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K优117是浙江省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连作杂交晚稻组合,具有生育期与汕优10号相仿、高产稳产、食味较好和制种产量高等特点。2002年3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相似文献   

2.
特优航1号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与稻麦研究所以强恢复系航天1号与龙特甫A配组育成的中、晚籼三系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已通过福建省、浙江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2005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该组合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米质较好等特点,适宜福建、广西、广东南部地区作早稻种植及汕优63种植区作中稻和晚稻种植。现将特优航1号在本区种植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哲大旺 《新农村》2009,(6):43-43
经过15年的选育,浙江大学农学院张国平、丁守仁等教授选育的大麦品种“浙大8号”,2009年5月5日在嘉兴通过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专家现场考察审查,拟推荐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4.
金优108水稻     
金优108水稻(商品名中农1号)由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而成,2006年2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早熟、不耐高浓度肥料,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中稻栽培,在湖南、江西中南部及华南稻区做晚稻种植熟期与汕优46相当;适宜在中等及以下肥力、  相似文献   

5.
籼粳杂交晚稻甬优6号由宁波市农科院作物所、宁波市种子公司合作选育。2005年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浙江省中南部稻区作单季晚稻种植。2007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福建省作晚稻种植。2004年甬优6号引入台州市的温岭,温州市的苍南、乐清、龙湾等地作连晚试种,  相似文献   

6.
ZH1A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以引进的甘蓝型油菜杂交种皖油14后代中的不育株和可育株经连续多代测交、兄妹交选育而成的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系。该不育系综合性状优良,分别于2009年、2013年通过浙江省和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应用该不育系育成的甘蓝型油菜杂交种浙油杂1号、浙油杂2号分别于2009年、201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7.
中优218水稻     
选育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审定编号国审稻2004033。审定情况2003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年通过国家审定。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8天,比对照汕优46迟熟0.1天。株高108.5厘米  相似文献   

8.
根据《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管的意见》的有关规定,经第2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1次会议审议.并经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进行为期1个月的公示,决定停止推广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鄂荆糯6号、中156、津稻1187、汕优36辐、中86—44、京花101、绍糯86、中育1号、威优77、闽科早22、泗稻9号、特三矮2号、  相似文献   

9.
协优205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育成的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综合性状好,对稻瘟病和褐稻虱的抗性均明显优于对照汕优10号;米质优,2年区试中有9项指标达到部颁优质米二级以上标准,其中,2001年理化总分名列参试组合之首.于2004年4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浙江省作连作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10.
甬优9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甬优9号是由浙江省宁波市农业科学院和宁波市种子公司以甬粳2号A为母本,早熟中籼K6093为父本组配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抗倒的中熟籼粳杂交组合。2007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08023),2010年3月经福建省农业厅审核通过,适宜在福建省引种推广。德化县2009年引进该组合试种,2010年示范500多亩,取得  相似文献   

11.
江优明62在上杭县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优明62是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采用江西省农科院水稻所育成的三系不育系99A×明恢62配组育成的晚籼三系杂交稻新组合。2010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9年引进上杭县作双晚种植。经两年试种表明,该组合生育期比汕优46迟熟1 d,产量高,米质较好,株型适中,群体整齐,茎秆粗壮,穗大粒多,后期转色佳;稻瘟病...  相似文献   

12.
<正>全优527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全丰A与蜀恢527配组育成的晚籼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07024)。2007至2009年参加龙岩市晚稻区试及生产试验,上杭南阳试点在南阳村沙下坪进行,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组合表现生育期同汕优46,产量比汕优46增产,株型适中,群体整齐,田间抗性强,适应性广,稳产性、丰产性好,是汕优46组合的理想替代品种,具有较广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协优5968系浙江省台州市农科院用协青早A与恢复系t5968配组而育成的杂交籼稻新组合。该组合生育期与汕优63相仿,具有高产稳产、米质优良、白叶枯病抗性较强、适应性广等特点。2003年3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浙江省杂交稻地区作晚稻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籼粳杂交稻新品种甬优9号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甬优9号系浙江省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宁波市种子公司合作以甬粳2号A为母本、早熟中籼K6093为父本配组育成的籼粳杂交稻新品种,2007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0年通过福建省农业厅引种[闽种引稻(2010)第001号]。  相似文献   

15.
中浙优8号是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育成的又一个单季杂交晚籼稻新品种,2006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浙审稻2006002),2008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引种认定[湘引种(2008)18号],2009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认定[桂农业公告(2009)4号]和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引种认定(赣引种2009009),2010年参加贵州、湖南、海南等省农作物品种区试.  相似文献   

16.
沪优2号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0034品种名称:沪优2号选育单位: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品种来源:沪旱1A×旱恢2号省级审定情况:2006年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4.6天,比对照汕优46短1.0天。株型适中,茎秆粗壮,长势繁茂,叶色淡绿,熟期转色好,每667m2有效穗数15.4万穗,株高120.4cm,  相似文献   

17.
崔东辉 《新农业》2014,(7):27-28
1.丹玉405号2008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9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4年在辽宁省第六届农业媒体优质农资产品展销会上被评为“最受农民欢迎的种子”。  相似文献   

18.
正1华浙优1号华浙优1号是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选育的单季杂交籼稻新品种。2017年通过浙江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浙审稻2017004。2016年荣获浙江省好稻米优质奖产品、浙江省首届水稻品种大会"人气品种"称号。  相似文献   

19.
1 水稻 ①川丰 2号,国审稻 20000001,选育单位:四川省种子站、四川省川丰种业育种中心、四川省江油市种子公司, 1999年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② D优 68,国审稻 20000002,选育单位: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四川省内江杂交水稻中心, 1997年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000年陕西省、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③Ⅱ优 162,国审稻 20000003,选育单位: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1997年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999年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④优优 8821,国审稻 20000004,选育单位:广东省肇庆市农科所。⑤粤香占,国审稻 20000005,选育单位: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 1998年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⑥嘉早 935,国审稻 20000006,选育单位:浙江省嘉兴市农科所, 1999年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⑦中组 1号,国审稻 20000007,选育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 1998年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999年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⑧武运粳 7号,国审稻 20000008,选育单位:江苏省武进市农科所, 1998年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999年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⑨ 9优 418,国审稻 20000009,选育单位:北方杂交粳稻工程技术中心,江苏省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⑩津星 1号,国审稻 20000010,选育单位:天津市水稻研究所, 1996年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1} 富源四号,国审稻 20000011,选育单位:吉林省农科院水稻所。 {12} 九稻 22号,国审稻 20000012,选育单位:吉林省吉林市农科院。 {13} 九稻 23号,国审稻 20000013,选育单位:吉林省吉林市农科院。 2 小麦 ①川麦 107(原代号 89- 107),国审麦 20000001,选育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②皖西 8906,国审麦 20000002,选育单位:安徽省六安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③安农 92484,国审麦 20000003,选育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农学系。④淮麦 17号,国审麦 20000004,选育单位:江苏省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⑤徐州 25号,国审麦 20000005,选育单位:江苏省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 1997年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⑥豫麦 49号,国审麦 20000006,选育单位:河南省温县祥云镇农技站, 1996年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⑦豫麦 51,国审麦 20000007,选育单位:河南省周口地区农科所, 1997年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⑧豫麦 62,国审麦 20000008,选育单位:河南省周口地区农科所, 1999年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⑨邯 5316,国审麦 20000009,选育单位:河北省邯郸市农业科学院, 1999年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⑩晋麦 63号,国审麦 20000010,选育单位:山西农科院谷子研究所, 1999年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1} 龙辐麦 8号,国审麦 20000011,选育单位: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育种所, 1998年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0.
糯稻浙糯5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浙糯5号是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育成的晚粳糯稻新品种,2004年3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表现米质优,抗稻瘟病,产量高.适宜在浙江省作单季稻或部分气温较高地区作连作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