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酸处理对蒺藜状苜蓿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浓H2SO4、浓HCl、浓HNO3酸蚀、用砂纸将种子磨擦破壳处理蒺藜状苜蓿种子,结果表明:浓H2SO4处理5 min,可以有效打破蒺藜状苜蓿种子休眠,发芽率可达到84.4%以上,比对照提高48.89%,发芽势可达到20.0%以上,比对照提高3.5倍.发芽指数也可达19.64%以上.  相似文献   

2.
不同钠盐胁迫对苜蓿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3种钠盐(中性盐NaCl及碱性盐NaHCO_3、Na_2CO_3)不同浓度处理对中苜一号紫花苜蓿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芽长、胚根长以及根芽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aCl浓度≤150 mmol/L、NaHCO_3≤20mmol/L、Na_2CO_3≤10mmol/L,苜蓿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仍可正常萌发.超过这一浓度,苜蓿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显著下降(P<0.05).当NaCl浓度≥300 mmol/L、NaHCO_3≥50 mmol/L、Na_2CO_3 ≥20 mmoL/L,苜蓿种子完全丧失活力.发芽期间,钠盐通过抑制胚根的生长(抑制作用胚根>胚芽),从而影响苜蓿种子芽的生长.根芽比随着浓度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以少花蒺藜草种子为研究材料,通过设定不同的温度、土壤湿度、土壤基质和光照等条件研究环境因子对少花蒺藜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少花蒺藜草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萌发最低温度为20℃,萌发最高温度为30℃;光照对少花蒺藜草种子萌发有一定影响,光照促进种子萌发;土壤湿度对其萌发有影响,最适萌发湿度为20%,最低萌发湿度为6%;少花蒺藜草种子萌发对土壤基质要求不严格,于沙土及草炭土中均可萌发.  相似文献   

4.
以甘肃4个品种紫花苜蓿(天水苜蓿、定西苜蓿、庆阳苜蓿、酒泉苜蓿)种子为材料,以发芽率、发芽势、根长、芽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为指标,研究了不同强度微波处理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能够影响苜蓿种子的萌发;其影响强度因微波强度与紫花苜蓿品种的不同而异;从6个种子活力指标综合来看,中温低火处理可提高庆阳苜蓿种子的发芽率以及酒泉苜蓿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但对其他指标和苜蓿品种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不同时间超声波处理对油菜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培养皿纸上发芽法研究不同时间超声波处理对油菜种子萌发的影响,对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发芽持续时间进行测定,以探寻最佳的超声波处理时间促进种子萌发条件.结果表明,与未经预处理的种子作为对照,超声波处理10、20 min和30 min均促进了油菜种子的萌发,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显著升高.在油菜幼苗生长的过程中,与对照相比,油菜的幼根长和幼芽长均显著增加.超声波处理不同的时间对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有不同的影响效果,经40 kHz、1 000W超声波处理20 min,黔油18号油菜种子的萌发情况和幼苗生长情况最佳.  相似文献   

6.
化学药剂及温光条件对促进杜梨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化学药剂(NaOH、H2O2、H2SO4、KNO3)及其浓度水平对促进杜梨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及温光条件在种子萌发中的作用.结果表明:H2SO4、和H2O2处理对促进杜梨种子萌发的效果较好,且随着浓度的增加种子发芽率提高,以95%H2SO4、30%H2O2处理效果最好;低浓度的KNO3和NaOH不能有效破除种子休眠,其中NaOH对当年采收的新种子萌发无效.20-25℃为杜梨种子最适宜发芽温度,带种皮种子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发芽率相近,属非光敏性,但是黑暗或光暗交替有利于发芽种子胚轴、胚根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利用超声波清洗仪对油松种子进行超声波处理,对种子进行发芽测定,研究超声波处理对油松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可以促进种子萌发;超声波频率和处理时间以及两者的交互效应对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具有不同的影响效果;经59 kHz、500 W超声波处理10 min油松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提高44.3%,可以在生产中尝试应用.  相似文献   

8.
以常见的园林绿化树种白榆(Ulmus pumila L.)种子为材料,利用浓度分别为0,100,200mmol/L的中性盐NaCl和浓度分别为0,25,50mmol/L的碱性盐Na_2CO_3混合模拟出9种不同的盐碱胁迫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白榆种子萌发率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低盐(100mmol/L NaCl)处理对白榆种子萌发没有抑制效应,但高盐(200mmol/L NaCl)处理对白榆种子萌发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表现为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显著降低;低碱(25mmol/L Na_2CO_3)处理对白榆种子萌发抑制作用不显著,但高碱(50mmol/L Na_2CO_3)处理抑制效果显著,且抑制效果显著强于高盐处理,白榆种子几乎不发芽。复合盐碱胁迫处理下,低盐低碱和高盐低碱复合胁迫对种子萌发率抑制效果不显著,但对幼苗生长抑制效果显著,表现为胚芽、胚根数量和长度减少;低盐高碱和高盐高碱混合胁迫对种子萌发率抑制效果显著,特别是高盐高碱混合胁迫下,种子几乎不发芽,发芽后的胚芽和胚根几乎不生长。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通过培养温度、热激和赤霉素(GA3)3种处理方式探讨对沙枣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温度显著影响沙枣种子萌发,其中20℃培养条件下种子发芽率最高、25℃环境下发芽势最高;低温下沙枣种子发芽高峰期推迟,发芽周期长;高温处理下沙枣种子发芽高峰期提前,发芽周期缩短,但发芽率低;30℃热激处理下发芽率最高,50℃热激处理下发芽势最高,60℃和70℃热激处理下,胚根发育最好;GA3浓度与时间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种子萌发,50 mg/L GA3浸泡2 d后,沙枣种子萌发效果最佳,发芽率为83.20%,发芽势为69.40%,50 mg/L GA3浸泡3 d处理下,根长最长。研究表明,25℃的培养条件下,50 mg/L的GA3处理沙枣种子2 d或30~50℃热激可促进沙枣种子快速萌发。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毛果胡卢巴、劲直黄芪、天蓝苜蓿、镰荚棘豆和窄叶野豌豆5种野生豆科牧草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以提高其萌发率,研究了0/10℃ 、5/15℃ 、10/20℃ 、15/25℃ 、20/30℃ 、25/35℃ 、30/40℃等7种发芽温度对西藏5种野生豆科牧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野生豆科牧草种子在0/10℃条件下均无萌发;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等指标随昼夜温度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毛果胡卢巴、劲直黄芪、天蓝苜蓿、镰荚棘豆和窄叶野豌豆牧草在适宜温度范围内种子萌发时滞最短,依次为2,2,2,3,4d;毛果胡卢巴和镰荚棘豆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15/25℃,发芽率分别高达95%和812.5%;劲直黄芪、天蓝苜蓿、窄叶野豌豆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0/30℃,发芽率依次为85%、912.5%和65%.  相似文献   

11.
CO_2含量大于5%的气体,或者 pH 小于5.6的 CO_2溶液,或0.05mol/L 以上的碳酸盐与稀酸的反应液,都能显著地促进水稻开颖。诱导开颖的处理时间约20秒。浓度增高和处理时间加长却不能进一步增进开颖数。温度增高可促进 CO_2诱导开颖过程,呼吸抑制剂也不会中断这个过程。CO_2促进鳞片吸水膨大是促进开颖的原因。被处理的稻穗裂药  相似文献   

12.
二氧化碳气调储粮技术在我库的应用情况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首座二氧化碳气调储粮示范库于2002年12月在我库成功建成,经过两年多的二氧化碳气调储粮试验表明,在高大平房仓中用浓度70%~35%的CO2处理15天对几种储粮害虫的各种虫态的防治效果均达到了100%,具有同常规磷化氢熏蒸杀虫相同的防治效果,且避免了害虫抗性的产生,符合绿色储粮的需求;二氧化碳气调储粮可适当延长粮食的宜存期,相应延长轮换周期,减少粮食的轮换次数,将为国家节省大量的轮换费用,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3.
设施栽培中CO2施肥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国内外设施中CO2施肥技术的研究结果进行了综述。总结了设施栽培中CO2浓度的变化规律,重点介绍CO2施肥的适宜时期、具体时间、施肥技术,以及温度、光照、矿质营养等环境因素对CO2施肥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大蒜汁为原料,研究影响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提取大蒜素的因素,包括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_2流量等。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超临界CO_2萃取大蒜素的工艺参数:萃取压力为15 MPa,萃取温度为30℃,CO_2流量为30 m~3/h,大蒜素萃取率达0.35%,其中大蒜素含量为46%。  相似文献   

15.
通过开顶式气室控制大气CO2浓度(370、550及700 μmol/mol),施加不同量NH4NO3设置氮素梯度[0,4,8 g/(m2?a)],研究了大气CO2浓度升高和氮素增加对三江平原湿地小叶章群落生物量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氮素水平下,小叶章天然群落地上生物量随CO2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地下生物量却随CO2浓度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而后下降;总生物量随CO2浓度的增加而下降;不同处理下小叶章群落根、茎、叶生物量比重变化趋势不同。CO2浓度及N素处理对根生物量影响显著,对小叶章群落生物量格局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稻田生态系统CO2通量的日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稻田生态系统与大气间CO2交换通量的变化特征及规律可以为准确估算和评价稻田生态系统碳源/汇强度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涡度相关技术对中国亚热带稻田生态系统CO2交换通量进行了连续监测,并对CO2通量的日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稻田生态系统CO2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白天以吸收CO2为主,夜间表现为排放CO2;CO2通量的日变化模式有单峰型、双峰型和不规则型。稻田CO2通量日变化强度受水稻生长状况影响,水稻生长旺盛期白天CO2吸收通量、夜间排放通量以及日净吸收CO2通量均高于生长前期和成熟期;且早稻与晚稻间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7.
GA3、6-BA、Mn2+对楸树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探寻适宜楸树种子萌发的条件,提高楸树种子发芽率,以楸树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的温度、浸种时间以及GA3、6-BA、Mn2+浓度等因素处理对楸树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楸树种子发芽影响显著,以28℃处理为好;浸种时间对种子发芽率无显著影响,但可加快发芽;一定浓度的GA3处理可有效提高楸树种子的发芽速度及发芽率,可在一定程度上使茎节间拉长,以100 mg/L较为适宜;6-BA处理后,种子的发芽率明显提高,但随着浓度增加,幼苗的茎变短变粗,过高浓度的6-BA抑制了幼苗根的发育,以20 mg/L处理较为适宜。0.01%浓度的Mn2+溶液处理后,发芽时间缩短,但随着浓度增加,Mn2+对根的毒害作用也呈现出来。楸树种子小、种皮薄,无需浸种但萌发需要保持一定的湿度、温度,可采用低浓度的GA3、6-BA、Mn2+促进种子发芽。  相似文献   

18.
刘寅哲  张义 《种子》2009,28(11)
研究了不同温度下复合盐胁迫及恢复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5℃加剧了盐胁迫效应,发芽显著降低,15℃与25℃之间差异不明显;随着盐分浓度递增,发芽逐渐降低;总体上看,Na_2CO_3单盐胁迫效应明显,复合盐次之,NaCl单盐最低;胁迫解除后,15℃与25℃下,NaCl单盐胁迫有一定程度的恢复萌发,而复合盐及Na_2CO_3单盐胁迫几乎是致死性的.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野生蔬菜实葶葱种子发芽过程中的耐盐特性,以实葶葱种子为材料,将NaCl、Na2CO3、Na2SO4及其混合液分别设为5个不同的浓度梯度,测定实葶葱种子在各种处理下的种子萌发能力。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盐,在相同浓度下对种子发芽的抑制率也完全不同,NaCl浓度为50 mmol/L时发芽率为25.3%,Na2CO3为15.33%,而Na2SO4为14%;混合盐溶液对种子发芽的影响极显著,发芽现象不明显,大多数种子都受到了抑制。说明,低浓度单盐和混合盐对实葶葱种子萌发的影响较小,实葶葱种子具有一定的耐盐性,在低浓度盐溶液中种子可以萌发,但随着浓度的提高,单盐及其混合液均抑制实葶葱种子的萌发,单盐溶液中对几种盐的耐受能力为NaCl>Na2CO3>Na2SO4,混合盐的抑制效果高于单盐。  相似文献   

20.
多角度认识农田生态系统在CO2源或汇的问题有助于中国制定正确的农业管理措施,通过减少农田生态系统碳的排放或增加碳的储存,可以使中国在国际排放权的争夺中处于主动地位;笔者总结了国内外最新文献中农田CO2交换量的研究现状和通量观测方法;对近年来国内外农田生态系统CO2交换量研究所取得的进展进行了详细阐述,并介绍了测量农田生态系统CO2通量的微气象法和箱法等通量观测的代表性方法,列表说明了涡度相关法、静态透明箱法、静态暗箱法三者存在的优缺点。分析了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碳交换测定通量的准确性的途径及扩大不同农作物CO2测定量的适用范围;对农田生态系统CO2交换量观测全面深入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