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深刻剖析水土保持率内涵基础上,以湖北省水土保持四级区为单元,确定了湖北省水土保持率研判规则,分析了各四级区水土保持率特征。湖北省各四级区水土保持率现状差异较大,远期目标差异不明显,鄂西地区由于自然禀赋条件较差,水土保持率现状和远期目标均较低;鄂东北低山丘陵水源涵养保土区、大洪山丘陵保土区、鄂东南山地丘陵保土生态维护区、鄂西北丹江口水库周边山地丘陵水质维护保土区等4个区水土流失消减面积存量相对较大;水土流失消减面积以中轻度为主,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耕地和林地。  相似文献   

2.
水土保持区划可为区域水土保持规划与宏观管理、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在《江西省水土保持区划及防治布局研究》确立的原则与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全国、全省和九江市水土保持区划划分方法,分析濂溪区各乡镇地形地貌、水土流失特点、水土流失防治及经济社会发展等的区域差异,将全区划分为城市人居环境维护区、平原农田防护水质维护区、丘陵保土生态维护区3个五级区,同时基于水土保持功能,提出了各分区的详细水土流失防治布局,为濂溪区及其他区域的水土保持规划与宏观决策,加快推进各地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基于化州市水土保持现状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与发展目标,制定了化州市近、远期水土保持规划,并结合全国及广东省水土保持规划,因地制宜地将化州市划分为北部低山丘陵水源涵养及土壤保持区、南部平原水质维护及人居环境维护区2个水土保持分区,基于各分区水土流失特点,针对性地提出近、远期各分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提前谋划,分区施策,以促进化州市水土保持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化州市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长白山山地丘陵土壤保持水质维护区就是松辽流域三级分区的一个区域。由于自然和人为扰动,水土流失严重。根据多年工作,对该区域自然情况、水土流失情况及水土保持工作概况进行分析,总结水土流失成因,提出水土流失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5.
宁波市水土保持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波市的水土保持区划工作始于2000年.当时主要依据宁波市地形地貌特点的水土保持区划,已不能适应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的需求.为科学指导宁波市今后的水土保持工作,在全国水土保持三级区划的基础上,结合宁波市的自然条件、水土流失发生发展趋势和社会经济发展对水土保持的需求,有必要重新进行水土保持分区.作者采用叠图分析法,将全市划分为北部农田防护水质维护区、中部人居环境水质维护区、东南土壤保持水质维护区和西部水源涵养生态维护区等4个不同的水土保持分区.北部农田防护水质维护区,重点加强耕地、园地和林地等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土地的保护,改善平原河网水质;中部人居环境水质维护区,重点加强城市开发建设中土石弃渣和泥浆处置的管理,构建生态走廊,改善人居环境和河湖水质;东南土壤保持水质维护区,重点改造治理低质林地,完善沿海防护林建设,对经济林园地实施保土耕作措施,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西部水源涵养生态维护区,重点采取封山育林措施,充分发挥植被拦截泥沙、调蓄径流、涵养水源和治理面源污染的能力.通过合理的区划,以期科学指导宁波市今后的水土保持工作.  相似文献   

6.
降雨径流污染及其控制述评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从降雨径流污染特点,径流过程,土壤侵蚀过程和泥沙传输过程,说明水土流失是一种严重的降雨径流污染形式,分析了讨论了水土保持措施对降雨污染的难度,提出了水土保持措施设计的3条原则。  相似文献   

7.
杭州市地处东南沿海浙江省北部,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总土地面积16 850.0 km~2,目前水土流失面积1 094.84 km~2,占6.50%。在分析全市水土流失状况与水土保持需求的基础上,划分了东北部平原人居环境维护与水质维护区、中南部低丘河谷生态维护与水源涵养区、西北部中低山水源涵养与土壤保持区、西南部中低山水源涵养与生态维护区等四大水土保持分区,提出了"三江两湖一片"的预防治理重点战略布局与措施。  相似文献   

8.
水土保持的水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非点源污染已成为我国很多湖库型水源地的主要污染源,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以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危害。水土保持措施是防治非点源污染,保护水源水质,保障饮水安全的重要手段。笔者界定了水土保持水环境效应的概念;将非点源污染的类型划分为农业型、水土流失型、农村生活型、城市径流型和降水降尘型;首次系统地揭示水土保持的水环境效应机制;定量分析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区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的水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9.
水土保持对水资源量与水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界定了水土保持的水资源与水环境效应的概念;采用基于物理机制的分布式水文模型(WEP-L模型),以黄河流域的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区———河口镇至龙门区间为例,对水土保持的水资源量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水土保持使广义水资源量增加72.6亿m3,增幅27.1%,使狭义水资源量减少9.0亿m3,减幅14.4%,使狭义水资源的构成发生了变化,即地表水资源量减小、不重复量和地下水资源量增加。以北京市为例定量分析了水土流失区域综合治理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说明,水土保持措施是防治非点源污染,保护水源水质,保障饮水安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上游及西南诸河区水土流失现状与综合治理对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江上游及西南诸河区横跨我国地貌第1级台阶和第2级台阶,地形起伏显著,构造运动强烈,降雨集中,人类活动强度大,水土流失发育,侵蚀类型多样。该区水土流失的特点有:坡耕地分布广泛,侵蚀强烈,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泥石流、滑坡量大面广,活动频繁,威胁工程与公共安全;库区水土流失普遍发育,面源污染严重,威胁水库水质;江河源区冻融、水力、风力侵蚀交互作用,草地退化严重,降低生态功能;石漠化过程加剧,危及土地安全,导致区域贫困;工程建设规模巨大,侵蚀产沙剧烈,成为新增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针对该区水土流失的特点,提出如下治理对策:进行以坡改梯和坡面水系建设为主的坡耕地综合整治;重点治理泥石流和滑坡,控制沟谷蚀;建设清洁小流域,综合控制面源污染;改良牧业生产方式,保护草地,修复生态;开展石漠化综合防治,抢救性保护土壤资源;加强水土保持预防监督,落实工程建设水土保持,有效减轻工程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水土保持规划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土保持规划是区域水土保持工作的发展蓝图和重要依据,是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实现水土流失依法治理和依法监管的重要科学依据。结合北京市水土保持规划的发展历程,探讨规划的地位和作用,提出北京市水土保持规划的总体思路,并将全市划分为地表水源涵养区、地下水源涵养区、城市径流控制区、土壤侵蚀控制区四大水土保持类型区。针对每个分区提出防治对策,并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监督管理、监测、科技支撑和信息化等方面对规划的重点任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东风水库是福建省浦城县城区工农业生产和生活重要的饮用水源地,近年来,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库区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水质污染,已危及到县城用水安全,本通过对库区流域内水土流失现状、水质污染原因分析,提出科学规划、实施生态修复、保护水源涵养林、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依法行政等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水土保持规划方略与总体布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土保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土保持规划是依法防治水土流失的重要依据和战略部署。为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求,以辽宁省为研究对象,依据区域自然、社会经济及水土流失状况,分析确定了全省水土流失防治方略,在辽宁省水土保持区划的基础上,依据各总体格局区的区域特征、水土流失特点及水土保持需求,研究提出了水土流失防治的总体布局,为全省水土流失防治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基础,为地方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影响白石水库水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白石水库水源污染主要来自上游工业、生活垃圾等点源污染及上游水土流失面源污染。2001年检测有6项超标;2005年检测有2项超标;2006年检测水质已达到Ⅲ类。从2005年监测结果揭示出水库上游地区的工业及生活污染水还没有得到完全治理,上游水土流失也没从根本上得到控制,仍对白石水库水质构成严重污染威胁。白石水库要想提高全库综合水质等级,其治理方略是:认真贯彻落实辽宁省政府关于《白石水库水污染防治方案》,治理点源污染,实行污水达标控制。以建立清洁型小流域为切入点,加强水土流失治理。采用人工湿地技术,实现库区水体自净。加强水源保护及水质监测,尽快划定水库水源三级保护区。为随时掌握水库水质动态,开展定期的水质监测。加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力度,从根本上改善流域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细化水土保持分区,科学指导枣庄市市中区今后的水土保持工作,在国家、省、市三级水土保持规划的基础上,结合枣庄市市中区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采用叠图分析法,划分水土保持区并确定各区的水土保持基础功能。将枣庄市市中区划分为北部及东部低山丘陵水源涵养区、西南部低山丘陵生态维护蓄水保水区、东南部低山丘陵蓄水保水区、中部平原农田防护水质维护区、西部平原城区人居环境维护区5个水土保持功能区,并确定了各区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通过合理分区,有利于建立完善的防治措施体系,为枣庄市市中区防治水土流失与合理利用、开发和保护水土资源提供重要规划依据。  相似文献   

16.
矿区水土流失及其控制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讨论了矿区水土流失的表现形式,提出了控制矿区,尤其是复垦区水土流失的设计方法与措施,结合案例研究介绍了生物多样性指数的矿山水土保持区适种植物品及种植方案优选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水土保持规划是今后水土保持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通过对仁怀市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现状的分析和评价,结合贵州省水土保持区划成果,将仁怀市划分为5个水土保持类型区,提出仁怀市水土流失治理的基本思路及总体布局:以省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市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为重点,兼顾县级水土保持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  相似文献   

18.
水土流失是制约赤水河源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赤水河源区水土流失分布广泛、流失程度严重,水土流失主要来源于耕地,其土壤流失量占总流失量的83.4%。在介绍赤水河源区水土流失基本特征及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重点开展坡耕地综合整治、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加强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和水土保持工作机构建设及人员培养、加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监督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全国水土保持区划概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全国水土保持区划是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的基础和前提,是我国水土保持工作因地制宜、分区防治的体系保障,对水土保持科学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水土保持区划是根据自然和社会条件,水土流失类型、强度和危害,以及水土流失治理的区域相似性和区域差异性进行的水土保持区域划分,主要是明确各区的生产发展方向(或土地利用方向)和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依据三级分区体系,选定海拔、大于10℃积温、年均降水量、水土流失成因及强度等指标组成各级分区指标体系,将全国共划分为8个一级区、41个二级区、117个三级区(含港、澳、台地区)。简要介绍了全国水土保持区划成果并提出了区划应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小兴安岭是我国东北重要的生态屏障,近年来水土流失问题逐渐凸显。在系统分析小兴安岭山地丘陵生态维护保土区的水土流失现状、水土保持现状和水土流失危害基础上,提出了该区的水土流失防治途径和水土保持技术体系,希望为该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