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利用土池进行双棘黄姑鱼高密度苗种培育试验,孵后第4d的开口仔鱼直接入池,经42d的培育,共收成鱼种62.3万尾,体长4.6cm-5.8cm,平均体长5.2cm.。平均亩产47196尾,成活率51.91%。试验结果总产值16.1万元,扣除直接生产成本后,利润13.8万元,平均亩利润10454元,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双棘黄姑鱼(Nibea diacanthus)为大型的海洋名贵鱼类,属鲈形目,石首鱼科,俗称金丝鮸 ,背部弧形,体背呈黑色,酷似鮸鱼,该鱼养殖一年可达2千克。我们于2003年5月份从广东购进双棘黄姑鱼双受精卵1.2千克,培育出3厘米以上的苗种18.2万尾,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6.
双棘黄姑鱼(Nibea diacanthuslacepede),俗称金丝鮸,在分类地位上属于鲈形目、石首鱼科、黄姑鱼属。双棘黄姑鱼具有鱼体大、生长快、食性广、抗病力强等诸多优点,一般养殖一年体重可达2kg, 相似文献
7.
双棘黄姑鱼(NibeadiacantbusLacepede),俗称金丝鲍,在分类地位上属于鲈形目、石首鱼科、黄姑鱼属。双棘黄姑鱼具有鱼体大、生长快、食性广、抗病力强等诸多优点,一般养殖一年体重可达2kg,第2年可养成4kg以上。其肉质细嫩鲜美,鱼鳔可加工制作高级食品鱼胶,具滋补强身和消炎、止血、补气功效,是近年来新开发的海水网箱养殖名贵品种,发展前景广阔。笔者根据几年来的生产经验作一阐述,以供养殖者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双棘黄姑鱼(Protonibea diacanthus)为实验对象,通过RACE方法克隆得到IGFs家族成员IGF3。双棘黄姑鱼IGF3 cDNA全长1 184 bp。氨基酸一致性分析显示,双棘黄姑鱼IGF3与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一致性最高,仅为58.0%;与自身IGF1的2个亚型及IGF2相比,一致性分别低至26.2%、25.2%和21.9%。系统进化树显示鱼类IGF3基因先与IGF2聚类,再与IGF1汇聚构成IGF家族,最后IGFs与胰岛素聚类。组织表达模式显示IGF3在双棘黄姑鱼心脏、性腺、脑区均有表达,在性腺中表达最强。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IGF3在精巢发育期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时期,呈显著下降趋势;在卵巢成熟期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时期。此外,雌鱼在成熟期前、中、后脑IGF3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时期,而雄鱼各脑区IGF3表达趋势呈多样性。上述结果表明,IGF3可能参与了双棘黄姑鱼精巢发育和卵巢成熟期生殖功能的调节,且前脑可能主要参与了IGF3在性腺表达的反馈调节。 相似文献
9.
鱼苗培育是指把鱼苗培育成夏花的过程。它既是渔业生产中的第一个环节 ,又是最重要、最难掌握的环节。因为刚孵出的鱼苗体小嫩弱 ,游动能力不强 ,活动范围不大 ,摄食能力不强 ,抗逆能力差 ,对敌害生物、致病菌的抵抗能力弱。所以把鱼苗用专池进行培育 ,精心细致地管理 ,才能提高成活率 ,才能培育出优质健壮的夏花鱼种来。下面笔者介绍几点培育鱼苗的技术措施。1鱼苗池的选择及清塘消毒鱼苗池又叫发花池 ,生产中应选择那些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大小适中、水深适度、池底平坦、淤泥适量、易于培肥、背风向阳的鱼池作鱼苗池。选好鱼苗后 ,在放… 相似文献
10.
11.
哈尔滨市鱼苗繁育试验场利用工厂化养鱼车间,以丰年虫幼体为主结合人工配合开口饲料,开展草、鲢、鳙、鲤、革胡子鲶、团头鲂、罗非、白鲳等鱼类仔鱼期早期培育,取得每立方米水育成乌仔15-20万尾、成活率85%以上、年产乌仔4000—5000万尾的良好结果,并初步形成一套科学的管理办法。现将几项关键性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双棘黄姑鱼对硫酸铜、福尔马林的耐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急性攻毒的方法,对双棘黄姑鱼进行硫酸铜、福尔马林等两种水产养殖常用驱虫药物的毒性试验,研究其耐受性。结果表明:硫酸铜对双棘黄姑鱼的半致死质量浓度TLm12、TLm24、TLm48、TLm72、TLm96分别为12.6、5.12、4.37、3.18、2.56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96 mg/L;福尔马林对双棘黄姑鱼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396.5、317.5、288.4、195.6、156.6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71.39 mg/L。表明硫酸铜、福尔马林是安全、有效的驱虫剂。 相似文献
13.
鮸状黄姑鱼,隶属于石首鱼科黄姑鱼属,闽、粤沿海渔民俗称鮸鲈,体重可达25-30kg,肉味鲜美,鱼鳔还具有药用价值,畅销国际市场。网箱养殖免状黄姑鱼具有生长快、抗病力强等优点,在闽、粤沿海放养当年人工鱼苗,经189d网箱养殖,最大体重可达1.15kg,经360d养殖最大体重可达1.65kg,成活率达到93.4%。 相似文献
14.
本地土鲶(SilurusasotusLinnaeus)是一种蛋白质含量高、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抗病能力强的底栖性鱼类,但个体较小,一般为0.5~1kg;而南方大口鲶(SilurusmeriaionalisChen)是含肉率高,味道鲜美,生长较快的大型凶猛鱼类。杂交鲶为本地鲶♀×大口鲶♂的杂交后代,外观似大口鲶,显示出父本快速生长和母本抗病力强的特点,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淡水经济养殖鱼类。我们于2002年4月进行了杂交鲶进行人工繁殖,并对鱼苗培育作了初步尝试。1人工繁殖1.1亲鱼的来源和选择雌鱼主要为本地收购的野生土鲶,体重平均每尾约0.5kg… 相似文献
15.
16.
单胞藻,是刺参育苗中必不可少的饵料,单胞藻培育的好坏有时成为刺参育苗能否成功的关键。现介绍刺参育苗过程中单胞藻培育技术,供有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大黄鱼鱼苗的人工培育及种苗运输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黄鱼Pseudosciaeina crocea(Richardson)为暖温性集群洄游鱼类,隶属鲈形目(Perciformes)、石首鱼科(Sciaonidae)、黄鱼属,是我国沿海重要的经济鱼类。笔者通过采用不同的运输工具,人为改变运输温度进行运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轮虫作为许多水产动物的优质开口饵料,在苗种生产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根据轮虫、鱼苗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特征及鱼塘中的浮游生物的消长和鱼苗个体发育中食性转化规律,探索出鱼塘肥水增殖轮虫技术。预测和掌握轮虫繁殖高峰,适时投放鱼苗,称为肥 相似文献
19.
轮虫是淡水浮游动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来源广、繁殖迅速、适应性强、易于培养、营养丰富、大小适宜、游泳速度慢、在水体中分布均匀、不污染水质等优点.是绝大部分鱼类的鱼苗从内源性营养向外源性营养转化阶段中最适口的优质饵料.在生产实践中,提高鱼苗培育水体中轮虫的含量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育苗培育率的关键.一、试验方法1.池塘清理及池塘条件鱼苗培育池采用生石灰彻底消毒清塘,清塘后人工机械搅动底泥,施有机粪肥(发酵腐熟鸡粪),分期注入水. 相似文献
20.
鱼苗培育阶段具有鱼苗体小,游泳能力弱,摄食能力差,对外界环境条件和敌害生物侵袭的抵抗力低,新陈代谢旺盛等特点,因此,需要精心管理。现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