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山西白粉菌的种类、寄主及分布研究(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84年以来,在山西境内共采集白粉菌标本300余份,已鉴定出白粉菌种类共11属(其中有性型9属,无性型2属),61种和变种(其中有性型44种,无性型17种),寄生在30科、75属86种和变种的植物上。其中山西新记录种及寄主新记录共34种(标记为*),中国寄主新记录6种(标记为**)。所有标本均保藏于山西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MHSAU)。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甘肃农业大学树木病害实验室所藏甘肃木本植物上白粉菌标本的研究,鉴定出甘肃白粉菌新记录4种,它们是猪毛菜内丝白粉菌(Leveillula saxaouli(Sorok.) Golov)、胡桃球针壳(Phyllactinia juglandis Tao & Qin)、隐蔽又丝单囊壳(Podosphaera clandestina (Wallr.) Lev.)、萨蒙球针壳(Phyllactinia salmonii Blum.);记录了锦鸡儿柬丝壳(Trichocladia sp.)和刺槐白粉菌(Erysip比sp.)2个未知种;国内寄主新记录1个,为小叶柳(Salix hypoleuca Seem)。描述了病害的症状、病原形态、寄主植物、采集日期和采集地点。  相似文献   

3.
白粉菌的新寄主——十字花科沙芥属沙芥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对内蒙古农业大学科技园区实验田的十字花科沙芥属(Pugionium Gaertn.)沙芥(P.cornurum(L.)Gaertn.)种白粉病标本进行室内鉴定,确定沙芥白粉病病菌属于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白粉菌属(Erysiphe)十字花科白粉菌(E.cruciferarum(Opiz)Junell),并描述了沙芥白粉病症状和病原菌形态.经全国信息资料检索及文献查阅,发现沙芥种是我国首次发现的白粉菌的新寄主.  相似文献   

4.
 大花金鸡菊白粉病菌棕丝单囊壳(Sphaerotheca fusca)的重寄生菌—宿白粉菌(Ampelomyces quisqualis Ces.)在PSA,OA和PDA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以PSA最好,而在A &; HA和Czapek上生长较差,且在Richard上不产孢; 菌丝生长和产孢适温20~25 ℃,适宜pH值4~9,光照促进产孢,而黑暗有利于菌丝生长。对碳源的利用,菌丝生长和干重以甘露醇、水解乳糖等6种碳源为好, 甘露醇最佳, 淀粉最差;产孢以葡萄糖、蔗糖和果糖为好,葡萄糖最佳。对氮源的利用,菌丝生长及干重以蛋白胨和酵母膏为好,酵母膏最好;产孢以酵母膏最好。孢子萌发适宜温度10~25 ℃,相对湿度65%~100%和水滴中均能萌发,其中水滴中萌发率最高, 低于50%不萌发。最适pH值5~7, pH低于2和pH高10于孢子不萌发。光照对孢子萌发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小麦白粉菌生理专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温室条件下,从1985~1986年来自河南省不同地区的65个小麦白粉菌株,用九个鉴别寄主鉴定出25个生理小种,以3号小种出现频率最高。用5个出现频率较高的小种接种19个小麦品种的结果表明,同一品种对不同小种的反应相似,不同小种的致病力难以区分。从鉴别寄主与7个小种的共生反应初步推导了品种和小种的限定性基因型。讨论了小麦白粉菌群体组成的复杂性和鉴定生理小种方法的缺点。提出应对鉴别寄主和鉴定方法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6.
重寄生菌——白粉寄生孢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陕西等地二年调查研究中发现了17株自然寄生白粉菌的白粉寄生孢(Ampelomyces quisqualis,AQ)菌株,于室内对部分菌株分离物培养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测定,不同分离菌株特性差异显著,可能属于不同类群,在温室中用白粉寄生孢不同菌株分生孢子悬浮液接种黄瓜白粉病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结果表明,在选择压较大时,其均能显著寄生黄瓜白粉,但未能有效控制其扩展。  相似文献   

7.
小麦白粉病及其防治Ⅳ.小麦白粉菌的寄主专化性何家泌宋玉立何文兰张忠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郑州450002)1小麦白粉菌的生理小种小麦白粉菌的不同菌株对不同的小麦品种具有不同的侵染能力,有的致病严重,有的致病中等、轻微,甚至不能侵染,这就...  相似文献   

8.
白粉菌分属鉴定计算机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采用chelex-100法提取内蒙古地区4种白粉菌的基因组DNA,扩增其r DNA内转录间隔区序列ITS,连接载体测序,并基于ITS序列进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4种白粉菌形成3个进化距离较远的分支;寄生在豌豆和田旋花上的豌豆白粉菌和旋花白粉菌的ITS序列紧密聚在1支,其亲缘关系较近,同属白粉菌属;寄生在紫花苜蓿上的托罗斯内丝白粉菌和寄生在山桃上的三指单囊白粉菌各自成1支,与形态学分类结果相一致。ITS序列可用于内蒙古地区白粉菌分类鉴定研究。  相似文献   

10.
白粉菌属分种鉴定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1.
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2004年9月1日—10日对秋季东方白鹳的觅食地进行测定,并测量了106个1m×1m的样方,其中包括植物类型、植物高度、植物盖度、植物密度、水深、水透明度以及水流状况等。测定结果表明:秋季东方白鹳觅食生境中植物平均高度水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为35.65cm、水葱(Scirpus tabernaemontani)为28.01cm、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为22.38cm、苔草(Carex spp.)为18.69cm、慈姑(Sagittaria trifolia)为22.47cm、香蒲(Typha orientalis)为36.07cm,植物平均密度为46棵/m2,觅食地水深为5~10cm,水的透明度为10~20cm。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国营林场森林蓄积量,对天然白桦次生林进行30多年的改造,在国家已审批可改造林地,对不同坡向选择栽植华北落叶松、油松、樟子松等针叶树,与白桦天然萌芽更新形成针阔混交林.结果表明:在阴坡、半阴坡混交林中落叶松生长最快,樟子松次之;而在阳坡、半阳坡混交林中,油松、樟子松生长旺盛.随着林龄的增长,森林蓄积量稳定增长.实践证明科学合理改造北方林区天然次生林,可达到森林经营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是用6只内蒙白兔生长兔3个肌肉部位作为试验材料对兔肉氨基酸含量及化学法营养评价进行了初步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1兔胴体3个不同部位肌肉氨基酸含量间,有丙、异亮、精和脯氨酸等4种氨基酸,呈现出差异显著(P<0.05);Ⅱ兔肉,就氨基酸含量,尤其就必需氨基酸含量高低来讲,其营养价值比猪肉和羊肉部要好;Ⅲ3种肌肉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缬氨酸,其蛋白分依次为肩胛肉86分,后大腿肉85分,背腰肉83分。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木本植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蒙古共有木本植物483种(包括种下分类单位,野生种418种,栽培种65种)隶属于52科,139属,其中乔木132种,灌木及半灌木和小半灌木351种,这些植物中,裸子植物3科7属31种,被子植物49科132属452种,在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48科131属451种,单子叶植物1科1属1种,本文对418种野生木本植物进行了区系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系属于温带性质,地理联系广泛,水平替代现象明显,交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白绒山羊母羊产羔效应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内蒙古白绒山羊产羔数的遗传规律。[方法]对2000-2007年出生的22 721只内蒙古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羔羊的初生重及3 044只母本羊产羔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小二乘方差分析表明,性别、胎次和出生类型对羔羊初生重有显著影响;约束性最大似然法分析表明,胎次、群体和母体效应对产羔数有显著影响。羔羊初生重遗传力单羔为0.16,双羔为0.40,全部为0.17。[结论]该研究为下一步建立内蒙古白绒山羊高繁殖性能品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内蒙古自治区五个盟市十个养鸡埸中从发病、死亡鸡中分离出8株鸡新城疫病毒,並定名为HH_1、WH、HH_2、HH_3~-、HH_4、DS、JN和HH_5。对此8株NDV分离物电镜下的形态、毒力、蚀斑特性、血凝素的热稳定性、对部分动物红细胞的凝集能力、凝集解脱特征及对福尔马林的敏感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的测定;并用新城疫单克隆抗体对NDV分离物进行了初步的抗原性分析。于此同时,并与攻毒株(F_(48)E_8、NM株)和疫苗株(Ⅰ系、Ⅱ系和LaSota株)作了比较研究。分离的8株NDV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MDT为42.0~60.2小时;ICPI为1.61~1.98;INPI为1.02~2.43,全部属于速发型NDV。8株NDV均能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产生蚀斑。本试验发现了两株对热相当稳定的毒株。各NDV分离株内部以及与现行ND疫苗株和NDV参考株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抗原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白绒山羊经济性状遗传参数估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BLUP和AIREMAL法对内蒙古白绒山羊各经济性状的遗传参数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产绒量、绒厚、抓绒后体重、毛长、毛细、绒长、绒细、绒毛比的遗传力分别为0.2807、0.1092、0.2751、0.2237、0.2122、0.2245、0.2373和0.2218,均属于中等遗传力。产绒量与绒厚、绒毛比间呈较大的正向遗传相关,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5915和0.4277。产绒量与绒厚、抓绒后体重间呈较高的表型正相关,表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6095、0.4970。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农牧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农牧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内蒙古农牧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入手,初步分析了推进内蒙古农牧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简要就内蒙古农牧业信息化的定位、思路、总体目标及发展对策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以内蒙古城镇化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为基础,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在城镇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发展水平、城乡生活差距等方面选取评价指标,对内蒙古城镇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第二产业的发展、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第三产业劳动力吸纳能力的增强、农业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等对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绒山羊褪黑激素受体(melatonin receptor,MTNR)基因的SNP与绒山羊产绒性状的关系,寻找可用于辅助选择的分子标记。【方法】以内蒙古阿尔巴斯型白绒山羊为研究对象,选择绒山羊褪黑激素受体(MTNR1a和MTNR1b)基因部分序列作为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分子标记技术和DNA测序技术研究其多态性,然后运用最小二乘方差分析方法,对各基因型间生产性状指标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① 在绒山羊MTNR1a基因外显子1和2,以及MTNR1b基因外显子1没有检测到SSCP多态,而在绒山羊MTR1b基因外显子2中存在SSCP多态,首次检测到了3个SNP;② P4引物位点存在NM_001206907:g.648 bp处C-G突变,该突变没有导致氨基酸的改变;以及NM_001206907:g.665 bp处的G-A突变,该突变导致第223个密码子CGC变成CAC,从而使精氨酸变成组氨酸(Arg-His);方差分析表明,该位点多态对绒山羊产绒量有显著影响(P<0.05);③AA基因型具有较高的产绒量,比AB、BB基因型产绒量分别高98.78和148.23 g,同时该多态位点基因型与年龄互作效应对绒山羊绒厚度有显著影响(P<0.05);④ P5引物位点存在NM_001206907:g.1 015 bp处的G-A突变,该突变导致第339个密码子GGC变成AGC,从而使甘氨酸变成丝氨酸(Gly-Ser),分析表明该多态位点基因型与年龄互作效应对绒山羊绒细度存在边际显著影响(P<0.1);⑤ 这两个位点多态对绒山羊产羔数量、羔羊初生体重等繁殖性状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P4-AA基因型可以作为内蒙古阿尔巴斯型白绒山羊产绒量性状辅助选择的标记基因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