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仿真模拟古代丝织品文物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丝织品的老化主要由光、热、化学、生物、机械破坏等因素造成。人工老化模拟古代丝织品对其研究与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人工老化方法有热老化、光老化、水解老化和土壤包埋等。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飞利浦公司产的SEM—505型扫描电镜的拍摄荧光屏表面结构进行解剖分析,并对其表面玻璃内发生霉斑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详细叙述了霉斑的排除方法以及荧光屏日常保养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Lab VIEW编程系统为软件开发平台,结合视觉开发工具包IMAQ Vision,开发了识别加工番茄表面霉斑缺陷的检测系统。该系统采用图像灰度增强、阈值分割、填充、形态学处理、粒子分析等算法对霉斑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Lab VIEW机器视觉检测系统可准确检测加工番茄表面霉斑缺陷,且系统性能稳定可靠,为进一步开发加工番茄表面缺陷在线检测系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焦化厂内高浓度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以烷基苷(AP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曲拉通X-100(TX100)为表面活性剂代表物,采用静态平衡法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探索采用单一及混合表面活性剂清洗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并考察生物柴油对多环芳烃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多环芳烃去除率顺序为SDBS>APG>TX100。APG/SDBS混合处理及TX100/SDBS为9∶1混合处理提高了土壤中多环芳烃去除率,而APG/TX100混合处理没能提高多环芳烃去除率。生物柴油对TX100及TX100/SDBS去除多环芳烃效果没有明显提高,对APG及APG/TX100去除多环芳烃略有提高。当APG/SDBS为9∶1时,生物柴油可以使多环芳烃去除率从(63.3±2.0)%提高到(75.6±2.0)%。单一表面活性剂、混合表面活性剂、及表面活性剂-生物柴油乳液对多环芳烃各组分去除率比较类似,对菲的去除率最高,茚并[1,2,3-d]芘次之,其余相对较低。因此,建议采用APG/SDBS+生物柴油的混合体系对高浓度多环芳烃污染土壤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5.
采用延长油田水处理站水样和土样,血平板分离筛选到5株具有开发价值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其中1株表面活性剂产生菌株BYS6,摇瓶发酵后发酵液糖脂含量为4.73 g/L。发酵液排油效果显著,排油直径>6 cm,其产生的表面活性剂可将发酵培养基表面张力从69.9 mN/m降低至32.3 mN/m。对菌株BYS6进行16S rDNA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学分析,鉴定为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GenBank登录号为HM132103。通过TLC层析初步鉴定菌株BYS6的代谢产物为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6.
生物表面活性剂排油圈检测方法的改进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对生物表面活性剂排油圈检测方法进行改进,将原方法中所用液体石蜡加入苏丹红Ⅲ染色,改进后方法的测定结果与原方法结果相比差异不显著,并且试验效果对比明显,容易观察,可以实时拍照。方法操作简单、测定结果准确,很有实际应用价值。采用本方法测定了供试菌株BS1不同浓度发酵液的排油活性,结果表明排油圈直径随发酵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7.
对北京东三岔矿区农田土壤基本理化性质、重金属含量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进行调查,并筛选出6株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结果表明:该矿区农田土壤主要重金属污染物为镉和铅,微生物种群受到明显抑制,矿区土样pH(6.78±0.78),有机质含量(0.83±0.06)%,非金属营养元素、土壤微生物量均显著低于对照。菌株J3于30℃摇床培养5 d后的发酵液排油直径达(5.4±0.58)cm,对总Pb含量为400,800和1 200 mg/kg的土样处理48 h后,有效态Pb含量分别提高了44.12,145.04和179.76 mg/kg,显著高于CTAB和对照处理。经薄层层析,判断发酵液含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经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J3为Serratiasp.。  相似文献   

8.
研究石油降解菌BS-8(Bacillus sp.)的生长特性及影响其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因素。通过测定BS-8发酵液的OD600 nm、表面张力、排油圈直径推测其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产生方式;考察了碳源、氮源、温度、p H、Na Cl浓度对其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BS-8生物的表面活性剂产生方式为生长相关型,发酵液的表面张力随菌体数量的增加而降低,排油圈直径与发酵液中表面活性剂含量呈正相关;菌株BS-8高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碳源、氮源分别为葡萄糖、酵母膏,最适培养温度为30℃,最适p H7.0,最适Na Cl浓度为20 g/kg。  相似文献   

9.
糖脂类表面活性剂产生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海南不同地点共采集15批样品,经富集培养、血平板和蓝色凝胶平板分离,得到200株菌株,经排油圈直径法复筛,其中有6株表面活性较高。以表面活性较高的菌株S211进行摇瓶发酵,对发酵液粗提物进行定性分析、薄层层析(TLC)和红外光谱分析(IR)。结果表明,菌株S211产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且具有良好的乳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
陶淑霞  韩静菲  李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167-14170
[目的]探索黄粉虫抗菌肽的生物学性质。[方法]通过菌液注射对黄粉虫幼虫进行抗菌肽的诱导,对其热敏感性、反复冻融的稳定性、抑菌活性的适宜pH值及部分抑菌谱进行测定,并对黄粉虫血淋巴抗菌肽进行了初步的分离纯化。[结果]黄粉虫抗菌肽热稳定性好,反复冻融对其活性影响不大,显示出一定的抗酸碱性能,在pH为5时抑菌效果最佳,对测试的6种动物病原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对猪致病性大肠杆菌和猪链球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经SephadexG-25凝胶过滤柱层析分离得到3个活性峰,表明黄粉幼虫血淋巴中有多个抗菌活性组分。[结论]该研究为黄粉虫抗菌肽的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