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首先阐释了对分课堂模式的概念及教学过程,分析了当前公共英语听力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通过论述对分课堂对公共英语听力课堂的积极作用,展开了对分课堂模式在公共英语听力课堂中实证研究,将其分别与小组合作项目以及课后作业、解答疑问相互结合,来论证公共英语听力对分课堂的实际效果。事实证明,公共英语听力课堂引入对分可课堂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了课堂互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以及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耕作学是农学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以耕作制度主线,对作物布局、种植体制、种植模式、土壤耕作、耕地培肥与保护等内容进行理论学习和综合实习。该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耕作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通过课堂课程思政环节、实习实践环节、与“第二课堂”相融合、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等措施,课堂教育和课下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中融入劳动教育。通过该课程建设,引领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融入劳动教育元素,为培养新时代堪当民族复兴大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探索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理念与该模式下的师生角色特点,认为这一教学模式是在当下大学课堂教学急需改革背景下出现的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随着遗传学教材内容的不断更新和增加,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越来越不理想,因此从教学组织、课堂评价、实施效果等方面探讨了"对分课堂"在遗传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探索。认为该模式强调教师的教和学生讨论并重,主张教师上课讲授和课堂学生讨论各占一半时间,相应的学习评价由传统的固定评价转变为过程评价。通过"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遗传学教学中的应用,教师的讲授时间减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果、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情况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学生被动接受,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效果不是很好.焦作市教研室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即"111-6"课堂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的具体要求是:教师写一份"学案",一份课堂设计,一份反思;课堂上分六步走,A、导人;B、出示目标,明确任务;C、学案导学,自主学习;D、小组研讨,帮教传带;E、成果展示,教师点拨;F、检查反馈,学生反思,简称"111-6"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耕作学是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面向农业生产类本科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作为经典课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涌现,传统的耕作学课程设置、授课内容、教学方法等已经相对滞后,亟需拓展和更新。笔者针对目前耕作学课程存在的问题,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改革,旨在提高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培养我国高素质农业创新型人才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将微信平台引入华南农业大学耕作学课程教学中,针对目前传统课堂教学中的知识内涵难以具象化、碎片化时间未有效利用、应试特征明显等问题,创建课程学习公众号,设计教学、资料、拓展和交流四大模块,构建该课程学习平台。通过教学实践后发现,微信平台使耕作学课程转变为以课上与课下、集中与分散、教师与学生间深度互动为特点的交互式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耕读教育践行“亦耕亦读”,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在我国传统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耕作学课程是高等农业院校中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的一门农学专业的必修课。为适应农业发展的新形式,充分发挥本校的办学特色,培养特色应用型人才。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专业耕作学为例,分析该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优化教学内容、融合耕读教育和健全考核制度等方面对耕作学课程建设进行思考,并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通过课程改革的实践,将“读”与“耕”教育的有效结合,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培育新时代全面发展特色应用型农业人才。  相似文献   

8.
农业高等院校《耕作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耕作学在农业发展需求、农业人才知识创新等方面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新形势的分析,从构建耕作学新课程教学体系、科研成果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促进教学成效的课堂教学改革以及实验和实践实习教学改革上,讨论了新形势下进行耕作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其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税收筹划课程,主要环节是将课堂分成4部分,即教师讲授、学生自学、学生讨论、学生发言及总结。实践表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应用创新型思维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分课堂也对税收筹划课程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与要求。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为"税收筹划"课程教学改革开辟了新的思路,可在更多课堂进行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耕作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基础作了系统的论述。耕作学的基本原理是:按照人类需要和经济目的,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因地制宜地安排与优化作物组合;采用综合配套技术措施做到用地养地相结合,为各类作物的生育创造适宜的生态条件,不断提高光合效率,实现作物生产的高产、稳产、高效、低耗;并进而促进农、林、牧、副、渔各业的全面发展。同时对其理论基础也作了较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11.
对工程地质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将微课和对分课堂相结合的模式应用于工程地质课程的教学中。微课可以将比较枯燥的内容更加形象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对分课堂将课堂部分时间交给学生,促进了师生们的互动,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笔者结合"微课+对分课堂"二者的优点,将其应用在东北林业大学2019级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工程地质课程教学中,对授课班级进行分组,分组时兼顾学生成绩,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各组结合所选主题制作时长为5 min的微课视频,将微课视频展示给全班同学观看;将每节课的知识点讲授完后,留10 min时间让各组同学进行小组内讨论,讨论内容包括讲授内容的难点和重点等。研究发现,此教学模式提高工程地质课程的教学质量,但还有需要改进的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三论耕作学的基本原理及其理论基础刘慎邦,葛有兰(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信阳464000)我在本刊1991年第2期发表了《试论耕作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基础》,1994年第6期发表了《再论耕作学的基本原理及其理论基础》在耕作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对耕作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稻田耕作学是耕作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一门研究建立合理稻田耕作制度理论与技术体系的综合性农业应用科学。稻田耕作学具有理论性、应用性、综合性和区域性特征。稻田耕作学的理论体系包括生态适应性理论、光能利用理论、生活因素理论、竞争互补理论、化感作用理论和生物多样性理论等。建立合理稻田耕作制度应遵循用养结合原则,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效”并举原则,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四季”覆盖原则,节地、节水、节肥、节药和节能“五节”并重原则,以及良田、良制、良种、良法、良物和良境“六良”配套原则。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21世纪以来,稻田耕作学在稻田作物布局、稻田种植模式、稻田养地方式、区域稻田耕作制度发展,以及国外稻田耕作制度研究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研究内容不断深入,研究范围不断拓展,研究成果不断增多,研究成效不断显现。当前,与“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总要求相比,稻田耕作学发展还存在着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理论不全、技术不新,以及研究不深、影响不大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亟待采取应对策略与措施: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加深研究、加强交流和强化服务。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对传统的课堂师生关系、学习评价和教学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研究影响英语教学的因素成为改进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进行课堂有效教学;运用多样化的教学评价,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丰富课堂教学模式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耕作学”是高等农业院校农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也是中等农校、各级农技训练班、农业管理干部学校经常进行技术培训的内容之一。近几年来,我们在开展对这门课程的电化教学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对提高教学质量收到明显效果。 一、耕作学文字教材的局限性 耕作学是研究耕作制度的一门农业综合学科,其主要内容包括:作物的种植制度(复种、间套作、轮连作)、农田管理制度(土壤耕作制、施肥制、农田排灌及杂草防除等)以及  相似文献   

16.
"对分课堂"强调分配一半课堂时间给教师讲授,另一半给学生讨论,是一种适合地方高校的有利于学生深度学习、学以致用、剖析与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文章探讨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农产品营销学课程中的应用实践。  相似文献   

17.
以运城学院生物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对细胞生物学进行多元化的考核形式,包括考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期中测验及期末考试5个部分。结果表明,通过课堂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提高了学生深入思考及理解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另一方面在期中测验、期末成绩中不及格率分别降低了11.43%,6.62%,优秀率分别升高了6.07%,2.40%;经过差异显著性检验,在采用多元化考核方式后期中测验的平均成绩极显著提高了5.52分(P<0.01),期末考试的成绩极显著提高了4.39分(P<0.01)。多元化考核方式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一种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根据《耕作学》课程的性质、作用和所面临的问题,制定了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并以此为依据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改革,通过对《耕作学》课程及相关教学环节的一系列改革,探索了专业课与科研、生产和实验室建设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革考试考核方式及加强课程建设等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实践表明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耕作学科生存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在简述了我国耕作学科重要地位和主要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耕作学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提出了新世纪我国耕作学科生存与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张燕  申君 《安徽农学通报》2022,28(6):183-185
植物组织培养是农业高校园艺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对分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有效地融合了传统讲授式教学与讨论式教学的优点,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参与程度和团队协作能力,其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水平也有了较大程度地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