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刺山柑种子为材料,研究干藏、埋藏和层积处理后不同温度、光照、赤霉素浓度对刺山柑种子萌发的影响,探讨刺山柑种子的休眠类型和萌发特性。结果表明,刺山柑种子存在非深度生理休眠,千粒重(3.931 6±0.096 2)g,种子活力为98%;最适萌发温度为15℃/2℃;埋藏和低温层积能解除种子休眠;赤霉素能显著提高种子的萌发率(p<0.05),光照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干藏对种子的萌发率无显著性影响(p<0.05)。  相似文献   

2.
尖萼耧斗菜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尖萼耧斗菜(Aquilegia oxysepala Trautv.et Mey.)种子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尖萼耧斗菜种子含水量为10.7%,具有良好的吸水性;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变温昼20℃/夜15℃;光照对尖萼耧斗菜种子萌发有显著影响,最适光照条件为每天光照8 h;种子无需低温休眠,采收后直接播种即可发芽。  相似文献   

3.
3种鸢尾属植物种子吸水及发芽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冰  毕晓颖  郑洋 《种子》2012,31(1):34-37
对单花鸢尾(Iris.uniflora)、细叶单花鸢尾(I.uniflora var.caricina)和矮紫苞鸢尾(I.ruthencia var.nana)种子吸水规律进行测定,并研究温度和光照对这3种鸢尾属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鸢尾种子生活力均为99.0%;种子含水量均在6.0%以上,其中矮紫苞鸢尾种子含水量最多,为7.5%;种子吸水过程符合Logistic曲线,分急剧吸水期、稳定吸水期和饱和吸水期3个阶段;3种鸢尾种子在变温35℃/25℃下发芽率最高,均达到了80%以上;光照能促进对3种鸢尾种子萌发,在光照24 h下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比黑暗24 h下的高。  相似文献   

4.
对天山鸢尾(Iris loczyi)种子休眠与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山鸢尾种子生活力为90.00%.种皮的透水、透气性差及致密的胚乳是天山鸢尾种子萌发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天山鸢尾种子的抑制物质主要存在于种皮中,其次为种仁,但外种皮对种子萌发没有抑制作用,也不存在萌发抑制物;珠孔端胚乳也是造成天山鸢尾种子休眠的主要因素.H2SO4处理对其种子萌发无促进作用.GA3、6-BA、NAA、KNO3和H2O2对打破天山鸢尾种子休眠无作用.单一因子温度不能打破天山鸢尾种子休眠,需采用综合措施,且综合处理能有效地提高天山鸢尾种子的发芽率,最适处理为GA3浓度100 mg/L+低温沙藏8周+去种孔端胚乳+变温30℃/20℃,其种子发芽率为66.67%.  相似文献   

5.
研究壮瑶药植物野甘草种子萌发特性,为野甘草育种以及规范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以野甘草种子为材料,测定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下种子发芽率,及聚乙二醇(PEG-6000)、赤霉素(GA)、硝酸钾浸种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野甘草种子在20℃和35℃恒温条件下不萌发,25℃、30℃、15/25℃变温、20/30℃变温和25/35℃变温条件的发芽率分别为78%、43%、73%、94%和75%;(2)野甘草种子在全黑暗条件下不萌发,由黑暗转入光照后,种子正常萌发;(3)浓度为1%~5% PEG-6000、1~100 mg/L GA和1~5 mmol/L KNO3浸种后,野甘草种子发芽率均显著高于蒸馏水对照处理,分别为86%~90%、93%~95%和87%~88%。野甘草种子为需光性种子,适宜发芽温度为20/30℃变温,PEG-6000(1%~5%)、GA(1~100 mg/L)和KNO3(0.01~5 mg/L)浸种可促进野甘草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6.
对繁缕进行温度、光照、低温贮藏、赤霉素和破种皮处理实验,研究不同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繁缕种子萌发对温度敏感,对光照不敏感,最适宜的萌发温度为12℃,最适光照条件为8 h。低温贮藏处理可有效促进种子萌发,-70℃贮藏后种子萌发率达到93.25%。赤霉素对种子萌芽影响较显著,最适浓度为500 mg/L。破种皮处理后种子萌发效果最好,萌发率达到96.75%,并于5 d萌发完毕。  相似文献   

7.
光照和温度对红果小檗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温度和光照条件对红果小檗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对红果小檗种子的萌发无显著影响.恒温条件下,红果小檗种子萌发适宜温度为10℃,最适温度为20~25℃,低于或高于此温度,种子萌发率降低或萌发期延长;变温条件下,10℃/20℃、10 ℃/25℃和15 ℃/25℃为种子萌发适宜温度,萌发率均达到94%以上.  相似文献   

8.
桑敏  安晖  崔娇鹏  刘东焕 《种子》2022,(5):116-119
研究不同温度条件对7种锦鸡儿属植物种子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荒漠锦鸡儿种子的最适萌发温度为30℃/20℃,种子的最高萌发率为41.3%;绢毛锦鸡儿种子的最适萌发温度为15℃和15℃/8℃;粉刺锦鸡儿种子的最适萌发温度为15℃/8℃;边塞锦鸡儿种子的最适萌发温度为15℃,种子的最高萌发率为42.7%。不同温度条件对多刺锦鸡儿种子萌发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西藏色季拉山沙棘种子为对象,研究不同光照和温度对种子萌发进程、萌发速率的影响,为该品种的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种子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均能发芽。在光照条件下的最适萌发温度是5℃/1℃,萌发率为98.7%;在黑暗条件下的最适萌发温度是20℃/5℃,萌发率为95.0%。光照能有效促进种子萌发进程,播种时应选择有光地段。沙棘种子萌发温幅较宽,在5℃/1℃~20℃/5℃范围内均有较高的发芽率,而高温(30℃/15℃)抑制了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以少花蒺藜草种子为研究材料,通过设定不同的温度、土壤湿度、土壤基质和光照等条件研究环境因子对少花蒺藜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少花蒺藜草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萌发最低温度为20℃,萌发最高温度为30℃;光照对少花蒺藜草种子萌发有一定影响,光照促进种子萌发;土壤湿度对其萌发有影响,最适萌发湿度为20%,最低萌发湿度为6%;少花蒺藜草种子萌发对土壤基质要求不严格,于沙土及草炭土中均可萌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