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北部地区(北疆)苜蓿属植物秋眠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紫花苜蓿栽培品种为对照,对新疆北部地区(北疆)28份四倍体苜蓿属植物种群即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黄花苜蓿(M.falcata)、多变苜蓿(M.varia)的秋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北疆苜蓿属植物种群和国内紫花苜蓿种群相对秋眠性等级值水平为1~3级,其中野生种群表现为极秋眠性(1级),反映了中国苜蓿种质资源蕴藏着较强的抗寒性种质.针对我国苜蓿属植物资源研究现状和国际研究趋势,提出了加强秋眠性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苜蓿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苜蓿因其抗逆性强(耐寒、耐旱、耐盐碱)、产品质量高(蛋白质含量和可消化率)、适口性好,家畜爱吃,深受农民喜欢;并且人们深受现代“回归自然”理念的影响,苜蓿为药食俱佳的菜肴,成为餐桌上的“座上宾”;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禽、蛋、奶的摄入量也在逐年提高,从而促进畜牧业的发展。为解决“人畜争粮”的矛盾,人们探求以草代粮的途径。因此,需对我国苜蓿研究现状有一清楚认识,为以后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1秋眠性问题秋眠性是苜蓿的一种生长特性,这种特性与苜蓿的耐寒力和生产特性有直接的关系。目前,我国苜蓿经济产量上不去的主要原…  相似文献   

3.
低温和短日照是引起苜蓿秋眠的主要环境因子.本试验研究了降温与缩短光长对不同秋眠型紫花苜蓿品种生理特征变化的影响机制,并探讨其与秋眠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缩短光长和降温互作处理对于苜蓿各项生理指标的影响显著(P<0.05)大于单一处理;缩短光长或降温使各个品种SOD、POD活性升高,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含量呈上升趋势,且秋眠型品种阿尔冈金生理指标的变化受短日照影响更为明显.短日照和低温都是苜蓿生长的一种逆境,晦活性以及渗透性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与苜蓿秋眠性存在某种关联.  相似文献   

4.
云南苜蓿秋眠性评定技术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美国标准秋眠性苜蓿品种(1~11级)为材料,在昆明自然条件下,研究苜蓿秋眠性在云南的评定技术标准。结果表明,在昆明测定苜蓿秋眠性应在11月初刈割,11月末或12月初测定其再生高度。秋眠性等级高的苜蓿品种在云南有较好的地区适应性,特别是在秋冬季具有较好的生长势和较高的产草量。引入秋眠性等级高的苜蓿品种是解决云南缺乏优质豆科牧草,特别是冬季优质牧草不足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新开垦的生荒地由于有机质含量低,土壤耕性差。种植苜蓿既可以养地,又可以发展畜牧业,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在新垦地上已成功建植了上万亩苜蓿。现将新垦荒地苜蓿栽培的几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1选种选种最重要的标准是苜蓿秋眠性指数大小。我国北方应选择秋眠性指数1~3之内间,抗寒抗旱能力强的品种,如阿尔冈金、和田大叶苜蓿、凯撒等品种。种子必须经过种子部门检验,纯度90%以上,没有菟丝子和草木犀种子混杂。因为苜蓿很容易混杂这两种种子,会对苜蓿将来的生产产生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明国外苜蓿品种在吉林中西部地区的生态适应性,试验以引进的14个丹麦苜蓿品种为材料,以国内2个主栽品种做对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越冬情况、秋眠习性和产草量等10个性状指标进行连续两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国内苜蓿品种相比,国外苜蓿品种在越冬性和产草量等性状上没有优势,普遍表现出越冬性能差、产草量较低等特性,说明这些国外品种不能较好地适应吉林省中西部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但国外苜蓿品种表现出的株型直立、个体间性状一致等优良特性,可作为我国优良苜蓿品种选育材料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田间有无覆雪对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抗寒性能及越冬率的影响。【方法】选择秋眠型(1、3级)、半秋眠型(5级)及非秋眠型(7、9级)紫花苜蓿,从秋季至翌年春季无积雪和自然降雪条件下,分析苜蓿根系可溶性糖(WSC)、可溶性蛋白(SP)、游离脯氨酸(Pr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含量以及越冬率。【结果】无积雪覆盖下,苜蓿根冠处平均温度最低达-20.74℃,土壤表层20 cm在-5~-10℃波动;覆雪下,苜蓿根冠处最低温度为-7.89℃,土壤表层20 cm处温度在大部分时间保持在-3℃以上,覆雪能提高苜蓿根冠及地表温度。无积雪覆盖下,半秋眠型以及非秋眠型苜蓿越冬率显著低于秋眠型苜蓿(P<0.05),随着自然降雪,各秋眠级苜蓿越冬率较无覆雪显著提高(P<0.05),半秋眠型以及非秋眠型(7级)苜蓿越冬率升高至85%以上,覆雪能显著提高高秋眠级苜蓿的越冬率(P<0.05)。根系保护物质含量随气温的降低而升高,且在冬季保持较高的水平,覆雪下各秋眠级苜蓿根系WSC、SP、Pro、SOD和POD含量高于无覆雪,MDA含量低于无覆雪条件,积雪能显著提高各秋眠级苜蓿的抗寒性(P<0.05)。【结论】覆雪能显著提高高秋眠级苜蓿的抗寒性及越冬率,适宜在石河子地区种植的苜蓿为肇东和中苜2号(1、3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苜蓿秋眠级与其生产性能及越冬的关系,筛选适宜在呼和浩特及周边地区种植的苜蓿品种。【方法】以国内外5个不同秋眠级苜蓿品种为材料,2014-05-20将其播种于和林格尔试验地,2015-2017年连续3年调查物候期和越冬率,测定苜蓿鲜、干草产量及营养成分(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计算相对饲用价值(RFV),根据3年平均干草产量与RFV的耦合作用筛选出最优苜蓿品种。【结果】秋眠级越低的苜蓿品种,其春季返青越晚;秋眠级越高的苜蓿品种,其越冬率越低。5个不同秋眠级苜蓿品种3年平均鲜、干草产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以金皇后苜蓿鲜、干草产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苜蓿品种(P0.01);草原3号苜蓿的3年平均CP含量和RFV值最高、ADF和NDF含量最低;驯鹿苜蓿的3年平均ADF、NDF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苜蓿品种(除金皇后ADF含量外)。根据苜蓿3年平均干草产量与RFV值的耦合结果,确定金皇后和草原3号属于最佳苜蓿品种。【结论】苜蓿秋眠级别与越冬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秋眠级为1~3级的苜蓿品种金皇后和草原3号在3年鲜草产量、干草产量、越冬率及营养品质方面均表现较好,适宜在呼和浩特及周边地区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9.
紫花苜蓿抗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从植物学、形态学、生理生化变化及秋眠性等各方面揭示了紫花苜蓿的寒冷适应特点,并初步介绍了苜蓿抗寒基因工程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0.
欧洲和美国的苜蓿品种在恶劣的生长环境下持久性较差,因此培育能适应澳大利亚严酷的生长条件的苜蓿品种非常关键.通过引进优良苜蓿品系和新搜集的苜蓿品系进行杂交,获得理想杂交品种,在多种不同的气候区域及土壤类型下对杂交种抗寒性进行测定,保留表现最好的杂交后代,形成前基础种子.在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澳大利亚苜蓿品种选育,系统阐述了苜蓿在低温胁迫下,其形态、生理、生化诸方面适应性变化以及秋眠性与抗寒性的关系,并对苜蓿抗寒基因工程研究进展作了相关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