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分析了天水市旱作农业发展历史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天水旱作农业发展思路和目标。  相似文献   

2.
着重分析总结甘肃省古浪县旱作农业发展取得的成效及保障古浪县旱作农业稳定持续发展的主要做法,提出了“健全种薯体系,奠定马铃薯产业发展的良种基础;发展商品生产,提高马铃薯生产的质量效益;发展产品加工和贮藏,延伸马铃薯产业的增值链条”等今后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3.
机械化旱作农业,实质上就是以机械化为龙头,在传统的以深耕、耙耱、保墒和施用有机肥为主的一整套旱作农业的基础上,掺入现代科学技术,实现传统旱作农业技术精华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现代旱作农业.其作业流程一般为:秸秆还田(粉碎、整秆)--机深耕--机镇压--机播种.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化隆旱作农业发展现状分析,找出发展本县旱农的制约因素,提出旱农今后发展的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5.
根据我国各个地区的区域气候、自然条件的不同,不同地区推行的农业发展项目各不相同。考虑到甘肃省的气候、环境条件,在甘肃地区主要是以旱作农业为主。基于此,通过分析甘肃省旱作农业的发展现状,总结了甘肃省旱作农业的推广技术。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近30年来旱作区农业科技成果的全面回顾,指出今后甘肃省旱作农业区应大力发展地膜覆盖技术、砂田栽培技术、秸秆(残茬)覆盖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生物抗旱技术、灌溉技术、保护性耕作和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对古浪县南部山区旱作农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提出了合理调整结构,扩展种植种类;延伸产业链,带动种植业发展;加快土地流转步伐,促进农业机械化;加大资金支持,强化宣传引导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正>甘肃省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是自然条件严酷,农业基础薄弱,抗灾能力低,生态环境脆弱。是以旱作农业为主的省份,旱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中东部黄土高原区,全省现有耕地5200多万亩,其中旱地面积约3600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70%,涉及10个市(州)69个县(区),人口1700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70%。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旱作农业发展,十年来始终把旱作农业放在全省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9.
结合宁夏农业发展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分析了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对解决水资源短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生态建设及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意义。通过大力扶持推广以秋季覆膜、早春覆膜、全膜覆盖为主的覆膜保墒集雨补灌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抗旱节水和增产增收效果明显,产生了很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真正实现了由被动抗旱向主动调整的转变,由传统种植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转变,走出了一条具有宁夏特色的抗旱节水之路,成效显著。在总结发展经验基础上,明确提出了要完善“两个体系”,实现“三个提高”,进一步扩大覆膜保墒集雨补灌旱作节水技术推广面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扬黄水延伸高效补灌农业和特色优势作物种植,有效增加旱作区农民的经济收入等“十二五”宁夏旱作农业发展思路及目标。  相似文献   

10.
积极发展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李士林肖立芳李黎明杜桂娟(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机械化耕作栽培所沈阳110161)水资源短缺已经严重制约着我省农业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农业是用水大户,如何在农业生产中通过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已成当务之急。提高水...  相似文献   

11.
概括地论述了宁城县旱作农业的技术体系,大面积推广的旱作农业适用技术及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旱作农业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着眼于现实论述旱作农业耕作、管理技术,着重指出要加强抗旱耕作,用地养地相结合,并指出了加强抗旱栽培的技术措施,旨在指导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3.
旱作农业是在水资源严重短缺条件下,通过旱地农业结构和一系列旱作技术措施,不断提高地力和天然降水的有效利用率,靠充分利用天然降水实现农业稳产和平衡增产,使农林牧等综合开发的农业.具体而言就是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易旱等地区,即在年降水量250~800毫米之间的地区,不靠灌溉而采用一系列抗旱农业技术进行生产的雨养农业.全球1.4平方千米×109平方千米的耕地面积中,有灌溉条件的耕地仅占15.8%,其余都是靠自然降水从事农业生产.我国的旱作农业地区范围很大,约占国土陆地面积的56%,全国的耕地面积约19亿亩,60%以上为旱地,仅7.2亿亩为灌溉地,因此,旱作农业的丰歉,与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未来粮食安全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实施有机旱作农业加速黑龙江省旱作农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5.
青海省地处我国西北腹地,号称"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其中4000米以上的地区占全省面积的54%.是黄河、长江、澜沧江三大江河的发源地,被誉为"江河之源".幅员辽阔,东西长约1200公里,南北宽800公里,面积72.23万平方公里.地形、气候、土壤、植被极其复杂,农业经济结构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地势高寒,气候干燥,生态环境表现出明显的高原特色.从全国农业区划看,属干旱半干旱的旱作农业区,在现有耕地中,在灌溉条件的水浇地面积只占31%,主要分布在黄河、湟水河流域沿岸和柴达木盆地;山旱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69%,主要分布在河湟流域两侧山坡上.  相似文献   

16.
甘肃旱作农业发展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经过全省上下多年的不懈努力,甘肃省旱作农业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得到很大改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初见成效,抗灾能力和科技抗旱水平显著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初步实现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同步增长,探索出了一条发展旱作农业的路子。(一)农业基础条件得到很大改善。梯田面积占全省旱地面积的84.3%,干旱山区人均梯田面积达到2亩左右,成为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使跑土、跑水、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了保土、保水、保肥的"三保"田。对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减少了水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乐都县旱作农业的生态条件,基本特点和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旱农业发展的对策,即树立开发以旱地为主体的战略思想,强化改变生产条件的基础工作,走综合开发的道路,因地制宜,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旱地效益农业等综合旱作农业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18.
宁夏中部干旱带旱作节水农业发展思路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宁夏中部干旱带自然资源状况和农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宁夏中部干旱带农业发展的新思路:一是发展设施农业;二是发展旱作高效节水农业,包括:压砂、地膜覆盖、设施节灌、集雨补灌和保护性耕作等六大技术.对于从根本上突破干旱制约,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构建起农民抗旱增收长效机制,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进一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确保农村社会和谐发展,是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任务。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加剧。加快发展旱作节水农业,缓解水资源短缺约束,能够有效促进中国农业和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于此,主要结合旱地耕种的缺水特点,分析旱地耕种作业、用地及养地相互结合的旱作耕种模式。有效确保旱地土壤中含有的水分、营养成分、热量以及氧气等的比例合理,从而满足作物生长需求。并指出提高旱作农业生产的抗旱栽培技术、精选种子以及合理密植技术,从而能有效指导耕地耕种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