥利用和分配的影响,为谷子肥料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不同基因型谷子磷相关形态指标、干物质积累量、磷素积累量、磷素分配规律的差异,并结合大田实验进行验证。【结果】(1)低磷处理时,在盆栽条件下,晋谷21的地上干物质积累量和植株磷积累总量均低于磷正常处理,在大田条件下孕穗期及以后植株磷积累总量显著低于磷正常处理,穗部磷分配比例显著降低,晋谷21的磷吸收效率较低;(2)低磷处理时,在盆栽条件下,与磷正常处理相比,济谷13的植株磷积累总量孕穗期差异不显著,成熟期低磷条件下的植株磷积累总累量较其它品种高,大田条件下,与磷正常处理相比,孕穗期和抽穗期植株磷积累总量差异不显著,穗部磷素分配比例显著增加,济谷13的磷吸收能力较高;(3)低磷处理时,在盆栽条件下,豫谷18的地上干物质积累量和植株磷积累总量在孕穗期以前低于正常处理,但在孕穗期以后高于正常处理,大田条件下,正常磷处理谷子植株磷积累总量高于低磷处理,豫谷18的穗部磷积累量高于其它品种。【结论】低磷处理与磷正常处理条件下,谷子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植株磷素积累总量的差异表现为在孕穗期和抽...  相似文献   

8.
对浙江省典型茭白种植区表层(0~20 cm)土壤中的磷素丰缺状况和磷库特征进行调查,分析茭白种植年限与土壤磷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样本茭白田土壤的全磷和有效磷(Olsen-P)含量平均值分别为876.73、63.30 mg·kg-1,土壤磷积累明显,有效磷水平达丰富级别的占比高达81.05%。样本土壤的磷素以无机磷为主,平均占比达到79.91%,水提取态无机磷(H2O-Pi)、NaHCO3提取态无机磷(NaHCO3-Pi)、NaOH提取态无机磷(NaOH-Pi)、HCl提取态无机磷(HCl-Pi)、NaHCO3提取态有机磷(NaHCO3-Po)、NaOH提取态有机磷(NaOH-Po)和残余态磷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6.16、122.06、213.03、103.22、22.18、158.52、241.86 mg·kg-1。除残余态磷和HCl-Pi外,其他形态磷的含量均随茭白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土壤磷吸持饱和度随茭白种植年限延长逐渐增加,土...  相似文献   

9.
红壤磷吸附解吸特性及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两种不同耕作年限红壤的磷吸附解吸特性及环境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不同耕作年限的红壤对磷的吸附量均随磷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新开垦地土壤对磷的吸附速度高于多年耕作地土壤;土壤磷的解吸受土壤吸附磷量的制约,在土壤磷液浓度相等的条件下,土壤磷的吸附量越大则磷解吸量相应增加,而土壤磷最大吸附量越高,则磷的解吸量反而越少.Langmuir方程可以很好地拟合磷吸附过程.多年耕作地土壤磷吸附饱和度比环境敏感临界指标(25%)小1.5个百分点,表明经长期耕作的农田土壤磷已经接近流失的临界值,施磷肥要量出而入;而新开垦的耕地磷吸附饱和度仅为9.6%,为了达到高产目的仍需要多施磷肥.  相似文献   

10.
预测土壤中磷的长期淋洗性需要了解土壤特性和不同形态磷的行为.本研究用模拟试验评估了不同磷负荷砂质土壤中不同形态磷的移动性.分别从浙江省衢州市和温州市采集具不同磷含量的蔬菜地土壤,每一地点分别采集2个深度的土壤(0~10 cm和10~30 cm),表层土壤(0~10 cm)通过添加不同量的磷酸盐、CaCO和无定形氧化铁,形成研究需要的不同磷含量和不同磷形态的系列土壤样品;淋洗柱长30 cm,由10 cm经培养处理的表层(0~10 cm)土壤和未经培养处理的亚表层土壤(10~30cm)构成,每一淋洗土柱连续经历12个循环的0.002 mol?L-1CaCl2溶液淋洗,收集的淋洗液用于分析钼酸反应总磷(TRP)、可溶态钼酸反应磷(DRP)和颗粒态钼酸反应磷(RPP);试验结束后鉴定土壤中水溶态磷、MehlichⅢ-P和磷的化学形态变化.结果表明:添加无定形氧化铁和碳酸钙可显著改变砂土中磷的形态,降低土壤磷的有效性;无定形态氧化铁在降低土壤磷有效性方面的作用大于碳酸钙;淋洗液中磷的形态主要为DRP,颗粒态磷占总磷的比例为1.2%~39.8%;TRP和DRP的损失与培养处理后表土中磷含量存在显著的相关.相关分析和淋洗试验后土壤中磷形态变化结果都表明:表土柱中淋移的磷主要来源于水溶性磷(H2O-P)和NaHCO3-P,与NaOH-P、HCl-P和残余磷的相关不明显;从表土淋失的磷有27.1%~54.2%被淋出土体,其余下移至10~30 cm土层中.研究结果还表明,添加无定形氧化铁可增加土柱中颗粒态磷的迁移.  相似文献   

11.
本文概述了磷细菌的主要类型和降解难溶性无机磷化物以及有机磷的机理.并根据磷素营养和氮、钾、锌等元素与植物作用的关系密切,磷细菌接入土壤后的活性和状态,提出了提高磷细菌应用有效性的几条途径.  相似文献   

12.
 采用石英砂培养方法,研究了拔节和挑旗期缺磷对大穗型小麦CA9325和多穗型晋麦2号(JM2)生长后期体内磷分配和成熟期磷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长的延续,两品种供磷植株的主茎、有效分蘖和整株中的磷含量均呈"S"型增加,峰值在灌浆期。两品种所有处理的植株主茎中的磷在整株中所占比例不断增加,而无效分蘖和根系中的磷所占比例不断下降。两品种缺磷植株的有效分蘖中磷含量也呈下降趋势;对照CA9325主茎的籽粒含磷量及其在主茎中所占比例高于有效分蘖;而对照JM2主茎的籽粒含磷量低于有效分蘖,这与二者分属不同穗型小麦有关。缺磷的两品种主茎和有效分蘖营养器官和颖壳中的磷含量均低于同期的对照植株,使得籽粒中磷占主茎和有效分蘖中磷的比例高于对照。尽管如此,主茎和有效分蘖的籽粒含磷量低于对照;到成熟期,两次缺磷均显著降低两品种的籽粒产量。供磷的CA9325磷吸收效率和各处理的CA9325的收获指数均高于JM2,但前者各处理的磷利用效率低于后者。对两品种小麦体内磷利用的差异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长期不同施肥土壤中磷淋溶“阈值”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长期 (2 4年 )不同施肥土壤中磷淋溶趋势的研究结果表明 :土壤耕层 Ca Cl2 - P和 Water- P的含量远比 Olsen- P要小得多 ,可以淋溶的磷素含量普遍较低 ;长期施用厩肥和化肥加秸秆并休闲的土壤更易发生磷素淋溶 ;Ca Cl2 - P和 Water- P之间以及 Water- P和 Olsen- P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土壤耕层中 Olsen- P含量达 2 3mg/ kg,是该土壤发生磷素淋溶的“阈值”。  相似文献   

14.
选用500只72周龄豫州褐壳蛋鸡,随机分成1个对照组和4个处理组,每组设2个重复。以玉米-豆粕为基础日粮,通过降低饲料中有效磷水平,添加不同比例植酸酶的方法进行饲喂试验。  相似文献   

15.
添加无机肥料对高温堆肥化及磷素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新鲜牛粪高温堆肥中添加尿素、磷矿粉、钙镁磷肥和硫酸钾,研究不同的添加组合对堆体的温度、干物质残留率和不同浸提形态磷的绝对含量及相对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好氧堆肥过程中加入无机肥料能够显著提高堆体的温度和增强有机物的降解,其中混合加入尿素、钙镁磷肥和硫酸钾的处理平均温度最高、干物质损失也最大,其次是单独加入磷矿粉的处理。堆肥结束时添加尿素、钙镁磷肥和硫酸钾的处理水浸提磷与NaHCO3浸提磷绝对含量之和最高,达到11.05g.kg-1,占全磷含量的80.7%;单独加入磷矿粉和混合加入尿素、钙镁磷肥和硫酸钾能促进磷的有效性提高;单独加入尿素或硫酸钾会造成磷素一定程度的固定。  相似文献   

16.
石灰性土壤磷细菌的分离、筛选及解磷效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几种不同类型的土壤中筛选分离出磷细菌,共获得3株不同的菌株。将分离出的磷细菌和标准磷细菌分别接入三角瓶中于摇床上培养,通过测定培养液中速效磷含量、pH值的变化情况来分析磷细菌的解磷效果。通过油菜盆栽试验,测定土壤中速效磷的含量,来分析磷细菌在土壤中的解磷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加入磷细菌后,培养液和土壤的速效磷含量都呈增加趋势,且达极显著水平。第3株磷细菌解磷能力最好。生物量C也有所增加,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7.
石油同甘蓝型油菜品种磷营养效率的差异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采用两步筛选法(即苗期干物质筛选和全生育期产量筛选)在酸性黄棕壤上对194个甘蓝型油菜品种进行了磷效率的筛选,本研究以磷效率系数来反映品种间的差异。将其定义为缺磷和加磷条件下的干物质量及产量等指标的比值(-P/ P),在苗期筛选时,设置两个处理(-P:0.010g/kg,d p:0.100g/kg,以纯养分计,下同),32d后收获,根据干物质量得到苗期磷效率系数,其变幅在0.050-0.615之间,呈正态分布,根据苗期长势长相从其中选出12个具有代表性的品种进入全生育期筛选,设置两个处理(-P:0.020g/kg, P:0.100g/kg),收获得到菜籽产量,以产量效率系数(变幅在0.134-0.305之间)为基准,结合各品种在蕾期,花期,角累期,成熟期对磷营养的不同反应,最终确定甘蓝型油菜磷高效品种97081和磷低效品种97029。  相似文献   

18.
以磷细菌菌株巨大芽孢杆菌为对象, 采用液体培养研究了各种理化因素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适宜的pH 值为5.5 ~ 9.5 , 最适pH 范围为8.5 ~ 9.0 。②在100 mL 三角瓶中, 其最适装量为15 ~ 20 mL ;在装量大于25 mL 时, 菌体生长明显受抑制。③菌体最大生长量时的温度为30 ℃左右。④作为菌体生长的碳源, 葡萄糖最佳, 半乳糖和甘露糖次之;单糖对于菌体生长的促进优于二糖, 多糖最差。⑤Mg2 + , Mn2 + , Ca2 +可以明显提高磷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初始生长量, Fe2 + , Al3 +等离子特别是Fe2+却对菌体的初始生长量有明显抑制作用。K+ , Zn2 +对于菌体初始生长影响不明显。图4 表3 参14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主要土壤磷素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安徽省分布面积较大的6种类型的土壤磷素形态及其含量。结果表明;磷素形态以无机形态为主,耕作层的速效磷同于心土层,速效磷同无机中的Ca2-P及有机磷中活性有机磷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磷高效转基因水稻种植对潮土不同形态无机磷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方法分析了在施磷和不施磷条件下,磷高效转基因水稻OsPT4、磷高效突变体水稻 PHO_2及非转基因亲本日本晴(Nipponbare)在分蘖期、孕穗期、灌浆期、成熟期的种植土壤中无机磷组分特征差异。结果表明:在两种施肥处理下,同一生长期Os PT4和 PHO_2的土壤全磷含量与日本晴无显著差异,同一生长期的 PHO_2土壤有效磷含量、无机磷总量、Ca8-P、Al-P含量均显著低于日本晴,OsPT4的土壤Ca8-P、Al-P含量在灌浆期和成熟期均显著低于日本晴。不施磷条件下,Os PT4土壤Ca_2-P含量在灌浆期、成熟期显著低于日本晴,在施磷和不施磷条件下,同一生长期的Os PT4土壤Ca10-P含量与日本晴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相比,磷高效转基因水稻Os PT4强化了对Ca_2-P、Ca8-P、Al-P、Fe-P这4种植物有效性高的无机磷形态的吸收利用,但未对土壤全磷含量造成显著影响。由于仅分析了第一年的种植土壤,水稻磷高效基因的表达对土壤不同无机磷形态以及全磷含量产生的效应还有待于进一步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