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该文阐述了土地整理的目的之一是通过实行生态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详细分析了土地整理中的未利用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及耕地综合利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提出土地整理宏观管理对策。为了既保护生态环境,又实现增加耕地面积的目标,需重点开展土地复垦及耕地综合开发利用,对未利用土地的开发要慎重,只能在适宜条件下,科学合理地适度开发;并提出在土地整理管理中通过加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达到重视生态环境影响,重视土地整理对生态景观的影响,加强生态保护的目的。该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土地整理中的环境保护意识,并对宏观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国际通用的“土地永续利用”原则对黄土原高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说明水土流失是农业生态系统的最大限制性因子。  相似文献   

3.
水源地土地持续利用系统研究--以密云县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土地持续利用系统的研究,建立系统分析的四个阶段,并应用于北京市重要水源地——密云县。在分析密云县土地利用自然、社会条件的基础上,围绕水源地水源环境保护的目标,提出一“极”五“区”的土地开发与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土地用途管制与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彦曦  彭补拙  李春华 《土壤》1998,30(3):137-142
土地用途管制是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广泛采用的土地利用管理制度,其核心是依据土地利用规划对土地用途转变实行严格控制,从而引导合理利用土地。持续发展理论已成为当前国际上土地利用研究的指导思想,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基础之一。土地用途管制的实施可以有效控制土地利用方向,对土地进行有效管理,最终实现合理、持续利用土地。本文以广西柳州市为例,探讨了土地用途管制的实施对土地资源可持续  相似文献   

5.
西部地区土地资源利用状况与土壤侵蚀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就西部地区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和土壤侵蚀状况下,对何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何为不合理利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资源将会被广泛利用,土地利用的方式也将会趋于多元化;因而,因地制宜地确定西部地区土地开发利用的方向是关键。要合理配置农林牧生产比例,扩大林草用地面积:同时.作好土地利用前期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6.
葛浩 《土壤》2008,40(4):534-539
当前形势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功能分区应进一步强化科学发展理念,除了要突出土地利用现状要素外,同时需要强调其与社会经济、生态保护的协调,以达到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最大化.本文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首先提出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耕地保育潜力、经济与建设开发潜力、生态保护潜力的功能分区指标体系及其定量方法,确定了各组合所对应的功能区类型.然后,综合考虑资源、经济、生态特征组合,并结合土地利用现状,采用聚类方法,以镇(园)为单元对宜兴市土地利用进行综合功能分区,将功能区划分为优先发展区、适度发展区、适度保护区、禁止发展区和灰色地区等5类土地利用功能区.文章最后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了各功能区的特征,提出了土地利用方向与措施.  相似文献   

7.
杭州发展都市农业的土地政策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资源是发展杭州都市农业的物质载体.在分析了杭州市农业土地利用中存在的 问题后,指出发展都市农业需要合理的用地空间布局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并从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角度,探讨了发展杭州都市农业所需要的用地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土地整理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宏观管理对策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该文阐述了土地整理的目的之一是通过实行生态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详细分析了土地整理中的未利用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及耕地综合利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提出土地整理宏观管理对策.为了既保护生态环境,又实现增加耕地面积的目标,需重点开展土地复垦及耕地综合开发利用,对未利用土地的开发要慎重,只能在适宜条件下,科学合理地适度开发;并提出在土地整理管理中通过加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达到重视生态环境影响,重视土地整理对生态景观的影响,加强生态保护的目的.该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土地整理中的环境保护意识,并对宏观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区域土地资源的适宜性评价和空间布局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以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为研究对象,以GIS为工具,建立了该区的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在该系统的基础上,以地块为评价的基础单位,应用综合指数法以及划分各评价等级界限值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介,在此基础上,应用多目标规划法以及专家辅助决策法进行了土地利用规划和空间布局决策,将规划的结果落到了地块上。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利用涞源县2003—2012年土地利用现状图、遥感影像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分析了2003—2012土地利用程度以及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情况。利用因子分析法找出了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2年,涞源县土地利用程度处于较高水平,土地利用综合指数由240.24变化到249.36;涞源县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复杂变化,土地利用类型转化幅度变化了0.15,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由0.36变化到0.51;其中产业结构的调整、矿产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人口增长和农业发展是其主要驱动因素。鉴于此应根据本地区位优势、资源禀赋等实际条件做出理性的决策,调整经济发展方式,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加强矿山损毁土地的生态修复,加强耕地保护。  相似文献   

11.
聊城市土地利用现状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了由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三大准则、20项单项因子组成的聊城市土地利用现状评价体系,运用AHP法确定了单项因子的权重,并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根据模型对聊城市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聊城市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是比较高的,分别达到了99.6175、101.5097,但土地综合效益较低,仅有66.9226.从总体来看,土地利用已经步入基本合理阶段,评分为8.741.  相似文献   

12.
晋中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晋中市1996-2004年土地利用数据资料,分析了该市土地利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耕地、牧草地、其它农用地和水利设施用地数量减少,林地、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和未利用地数量增加,其它土地数量没有变化,牧草地数量变化最大。(2)各类用地单一动态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牧草地、交通运输用地、未利用土地、其它农用地、林地、居民点工矿用地、耕地、园地、水利设施用地、其它土地。(3)各类用地相对动态度区域差异性程度存在显著差别,牧草地的相对动态度区域差异性最大,耕地的相对动态度区域差异性最小。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快速城市化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相互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江苏省土地利用结构的多样化和集中化趋势,并着重通过构建灰色系统动态模型,预测了2005年、2010年和2015年江苏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趋势,以及城市化快速发展对江苏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5年间,江苏省土地利用结构将呈现农业用地非农化、农业用地质量退化以及土地利用效率难以快速提高、土地后备资源日趋减少等变化态势,据此,论文提出推进研究快速城市化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政策建议,具体是:适度保护农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合理协调农业用地与非农业用地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完善区域土地利用政策体系以及提高科学技术对于土地资源的替代率。  相似文献   

14.
土地利用协调发展度评价对指导区域土地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从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两个方面建立土地利用协调发展度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评价模型,对曲周县域的土地利用协调发展度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曲周县土地利用属于中级协调发展类经济滞后型,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状况间处于高度协调状态,但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水平低下,与生态环境效益相比,其社会经济效益略显滞后。在此基础上,运用经济学中的库兹尼茨曲线进行区域土地利用模式的选择,表明曲周县土地利用应选择跨越式发展模式,即沿着库兹尼茨曲线中的NSFYPW轨迹曲线发展。  相似文献   

15.
废弃地是在剧烈人为干扰下形成的一种特殊景观类型。城郊废弃地造成土地资源的巨大浪费,但废弃地恢复后又可成为土地利用效率较高的景观类型,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以世利农业生态园为例,着重阐述了城郊废弃地恢复后所具有的景观美学价值、文化教育价值、休闲旅游价值、科学研究价值和环境保护价值及其利用方式。进行了经验总结并提出了城郊废弃地恢复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江津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便于因地制宜地协调江津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文章通过综合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利用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探讨了综合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分区,并提出了各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7.
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崔晓临 《水土保持通报》2004,24(6):58-61,102
要使土地利用数据库的成果在土地资源管理的模式优化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必须定期革新数据源。以靖边县为对象,对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数据的收集、数据源的确定、数据处理和数据库的建设,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设计和评价。对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转换成土地利用数据库数据过程中信息损耗最小的技术方法和工作流程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8.
陈强  秦富仓  岳永杰 《水土保持研究》2010,17(2):186-189,194
以通辽市巴尔敦沟小流域为研究区,对该流域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性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耕地土壤容重和土壤孔隙状况最好,林牧复合次之,林地和牧草地相差不大,农林复合最差。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呈上升趋势,土壤孔隙度则呈下降趋势。(2)耕地0-80 cm土层土壤平均自然含水量和土壤最大贮水量最高,农林复合和林地次之,相差不大,牧草地最低。(3)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全量元素含量综合而言:耕地最高,牧草地次之,农林复合居中,林牧复合略差,林地最低。(4)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速效元素含量综合而言:耕地最高,林地次之,林牧复合和牧草地差异不大,农林复合最低。(5)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有机质含量牧草地和耕地较高,其他土地利用类型没有显著差异。综合分析表明,该小流域内耕地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最好,农林复合类型的物理化学性质较差。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性,针对当前渝北区土地生态建设存在问题,分析了渝北区土地生态环境主要问题及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促进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有助于实现渝北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研究长武县近30年来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生态服务价值响应,明确人类活动对该区域环境的影响,有利于辅助政府制定合理土地利用政策,改善生态环境。在1990—2015年时段内,选择五个时间节点,从土地类型变化趋势、变化速率、转换关系及综合利用度等方面研究长武县土地利用/覆被演变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长武县实际情况分析其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耕地、草地等面积呈减少趋势,林地、园地、工矿用地、居民地等面积呈增加趋势;土地综合利用程度略有下降,土地利用处于调整时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使长武县生态服务价值发生变化,其中林地生态服务价值增加62.33%,园地生态服务价值增加近8.5倍,耕地生态服务价值减少53.67%;长武县生态系统的气体调节、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指标等服务价值呈增加趋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