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通过室内盆栽模拟方法,研究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天优428、天优998)对酞酸酯胁迫的响应,为酞酸酯污染农田的水稻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酞酸酯对两种水稻生长前期的株高有增效作用,在开花期和成熟期对两个水稻品种株高的影响略有不同,天优998的株高随着PAEs浓度的增高有所增加;酞酸酯处理后水稻的分蘖数、有效穗数减少,产量显著降低。同时酞酸酯处理对水稻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MDA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等有一定的影响。综合所得结果,天优998较适于在酞酸酯污染农田中种植。  相似文献   

2.
土壤中酞酸酯多界面迁移转化与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酞酸酯是土壤、水体、大气和沉积物等多环境介质中广泛分布的典型有机污染物,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三致"毒性效应和内分泌干扰作用,威胁生态安全与人体健康。本文围绕我国设施蔬菜地的酞酸酯污染问题,概括了土壤-植物系统中酞酸酯污染分布特征,详述了国内外有关土壤中酞酸酯土-气/土-水/土-植等多界面迁移作用过程、典型设施蔬菜体内酞酸酯代谢和微生物降解转化过程与作用机制,比较分析了土壤中酞酸酯的生物有效性、在不同生理生化和植物组织水平上的毒性效应及对微生物生态功能的影响,总结了土壤中酞酸酯污染防控与修复的关键技术方法和农艺调控举措,并就土壤中酞酸酯迁移转化和生物有效性等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酞酸酯的污染评估和有效防控、降低酞酸酯污染生态风险和保障农产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黔南地区表层土壤中酞酸酯类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对该地区表层土壤中6种酞酸酯类(PAEs)物质的含量进行了GC/FID内标法定量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该地区酞酸酯类污染物总含量(ΣPAEs)在0.38~1.26 mg/kg,主要以DBP和DEHP为主,二者总含量约占ΣPAEs的90.5%.被测样品中均未检出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和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OP).  相似文献   

4.
通过室内盆栽模拟方法,研究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天优428、天优998)对酞酸酯胁迫的响应,为酞酸酯污染农田的水稻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酞酸酯对两种水稻生长前期的株高有增效作用,在开花期和成熟期对两个水稻品种株高的影响略有不同,天优998的株高随着PAEs浓度的增高有所增加;酞酸酯处理后水稻的分蘖数、有效穗数减少,产量显著降低。同时酞酸酯处理对水稻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MDA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等有一定的影响。综合所得结果,天优998较适于在酞酸酯污染农田中种植。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土壤,植物事5种酞酸酯的残留分析方法。样品用二氯甲烷萃取,硅胶柱净化,得到了土壤和植物样品回收率分别为90.1%-95.8%,80.0%-84.7%。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一种简单、快捷、准确测定饮用水源水中酞酸酯含量的检测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饮用水源中16种酞酸酯的含量.结果表明:16种酞酸酯在短时间内能有效分离,方法检出限为0.11~8.5 tμg/L,加标回收率为91%~119%,各组分相对标准偏差(RSD,n=8)为1.34%~7.52%,均符合方法学的要求.该方法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灵敏、重现性好等优点,适用于测定饮用水源水中酞酸酯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酞酸酯类化合物(PAES)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综述了国内外有关酞酸酯类经合物对人与环境潜在危害以及微生物对酞酸酯类化合物的降解和转化,并对酞酸酯类化合物的生物降解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于小彬  宗春琴  张裕  周夏曦  高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715-21716,21830
[目的]为酞酸酯污染农田土壤生物修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室内培养,分析酞酸酯污染土壤以及加入灭菌与未灭菌处理有机肥的酞酸酯污染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生物量碳以及土壤基础呼吸的变化特征。[结果]50 mg/kg土壤浓度的DBP与DEHP主要影响土壤细菌、真菌数量,但对放线菌数量几乎没有影响。无论添加灭菌还是未灭菌的有机肥,均能显著降低DBP与DEHP对土壤细菌、真菌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与土壤基础呼吸的抑制效应。[结论]农田土壤有机肥的施用加强了土壤对酞酸酯有机污染物的缓冲能力,提高了土壤自身的生物修复功能。  相似文献   

9.
银杏黄酮苷提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正丁醇萃取水溶液中银杏黄酮苷,研究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萃取次数对萃取效果的影响,并对银杏黄酮苷的检测方法做了改进,获得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时间5min,萃取温度60℃,萃取次数4次,在此条件下萃取物中黄酮苷的含量为57%,收率为77%。  相似文献   

10.
以毛叶丁香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萃取剂、萃取时间以及萃取温度对叶片中叶绿素萃取的效果。结果表明:使用单一萃取剂时,95%乙醇、80%丙酮、95%DMF对叶绿素的萃取效果较佳,叶绿素的含量分别为1.2440、1.5692和1.6129mg/g;使用混合萃取剂时,80%丙酮与95%DMF的比例为1:2效果较好,叶绿素含量为1.4072mg/g;最佳萃取时间为0.5h;最佳萃取温度为0℃。  相似文献   

11.
为优化小麦施肥结构,推动化肥减量化,提高肥料利用率,通过田间试验,开展了常规施肥、测土测土配方施肥等不同施肥方式对小麦生长及肥料利用率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有助于提高小麦籽粒产量。测土配方施肥处理下小麦籽粒产量为7845 kg/hm2,较常规施肥处理增产3.56%。测土配方施肥提升了小麦籽粒与秸秆对氮和磷养分的吸收,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小麦籽粒氮和磷含量分别提高5.85%、8.75%。各处理中测土配方施肥处理100kg籽粒养分吸收量中氮、磷、钾养分吸收量最大,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小麦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分别提高12.34%、10.95%、4.67%。测土配方施肥处理有利于提高小麦肥料利用率,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小麦季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提升了3.5、2.3、6.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2.
胡楠  郭书贤  王冬梅  李春丽  李建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187-5187,5231
将72头30日龄长大二元断奶仔猪按照体重相近、性别比基本相同的原则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饲料饲喂,试验组在常规饲料中添加0.25%的微生态制剂,均匀拌料后供猪自由采食。结果显示:试验组较对照组平均日增重提高33.3%(P〈0.05),料肉比降低了25.1%,发病率降低36.1%(P〈0.01),仔猪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A浓度在0.05水平上无差异;在试验期,试验组可比对照组多收入815.09元,每头猪可比对照组猪多收入22.64元。表明该微生态制剂有促进断奶仔猪生长、增强免疫力的作用,且能较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2种不同剂型阿维菌素在土壤和田水中的消解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施用乳油和微乳剂2种不同剂型的阿维菌素在土壤和田水中的消解动态。结果表明:(1)阿维菌素残留检测方法在添加浓度为0.001~1.000 mg·kg-1时,平均回收率为86.1%~105.2%,变异系数为4.3%~8.2%,符合残留检测标准;(2)推荐剂量下施药,微乳剂在试验三地的半衰期分别为土壤2.6~2.7 d,田水2.7~4.5 d;乳油在试验三地的半衰期分别为土壤11.2~13.1 d,田水3.6~7.4 d。同一施药条件下,乳油的半衰期均大于微乳剂的半衰期。  相似文献   

14.
选用55周龄的健康海兰蛋鸡720只,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研究中草药提取物对商品蛋鸡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土霉素0.015%,试验2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中草药提取物0.1%,试验3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中草药提取物0.2%。结果表明:试验2组、3组料蛋比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2.84%(P〈0.05)和2.56%(P〈0.05);胆固醇含量比对照组分别降低14.12%(P〈0.01)和17.23%(P〈0.01);蛋白质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1.03%(P〈0.05)和14.07%(P〈0.05);综合各项指标以添加中草药提取物0.1%组效果为最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传统施肥和测土配方施肥对暗棕壤中氮的形态及其在不同大小团聚体中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物理与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对传统施肥模式和测土配方施肥模式下暗棕壤不同粒径团聚体中氮的分布和化学形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与传统施肥春秋两季相比,在测土配方施肥模式下,0~20 cm层土壤全氮平均减少了23.2%和20%,而20~40 cm层土壤全氮平均减少了48.8%。铵态氮对施肥模式变化极为敏感,在测土配方施肥模式下,秋季的铵态氮下降幅度明显高于传统施肥模式。传统施肥模式土壤氮素主要分布在0~0.25和0.5~1 mm 的团聚体中;而测土配方施肥模式土壤氮素主要分布在0.25~0.5和0~0.25 mm团聚体中。研究证实测土配方施肥模式减少了氮素面源污染的风险;测土配方施肥极大地影响暗棕壤中氮素的形态及其在不同大小团聚体中的分布。[结论]该研究为辽河源头区面源污染和该地区的科学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无辣味辣红素的提取方法。结果表明,干红辣椒果皮经浓度15%的NaOH溶液浸泡48h后,用水漂洗至中性,经干燥、细碎,用体积分数95%乙醇在80℃下浸提2h,浓缩浸提液,即得到膏状、暗红色、无辣味的辣椒红色素。经检验,产品技术指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水体中环氧氯丙烷方便、快捷且精确度高的分析测试方法。[方法]使用吹扫捕集仪和气相色谱连用技术,对水体中的环氧氯丙烷进行定性定量。[结果]通过在水体中加入不同比例的NaCl和方法基础试验过程,结果表明,在水体中加入NaCl可以降低其方法栓出限,且在30.0%的比例时,可以得到较低的方法检出限。该方法检出限为2.6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3.7%,平均回收率为102.8%。其结果均优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50.8-2006)的标准检测方法中所提供的对应参考数据。[结论]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可以对水体环境中的环氧氯丙烷进行快速准确地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18.
ELISA方法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卡那霉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卡那霉素检测试剂盒的现场应用效果,结合仪器检测方法,对现场采集的样品同时进行HPLC-MS检测和ELISA检测,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卡那霉素HPLC-MS检测和ELISA检测动物组织和肝脏样品816份,ELISA检测试剂盒检出率较高,与仪器的符合率达98.99%,卡那霉素ELISA检测试剂盒敏感性好、时间短,不存在假阴性。卡那霉素ELISA检测试剂盒可以用于动物源性食品的检测工作,适用于现场、大范围的快速筛选。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测土配方技术在泗阳地区玉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效果,通过田间试验对玉米生育期、产量构成和效益等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显示:采用14.8-9-8的肥料配比能显著提升玉米肥料利用率,提高产量和收益。相较常规施肥,测土配方施肥对玉米生育期影响较小,但玉米穗粒数和千粒重提升效果显著,分别提升了1.88%和3.89%;测土配方施肥的氮、磷、钾肥利用率和养分平均利用率分别为40.77%、28.02%、51.18%,相较常规施肥分别提升了11.55%、4.07%、21.46%,养分平均利用率提升了12.36%;测土配方施肥籽粒产量为9535.04kg/ha,相较常规施肥增产429.99kg,增产率为4.72%,纯收益每公顷提升1269.60元。  相似文献   

20.
为校正张家界慈利县测土配方施肥参数且优化肥料配方,客观评价其施肥效益,于2021年在慈利县进行中稻“玉珍香”测土配方肥效校正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处理中稻每667m2化肥投入成本虽然较常规施肥处理增加26元,但产投比明显提高0.23,增产23.3 kg。与常规施肥相比,配方施肥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和千粒重分别增加4.04%、7.69%、10.38%。因此,测土配方施肥可满足水稻的生长发育需求,植株性状好,提升中稻施肥的科学性,有明显的增产增收作用,值得在慈利县生产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