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红富士苹果裂纹病的病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今年我省的红富士苹果又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果实裂纹病。发病果外观品质下降 ,价格大跌 ,使广大果农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于 10月中下旬 ,针对红富士苹果的果实裂纹病 ,在冀中南部分果区进行了调查 ,基本摸清了裂纹病产生的原因及规律。1 病果症状 主要发生在梗洼及果肩部位 ,发病时 ,以果面上的果点为中心 ,横向产生放射状裂纹 ,随着裂纹的增多与延长 ,相互连成网状 ,从而使果面变粗糙 ,失去原有的光洁。2 发病原因 富士苹果的裂纹病是一种生理病害 ,发病原因一是遗传因素 ,富士的亲本是国光和元帅 ,而国光是容易产生裂果的品种 ,因而…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苹果套袋后果实在袋内微域环境下不同生长期和不同部位真菌种群结构变化及其对果实安全性的影响,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对套袋苹果袋内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和分类,分析了套袋和不套袋果实不同生长期、不同部位真菌种群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红富士苹果套袋微域环境下,不同部位、不同时期的主要真菌是链格孢霉(Alternaria),且在套袋后的整个生长季一直存在,7月后的不同时期,分别分离出青霉(Penicilli-um)、木霉(Trichoderma)和曲霉(Aspergillus);不同部位真菌种群结构有差异,除链格孢霉外,非皮孔处其他真菌的出现均要早于皮孔处;不同时期真菌种群结构,青霉和木霉在不同部位分离出的时间有异,且持续存在时间也不一致,曲霉仅在非皮孔部位于摘袋后分离出。与不套袋果相比,套袋后真菌的种类仅多了曲霉,而且没有表现出致病能力。因此认为,套袋后微域环境下产生的真菌类群对果实的安全性没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3.
套袋苹果微域环境下微生物种群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了探讨套袋微域环境下微生物种群及对果实病害和质量的影响,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对套袋苹果袋内微域环境的微生物进行了分离、鉴定和分类,分析了不同果袋和苹果表面不同部位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苹果套袋微域环境下,主要真菌是链格孢菌(Alternaria),还包括镰刀菌(Fusarium)和青霉菌(Penicillium);主要放线菌是烬灰类群(Cinereus),另外还有白色类群(Albosporus)、绿色类群(Viridis)和黄色类群(Flavus)等;不同果袋种类和果实不同部位的微生物种群结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套不同果袋对红富士苹果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套袋对红富士苹果果实品质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套袋能增加果皮中花青苷含量,降低叶绿素含量,提高果实着色指数和果面光洁指数,显著改善红富士苹果的外观品质;但套袋减小了单果质量,降低了苹果的糖、酸及VC含量等,使风味变淡,影响了内在品质。套袋可降低病虫果率,但套袋会增加除袋后的日烧果率。生产优质红富士苹果以套双层纸袋最好,单层纸袋次之。塑膜袋对提高果实品质的作用不明显,并且存在环境污染问题,应限制使用。  相似文献   

5.
套袋对提高惠民短枝红富士苹果品质的效应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套袋对提高惠民短枝红富士苹果品质的效应孙忠庆,陈宏,吴建军(山东省惠民县林业局果树站,251700)果实着色差、风味淡、果面不光洁、病虫果率高是沿海地区红富士苹果栽培中较突出的问题,采用果实套袋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红富士苹果的果实品质,减少用药和药物投...  相似文献   

6.
以长富2号苹果为试材,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配置了4种配方,通过4年在开花期喷施4种配方,结果表明,4种配方不仅可以显著提高红富士苹果花序坐果率和花朵坐果率,尤其是在遇到冷害、霜冻或阴雨寡照年份效果更为突出,而且可以显著提高红富士苹果果形指数和光洁度、减少果面水裂纹、增加单果重;配方不同效果不同,以PF4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7.
苹果套袋及除袋技术对果实微域温湿度及光照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探索套袋果实微域温湿度变化规律有助于进一步优化套袋栽培技术。本试验中采用温、湿度自动监测仪, 研究了套袋及除袋技术对果实微域温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套袋和除袋方法以及外界环境条件变化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袋内微域温湿度及其果实表面温度。在一天中不同时刻除袋, 套袋果表面温度与气温和裸露果表面温度有所不同。除袋方法对果实温度有一定影响, 分次除袋更有利于果实对强光的适应。  相似文献   

8.
<正>现代苹果生产中,品质是生产效益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而果面光洁度是衡量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果面光洁度不高一直是困扰苹果品质的重要因素,提高果面光洁度是苹果生产中长期坚持的目标之一。1导致苹果果面光法度不高的原因1.1环境因素苹果果皮娇嫩,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差,废气、烟尘、强光、过高或过低的温湿度、大风等因素,会导致果实表面出现黑褐色污垢、裂果、锈斑、日灼等现象,使果面变得粗糙难看。  相似文献   

9.
<正>1苹果果面光洁度不高的原因1.1环境因素苹果果皮娇嫩,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差,废气、烟尘、强光、过高或过低的温湿度、大风等因素,会导致果实表面出现黑褐色污垢、裂果、锈斑、日灼伤害等现象,使果面变得粗糙。1.2投入品的质量果园投入品的质量对果面影响最直接,果袋、农药、肥料、生长调节剂等都影响果品的质量。一般劣质纸袋易导致果实退绿不均衡,红、黑点病大流行;使用质量差的农药易在果面出现锈斑、  相似文献   

10.
红富士套袋后果实鲜艳、果面洁净无污染,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已成为生产优质高档红富士苹果的关键措施之一。但果品套袋后苹果生长环境发生了改变,导致部分红富士苹果病虫害加剧、果锈加重,果实失去商品价值,增加了生产中的损失。本文对荣成市套袋红富士主要病虫害、果锈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11.
红富士苹果树冠枝(梢)叶分布与温度、湿度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2a生红富士苹果(Malus.domestica Borkhcv.Red Fuji)为试材,研究了北京地区树冠不同层次和部位温度、相对湿度的分布、动态变化与枝叶数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树冠不同层次温度从上到下逐渐降低,同一层次内温度从内膛到外围逐步增大,树冠不同层次相对湿度从上到下逐渐增大,同一层次内相对湿度从内膛到外围逐步减小;树冠温度日变化呈白天低-高-低的趋势,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呈白天高-低-高的趋势,夜晚树体温度、相对湿度趋于一致;7—8月份冠层温度、相对湿度高于5—6月份和9—10月份。应用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建立了树冠温度、相对湿度与枝(梢)叶量关系的回归方程,冠层内不同层次、部位的温度、相对湿度受冠层内枝(梢)叶数量和分布的影响,冠层内温湿度与累计长、中、短枝(梢)量和叶面积系数成线性负相关,而相对湿度与之成线性正相关。综合分析,冠层有良好温度和相对湿度的群体结构参数为生长季每hm2总枝(梢)量100万左右,叶面积系数控制在3.5~4.0,长、中、短枝(梢)比例分别为73~77、10~12和13~15。  相似文献   

12.
花后温度和湿度条件对台农1号杧坐果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杧果坐果率与开花后温度和湿度条件的关系,以台农1号杧为试材,应用生物统计学方法计算分析了80个温度和湿度自变量与不同时期坐果率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花后14d的坐果率受温度和湿度条件影响最大。(2)花后7d两性花坐果率与花后1~6d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呈显著直线线性负相关,与花后1~2d、1~4d、1~6d的平均最高温度、平均温度、平均最低温度、>10℃积温无显著相关关系。(3)花后14d坐果率与花后6~10d的平均最高温度、4~10d平均温度、2~10d平均最低温度、4~14d>10℃积温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直线相关;与花后1~14d平均最高温度、平均温度呈显著的多项式线性相关;与花后1~14d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呈极显著的直线线性负相关。(4)花后25d坐果率与花后1~10d的平均最高温度、平均温度、>10℃积温以及花后1~14d平均最高温度呈显著的多项式线性相关。(5)有利于花后14d坐果的花后4~14d的下限平均温度为20.6℃,最适温度为24.7℃。  相似文献   

13.
钙素营养与套袋苹果苦痘病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探讨苹果套袋后苦痘病加重的原因,以富士苹果为试材,对果实发育过程中钙、氮含量的变化规律,果实幼果期和成熟期钙总量,套袋后果实微环境湿度变化及不同有机质果园苦痘病发生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未套袋苹果果实在幼果期吸收钙量占成熟果实总钙量30%左右,后期占70%左右,套袋影响了果实对钙的吸收;套袋使袋内湿度增加,果实表面蒸腾作用降低,使果实对钙的吸收受到影响;同时套袋果氮含量一直高于未套袋果,N/Ca增大,促成了苦痘病的发生。增加果园有机质含量,可以改善根际钙离子供应,降低苦痘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红富士”不同树形冠层微生态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树形冠层微生态环境变化规律及其与果实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树形冠层微生态环境存在差别,高干开心形冠层光照强度、昼温、昼夜温差显著高于小冠疏层形和纺锤形,而空气相对湿度最低.由于不同树形冠层微生态环境对果实生长发育影响不同,高干开心形果实较其它两种树形单果重显著增加,着色较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收获时单果重较小,冠疏层形增加了31.96%,而较纺锤形增加了31.28%.  相似文献   

15.
【目的】准确界定苹果树在各个生育期的需水量及需水特征的季节性变化是指导果园节水灌溉的重要依据。【方法】利用热扩散树干液流测定技术,连续2年监测了旱作果园苹果树(盛果期)的树干液流速率,计算了单株的耗水强度,并与同步观测的叶面积指数、物候特征进行关联分析。【结果】2017、2018年苹果树年耗水量分别为295.5 mm、215.3 mm,分别占同期降水量的88%和58%。在整个年生育周期中,果实膨大期耗水量最多,占果树整个生育期耗水总量的51%(2017年)和41%(2018年),其次依次为果实成熟期、幼果形成期、花期、萌芽期、落叶期和休眠期,不同生育期果树的耗水量与同期降水量具有相似的季节变化趋势。在萌芽期,果树耗水强度快速上升,到果实膨大期时最高可达2.17 mm·d^-1;之后逐渐下降,在落叶期时耗水强度最高值为1.19 mm·d^-1;休眠期树液仍有流动,此阶段的耗水量占年蒸腾总量的5%,日蒸腾强度最高为0.53 mm·d^-1。冠层叶面积指数(LAI)的季节变化表现为从4月初展叶开始快速增加,到5月上旬达到3.2,日增速平均为0.07;之后LAI基本维持不变,日增速仅为前期的1%,最高值为3.4。在11月中旬左右遇到大风天气后快速落叶,LAI在数天内降至零。【结论】苹果树在不同生育期的需水特征有明显的差异,且与叶面积指数的季节变化并不完全同步,需结合不同生育期的水分需求特征开展合理的灌溉、控水等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系统地分析了北京-青海科技合作示范温室的冬季性能特点,结果为冬季温室内最低温为6.5℃,持续时间为1~3 d,大多数时间温度都在20℃左右;湿度每天0:00~6:00变化不大,都在79.8%~84.6%,而且湿度和温度呈反相关;最低露点温度出现在早上6:00,露点温度和气温呈正相关;地表下10 cm深处的地温基本保持在9.5~21.7℃;冬季晴天温室内光强通常在20~30 klx,最大可达到42 klx。  相似文献   

17.
“寒富”苹果贮藏期果实解剖结构及品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寒富"、"东光"和"富士"苹果贮藏期间果实解剖结构及相关生理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寒富"苹果果实硬度变化幅度较小,稳定在14kg/cm2左右;角质层较厚;果皮果肉细胞较小,排列比较紧密,细胞层数较多;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果肉细胞的变化相对较小,说明"寒富"苹果较耐贮藏。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寒富"、"东光"和"富士"苹果果实的硬度、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均下降;"寒富"和"富士"果实有机酸含量没有明显变化,"东光"果实有机酸含量下降明显。"寒富"和"富士"果实糖酸比值呈下降趋势,"东光"则呈上升趋势。综合性状评价表明,"寒富"苹果是耐贮藏的苹果品种,且贮藏过程对品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不同滴灌施肥技术参数对苹果品质的影响.[方法]设置一行树单、双行管(P1、P2)、滴头间距30 cm、50 cm(D1、D2)、施肥间隔期15d、30d(T1、T2),氮肥形态尿素、尿素硝铵溶液(U、UAN),分析了苹果单果质量、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等品质指标随不同滴灌施肥技术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滴灌...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矮化中间砧苹果树合理的施肥位置,减少氮肥的浪费。试验于2018年和2019年,以‘烟富3’苹果/SH6/八棱海棠为试材,借助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萌芽前在树冠投影范围距树干由近及远的3个水平距离——内环、中环和外环施氮对新梢旺长期细根和土壤15N分布、树体15N吸收以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的苹果细根(直径≤2 mm)根长密度均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呈衰减规律,主要分布在距离树干水平方向0~100 cm、垂直方向0~40 cm土层范围;与不施肥(对照)相比,施氮增加了细根根长密度,以施氮区内细根根长密度增加最为显著;从垂直方向0~20 cm土层施氮区细根根长密度增加量来看,内环施氮处理增幅最大,为对照的1.33倍~1.36倍,其次是中环施氮处理。各处理土壤15N含量峰值在水平方向均出现在施氮区域,在垂直方向均出现在0~20 cm土层。不同处理间树体细根根长密度与土壤15N分布空间吻合度(RLD-15N)差异显著,内环施氮处理显著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