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2005年6月上旬,首次在我团棉田发现双斑萤叶甲危害,属零星发生,面积6.7公顷。2006年我团双斑萤叶甲发生面积达到533公顷,是2005年的80倍。经调查,2005年平均百株虫口低于20头,危害时间短,程度轻;2006年平均百株虫口密度为32头,根据6月26日调查,受害最重的10连十斗棉田,点片的虫口密度达到了百株68头,在棉田外可以看见成片枯黄的棉花。 相似文献
5.
玉米双斑莹叶甲是新近发现的一种害虫,主要在玉米的开花、灌浆期为害花器和叶片,影响玉米的灌浆、结实,一般年份减产5%左右,严重时可减产20%以上。研究双斑叶甲的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对减轻和控制其为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双斑萤叶甲是我场棉田的一种新型害虫,我场2005年首次发现这种害虫危害棉花,2006年种群数量迅速在粘土地连队扩大,并且较往年发生时间早,面积大。危害较严重。 相似文献
7.
8.
双斑长跗莹叶甲是近年来北疆棉区的主要害虫之一,发生面积大,危害时间长(5月中下旬开始直到9月初),危害严重。由过去主要危害粟、豆类、马铃薯、苜蓿、玉米等转为对棉花的危害,主要因寄主 相似文献
9.
成虫长卵圆形,体长3.5~4.0毫米。头、胸红褐色,触角灰褐色。鞘翅基半部黑色,上有2个淡黄色斑,斑前方缺刻较小,鞘翅端半部黄色。胸部腹面黑色,腹部腹面黄褐色,体毛灰白色。幼虫体长6~9毫米,黄白色,前胸背板骨化色深,腹面末端有铲形骨化板。 相似文献
10.
11.
海南是我国槟榔生产的最大的基地,槟榔是海南省经济的一大产业,近年来,槟榔椰心叶甲发生持续,且危害的面积遂年增加,影响了海南槟榔的产业发展。对此,本文对槟榔椰心叶甲发生危害的现状、发生发展的原因、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综合防治对策,以期为槟榔椰心叶甲危害防治提供了参考,并稳定农民的种植生产。 相似文献
12.
13.
14.
介绍了柳蓝叶甲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危害特点、生活习性、诱发因子,并探讨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金柚生产中易受潜叶甲危害,近几年来已由次要害虫上升为金柚春梢期的主要害虫。本文针对潜叶甲的发生特点提出了防治要点,确保金柚生产。 相似文献
16.
17.
双斑萤叶甲会对玉米植株的叶片、花丝、果穗等造成危害,导致玉米光合作用受到影响,严重降低玉米整体产量.近年来,稷山县玉米种植中双斑萤叶甲的发生频率高,呈连年加重态势.该文介绍了玉米双斑萤叶甲的形态特征,分析了其发生规律和影响因素,明确了其危害特点与防治方法,以保证玉米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8.
19.
20.
双斑长跗萤叶甲发生危害特点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双斑长跗萤叶甲为害玉米、大豆、向日葵、马铃薯等多种作物的叶片和花穗.笔者通过7 a间的观察和研究,发现该虫属高温、干旱型突发性害虫,并总结出一系列极为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