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正>甲壳素液体地膜是利用海洋生物虾、蟹体外壁通过生化工艺提取制成。本产品为多糖生物材料,因其独特的化学结构可以聚合连接土壤颗粒,提高土壤黏结度,在土壤表层聚合形成不同于传统化学地膜的封闭地膜,该地膜具备塑料薄膜同样的保湿保温作用,在经80~120天后降解为脱乙酰基几丁质酶,可为植物、作物提供优良的营养物质,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增强植物免疫功能,抑制有害微生物,诱导根系产生多抗性物质。通过多茬喷铺应用,可提升耕地质量,  相似文献   

2.
农业灌溉过程中,盐分的运移导致土壤盐碱化和次生盐渍化,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土壤水盐运移的研究为防治和治理土壤盐碱化提供有力帮助。根据国内外相关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在总结众多关于水盐运移理论和研究的基础上,对水盐运移的发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水盐运移的模型和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并对未来水盐运移的研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新型液体生态地膜已由浙江农业科学院研制成功。该膜在常温下为无色液体,只需用普通喷雾器轻轻喷于土表,便与土壤颗粒表面接触发生固结,在土壤颗粒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固化膜。这种膜除具有常规地膜的保温保水作用外,还具有固沙固土、抑制返  相似文献   

4.
正生物降解液态地膜是由多种天然高分子材料经特殊加工制成的一种乳状悬浊液,经喷施后在土壤表层形成一层网状胶体薄膜,封闭土壤表面孔隙,阻隔和抑制土壤水分蒸发,但不影响外界水分的渗入,具有增温、保墒和保苗的功能。液态地膜受光、热、土壤微生物作用自行降解,液态地膜本身及降解后产物无毒无污染,对土壤、地下水质和环境无不良影响,免除了普通塑料地膜存在的残膜危害。1选择适宜的液态地膜产品选用成膜效果好,所含成分颗粒细度符合标准,  相似文献   

5.
<正>地膜覆盖栽培具有增温、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抑制杂草生长,减轻病害的作用,在连续降雨的情况下还有降低湿度的功能,从而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提早开花结果,增加产量、减少劳动力成本等作用。但是,地膜覆盖栽培,并不可简单地理解为把地膜往地上一铺,地膜的增产效果就出来了,而是必须严格按照地膜栽培的技术规程的要求进行操作,才能获得应有的效果。具体步骤是:1整地辣椒不宜与同科作物连作,因为辣椒的一些病害可通过土  相似文献   

6.
<正>地膜覆盖栽培具有增温、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抑制杂草生长,减轻病害的作用,在连续降雨的情况下还有降低湿度的功能,从而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提早开花结果,增加产量、减少劳动力成本等作用。但是,地膜覆盖栽培,并不可简单地理解为把地膜往地上一铺,地膜的增产效果就出来了,而是必须严格按照地膜栽培的技术规程的要求进行操作,才能获得应有的效果。具体步骤是:一、整地辣椒不宜与同科作物连作,因为辣椒的一些病害可通  相似文献   

7.
液态地膜成膜与稳定机械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考察液态地膜在农业生产实际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施用技术的合理性,探索液态地膜成膜与稳定机械性能变化规律及其影响机制,以商业液态地膜为研究对象,采用试验平台模拟实际田间成膜方法,利用万能材料物理试验机、食品物性分析仪等仪器,研究了液态地膜原浆液稀释比例、原浆液用量及土壤环境条件对液态地膜薄膜抗拉伸力和成膜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液态地膜的原浆液稀释比例、原浆液用量以及土壤环境条件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液态地膜成膜与稳定机械性能。其中液态地膜抗拉伸力随着原浆液稀释比例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原浆液稀释比例为1∶4时,液态地膜薄膜的抗拉伸力达到最大值,此时拉断力为6.07N;当原浆液与水配比一定,液态地膜的抗拉伸力随着原浆液用量增加而逐渐增大,成膜稳定性也随之提高,然而过量的液态地膜浆液会吸附在成型的土壤团粒结构表面,待水分蒸发后形成独立膜体,不仅不能增强土壤团粒作用效果,反而给环境造成不必要的降解负担,因此推荐用量为45g·m~(-2),即450kg·hm~(-2);表层土壤颗粒度越小,喷施液态地膜后越容易把土粒粘结成小团块,增大土壤团粒间结合力,在土壤表层形成连续的地膜,显著提高土壤表面液态地膜成膜效果;同空白土壤样本相比,施用液态地膜土壤经模拟雨水浸泡后未出现明显干涸裂纹,进一步说明液态地膜施用可以有效地改善表层土壤团粒间结合力,保持土壤团粒结构稳定,提高土壤水稳定性和保墒效果。研究结果为液态地膜田间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鲜食玉米应用不同厚度PBSA降解膜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聚物聚丁二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SA)是当前一种较为理想的降解地膜材料,对4、6、8、10、12μm 5种厚度PBSA降解膜在鲜食玉米生产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降解地膜厚度的增加,地膜降解时间不断延后,降解速率不断下降,且下降幅度逐渐增大。鲜食玉米收获时,4μm地膜破损严重,降解基本完成;6、8μm地膜降解现象明显;10、12μm地膜出现降解现象,但并不明显。地膜厚度对0~50 cm土壤水温影响较小,但降解时间和降解程度对土壤水温具有明显影响。覆盖4、6μm地膜处理在鲜食玉米生长后期,其土壤温度和水分明显低于覆盖8、10、12μm地膜处理。5种处理中,覆盖4μm地膜鲜食玉米产量最低,且穗长最短、秃尖最大、穗粗最细、行粒数最少、鲜百粒质量最低;覆盖6μm地膜的鲜食玉米产量也较低,其秃尖长度、穗粗和百粒鲜质量3项产量性状指标均低于覆盖8、10、12μm地膜处理;覆盖8、10、12μm地膜处理间鲜食玉米产量差异不显著。综合地膜生产成本因素,鲜食玉米应用PBSA降解地膜的理想厚度为8μm。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不同厚度PE地膜覆盖春花生的应用效果,以裸地作对照,研究0.004、0.008、0.010、0.015 mm等4种不同厚度PE地膜的增温、保墒、残膜回收率及对春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覆膜处理可使膜下10 cm土壤平均温度提高1.41~2.58℃,有效增加花生生育期内积温;与裸地相比,覆盖0.004~0.01 mm地膜处理花生增产8.78%~9.92%,0.015 mm地膜处理则减产6.20%;覆盖0.004~0.01 mm地膜处理花生总果数约120个/穴,明显高于裸地对照和0.015 mm地膜处理;与0.004 mm地膜处理相比,0.008、0.01、0.015 mm地膜处理有效果针占比分别下降9.97%、11.51%和25.49%,饱果率则从46.38%提高到65.52%。标准地膜对花生下针有一定影响,可采取加大破膜孔径和提高膜上种行覆土质量等措施,促进花生下针。应用标准地膜从源头上提高了废旧地膜的可回收性;通过挖掘式条铺机收获花生,90%以上地膜可被花生秧夹带离田,再利用除膜揉切机对秧膜进行分离,实现花生秧膜的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10.
夏滔  李智勇  张文军 《浙江农业科学》2018,59(12):2238-2240
通过大田试验,对生物降解地膜在长沙烟区的降解特性、保温效果,以及对烤烟生长发育和产质影响与普通地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普通地膜与生物降解地膜在土壤保温效果、烤烟生育期、烤烟产量和质量方面差异不明显。在降解特性方面,生物降解地膜在覆膜35 d开始出现裂解,150 d后表层土壤只有较少残留。生物降解地膜具有良好的环保效果,符合长沙地区绿色农业的生产要求。从生产成本看,使用生物降解膜每667 m2可节约用工成本100元,产值达2 851.2元,高于普通地膜的2 654.0元和不覆膜的2 508.8元。但因生物降解地膜的购买价格比普通地膜高,且使用量也较大,从降低烤烟生产成本考虑,对烟农来说并不划算。生产商应进一步改进地膜生产工艺,在确保地膜质量的基础上降低销售价格,提升其推广价值,以实现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覆膜对滨海盐渍土水盐分布和竹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野外定点监测试验研究了覆膜对滨海盐渍土水盐分布和竹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覆膜对照相比,覆膜处理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含盐量都有减少的趋势,土壤含盐量减少的趋势更加明显,但两种处理相同土层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含盐量都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和覆膜的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含盐量在土壤剖面上的分布规律也基本一致,土壤含盐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与土壤含水量分布的趋势相反。覆膜明显促进了竹柳茎的生长,而对竹柳的主枝数和主枝生长无明显影响,覆膜处理显著增加了竹柳的侧枝数和侧枝生长量。  相似文献   

12.
在新疆石河子121团膜下滴灌棉田进行了野外实验共设置裸地和覆膜地2种处理地块各个地块每次取土设3个重复用烘干法测土壤含水率同时采用电导率仪测定土壤漫提液的电导率然后换算成土壤的总含盐率,通过覆膜地与裸地的对比分析了滴灌棉田有元积雪覆盖条件下水盐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覆膜地土壤含水率与裸地变化规律娄似但变化幅度总体上小于裸地。在冻结期覆膜有利于阻止盐分上移,而在融雪期覆膜更易造成土壤盐分表聚。  相似文献   

13.
为寻求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马铃薯种植适宜的农用地膜厚度,揭示地膜厚度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土壤水热状况及地膜残留的影响规律,并评价其经济效益,选择当地主栽作物马铃薯为研究对象,在膜下滴灌栽培方式下通过设置4种地膜厚度(0.006、0.008、0.011 mm和0.012 mm)的田间试验,研究地膜厚度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地膜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地膜厚度对株高有促进作用,出苗率在0.008 mm处理最高。生育期土壤水热状况:增厚地膜可提升4周内0~20 cm土壤贮水量,随后作用相反,播后4周是土壤贮水量响应的拐点,并且在5周内可促进地表以下5 cm处的土壤积温。0.008 mm处理的产量、商品薯率和经济效益均最高。土壤残膜量随地膜厚度增加而增大,但回收难度随之降低,且加深翻耕深度加重了20~30 cm土层的残膜污染,需要通过加强残膜回收机具的研发利用来削减残膜系数,降低农田白色污染,提高土壤环境承载力。推荐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马铃薯种植采用0.008 mm地膜配套适宜残膜回收机具以获得优良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4.
通过U12(2×35)均匀试验设计方法,建立以耐盐树种、覆膜材料比、果胶含量、填料种类、填料厚度和填料布设方式为因子的树木植穴结构控制(PHCC)基本单元,探究其在盐渍土环境下对穴内外土壤全盐量的控制程度与因果关系。结果表明,PHCC各因素在0~40 cm的深度范围内对穴内全盐量的影响次序为填料种类>填料厚度>耐盐树种>覆膜材料比>果胶含量>填料布设方式;对穴外则为耐盐树种>覆膜材料比>填料厚度>果胶含量>填料布设方式>填料种类;当确定最佳PHCC组合为火炬树种,PVA∶PAM比5∶5,0.1%果胶含量,填料加草炭+牛粪,厚度7 cm,底部+周围布设时,可使穴内0~40 cm土层全盐量比对照组低(88.86±5.65)%,穴外全盐量比试验前原土降低(45.6±2.38)% 。  相似文献   

15.
在内蒙古河套灌区通过微区试验,研究了秸秆深埋(S)、上盖秸秆下埋秸秆(简称上秸下秸,S+S)、上盖地膜下埋秸秆(简称上膜下秸,P+S)和地膜覆盖(对照,CK)4种耕作措施对0-40 cm土层水盐运移及食葵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措施对土壤水盐调控的效果与作用时期差异较大。P+S在整个生育期内土壤盐分含量和盐溶质浓度较低,控盐效果显著;S+S仅在苗期能保墒控盐,但控盐效果比P+S差,后期出现水减盐增现象,保墒控盐效果也不佳;S在整个生育期内土壤盐分含量和盐溶质浓度最高,控盐效果最差;CK在整个生育期内土壤水分含量变化不大,而盐分含量较高,控盐效果也不明显。(2)不同措施对土壤水盐运移调控程度的差异,导致食葵光合特性也有明显变化。与CK、S、S+S相比,P+S由于其较低的盐溶质浓度环境,明显改善了其光合特性,在苗期、蕾期和花期能提高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增加气孔导度(Gs),降低胞间CO2浓度(Ci),从而使其作物长势和干物质积累明显高于其它措施。综合试验结果,P+S是内蒙古河套灌区盐碱地改良中优选的控抑盐耕作措施。  相似文献   

16.
膜下滴灌不同灌溉定额对土壤水盐分布和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研究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溉定额对土壤水盐时空分布特征、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在石羊河流域中游,通过2014-2015两年的灌溉试验,对春玉米生育期设置不同灌溉定额(4 800、4 200和3 600 m3·hm-2),测定0-100 cm土层内,土壤水盐时空分布特征,春玉米播种前和收获后土壤全盐量在年内和年际间的变化,春玉米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结果】随灌水定额的增加,0-6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增加明显,当灌水定额从420 m3·hm-2增加到480 m3·hm-2时,春玉米吐丝扬花期0-60 cm土层平均含水率可保持在24.52%以上。在作物需水关键期,当灌水定额为480 m3·hm-2时,能明显增加深层土壤的蓄水量。当灌溉定额低于360 m3·hm-2时,灌水量严重不足,土壤水分亏缺明显。在非灌溉期,土壤盐分随水分蒸发在表层耕作土壤中积聚。垂直方向上,在0-40 cm土层发生积盐现象,80-100 cm土层发生脱盐现象。在灌溉期,在垂直方向上,随着灌溉定额的增加,土壤淋洗深度呈增加的趋势。不同灌溉定额条件下,0-20 cm土层土壤发生脱盐现象,40-100 cm土层发生积盐现象。但0-100 cm土层内,土壤全盐量盈亏量总体基本平衡。在水平方向上,土壤盐分以滴头为中心向滴灌带两侧运移,滴头间土壤水分的交汇作用将原耕层的部分盐分迁移到滴灌带的湿润锋边缘处。各处理土壤含盐量均表现为滴灌带间较滴头间增加明显。不同灌溉定额对春玉米穗长、穗行数、行粒数影响不显著,对穗粗、秃尖长、百粒重影响显著。降低灌溉定额可增加春玉米的穗粗和百粒重,但对作物增产无显著作用。【结论】膜下滴灌条件下,春玉米耗水量受灌水量影响,适度水分亏缺能提高水分利用效率(WUE),但使春玉米产量降低4.45%-20.99%。春玉米全生育期灌水10次,灌水定额为420 m3·hm-2,灌溉定额为4 200 m3·hm-2的灌溉制度节水、压盐、增产效益最优。  相似文献   

17.
以博斯腾湖芦苇湿地为研究区,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对博斯腾湖三大苇区的土壤理化性质、水质特征及影响湿地芦苇生物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⑴苇区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良好,土壤有效氮含量平均为142.59mg/kg,速效磷含量平均为40.11mg/kg,有机质含量平均为7.81%,能够满足芦苇生长要求。⑵黄水苇区湿地土壤总盐含量及水中全盐含量分别为0.93%和3.04mg/L,其与芦苇生物量间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而西南小湖区及大湖西岸区土壤总盐含量及水中全盐含量对芦苇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三苇区水中COD量和pH值对芦苇生物量均无显著影响。⑶芦苇的株高、茎粗、节数等三种形态特征指标与生物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芦苇的密度与生物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植被及土壤的理化性质对西藏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tibetensis Chen)产卵量及产卵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外及室内笼罩模拟法,利用三因子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构建西藏飞蝗产卵选择模型。【结果】西藏飞蝗对不同植被的土壤有产卵选择性,其中草地和青稞地的产卵量最大(分别为36.03%和21.20%)。土壤的理化性质能显著影响西藏飞蝗对产卵地的选择,其中含盐量、含水量和pH值影响最大。单因素分析表明在试验设置的含盐量区间内选择产卵量随含盐量的增加而急剧减少,而含水量和pH值各有一最适值。双因素分析表明3个因素之间有一定的互作影响,其中含盐量的影响最大。统计频率优化法得出最适宜产卵的土壤综合指标为含盐量0.08%-0.12%、含水量2.91%-3.75%、pH 7.35-7.65。【结论】西藏飞蝗在不同的植被上生活,其产卵量差异显著。土壤含盐量、含水量和pH值显著影响西藏飞蝗产卵选择性。  相似文献   

19.
以新疆阿瓦提县丰收灌区为例,对葡萄滴灌的土壤盐分运移进行了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干旱区尤排水条什下,宽行葡萄实施滴灌灌溉,干排盐功能和压盐、抑盐作用明显。在土壤盐分含量较高的干旱区引用地面水实施滴灌,系统的设计必须考虑压盐、抑盐水量,同时采用高频滴灌制度,确保供水保证率,才能达到林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河上游荒漠河岸林土壤水盐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塔里木河上游荒漠河岸林不同覆盖度下土壤水盐分布规律的研究,为土壤盐渍化防治,干旱地区生态环境重建提供重要依据。通过对研究区不同植被覆盖度条件下(0~0.2,0.2~0.5与0.5以上)的盐渍化土壤进行分层取样,测定其盐分和水分含量,分析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水盐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同深度土壤盐分随覆盖度的增大呈现减少的趋势,相同土层以5月份盐分含量最高,4月最低;而土壤水分随覆盖度的增大呈增高的趋势,相同土层含水量随时间上没有明显的差异,含水量4月份稍高,6月稍低。在相同覆盖度条件下随着土层由浅到深盐分积累逐渐减少,表层0~60 cm 3个土层随时间推移盐分含量变化明显,其他土壤层次变化不大;而土壤水分与土层深度的关系不明显,随时间变化为4月份土壤含水量相对较多,6月份较低。在不同覆盖度不同土层盐分随水分含量变化规律为4月份覆盖度在0~0.2时,土壤盐分与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覆盖度在0.5以上时,土壤盐分与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他月份相关性不显著;因此,塔里木上游荒漠河岸林土壤水分、盐分的变化与覆盖度、季节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