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在温带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讨论了热带亚热带种质与温带种质互导的意义和作用。论述了热带亚热带种质和温带种质互导的若干问题及研究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在吉林省应用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含热带、亚热带血缘的杂交种和自交系的适应性鉴定,分析了这些种质在吉林省温带高纬度地区的适应性,为进一步应用这些种质提供了理论依据,这些优良热带、亚热带种质是改良温带种质的良好资源。  相似文献   

3.
热带亚热带种质不同导入量对玉米自交系配合力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热带亚热带玉米对温带玉米在性状上有较大互补性。种质导入可进一步丰富温带玉米遗传基础,改善某些重要性状.如抗倒伏,持绿性等。热带亚热带种质导入量以1/4~1/8较好,导入过多会使配合力降低,导入过少会使优良性状散失、因此掌握适当的导入量是选系成败的关键。与温带种质材料一样,不同的热带亚热带种质材料优劣程度也存在很大差异,只有选用表现优良的种质,导入优良的温带玉米,才会收到良好的选系效果.  相似文献   

4.
不同玉米种质对长光周期反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张凤路  S.MUGO 《玉米科学》2001,9(4):054-056
以典型的热带、亚热带、温带和高原玉米种质为材料,采用人工延长光照的方法,观测了各类种质对长光周期的反应.结果表明,随光周期由13.3 h延长至17.5 h,不同生态型玉米种质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即:株高、穗位高增加,雄穗开花期及叶片衰老期延迟,雌雄穗开花间隔加长,单株穗数降低,总叶片数增多.不同生态类型种质对长光的敏感性表现为温带玉米<高原玉米<亚热带玉米<热带玉米.该研究对温带地区玉米种质的引进及改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常规育种条件下玉米种质扩增的途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玉米种质遗传基础狭窄,缺少培育综合抗性优良、高产、优质杂交种的种质资源.通过分析常规育种条件下地方种质资源筛选、种质引进、群体轮回选择在玉米种质扩增中的研究与利用,概述了热带、亚热带种质混合选择、温带与热带种质渗入杂交或回交选择、温带与热带复合群体相互轮回选择,群体改良在丰富品种的遗传基础上的应用;总结了黑龙江省玉米育种现状并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的导入和改良创新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把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按25%~75%的不同比例导入温带玉为自交系或育种材料中,进行种质改良和创新研究。选育的热导自交系种质基础较宽,配合力较高;玉米大,小斑病病情指数分别降低61.5%~78.9%和53.8%~69.4%,青枯病,病毒病株率分别降低84.1%~93.2%和86.7%~98.2%,成熟期绿叶数增加2.6~4.4倍,自交系自身产量提高20.0%~55.6%,表明热带亚热带种质导入温带玉  相似文献   

7.
热带玉米种质蕴藏着丰富的优良遗传类型,具有与温带地方玉米种质不同的遗传基础。大多数热带种质具有品质好、抗病、抗倒、保绿成熟等性状,与温带种质杂交表现较强的杂种优势。采用合理的杂交及回交转育方法,导入特殊的有利基因。在后代选择具有热带种质有利基因的适应类型,组成温带种质与热带种质充分重组的种质库,达到拓宽温带种质的遗传基础.可以极大地丰富我国玉米种质的遗传基础。较大程度地改变温带种质的适应性和抗逆性,达到进一步提高玉米杂种优势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东北春玉米区热带种质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种质基础狭窄,是当前玉米育种徘徊不前的主要因素.热带玉米种质具有许多温带种质所不具备的优良性状,是拓宽遗传基础的优良素材.但有关热带种质利用利弊的量化研究甚少.本文以热带和温带种质及其F1代为试材,对比分析了苗期净同化量,茎秆品质性状,叶绿素含量,灌浆速率等性状.结果表明,(1)热带种质有利于苗期繁茂,提高前期光能利用率;(2)热带种质能够明显改进温带种质的茎秆质量;(3)热带种质可改良灌浆后期叶绿素含量,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4)热带种质和温带种质杂交,灌浆速率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9.
玉米引入热带种质对倒伏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一批热带、亚热带玉米育种材料与沈阳地区常用自交系5003、Mo17^Ht和丹340等进行杂交再回交,将其后代进行测交.结果表明:不是所有的热带、亚热带种质都能改善自交系的倒伏性:来源不同的热带、亚热带种质对改善自交系倒伏性效果不同;同一组合内由于热带血缘所占比例不同,倒伏率的改良效果不同;同一热带、亚热带种质对不同自交系的改良效果不同,就本试验而言,对亚热带地区种质改良Reid血缘种质较好,低纬度地区种质改良旅大红骨类群自交系为宜。  相似文献   

10.
北方早熟春玉米种质创新及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玉米种质资源匮乏、遗传基础狭窄是制约玉米育种研究和生产水平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开展玉米种质创新和利用研究是玉米育种研究的首要任务。简要阐述了北方早熟春玉米种质创新和利用研究的途径、方法及玉米窄基因群体的改良、引入玉米综合群体的改良、热带亚热带种质与温带种质互导、抗病玉米自交系选育等种质创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热带和亚热带高原种质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本文阐述了种植在低纬度、高海拔地区的热带和亚热带高原玉米种质的特点及利用价值,并对如何利用这类资源来改良温带玉米的抗病性,拓宽遗传基础进行了经验性讨论。  相似文献   

12.
热带玉米Tuxpeno种质形成、改良及育种潜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玉米种质资源狭窄和杂种优势单一,严重制约着我国玉米育种和生产的发展,发掘优异种质,获得突破性育种材料是选育优良品种的基础与前提,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的引入、改良和应用对促进我国玉米育种与生产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本文综述热带玉米Tuxpeno种质形成、改良以及演化进程。采用群体改良方法对玉米Tuxpeno-Reid种质进行4次轮回选择,构建温热人工合成Tuxpeno-Reid 1号(简称墨瑞1号)C0、C1、C2和C3群体,回顾玉米Tuxpeno种质在我国玉米育种与生产中的应用,为有效地利用热带玉米Tuxpeno种质提供技术支撑,并进一步拓宽与丰富我国现有种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的改良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9  
刘治先 《玉米科学》2000,8(3):028-032
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改良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的株高降低40%以上,收获指数从30%提高到50%左右。大多数墨西哥马齿型、加勒比马齿型和硬粒型是锈病的抗源;群体22、28和31是霜霉病的抗源;TZSR(W)和TZSR(Y)群体是条纹病的抗源;Sanata Rosa 8073、NB-6和NB-12群体是粗缩病的抗源;群体590、390和Cornell ECB群体是玉米螟的抗源;Tuxpeno Sequia 抗旱性突出;Composto Amplo、SA-4和SA-6具有耐贫瘠及铝毒的优良特性。这些特异性种质可用于扩增、改良我国玉米的种质基础,提高抗病虫能力和抗逆性能,挖掘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14.
光周期敏感限制了温带地区对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资源的引进.克隆玉米光周期相关基因并研究其功能和构建光周期调控网络,是解除这一限制的重要途径.在讨论不同植物光周期敏感调节机制保守性和差异性的基础上,结合其他植物(主要是拟南芥和水稻)光周期调控机制的研究现状,对玉米光周期性状的遗传特点以及相关基因的定位、克隆和功能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介绍热带亚热带果树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及评价情况,阐明作为园林植物的果树品种资源应具备的特性及应用功能。根据资源评价结果,筛选出适用于园林绿化的热带亚热带果树品种资源,并提出热带亚热带果树品种资源作为园林植物应用的可持续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玉米种质改良与相关理论研究进展   总被引:39,自引:18,他引:3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优质、抗逆、高配合力和适应性广的新种质匮乏,已成为影响玉米商业育种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生产用种质的遗传脆弱性受到普遍关注,种质扩增、改良与创新成为作物育种研究最重要的发展方向。综述了CIMMYT和美国玉米遗传资源的搜集、评价、改良和利用情况,玉米遗传多样性的演变趋势与动力,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研究进展,群体改良理论和技术的新发展及对杂种优势遗传机理的探索。Hallauer于2003年提出的两个杂种优势列(heteroticalignment)的概念,把对玉米杂种优势模式的认识从温带种质扩展到所有生态类型,为玉米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奠定了理论和方法学基础。两个群体间的相互轮回选择改良技术,是把种质资源大规模推向杂交育种应用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17.
浅谈我国玉米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闫海霞  张宝石 《玉米科学》2006,14(3):020-024
针对我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进行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群体改良、地方种质资源潜力的挖掘、热带亚热带优良种质的引进和利用、野生玉米的驯化和生物技术的应用等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玉米光周期敏感性的遗传特性及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进来源于多样性中心的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是解决我国玉米种质资源狭窄的有效途径。光周期敏感性是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在温带地区应用的主要障碍。对光周期敏感性的遗传特点和相关基因的定位及克隆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综述,结合模式植物拟南芥和水稻光周期敏感性研究方面的进展,对玉米光周期敏感性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