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玉米害虫的发生种类及程度也在不断增加,许多次要害虫逐渐发展为主要害虫,双斑萤叶甲便是其中发展较快的害虫,所以探究其发生、危害规律,建立有效的防治方法,对保证玉米安全生产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玉米田双斑萤叶甲发生危害情况、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为害特点的调查研究,初步分析了该虫趋重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了黑龙江省龙江县近几年玉米双斑莹叶甲的发生情况,针对双斑莹叶甲的发生情况和此虫的发生特点,采取了无公害防治的综合技术措施,采用高效低毒的触杀型药剂和内吸型药剂,使得药剂达到高效、迅速、药效发挥作用时间长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2005年6月上旬,首次在我团棉田发现双斑萤叶甲危害,属零星发生,面积6.7公顷。2006年我团双斑萤叶甲发生面积达到533公顷,是2005年的80倍。经调查,2005年平均百株虫口低于20头,危害时间短,程度轻;2006年平均百株虫口密度为32头,根据6月26日调查,受害最重的10连十斗棉田,点片的虫口密度达到了百株68头,在棉田外可以看见成片枯黄的棉花。  相似文献   

5.
玉米双斑莹叶甲是新近发现的一种害虫,主要在玉米的开花、灌浆期为害花器和叶片,影响玉米的灌浆、结实,一般年份减产5%左右,严重时可减产20%以上。研究双斑叶甲的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对减轻和控制其为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程玉新 《农村科技》2007,(10):29-29
双斑萤叶甲是我场棉田的一种新型害虫,我场2005年首次发现这种害虫危害棉花,2006年种群数量迅速在粘土地连队扩大,并且较往年发生时间早,面积大。危害较严重。  相似文献   

7.
2002年以来,玉米双斑萤叶甲在宝鸡市陈仓区连年偏重发生,已从次要害虫逐步上升为主要害虫.对该区玉米生产构成严重威胁,笔者在调查分析玉米双斑萤叶甲发生规律和偏重发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以化学防治为主,辅助以农业、物理防治措施的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双斑长跗莹叶甲是近年来北疆棉区的主要害虫之一,发生面积大,危害时间长(5月中下旬开始直到9月初),危害严重。由过去主要危害粟、豆类、马铃薯、苜蓿、玉米等转为对棉花的危害,主要因寄主  相似文献   

9.
成虫长卵圆形,体长3.5~4.0毫米。头、胸红褐色,触角灰褐色。鞘翅基半部黑色,上有2个淡黄色斑,斑前方缺刻较小,鞘翅端半部黄色。胸部腹面黑色,腹部腹面黄褐色,体毛灰白色。幼虫体长6~9毫米,黄白色,前胸背板骨化色深,腹面末端有铲形骨化板。  相似文献   

10.
棉田新害虫双斑长跗莹叶甲的危害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斑长跗莹叶甲(Monolepta hieroglyhica Motschulssky)是车排子垦区棉田新发生的害虫,2000年首次在车排子123团3连和10连发现。当时只有三块条田受到危害。2005年123团危害面积累计达4000hm^2。  相似文献   

11.
海南是我国槟榔生产的最大的基地,槟榔是海南省经济的一大产业,近年来,槟榔椰心叶甲发生持续,且危害的面积遂年增加,影响了海南槟榔的产业发展。对此,本文对槟榔椰心叶甲发生危害的现状、发生发展的原因、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综合防治对策,以期为槟榔椰心叶甲危害防治提供了参考,并稳定农民的种植生产。  相似文献   

12.
黄斑长跗萤叶甲是玉米上的一种害虫,2006-2007年在河北省隆化县部分玉米田中发生严重。该虫是隆化县发现的一种新害虫,主要以成虫危害玉米穗部花丝,影响授粉和结实,造成减产,危害极大,据报道该虫主要分布在福建、云南、广西、广东、四川和西藏等地,除危害玉米外,还可危害大豆、花生、棉花等作物,调查该虫在隆化县不仅危害玉米,还危害水稻。  相似文献   

13.
14.
朱毅  王新艳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2):2780-2780,2852
介绍了柳蓝叶甲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危害特点、生活习性、诱发因子,并探讨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金柚生产中易受潜叶甲危害,近几年来已由次要害虫上升为金柚春梢期的主要害虫。本文针对潜叶甲的发生特点提出了防治要点,确保金柚生产。  相似文献   

16.
椰心叶甲在海南的发生、危害及防治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伟杰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23):187-187
介绍了椰心叶甲在海南的发生情况、危害程度及防治措施进行探讨,为将来防范外来有害物种的入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双斑萤叶甲会对玉米植株的叶片、花丝、果穗等造成危害,导致玉米光合作用受到影响,严重降低玉米整体产量.近年来,稷山县玉米种植中双斑萤叶甲的发生频率高,呈连年加重态势.该文介绍了玉米双斑萤叶甲的形态特征,分析了其发生规律和影响因素,明确了其危害特点与防治方法,以保证玉米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柳蓝叶甲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危害特点,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以促进循化县天然林的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19.
玉米田双斑长跗萤叶甲的发生为害情况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双斑长跗萤叶甲为陕西省岐山县玉米及秋田作物上的一种新害虫。该虫自2001年在岐山县部分玉米田发现为害以来,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危害逐年加重。笔者通过对其发生规律和为害特点的观察研究,分析了该虫趋重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双斑长跗萤叶甲发生危害特点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双斑长跗萤叶甲为害玉米、大豆、向日葵、马铃薯等多种作物的叶片和花穗.笔者通过7 a间的观察和研究,发现该虫属高温、干旱型突发性害虫,并总结出一系列极为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