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脂肪酸添加剂对奶牛瘤胃挥发性脂肪酸和甲烷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1头安装瘤胃瘘管的荷斯坦产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Ⅰ~Ⅵ组,每组3头,对照组饲喂全混日粮(TMR),试验Ⅰ~Ⅵ组每天饲喂TMR加50.0 g、100.0 g、150.0 g、200.0 g、250.0 g、300.0 g/头复合脂肪酸日粮,主要探讨复合脂肪酸对奶牛瘤胃甲烷(CH4)产量、挥发性脂肪酸(VFA)、氨氮(NH3-N)浓度和pH值及产奶性能的影响。结果,TMR中每天添加150.0~200.0 g/头复合脂肪酸,明显(P<0.05)提高奶牛乳脂率和瘤胃乙酸浓度,显著(P<0.05)降低奶牛的CH4释放量、CH4能/GE值和瘤胃NH3-N浓度,对奶牛的标准乳(FCM)、乳干物质、乳蛋白和乳糖均有提高趋势,能有效地提高奶牛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
将20头安装瘤胃瘘管的荷斯坦产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Ⅰ~Ⅲ组,每组5头,对照组饲喂TMR,试验Ⅰ~Ⅲ组饲喂TMR分别加150.0g/(头·d)复合脂肪酸、乳酸和复合脂肪酸+乳酸(1:1),探讨复合脂肪酸和乳酸对奶牛瘤胃CH4释放量、VFA和NH3-N浓度及产奶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TMR加150.0g/(头·d)复合脂肪酸+2L酸(1:1),使奶牛瘤胃NH3-N和CH4释放量分别减少11.92%(P〈0.05)和21.35%(P〈0.01),FCM、乳脂率和乳糖含量分别提高3.28%、5.12%和3.62%,瘤胃VFA明显增加,能够有效抑制奶牛对空气的CH4污染.显著提高奶牛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将18头荷斯坦产奶牛随机分为试验6组,每组3头,试验Ⅰ~Ⅵ组奶牛依次饲喂不同精粗料比(精料:粗料)的TMR1 (20∶80)、TMR2(30∶70)、TMR3 (40∶60)、TMR4 (50∶50)、TMR5 (60∶40)、TMR6 (70∶30)的日粮,探讨不同精粗料比TMR对奶牛粪尿、N、P的排泄量和CH4释放...  相似文献   

4.
将18头荷斯坦产奶牛随机分为试验6组,每组3头,试验Ⅰ~Ⅵ组奶牛依次饲喂不同精粗料比(精料:粗料)的TMR1(20∶80)、TMR2(30∶70)、TMR3(40∶60)、TMR4(50∶50)、TMR5(60∶40)、TMR6(70∶30)的日粮,探讨不同精粗料比TMR对奶牛粪尿、N、P的排泄量和CH4释放量的影响。结果,饲喂TMR4与饲喂TMR1和TMR6的奶牛相比,每头奶牛每年CH4释放量减少15.20Kg和89.84Kg;粪便排泄量减少1.37t和1.41t;N降低3.71kg和17.50kg;P减少2.59kg和4.07kg,比TMR1FCM提高10.54%(P〈0.05);乳脂率增加9.67%(P〈0.05);乳糖增加7.26%(P〈0.05),能减少奶牛对土壤水源及空气的污染,提高奶牛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TMR对延边半细毛羊瘤胃发酵和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旨在研究全价混合饲料(TMR)对延边半细毛羊的瘤胃发酵特性及其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安装有瘤胃瘘管的延边半细毛羊分别饲喂粗精分离饲料和TMR后,其pH值变化在各试验组间无显著差异;NH3-N浓度变化在饲喂9h后粗精分离组显著低于TMR组(P<0.01)。瘤胃内protozoa种群变化是TMR组显著高于粗精分离组(P<0.01);饲料的营养消化率在各试验组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复合营养调控剂在不同精粗比条件下对绵羊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试验采用两因素交叉分组试验设计,因素一设4个水平发酵底物,分别是粗料组(Ⅰ组);粗料+基础精料组(Ⅱ组);粗料+基础精料+复合配方1组(0.30%苹果酸、0.06%半胱胺、0.08%糖萜素)(Ⅲ组);粗料+基础精料+复合配方2组(0.60%苹果酸、0.12%半胱胺、0.16%糖萜素)(Ⅳ组),同时另设5个水平精粗比饲料(3∶7、4∶6、5∶5、6∶4、7∶3)。培养72h采样并测定培养液pH、NH3-N和VFA浓度。结果表明:随着精粗比增加,pH和NH3-N浓度下降,且精粗比为4∶6时,试验Ⅲ组较Ⅱ组、Ⅳ组分别降低3.23%、2.22%(P0.05);乙酸浓度、乙/丙、甲烷排出等随着精料比增加呈下降趋势,丙酸呈升高趋势。在不同精粗比条件下,补饲精料组之间pH、NH3-N浓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随着精粗比增大,pH、NH3-N浓度呈下降趋势,发酵产气量呈上升趋势。与补饲基础精料组相比,基础精料中添加以苹果酸、半胱胺、糖萜素配制而成的复合营养调控剂可降低发酵液中NH3-N浓度、乙酸浓度、乙/丙值、甲烷排出量,同时升高丙酸浓度,改善瘤胃发酵类型。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裹包全混合日粮(TMR)中添加双乙酸钠对奶牛生产性能及消化特性的影响.试验选用30头产奶量、胎次、泌乳天数相近的荷斯坦奶牛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成3组,每组10头,分别为精粗分开饲喂组(SI)、裹包全混合日粮组(bTMR)和裹包TMR中添加双乙酸钠组(SDA),日粮精粗比均为50:50.试验期10周.试验结果表明,与SI组相比裹包TMR饲喂奶牛极显著提高奶牛干物质采食量、粗脂肪和粗蛋白质的表现消化率(P<0.01),产奶量、4%标准乳、干物质和有机物的表现消化率也有所提高(P>0.05).裹包TMK中添加SDA组奶牛乳脂率、乳脂产量显著提高(P<0.05),乳糖含量也较SI组显著提高(P<0.05),粗脂肪、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和4%标准乳也极显著提高(P<0.01).与精粗分开饲喂方式相比,采用裹包TMR饲喂奶牛可提高奶牛的产奶性能和日粮养分表现消化率,且在裹包TMR中添加双乙酸钠可显著提高乳脂率和乳脂产量(P<0.05).  相似文献   

8.
精粗比是决定奶牛瘤胃发酵特征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影响奶牛场发展的重要因素。本试验通过对四组试验奶牛进行不同精粗比饲喂对比,研究不同精粗比水平对奶牛瘤胃发酵以及产奶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精料比例越高瘤胃液丙酸浓度越高,pH值越低,VAF总量和NH3-N质量浓度越高;随着精料比例的提高,奶牛产乳量也升高,但乳脂率降低。  相似文献   

9.
TMR中苜蓿干草长度对奶牛瘤胃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研究奶牛TMR中苜蓿干草长度变化对奶牛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将3头安装永久瘤胃瘘管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采用3×3拉丁方试验研究了TMR中苜蓿干草长度变化对奶牛的瘤胃pH、NH3-N浓度及挥发性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奶牛的瘤胃pH及NH3-N含量随TMR中的苜蓿干草长度增加有所升高,但均未达显著水平(P>0.05);增加TMR中苜蓿干草长度能改变奶牛的瘤胃发酵模式,TMR苜蓿干草长度为5 cm的奶牛瘤胃中乙酸平均含量显著高于1 cm的(P<0.05),其丙酸平均含量则显著低于1 cm的(P<0.05),乙酸/丙酸的比值显著高于1 cm的(P<0.05)。奶牛瘤胃中丁酸含量和总VFA含量各处理间没有明显变化。结果提示,泌乳奶牛TMR中苜蓿干草长度增加有利于奶牛维持较高的瘤胃pH,同时能改变瘤胃的发酵模式。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具有南方奶牛日粮类型特征的相同精粗比日粮的不同饲喂方式对奶牛的采食行为、产奶性能、全肠道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血清代谢产物的影响.选用体重相近的12头荷斯坦奶牛,采用单因子设计,根据产奶量、胎次及泌乳天数随机分为2组(n=6),分别为精粗分饲组(SI)和全混合日粮组(TMR),精饲料:粗饲料均为50:50.试验结果表明:奶牛采食量无差异,在相同精粗比日粮下,TMR饲养技术极显著减少了奶牛的采食时间(P<0.01),显著增加了反刍时间(P<0.05),TMR组奶牛的乳脂率、4%标准奶产量、乳脂产量、乳糖产量和乳固形物产量分别比SI组显著提高11.20%、11.60%、17.50%、13.21%和9.86%(P<0.05),但对奶牛咀嚼行为、全肠道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血清代谢产物影响不显著(P>0.05).在南方奶牛典型日粮采用TMR饲养技术时,与精粗分饲相比,可提高奶牛的产奶性能,但对奶牛的采食量、咀嚼行为、全肠道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血清代谢产物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进行3期瘘管奶牛体外发酵试验,分别饲喂(基础日粮)Ⅰ组、(基础日粮+200 mg大豆黄酮/d)Ⅱ组、(基础日粮+200 mg染料木素/d)Ⅲ组,于采食后0、2、4、6、8 h采集瘤胃液进行pH、氨态氮(NH3-N)、挥发性脂肪酸(VFA)分析,旨在探讨大豆异黄酮类植物雌激素对奶牛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为其在奶牛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及新型饲料添加剂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二者对瘤胃各时间点pH无显著影响(P>0.05);各组瘤胃液NH3-N浓度的时间动态变化趋势相似,饲喂后0、2、6、8 h NH3-N浓度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饲喂后4 h,染料木素组瘤胃液NH3-N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瘤胃液中丙酸浓度各处理组间在相同的时间点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乙酸浓度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在发酵后4~6 h染料木素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大豆黄酮对奶牛瘤胃发酵未产生影响,染料木素对瘤胃NH3-N、乙酸和TVFA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粗蛋白(CP)及瘤胃非降解蛋白(RUP)的日粮对奶牛瘤胃代谢的影响。试验选择18头健康、体重相近的荷斯坦奶牛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6组,每组3头。采用2×3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其中CP设7.5%(低)、9.0%(中)、10.5%(高)3个水平,RUP设45%CP(低)、55%CP(高)2个水平,共6个处理组,饲喂相同基础日粮,精粗比为3∶7,预饲期10d,饲喂后2、4、8、12、24h从食道采集瘤胃液2d,测定瘤胃液pH值,NH3-N、微生物蛋白质(BCP)、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结果表明,日粮CP水平对瘤胃液NH3-N浓度的影响极显著(P<0.01),对BCP及VFA的含量影响较小,总体而言,9.0%CP水平组对奶牛的瘤胃发酵略好于其他两组;日粮中高RUP(55%CP)可以显著降低瘤胃pH值且有降低NH3-N浓度的趋势,同时,对瘤胃BCP及VFA的合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该试验条件下,日粮中CP(9.0%)和RUP(55%CP)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瘤胃代谢。  相似文献   

13.
酵母培养物对内蒙古白绒山羊瘤胃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选择12只年龄相同的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内蒙古白绒山羊半同胞羯羊,按体重配对原则分为4组,其中A1、A3处理组饲喂精粗比为3∶7的基础日粮,B1、B2处理组饲喂精粗比为2∶8的基础日粮。采用自身对照试验方法,对照期饲喂基础日粮,试验期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酵母培养物(YC)。各处理YC添加量A1为2.0%;A3为3.0%;B1为2.0%;B2为2.5%。结果表明:添加YC极显著(P<0.01)降低A3和B1处理瘤胃NH3-N浓度,极显著(P<0.01)提高A1处理的瘤胃NH3-N浓度。添加YC能显著(P<0.05)提高绒山羊瘤胃乙酸、丙酸和丁酸的浓度,总VFA浓度得到极显著(P<0.01)提高;对乙酸/丙酸比没有显著影响。显著提高B1和B2处理菌体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粗蛋白(CP)及瘤胃非降解蛋白(RUP)的日粮对奶牛瘤胃代谢的影响.试验选择18头健康、体重相近的荷斯坦奶牛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6组,每组3头.采用2×3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其中CP设7.5%(低)、9.0%(中)、10.5%(高)3个水平,RUP设45%CP(低)、55%CP(高)2个水平,共6个处理组,饲喂相同基础日粮,精粗比为3∶7,预饲期10d,饲喂后2、4、8、12、24h从食道采集瘤胃液2d,测定瘤胃液pH值,NH3-N、微生物蛋白质(BCP)、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结果表明,日粮CP水平对瘤胃液NH3-N浓度的影响极显著(P<0.01),对BCP及VFA的含量影响较小,总体而言,9.0% CP水平组对奶牛的瘤胃发酵略好于其他两组;日粮中高RUP(55%CP)可以显著降低瘤胃pH值且有降低NH3-N浓度的趋势,同时,对瘤胃BCP及VFA的合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该试验条件下,日粮中CP(9.0%)和RUP(55%CP)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瘤胃代谢.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裹包全混合日粮(TMR)饲喂方式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血液指标的影响,本试验选择24头泌乳天数为(124±20)d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进行为期10周的饲养试验。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精粗分开饲喂方式,试验组采用裹包TMR饲喂方式,精粗分开饲喂组和裹包TMR饲喂组的日粮配方组成和比例均相同,日粮精料比例为50∶50,裹包TMR水分含量调整为50%。结果表明,1)饲喂裹包TMR,可以显著增加干物质采食量(P<0.05),提高产奶量7.69%并提高3.5%标准乳产量5.20%(P>0.05);2)裹包TMR饲喂方式与精粗分开饲喂方式对乳成分含量和产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3)裹包TMR饲喂可以显著提高粗蛋白和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P<0.05),干物质消化率有提高的趋势(P<0.1);4)裹包TMR饲喂显著降低了血清中尿素氮的含量(P<0.05),但对其他血液指标影响2组间差异不显著。裹包TMR技术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全混合日粮供给方式,可在我国中小规模奶牛养殖场和个体养殖户中推荐使用,以期提高奶牛生产性能和综合收益。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通过两个试验研究发酵大豆产物纳豆枯草芽孢杆菌对奶牛产奶性能、瘤胃发酵和瘤胃微生物的影响。试验1选择36头泌乳早期中国和斯坦奶牛(泌乳日龄56±23d)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奶牛饲喂全混合日粮(TMR);BSNLOW组,每头奶牛饲喂TMR日粮添加0.5×1011 CFU/d纳豆枯草芽孢杆菌;BSNHIGH组,奶牛饲喂TMR日粮添加1.0×1011 CFU/d纳豆枯草芽孢杆菌。试验期70d,每头奶牛每天测定产奶量和乳成分。试验结果表明,奶牛日粮中添加0.5×1011和1.0×1011 CFU/d纳豆枯草芽孢杆菌线性提高奶牛产奶量(P<0.01,25.2、26.4、23.0kg/d),4%乳脂校正乳产量(27.3、28.1、24.2kg/d),能量校正乳产量(27.3、28.2、24.2kg/d),以及乳脂肪(1.01、1.03、0.88kg/d)、乳蛋白(0.77、0.82、0.69kg/d)和乳糖(1.16、1.22、1.06kg/d)含量。与对照组相比,BSNLOW组和BSNHIGH组奶牛乳中体细胞数分别降低了3.4%和5.5%(P<0.01)。试验2采用4头瘘管奶牛进行为期28d的自体前后配对饲喂试验。分成3个处理阶段:①试验期第1~7天(试验前期),饲喂基础日粮,在试验第6天和第7天采集瘤胃样品;②试验期第8~21天(试验期),奶牛日粮中添加1.0×1011 CFU/d纳豆枯草芽孢杆菌,并在试验第20和21天采集瘤胃样品;③试验期第22~28天(试验后期),停喂纳豆枯草芽孢杆菌,饲喂基础日粮,并在试验第27和28天采集瘤胃样品。与试验前期和试验后期相比,试验期瘤胃pH分别下降2.7%和3.0%(P<0.01)。然而瘤胃中氨氮浓度(NH3)、总挥发性脂肪酸和丙酸/戊酸摩尔比有所提高。试验期乙酸摩尔比以及乙酸/丙酸摩尔比显著降低(P<0.05)。然而,尽管试验期和试验后期NDF降解率有所下降(P<0.01),不同试验期24h干物质降解率无差异。与试验前期相比,体外培养法测定的试验期奶牛瘤胃总细菌数、蛋白分解菌和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分别提高了15.0%、16.2%、11.7%(P<0.01),而瘤胃原虫数量降低至5.35log10CFU/mL。以上结果表明,纳豆枯草芽孢杆菌提高了牛奶产量和乳成分含量,降低了体细胞数,促进了瘤胃总细菌、蛋白分解菌和淀粉分解菌的生长,说明纳豆枯草芽孢杆菌具有作为奶牛饲用益生菌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研究了C3和C4植物粗料及底物精粗比对山羊瘤胃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选择不同来源的C3(水稻秸秆和苜蓿)和C4植物(玉米秸秆和宽叶雀稗)为粗料,并分别设计3种不同精粗比(40∶60、45∶55和50∶50)的底物,进行48 h的瘤胃体外发酵试验,测定体外产气参数、发酵特性参数、营养物质降解率。结果表明:1)底物粗料选用苜蓿时,理论最大产气量极显著高于其余3种粗料(P0.01),且以精粗比为45∶55和50∶50时较高;底物粗料选用水稻秸秆时,甲烷(CH4)产量分别比苜蓿、玉米秸秆和宽叶雀稗降低53.79%、24.30%和3.29%,且以精粗比为45∶55时最低。2)C3植物粗料的发酵液p H和氨态氮(NH3-N)浓度均极显著高于C4植物粗料(P0.01);精粗比对发酵液p H和NH3-N浓度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3)底物粗料选用水稻秸秆时,发酵液乙酸、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均极显著高于玉米秸秆和宽叶雀稗(P0.01),而与苜蓿没有显著差异(P0.05);精粗比为50∶50时水稻秸秆和玉米秸秆发酵液乙酸/丙酸均显著高于精粗比为40∶60(P0.05),而与精粗比为45∶55时没有显著差异(P0.05)。4)各底物体外干物质和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均以选用水稻秸秆为底物粗料时最低,分别比苜蓿、玉米秸秆、宽叶雀稗低18.84%、4.37%、3.84%和11.12%、17.78%、15.56%。结果提示,以苜蓿为粗料,精粗比为50∶50的底物瘤胃体外发酵降解率最高,CH4产量也最高;以水稻秸秆为粗料时,精粗比为45∶55的底物瘤胃体外发酵降解率最低,CH4产量也最低。  相似文献   

18.
传统饲喂与TMR饲喂对泌乳中期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挑选了产奶量、胎次、泌乳天数相近的24头2~3胎产奶中期的荷斯坦牛随机分为两组进行TMR(全混合日粮)与传统日粮的饲喂试验,从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乳成分、体细胞数、瘤胃pH值、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通过50天的饲喂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试验组的干物质采食量比对照组增加;2、对照组奶牛一天24小时内的瘤胃pH值在5.4~7.3之间波动,试验组的奶牛瘤胃pH值稳定在6.4~6.7之间。3、试验组奶牛牛奶体细胞数从77万/mL降低到53万/mL;4、试验组奶牛产奶量和乳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通过经济效益分析,试验组比对照组纯收入多9.28元/d·头。  相似文献   

19.
试验选择3头体况良好的荷斯坦奶牛,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采用3×3拉丁方设计,通过饲喂由不同玉米青贮颗粒大小组成的高(H)、中(M)、低(L)物理有效中性洗涤纤维(peNDF)水平的全混合日粮(TMR),研究其对奶牛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日粮peNDF水平的提高,奶牛瘤胃pH值升高、NH3-N浓度增大,L、M两组均与H组差异显著(P<0.05);乙酸浓度升高,L与H组间差异显著(P<0.05),丙酸及丁酸浓度下降(P<0.05),乙丙比例增大,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总挥发性脂肪酸产量减少,但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TMR中peNDF水平对奶牛瘤胃发酵参数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试验将21头瘤胃瘘管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Ⅰ~Ⅵ组,每组3头奶牛,对照组饲喂TMR,试验Ⅰ~Ⅵ组饲喂的TMR分别添加50.0,100.0,150.0,200.0,250.0,300.0g/(头·d)尿素粉,并测定了BUN、MUN、RUN和产奶性能.结果表明,试验Ⅰ~Ⅲ组BUN和MUN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区别,但产奶量和乳成分有所提高;试验Ⅳ~Ⅵ组BUN和MUN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奶量和乳脂率有下降趋势,乳蛋白和乳糖降低显著.MUN和BUN高度相关(r=0.8974,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