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孟丽 《农业展望》2006,2(5):21-23
2005/06年度国内新增油料压榨量6460万t左右,比上年度增加4.5%,食用油新增供给1855万t,比上年度增1.0%。食油消费继续增加,2005/06年度食油新增供给大于当年消费,库存增加,国内食油供给有余。一季度国内市场油菜籽价格呈季节性小幅上涨,花生价格季节性上涨;豆油价格较坚挺,菜油价格平稳,花生油价格平稳略降.棕榈油价格上升。2005/06年度全球油料产量为3.91亿t,比上年度增2.7%;全球油料产量大于压榨量,期末库存6302万t.达历史最高水平。全球食油产量1.15亿t,比上年度增3.6%。食油消费量1.15亿t,比上年度增5.2%。受全球大豆供给压力较大及禽流感影响,一季度国际大豆价格低位震荡。预计后期食用油价格将维持在当前的较低价位,国内油料和食用油仍将供给充裕。  相似文献   

2.
2005/06年度我国玉米供求与价格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喜贵 《农业展望》2006,2(3):18-20
2005年中国玉米产量创下历史新高,主要归因于玉米面积增长.2005/06年度国内消费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1.305亿t,比2004/05年度增加610万t,其中,饲用消费量9100万t,工业消费量2200万t,工业消费增长贡 献率为2/3,饲料消费增长贡献率为1/3;2006年燃料乙醇消费玉米量有望增长到370万t.2005/06年度国内1.34亿t新增产量与1.305亿t消费量相比将有350万t节余量,但如东北地区出口650万t玉米,将出现290万t缺口,而出口将是国内玉米供求关系的关键因素.2006年中国玉米产量如果正常,预计2005/06年度吉林省(长春)粮食部门出库价下限在1080元/t,上限在1260元/t,平均价格将比2004/05年度上涨6.3%;销区广东省(蛇口)玉米价格预测上限1500元/t,下限1300元/t,平均价格将比2004/05年度上涨7.6%.  相似文献   

3.
钟永玲 《农业展望》2006,2(2):18-20
2005年国内小麦收购价和批发价总体平稳趋降,国际价格波动上行。2005年小麦平均收购价比2004年高3.32%:小麦平均批发价整体略低于2004年。2005年小麦国际价格基本呈波动上行态势。预计2006年国内小麦价格走势将以稳为主.价格波动的幅度不会太大。2005年中国小麦产品进出口贸易量均大幅减少,预计2006年中国小麦进口将进一步减少.而出口则要逐步增加。预计2005/06年度中国小麦收获面积3.4亿多亩,单产与2004年的284kg/亩相比.持平略增;总产量约9700万t,比2004/05年度增5%左右。小麦进口200万t左右,比2004/05年度减少70%以上。两项合计新增供给9900多万t.比2004/05年度减少112%左右。预计2005/06年度小麦消费总量为1.01亿t左右.比2004/05年度微略减少。由于小麦新增供给不能满足当年需求量,需动用库存弥补。  相似文献   

4.
孟丽 《农业展望》2006,2(2):23-25
2005年中国大豆播种面积略减、产量增加,预计2005年全国大豆总产比2004年增加2.3%。2005年国产大豆价格较为平稳、整体水平低于2004年,进口大豆价格波动较大,豆油价格持续下跌,豆粕价格波动较大。2005年中国大豆进口大幅增长,比2004年增长约30%,占到全球大豆贸易量的40%左右,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大豆进口快速增长使得中国大豆消费的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由2000年的37.3%提高到2005年的64.畅。2005年国产大豆产量在1780万t左右,略高于2004年的1740万t,而2005年国内大豆消费量估计在4000万t左右,比2004年增长7.1%,其中食用消费约800万t,榨油消费约3200万t,因此年度内大豆产需缺口在2200万t左右,除部分动用库存外,绝大部分需要通过进口来解决。预计2006年国内大豆需求将以7%-8%的速度递增,总量在4200万-4300万t左右,国内大豆产需缺口在2400万-2500万t之间,仍要依靠进口大量大豆来弥补缺口,预计2006年大豆进口数量将保持2500万t左右的高水平。  相似文献   

5.
张照新 《农业展望》2006,2(5):19-20
预计2005/06年度大豆新增供给4230万t,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国内生产1780万t左右,增2.3%:进口2450万t左右,减5.0%。预计2005/06年度大豆总消费量4250万t,增7.5%。其中,压榨消费3351万t,增8.3%;食用消费797万t,增长6.0%。  相似文献   

6.
曹智 《农业展望》2005,(3):26-29
概述了中国食用油脂消费的历史沿革。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动物油的消费越来越少,植物油的消费逐年增长,预计中国2005年食用油消费需求总量在1840万t左右。对2004/05年度中国油脂供需进行了分析。 2004/05年度食用油供给量稳定增长,但同时食用油消费量也继续快速提高,供求缺口近6万t要靠上年库存弥补。 2004/05年度以豆粕为主的蛋白粕产量明显高于去年,这主要源于大豆榨油消费量的提高。对2005/06年度中国油脂供需平衡进行了预测。预计2005/06年度中国大豆榨油数量将达到3250万t,较上年度略增加100万t,增长幅度较上年度明显放慢,增速缓慢的原因主要在于禽流感疫情对豆粕需求的影响。2005/06年度中国豆油新增供给总量预计达到815万t,豆油食用消费量预计将达到740万t,加上工业消费量和出口量的豆油总消费量预计将达到823万t, 同比增加8万t,略高于供给量。  相似文献   

7.
2016/17年度国内外大豆市场回顾及2017/18年度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17年度全球大豆主产国相继实现大丰收,产量达到创纪录的3.5亿t,国际市场大豆价格低位震荡,消费需求受低价刺激大幅增长,全球大豆贸易量达到1.4亿t,"大供给、大需求"格局进一步确定。中国大豆播种面积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下继续增加,但仍远不能满足国内蛋白需求,进口量达到创纪录的9 349万t,较上年增加1 026万t。2017/18年度国内生猪存栏将继续恢复,禽类养殖也呈现恢复性增长,饲料蛋白需求继续增加。但国内杂粕产量增加,限制豆粕消费需求,预计2017/18年度中国大豆进口量为9 600万t,同比增长2.7%,增幅明显放缓。  相似文献   

8.
据农产品市场预警课题组分析预测:油料供给方面,预计在大豆进口较多背景下,2005/06年度 (当年6月至下年5月)国内油料供给充裕,其基本供给结构是,国产油菜籽1200万t,进口菜籽30万 t左右,国产花生可供榨油部分840万t左右,棉籽  相似文献   

9.
2011年国内外大豆市场回顾及2012年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孟丽 《农业展望》2011,7(11):10-13,33
预计2011年中国大豆种植面积连续第二年下降,生产成本明显增加,种植比较效益低,全年大豆进口量将超过5000万t。预计2011/12年度全球大豆产量比上年度创纪录的产量有所减少,但库存消费比仍高于近5年的平均水平,全球大豆供给还是比较充裕的。从全年价格变化特点来看,国产大豆价格保持相对高位平稳运行.国际大豆价格前3季度高位运行,10月有较大幅度下降。预计后期国内外大豆价格走势将以高位震荡运行为主。最后提出了促进中国大豆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巴西自贸区建立对中国大豆产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大豆供求形势   中国大豆的供给主要由国内生产量、进口量、年际间库存的变动所决定.从中国大豆市场供给总量来看,大豆市场供给总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1995年的1366万t上升到2004年的3734万t,年均增长12%,其中国内生产量从1350万t上升到1760万t,年均增长3%,而进口量从29.4万t增长到2023万t,年均增长60%,可见,中国大豆供给量的增长主要来自进口量的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1.
Oil and water     
  相似文献   

12.
徐伟平 《农业展望》2007,3(5):11-13
分析了中国油料市场供应情况和国内、国际食油市场供求形势,以及国内、国际油料食油价格走势。指出.国内食油供给充足,并持续增长;食油消费逐步增加;食油价格总体保持上涨态势。并预计在新油料上市前,国内外市场价差缩小的可能性不大,中国油料和食油市场将随国际市场价格高位波动攀升。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油料供需虽然一直处于紧缺状况.但由于是定量供应,供需平衡压力并不大。粮食供求关系的紧迫性.掩盖了油料短缺的重要性。也正是从改革开放开始.随着农村改革已初步取得成效,并推动着农业生产较快发展,商品率不断提高,油料供需在市场流通的作用下,市场需求开始对生产资源配置产生影响.逐渐出现竞争.从而导致区域生产优势的出现,也增加了流通的压力。油料消费也出现激增.油脂油料供需状况成为粮油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14.
宋宇 《农业考古》2020,(1):123-131
油脂分为动物脂肪与植物油脂,油脂不仅是人类的主要营养品和食物之一,也是重要的生产资料。人类很早就利用油脂满足各种生活需要。动物脂肪首先被广泛应用于烹饪、照明、润滑、仪式活动、艺术等方面。汉代以来,随着油料作物的广泛种植,植物油品种不断增多,生活用油更加多元化。中国古人非常重视油料作物的栽培,在榨油工具方面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多元化的生产技艺,油脂的应用也深入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梳理并总结目前古代油脂研究的成果,对减少油料进口、实现粮食供给安全,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山茶属油茶籽和茶籽的利用率,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索氏提取法及压榨法提取油茶籽油和茶籽油,结合感官特性、理化指标、脂肪酸组分及抗氧化作用综合评价茶油的品质。结果表明:索氏提取法所得茶油提取率最高,油茶籽油和茶籽油的提取率分别为28.1%和20.5%;而压榨法所得油茶籽油和茶籽油均为浅褐黄色、透明并具有清香气味,油茶籽油的酸价、碘值和过氧化值分别为1.13mg/g KOH、88.87mg/gI2和0.51mmol/L;而茶籽油的酸价、碘值和过氧化值分别为1.16mg/g KOH、96.18mg/g I2和0.62mmol/L,油茶籽油品质相对较好。不同方法提取所得茶油中脂肪酸成分一致,主要为油酸和亚油酸。不同提取方法所得茶油对DPPH·和ABTS+·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其中超临界萃取法所得的油茶籽油和茶籽油对DPPH·及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的EC50值分别为10.56μg/mL、14.17μg/mL和15.89μg/mL、18.23μg/mL,但均弱于VC。  相似文献   

16.
17.
18.
海底管道溢油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设计、防腐、人为和自然因素等方面分析了海底管道的溢油原因,指出应加强在役海底管道的承压能力及管体与海底相对位置的定期检测,采取有效的机械损伤预防措施,必须考虑管道的路由、埋深、壁厚、防护覆盖层、水动力条件及泄漏检测系统的合理配置等因素,优化新建和预建海底管道的设计和施工.提出了建立HsE管理体系和溢油应急组织、加强区域协作等海底管道溢油的防控管理和技术措施.介绍了水上焊接修复法及水下不同方式的管道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成品油与原油服务对象的不同,分析并讨论了成品油管道和原油管道形成本质差异的原因,认为这两种管道虽同属输油管道,但在运行经营上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管道,前者的运营必须适应于市场的变化,又要接受市场的监督,而后者只服务于炼油厂。对两种管道的运营情况进行了比较,通过实例介绍了成品油管道的特点,阐述了管道与市场之间的业务关系。为提高管道的利用率,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输送新油品的可能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油茶果实经济性状及含油率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油茶不同品种种子、种仁含油率及其与果实经济性状间的相关性,对贵州黎平东风林场油茶物种园的12种油茶品种种子、种仁含油率及果实经济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油茶的种仁含油率为34.34%~52.32%,平均为44.30%,变异系数为14.14%;种子含油率为14.22%~36.67%,平均值为26.57%,变异系数为32.77%,种间差异较大。2)果实经济性状中,果实质量和种籽质量品种间差异较大,而果形指数品种间差异较小;广西柏白大果果实经济性状变异系数最小,差异性小属稳产品种,德化红花油茶变异系数最大,差异性大。3)与油茶种仁含油率呈显著正相关的有种子含油率和鲜籽出干籽率;呈显著负相关的为鲜籽含水量;与油茶种子含油率呈显著正相关的有种仁含油率和鲜籽出鲜种仁率,其呈负相关的最高指标是鲜籽含水量;与油茶鲜籽率呈显著正相关的有鲜果出干籽率、果形指数,呈显著负相关的有单果质量、单果心室数和单果籽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