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于2007年9月至2010年9月在印度泰米尔那德邦Karaivetti湖研究了斑嘴鹈鹕(Pelecanus philippensis)的繁殖生物学.斑嘴鹈鹕于1 1月至次年4月在Karaivetti湖进行繁殖,此外,在该邦维旦汉加尔(Vedanthangal)和卡里吉利(Karikili)两个鸟类保护区以外的地区也有繁... 相似文献
3.
以上海动物园繁殖场饲养的15只斑嘴环企鹅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斑嘴环企鹅在人工圈养条件下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预防关键技术。结果表明,种类丰富、营养均衡的日粮有利于斑嘴环企鹅的饲养,日常的消毒措施有利于预防斑嘴环企鹅疾病的发生,良好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是斑嘴环企鹅种群得以延续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5.
根据2008~2018年上海动物园斑嘴环企鹅种群的繁殖数据,运用双变量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分析入孵数、受精数和出雏数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入孵数与受精数相关系数为0. 432(P <0. 05);入孵数与出雏数相关系数为0. 447(P <0. 05);受精数与出雏数相关系数为0. 895(P <0. 01),呈现显著正相关性。其中入孵数与受精数以及入孵数与出雏数在0. 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相关程度为中等相关;受精数与出雏数在0. 01水平(双侧)上极显著相关,相关程度为强相关。分析得出:入孵数与受精数以及入孵数与出雏数在变化趋势上有同步性,但是并没有必然因果关系,而出雏数主要取决于受精数,受精数直接影响出雏数,根据分析结果对上海动物园圈养斑嘴环企鹅种群发展制定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6.
斑尾榛鸡(Bonasa sewerzowi)仅分布于我国西部地区的高山针叶林中,为我国的特有鸟类,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被<中国鸟类红皮书>列为濒危鸟类,也是世界上体型最小和分布最南的松鸡科鸟类.1995年以来,作者运用无线电遥测技术,在甘肃省莲花山自然保护区对斑尾榛鸡的婚配行为、巢址选择、孵卵节律、冬季社群行为、食性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并通过景观生态学手段分析了斑尾榛鸡的栖息地破碎化和种群生存状况,并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7.
8.
9.
2014年5月~2015年2月,采用全事件取样法和扫描取样法(scan sampling method)对人工圈养的8只紫貂进行行为学观察,定义了休息、运动、采食、排泄、警戒以及其他行为等行为谱。通过对雌雄紫貂在不同季节行为节律研究发现:除了睡眠行为、卧息行为和玩耍行为外,其他行为在时间分配上均表现出雄性高于雌性,卧息行为和其他行为时间分配雌雄之间差异性显著(P<0.05)。人工圈养紫貂行为的日节律表现为19:00到次日5:00处于活动高峰期,日行为具有一定节律性。不同季节紫貂的日节律表现为夏季最高,冬季最低。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上海动物园斑嘴环企鹅(Spheniscus demersus)卵重和卵形指数对种卵人工孵化性能的影响,选取园内和繁殖场共计80枚种卵,通过测量卵重、卵长径和卵短径,将园内和繁殖场卵重和卵形指数分别划分为4组和5组,在相同条件下孵化,统计分析卵重和卵形指数对斑嘴环企鹅种卵受精率和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园内组NW4组斑嘴环企鹅卵重为108.0~112.0 g,种卵受精率和受精卵孵化率分别达到66.67%和60.00%,为园内组受精率最高的组别,与园内组其他组别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繁殖场组FW5组卵重为111.0~116.0 g,种卵受精率和受精卵孵化率分别达到58.33%和71.43%,为繁殖场组受精率最高的组别,与其他组别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园内组NS4组斑嘴环企鹅的卵形指数为1.353~1.364,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达到78.57%和63.63%;繁殖场组FS5组卵形指数为1.453~1.465,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达到66.67%和62.50%。因此,可以选择上述卵重和卵形指数区间分别作为园内和繁殖场斑嘴环企鹅的人工孵化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黏着斑相关蛋白(focal adhesion associated protein,FAAP)是近几年新发现的一种分布广泛的蛋白,该蛋白由小鼠D10Wsu52e基因编码。为探索D10Wsu52e基因在小鼠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一步预测该蛋白的功能,提取小鼠心脏、肾脏、脾脏、肺、背肌、腿肌、小肠、睾丸、附睾及卵巢、子宫的总RNA,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D10Wsu52e基因在各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寻找组织表达规律及其潜在的功能。结果显示:所提取的小鼠11种组织中均有D10Wsu52e基因的表达,其相对表达量在各组织之间差异显著(P<0.05);D10Wsu52e基因在小鼠11种组织中的表达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背肌、子宫、卵巢、腿肌、附睾、睾丸、肾脏、脾脏、心脏、肺、小肠,其中D10Wsu52e基因在心脏、肺、小肠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背肌和子宫(P<0.05)。结果表明:D10Wsu52e基因可能对调控啮齿动物多种组织器官,特别是生殖器官及骨骼肌发育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通过摄像回放的方式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典型草原区野外围栏内和室内观察箱内布氏田鼠(Lasiopodomys brandtii)行为进行观察记录,按照其生活习性和各行为的生物学意义,将生态功能相近的行为归类,构建了布氏田鼠的行为谱,并分别分析了观察箱内和围栏内、不同生殖期、不同发育期和主要活动时期的行为模式的差异。结果表明:布氏田鼠的行为谱被分为个体行为和社会行为2大类,个体行为包括运动行为、摄食行为、非社会性探究行为、排泄行为、警戒行为、维持行为和筑巢行为;社会行为包括友好行为、对抗行为、繁殖行为和杀婴行为。统计数据结果显示,观察箱内运动行为和警戒行为发生频率较围栏内显著降低,非社会性探究行为、自我修饰和友好行为发生频率显著升高;观察箱内哺乳期布氏田鼠繁殖行为、筑巢行为频次较发情期和怀孕期显著增长;幼体摄食行为显著高于亚成体和成体;围栏内秋季布氏田鼠的筑巢行为频次显著增长。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兽医学报》2019,(12):2373-2379
基于miRNA测序技术研究感染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雏鸡脾脏microRNA(miRNA)的差异表达,为深入了解APEC的致病机制奠定理论基础。将14日龄罗曼鸡随机分为2组,分别腿部肌肉注射APEC分离株AE17和生理盐水后采集脾脏组织,制作病理切片并进行miRNA测序,用miRanda算法预测差异表达miRNA的靶基因,并进行GO和KEGG分析。切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AE17株感染组脾脏组织有病变。通过miRNA测序总共筛选了21个差异表达miRNA的靶基因,其中8个下调和13个上调;对预测靶基因进行GO分析发现其显著富集在细胞、细胞器、膜等功能上;KEGG分析显示其参与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和MAPK信号通路等免疫系统过程。本研究在AE17株感染组脾脏病理切片中发现病理变化,并利用miRNA测序技术成功获取了APEC感染鸡脾脏的miRNA表达谱,发现雏鸡脾脏组织miRNA表达丰富且表达量各异,为探讨APEC致病机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连城白鸭(乌嘴鸭)与樱桃谷鸭杂交后代生长发育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连城白鸭(乌嘴鸭)与樱桃谷鸭正反交后代进行生长发育观察,结果表明:以樱桃谷为母本组合的种蛋的纵径、横径、蛋形指数、蛋重,及苗鸭的初生重及各阶段生长体重均极显著高于以连城白鸭(乌嘴鸭)为母本的各项指标;以樱桃谷为父本组合的种蛋各项指标与连城白鸭(乌嘴鸭)为父本组合的种蛋各项指标基本一致,但前者的后代生长体重随着日龄的增加与后者后代的生长体重拉开距离;樱乌正交组与乌樱反交组仔鸭的早期体重生长速度基本一致;但从本次试验的杂交组合与亲本组合的生长体重比较,发现杂交组合不存在杂种优势,但樱乌正交组的生长体重极显著高于连城白鸭(乌嘴鸭)纯繁组,说明仍可利用樱桃谷鸭作父本来改良连城白鸭(乌嘴鸭)的生长速度。本次试验中所进行的各指标间相关性分析表明,苗鸭各阶段的生长体重均与前期的体重大小及与种蛋大小、蛋的纵径和横径的长短等有极显著的相关性,说明选择蛋重大的,或选择纵径、横径、蛋形指数大的种蛋能提高苗鸭的初生重及仔鸭各生长阶段的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16.
17.
牛奶中埃谱利诺菌素(eprinomectin)荧光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以多拉菌素 (doramectin,DOR)作为内标检测牛奶中埃谱利诺菌素 (eprinomectin,EPR)的荧光高效液相色谱 (HPL C)检测法。用乙腈作为牛奶中蛋白质的沉淀剂和 EPR的提取剂。用 ODS- C1 8固相萃取法对提取的 EPR进行纯化。用真空干燥箱对提取和纯化后的 EPR进行干燥。在无水条件下 ,用三氟乙酸酐和 N-甲基咪唑作荧光衍生化剂 ,加入冰醋酸 ,在加热条件下对干燥后的 EPR进行荧光衍生化。用荧光 HPL C进行检测 ,检测条件 :流动相为 A液(为乙腈与无水甲醇按 1∶ 2的比例配制而成 )与水之比为 98∶ 2 ,流速为 1.0 m L/ m in,激发波长为 36 6 nm,发射波长为 4 6 5 nm,进样量为 10 0 μL,柱温为室温。本方法的检测限为 0 .1μg/ L,在 1~ 4 0 μg/ L 血浆的浓度范围内 ,标准曲线方程为 Y=0 .1787x- 0 .117,R2 =0 .997;样品的回收率为 83.4 0 %~ 10 5 .6 5 % ;变异系数为 6 .32 %~ 9.0 5 %。结果显示 :本方法灵敏度高 ,干扰少 ,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8.
Johann H. VAN NIEKERK 《中国鸟类》2012,3(1):47-53
本文旨在描述可能引起南非Borakalalo国家公园内二斑沙鸡(Pterocles bicinctus)迁移行为的内在(繁殖)及外在因素(降雨量及植被情况)。该公园位于西北省比勒陀利亚以北80km,Jericho以北30km处。2010年,采取乘车辆沿固定路线穿越该保护区的方式搜集数据。车速为每小时10km,固定路线长为32km,调查强度为每月2天。二斑沙鸡平均每群2.47个个体。种群内雄性与雌性的比例为1:0.87。该鸟常出现在路边、遭踩踏过的矮草丛中或经焚烧但长出新叶的金合欢丛中。二斑沙鸡在该保护区主要出现在两个相对干燥的季节,即2–3月及7–9月。早晨在该公园的腹地能更多地观察到该鸟,而下午晚些时候,在Klipvoor河坝的水体边则可多见该鸟。讨论了可能影响二斑沙鸡迁移的5个因素,包括年降雨量、雨季中短时雨量大小、2–4km的日间饮水飞行、繁殖及草原植被情况。 相似文献
19.
翘嘴红鲌、花(鱼骨)对18种饲料原料蛋白质、氨基酸离体消化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翘嘴红鮊、花(鱼骨)的肠道为消化酶酶源,采用离体消化率的测定方法,分别测定了对次粉、麸皮、玉米、小麦、大豆、豆粕、膨化大豆、葵粕、红花籽粕、花生粕、棉粕(1)、棉粕(2)、油菜籽、菜籽粕、菜籽饼、血粉、国产鱼粉、肉粉的离体消化率.翘嘴红鮊对大豆、花生粕、油菜籽、菜籽饼、豆粕有较好的消化率(消化率≥36.20%);花(鱼骨)对花生粕、油菜籽、豆粕、菜籽饼、棉粕(2)有较好的消化率(消化率≥33.87%),这些原料在人工配合饲料中可以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20.
凤头(辟鸟)(虒鸟)广泛分布于开阔的平原湖泊、江河和沼泽等地带,是环境变化的指示物种.凤头(辟鸟)(虒鸟)在我国分布较广,数量较多,但近年来数量也呈下降趋势,本文通过对凤头(辟鸟)(虒鸟)繁殖前期的行为观察得出了在这一时期的日行为节律以及各行为在1 d中的时间分配比例,1 d中以游水行为为主占37.81%,其他行为情况分别是理羽占22.48%、静栖占13.44%、潜水占11.16%、觅食占10.89%、求偶占3.86%、卧巢行为占0.27%,其他行为占0.08%.凤头(辟鸟)(虒鸟)雌雄个体行为发生的频次无明显差异,只是进入繁殖前期,雌性个体在卧巢行为占很高比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