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班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出色的发明家,他生于公元前507年,姓公输,名班,因为是鲁国人,所以人们称他鲁班。两千多年以来,他的名字和有关他的故事,一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我国的土木工匠们都尊称他为祖师。那么鲁班发明了什么?鲁班的发明很多,包括墨斗、石磨等等。鲁班发明在我国享有盛誉,但也有一些东西不是鲁班发明而被误认为是其发明的,那到底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中国林业产业》2013,(10):158-159
鲁班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出色的发明家,他生于公元前507年,姓公输,名班,因为是鲁国人.所以人们称他鲁班。两千多年以来,他的名字和有关他的故事,一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我国的土木工匠们都尊称他为祖师。那么鲁班发明了什么?鲁班的发明很多,包括墨斗、石磨等等。鲁班发明在我国享有盛誉,但也有一些东西不是鲁班发明而被误认为是其发明的,那到底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3.
山神     
吴奇 《云南林业》2009,(5):89-89
初识老周,是在我刚参加工作后下村的第一天。当时,他正在村委会门前的大榕树下抽旱烟,默默地望着远处的群山出神。我递给他一支烟,他摆摆手:“劲不够。”我小心地问道:“大叔,在做什么?”,他愣了一下说:“望山神。”那神情似乎刚从遥远的回忆中走来。  相似文献   

4.
在传说中,西方人的始祖为亚当、夏娃,东方人的始祖为伏羲、女娲。由此,四川作家魏明伦在一首题为“女娲补天”的诗中这样写到:“西方人的妈妈———夏娃,东方人的妈妈———女娲”。传说人类是由女娲和伏羲结合而生,她曾用黄土造人,确切说,造的是中国人。后又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折巨鳌足以撑四极,使人民得以安居,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女娲补天的故事。那么这故事发生在何处呢?据说是在四川雅安,具体点,就在四川雅安的碧峰峡。作为一名动物保护工作者,我是近两年才听说碧峰峡的,还是因为那里建了一座动物园。最近,应朋友之邀入蜀…  相似文献   

5.
很多人都见过、食过黄花菜,他的学名叫萱草,是百合科萱草属多年生草本花卉。在我国古代的书籍里,萱草的称谓颇多。如《诗经》里称为“谖草”、《说文》又叫“忘忧草”、《本草纲目》则叫“疗草”、“丹棘”等。自古以来,不知什么原因,人们给黄花菜封赠了这样好听的名字——“忘忧”,说他能给人忘忧解闷。嵇康的《养生论》说:“合欢益蜀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李时针的《本草纲目》写道:  相似文献   

6.
宝宝刚出生的时候,单位领导问我:“当了爸爸,有什么感受?”我满脑子除了感叹生命的孕育太过神奇之外,暂时还没有想过爸爸这个角色。恍然间回过神来,我说:“太累了,以后肩负的责任更大了。”领导疑惑地问道:“没了?”我说:“没了。”他说:“还有一点,幸福!”哦,我忘记了幸福。这是多么重要的一种感受。  相似文献   

7.
毛主席语录     
共产党的哲学就是斗争哲学。 反潮流是马列主义的一个原则。 开荒种地这件事,连孔夫子也没有做过。孔子办学校的时候,他的学生也不少,“贤人七十,弟子三千”,可谓盛矣。但是他的学生比起延安来就少得多,而且不喜欢什么生产运动。他的学生向他请教如何耕田,他就说:“不知道,我不如农民。”又问如何种菜,他又说:“不知道,我不如种菜的。”中国古代在圣人那里读书的青年们,不但没有学过革命的理论,而且不实行劳动。  相似文献   

8.
从古诗中探养生之道“老行千里全凭胆,吟向千峰屡掉头”清代诗人袁枚被誉为“文星兼寿星”。他的诗句道出了他的长寿得益于长期的旅游。“觉来忽见天窗白,短发萧萧起自梳”。宋代著名诗人陆游的两句诗符合我国古代“发宜长梳”的健身之道。“世人个个说长年,不悟长年在...  相似文献   

9.
多多益善     
韩信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他作为元帅统率汉军打垮了项羽等武装力量,为刘邦统一天下建立了很大的功劳,因而被封为楚王.汉高祖六年,有人上书说楚王韩信要谋反,刘邦对韩信是有顾忌之心的,就安排圈套把他抓起来.不久,刘邦又赦免了韩信,但是撤掉了他的王位,只给一个淮阴候的封号.一次,刘邦问韩信:“我这样的人,能带多少兵?”韩信:“您最多只能带十万人.”刘邦问:“你呢?”韩信回答:“我带兵那是多多而益善.”  相似文献   

10.
是怎样神奇的一种神罐,可以让数以千万计的病患者祛除病痛,感激终生?又是怎样神奇的一种神罐,在造就了一个身价亿万的“天王神罐之父”后,又创造了一个三年制造400多个百万、千万富翁的创富奇迹,并近乎“狂妄”地喊出“造就中国千万个百万富翁”的口号?关注投资、熟悉医疗保健行业的人们都不会陌生于这样一个名字——“天王中药神罐”和它的发明人著名生物医药专家蔡绪旺教授,也曾争相探知,在这个被业内人士奉若“投资经典与财富传奇”的“神罐现象”背后,究竟隐藏着一个怎样真实而又极富传奇色彩的山东大汉?为此,本刊记者专程对蔡绪旺教授进行了采访,倾听和记录他与他的经销商们携手打造“天王神罐帝国”的辉煌足迹……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许多官吏,深知树木可以利国利民,因而极力倡导植树。其成绩斐然者,常千古流传,名垂青史。西汉的黄霸,曾在额川(今河南禹县)当过太守。其间,他除了极力奖励耕桑外,力倡“节用财,殖种树”。他对郡内的林木了如指掌,郡中“鳏寡孤独死无以葬者”,从什么地方砍树做棺木,他都能亲自作出安排。史书对他评价极高,说:“汉代言治民  相似文献   

12.
“108”是个极普通的数字,可是在我国古代传说和有关文献的记述里,这个数字却含有神秘的色彩。在我国古代,认为“9”字具有“吉祥”“极高”之意,据说源于《易经》,“9”的12倍是“108”,不言而喻:“108”之数就更具有“吉祥”、“极高”之意了。相传,我国素有古代神正之称的永乐大钟,每次撞钟都是108下,据明卜郎坡在《七修类稿》中解释:“扣一百八六者,一岁之意也。盖年有十二月,二十四日气,七十二候,正是此数。”杭州西湖著名的十景之一“南屏晚钟”,每次撞钟也是108下,而古时撞钟和尚的念珠也是108颗,念一颗珠的经,撞…  相似文献   

13.
名人与古树     
树木与人类息息相关 ,人类和树木相依为命。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 ,有许多关于名人和树木的故事 ,颇值得人回味。轩辕柏。古传 ,皇帝因德厚如黄土而得名。华夏始祖轩辕黄帝曾带头植树造林 ,至今陕西省黄陵县黄帝庙院内 ,还留有他亲手所植的一棵柏树 ,俗称轩辕柏 ,又称龙柏。轩辕柏雍容、大度。俗称“十搂八扎半 ,疙里疙瘩不上算” ,其胸围粗30尺 ,身高70尺 ,冠盖980尺 ,据悉为中国柏树之父 ,世界柏树之冠 ,此树距今已有五千年历史。神龙老树。在今湖北省神农架林区主峰东约15公里的小当阳 ,海拨近2000米处 ,有一巨大魁伟的铁监杉…  相似文献   

14.
气象学在中国古代历来被看作是一种巫术,通晓天气的人也被看作是观星象、知未来的神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草船借箭”、“借东风”的故事使他上了神坛。人们渴望了解天空,渴望对未来能够多一些把握,也就对能够预报天气的人格外看重。  相似文献   

15.
气象学在中国古代历来被看作是一种巫术,通晓天气的人也被看作是观星象、知未来的神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草船借箭”、“借东风”的故事使他上了神坛。人们渴望了解天空,渴望对未来能够多一些把握,也就对能够预报天气的人格外看重。  相似文献   

16.
快乐在哪里     
传说有一天,上帝闲来无事,和天使们聊天。他突发奇想,说:“我想让人类在付出一番努力后才能找到幸福和快乐,你们说把幸福和快乐的秘密藏在什么地方比较好呢?”  相似文献   

17.
人类走进了21世纪,知识经济悄然而至。关注科技创新,让科技创新深入人心,全面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是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富国强民的需要。科技需要创新,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育的支撑,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型社会是全面提高科技创新水平的必由之路。一、科技与创新的概念科技包括科学与技术,科学回答的是“是什么”、“为什么”,技术回答的是“做什么”、“怎么做”;科学提供物化的可能,技术提供物化的现实;科技是发现,技术是发明;科学是创造知识的研究,技术是综合利用知识于需要的研究。注重技术时要想到科学…  相似文献   

18.
正儿八经地问他:“在不老神最大的改变是什么?”他笑嘻嘻地回答:“老了,皱纹多了,还多了个老婆,有了个宝贝女儿。”没错,这就是余雷同志,生性开朗乐观,不受束缚。从小听着母亲关于《简爱》中“罗切斯特”的故事长大,记忆中的几张奖状都是写作文得来的,念书时都是坐前排的小男生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园林?其艺术特征如何?迄今尚无一个完善的答案。Charles W.Eliot 1910年在给《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信中说:“园林本来就是艺术的一种,其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创造和保存人类居住环境和广袤国土之上自然风景的美;同时,园林理应给日渐疏远田园风光的都市人提供美丽而宁静  相似文献   

20.
一、深刻理解“创新”本质 “创新”顾名思义就是抛开旧的东西,创造新的内容。创新的本质是打破旧框框的束缚,创造新的、有强大生命力的内容,只有破旧,才能立新。“创新”是人类的独有的一种行为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其蕴含着发展、进步、先进、升华等本质特征。通俗地说,就是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做前人没做过的事。但是,创新决不是不加思考的,完全以个人为主观意愿、臆断盲目地追求“另类”,所创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