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不同方法提取姜黄色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分别优化了溶剂回流提取、超声波辅助提取和微波辅助提取3种提取方法中一次提取姜黄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对比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一次提取姜黄色素的得率分别为2.53 %、3.22 %和3.61 %,其一次提取率分别为62.6 %、79.7 %和89.3 %.试验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法具有高效、省时等优点,特别适合对姜黄色素的提取.  相似文献   

2.
多指标综合评分法研究姜黄色素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黄色素主要含有姜黄素、脱甲氧基姜黄素和二脱甲氧基姜黄素等抗氧化成分。本研究以得率和抗氧化活性为考察指标,在正交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多指标综合评分法研究了温度、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和料液比对姜黄色素的得率、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DPPH.)和羟基自由基(.OH)清除率的影响。综合评分法得到的姜黄色素优化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80℃、乙醇体积分数90 %、提取时间1.5h、料液比1∶8(g∶mL),该工艺条件下姜黄色素得率为4.37%,DPPH.清除率8.58%,.OH清除率20.67%。  相似文献   

3.
姜黄色素的提取与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概述了姜黄色素的组成、理化性质,重点阐述了传统与现代分离技术在姜黄色素提取中的应用及其分析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同传统的提取技术相比,微波、超声、超临界等提取技术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差示脉冲伏安扫描法、极谱催化波法等技术的出现,拓宽了检测技术的选择性,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4.
姜黄色素的生物活性和提取分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黄色素是植物姜黄的有效成分之一,它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本文论述了姜黄素的抗菌、抗癌、抗氧化、抗炎等生物活性.综述了从姜黄中提取分离姜黄色素的一系列方法,如酶法提取、微波提取、超声提取、超临界流体提取以及大孔树脂分离,以期为开发利用姜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环糊精包合一体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研究紫苏油提取工艺条件,利用β-环糊精超临界微胶囊技术,研究紫苏油超临界包合一体化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紫苏油微胶囊的优化条件为:紫苏籽超临界萃取紫苏油的超临界压力 23 MPa,β-环糊精最佳超临界包合压力 12 MPa;包合反应时间 180 min,包合反应温度 55 ℃,萃取剂CO2流量 40 L/min.按此条件制得的紫苏油环糊精包合物,α-亚麻酸包合率为 16.37 %,最高包合物质量分数为 16.42 %,最高包合比(β-环糊精与紫苏油物质的量比)达1.84: 1;平均包合物质量分数为 13.94 %,平均包合比1.55: 1.  相似文献   

6.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对杨梅仁中杨梅仁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运用L9(34)正交表,探讨各因素对萃取效果的影响,并采用气-质联用仪对杨梅仁油的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得到的杨梅仁油品质好,在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温度50 ℃、萃取时间60 min、CO2流量30 L/h、分离温度30 ℃时效果最佳,得率高达33.52%;杨梅仁油中脂肪酸以油酸、亚油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83%以上,是一种质量很好的保健油.  相似文献   

7.
西番莲籽油的超临界CO_2萃取及其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SCDE)技术从西番莲籽中提取油脂,探讨了萃取工艺条件对油脂提取率的影响,并对西番莲籽油的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SCDE西番莲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粒径 270 μm,萃取压力 20 MPa,萃取温度 50 ℃,分离釜Ⅰ温度 40 ℃、压力 8 MPa,分离釜Ⅱ温度 40 ℃,压力与CO2钢瓶的压力一致,萃取时间 3 h,在此条件下油脂得率达到了 25 % 以上.SCDE的西番莲籽油色泽明亮,澄清透明,其理化性质明显优于溶剂法提取的油脂,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高达 89.43 %,其中亚油酸质量分数 72.69 %.  相似文献   

8.
微波辐照提取板栗壳棕色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板栗壳为原料,在微波条件下,以乙醇溶液作溶剂直接从板栗壳中提取天然棕色素.探讨了各因素对板栗壳天然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确定了在微波条件下从板栗壳中提取天然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5 g板栗壳粉在微波辐照时间13 min、浸提温度75 ℃、乙醇溶液的体积分数40 %、料液比1:20(g:mL)的条件下得率为7.02%.通过对色素的定性实验和稳定性实验,表明该板栗壳色素属于黄酮类色素,其对光照、温度、还原剂、氧化剂、pH值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桃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以桃仁为原料,采用微波辅助法和超声波辅助法提取桃仁油,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了提取工艺,并对桃仁油的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主要官能团结构、热力学性质及风味进行分析,以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桃仁油成分和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0 g桃仁粉,以石油醚(60~90℃)为提取溶剂,微波辅助提取桃仁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25min,温度75℃,微波功率400 W,液料比11∶1(mL∶g),此时桃仁油得率为49.23%;超声波辅助提取桃仁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75℃,液料比11∶1(mL∶g),超声波功率500 W,提取时间40min,此时桃仁油得率为48.56%。2种提取方法的桃仁油得率虽然略低于索氏提取的51.87%,但是提取时间明显缩短、提取效率显著提高。同时2种提取方法所得桃仁油的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官能团结构、热力学性质及风味等与索氏提取法均无显著差异。桃仁油主要含有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等,其中油酸和亚油酸GC含量最高,二者之和达93%以上。  相似文献   

10.
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肉桂精油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应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研究了肉桂皮油的提取工艺。探讨了萃取温度、萃取压力、二氧化碳流量、原料堆积密度等因素对肉桂油萃取得率的影响,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得出肉桂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40℃、压力35MPa、CO2流量30kg/h、堆积密度(0.44±0.02)g/mL,萃取物得率5.8%~6.0%,为水蒸气蒸馏法的5倍多,所萃取出的肉桂油外观为棕红色油状物,香气纯正。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索氏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微波提取法3种不同方法提取人参皂苷,比较人参皂苷的收率。采用相同的提取试剂-甲醇,利用索氏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微波提取法提取人参皂苷;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人参皂苷含量,比较人参皂苷的收率。结果表明,3种提取方法,人参皂苷的收率分别为8.34%、9.36%、8.76%。超声提取法更适合应用于工厂化生产。  相似文献   

12.
植物农药萃取新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新型分离技术如超临界流体萃取、微波辅助提取、超声技术提取和液膜萃取技术的原理、提取特点以及它们在植物农药提取分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简要叙述了其发展前景。作者将超临界流体萃取、微波辅助提取和超声技术提取应用于印楝种仁中印楝素的提取。  相似文献   

13.
提取方法对石榴籽油提取率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加热回流提取、超声波辅助提取、微波辅助提取3种方法中不同溶剂对石榴籽油的提取率的影响,并进行性状检查;采用Schaal烘箱法(60±1℃)比较各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的作用。结果表明,以石油醚为溶剂在3种方法中提取率均为最高,且产品纯净无杂质,并有特殊香味;3种提取方法的提取率和抗氧化活性略有不同,但无显著性差异。超声法和微波法由于提取时间短,效率高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桑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水或 70 %乙醇溶剂 ,微波处理或非微波处理桑叶的各种方法提取桑叶总黄酮。研究结果表明 :经微波处理 1 0min桑叶 ,以 70 %乙醇作溶剂提取桑叶总黄酮的浸出率最高。  相似文献   

15.
苦楝素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对比研究了从苦楝树皮中提取苦楝素的几种方法,通过实验,得出了不同提取方法的最佳条件。超临界CO2萃取在萃取温度45℃、压力20MPa、夹带剂为60%乙醇的情况下萃取2h,苦楝素的萃取率为0.850%;微波辅助提取法,以60%乙醇为溶剂,料液比为1∶9(g∶mL,下同),微波功率340W,辐射时间40s×3次,苦楝素的提取率为0.693%;超声波提取法,以60%乙醇为溶剂,料液比为1∶9,超声波作用时间为30min,超声波功率为200W,苦楝素的提取率为0.715%。将上述3种提取方法与传统的有机溶剂提取法进行详细的比较,结果表明:对于苦楝素提取,超声波提取法最好。  相似文献   

16.
木材亚-超临界动态萃取过程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半连续萃取装置上 ,采用非等温实验技术 ,以乙醇或乙醇 水为溶剂 ,对兴安落叶松木材亚 超临界动态萃取过程进行了解析。在 32 0~ 360℃范围内 ,反应系统有明显的热效应产生 ,经木材组分的热分析证实 ,这是木材组分剧烈热分解的缘故。依据木材萃取速率、产物特性和萃取机制 ,构建了木材亚 超临界萃取过程模型。小于 12 0℃进行的是木材中低分子物质的物理溶解 ,12 0~ 2 0 0℃进行的是木材中高分子物质的化学降解 ,2 0 0~ 2 75℃进行的是木材中高分子物质的化学降解和热降解 ,2 75~ 370℃进行的是木材中高分子物质的热分解 ,大于 370℃进行的是木材组分的进一步炭化或煅烧及乙醇溶剂分子的热分解  相似文献   

17.
采用回流提取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皱皮柑果皮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皱皮柑果皮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水浴温度90℃、料液比1∶30、回流时间60 min、粒径为20目(0.90 mm)。在此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可达1.56%。各因素对总黄酮提取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回流时间〉粒径〉水浴温度〉乙醇浓度〉料液比。  相似文献   

18.
Residual wood meal after extraction of milled wood lignin (WMEM) ofEucalyptus globulus was extracted with alkali and LiCl/N,N-Dimethylacetamide (DMAc). These agents dissolve mainly hemicellulose and cellulose, respectively. The extractability of WMEM in alkali solutions was influenced by the degree of swelling of the cellulose. Under good swelling conditions, considerable amounts of cellulose and lignin were extracted with the hemicellulose. Maximum extractability was about 60% of the WMEM under optimum conditions (3 M or 5 M LiOH or 3M NaOH solution). Some portion of cellulose was extracted with LiCl/DMAc at room temperature. Thus, lignin inE. globulus WMEM was divided into three fractions: hemicellulose-lignin fraction, cellulose-lignin fraction, and insoluble-lignin fraction.Part of this work was presented at the 49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Japan Wood Research Society, Tokyo, April 1999; and at the 50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Japan Wood Research Society, Kyoto, April 2000  相似文献   

19.
分别采用热水浸提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两种工艺提取板栗多糖,经乙醇沉淀、Sevage法除蛋白、有机溶剂脱脂后用蒽酮-硫酸比色法测定其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不同工艺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1 g板粟粉,热水浸提法提取板栗多糖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1.5 h,液料比20∶1(mL∶g),板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