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收获调制期间,极易遭遇雨淋,雨淋及干燥方式对紫花苜蓿干草品质的影响较大。本研究以未雨淋和雨淋紫花苜蓿为对象,分别对其进行烘干、晒干和阴干处理,并分析紫花苜蓿干草的营养品质。结果表明:雨淋后紫花苜蓿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升高,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降低,相对饲用价值降低;雨淋对紫花苜蓿干草粗蛋白、木质素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没有显著影响。经烘干和晒干处理的紫花苜蓿干草粗蛋白、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及相对饲用价值显著高于阴干处理,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则是烘干和晒干处理显著低于阴干处理;干燥方式对紫花苜蓿干草中性洗涤纤维和木质素含量没有显著影响。雨淋和干燥方式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了紫花苜蓿干草的营养成分和相对饲用价值,未雨淋×烘干处理下的粗蛋白、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及相对饲用价值最高,中性和酸性洗涤纤维及木质素含量最低。总之,未雨淋紫花苜蓿的品质和相对饲用价值高于雨淋后的紫花苜蓿。干燥方式以烘干最能保存紫花苜蓿的品质,其次是晒干,效果最差的干燥方式为阴干。遭受雨淋后,采用烘干和晒干的方式能较好的保存紫花苜蓿干草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2.
研究雨淋时间、添加剂和干燥方式对紫花苜蓿青贮品质和干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雨淋时间的延长,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下降,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上升(P0.05)。制作青贮时,添加甲酸组显著提高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添加乳酸菌+纤维素酶组显著提高了粗蛋白质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同时显著降低了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添加乳酸菌+蔗糖组显著提高了干物质、粗蛋白质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同时降低了酸性洗涤纤维含量(P0.05),效果最好。调制干草时,烘干处理的粗蛋白质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晒干和阴干处理(P0.05),烘干方式最好。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不同粗饲料处理对秦川肉牛新品系肉用性状的影响,随机选取20头14月龄体重无显著差异的秦川肉牛新品系公牛,分为4组,每组5头。按补饲粗饲料的不同分为苜蓿组、桑叶、麦草、对照组。育肥180 d后,屠宰后取背最长肌测定常规组分、氨基酸以及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桑叶组粗脂肪含量(2.53%)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苜蓿组粗脂肪含量(2.17%)显著高于麦草、对照组(P0.05),桑叶组粗蛋白含量(21.32%)高于苜蓿组(P0.05),且显著高于麦草、对照组(P0.05);桑叶组蛋氨酸(Met)与组氨酸(His)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且赖氨酸(Lys)含量低于苜蓿组(P0.05),但显著高于麦草、对照组(P0.05);桑叶组亚油酸、α-亚麻酸含量、饱和脂肪酸及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其他成分各组间无差异(P0.05)。结果说明,补饲桑叶可以提高牛肉中粗脂肪、粗蛋白、Met、His、Lys及亚油酸和α-亚麻酸的含量,有助于优质牛肉生产。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苜蓿含水率及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取同一块地初花期紫花苜蓿,分别采用太阳能干燥、室外晒干和室外阴干三种方式进行干燥,分析不同干燥方式对苜蓿中水分、粗蛋白、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时间内,不同干燥方式水分蒸发速度太阳能干燥室外晒干室外阴干;粗蛋白含量以太阳能干燥方式下最高(P0.05),其次是室外阴干,室外晒干的粗蛋白含量最低;不同含水率情况下,室外晒干样品粗蛋白含量较太阳能干燥降低6.86%~22.43%,室外阴干样品降低4.92%~17.20%;同一含水率下,不同干燥方式粗灰分含量室外阴干室外晒干太阳能干燥,太阳能干燥粗灰分含量低于室外晒干3.72%~19.22%,低于室外阴干8.12%~29.93%;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在室外晒干的情况下最高,显著高于另外二种干燥方式(P0.05),太阳能干燥最低,太阳能干燥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低于室外晒干9.08%~27.25%,低于室外阴干4.84%~24.84%。  相似文献   

5.
文章旨在研究干燥和纤维分析方法对富含单宁植物纤维原料测定的影响。实验选择10种不同种类的植物性原料,采用两种干燥方式(烘干和冻干),同时在序列分析测定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不溶氮时添加或不添加亚硫酸钠。结果显示,冻干法+亚硫酸钠显著降低了豆科植物中性洗涤纤维含量(P0.05);无论是否加亚硫酸钠,冻干法均显著降低了土茯苓中性洗涤纤维含量(P0.05)。干燥或纤维法均显著影响富含浓缩单宁的金欢子、银合欢和皂荚中性洗涤纤维含量(P0.05)。干燥方法和纤维法对胡枝子、水葡萄、金钱草、栎树、皂荚和土茯苓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的影响具有显著交互效应(P0.05),无论是哪种纤维法,冻干法均显著降低了上述植物酸性洗涤纤维含量(P0.05)。序列分析法加亚硫酸钠显著提高了草本植物酸性洗涤不溶氮含量(P0.05),而无序列分析不加亚硫酸钠显著提高了金合欢酸性洗涤不溶氮含量(P0.05)。除了银合欢、金合欢和草本植物外,干燥方法均显著降低了其他植物酸性洗涤不溶氮含量(P0.05)。结论 :冻干法加亚硫酸钠较烘干法降低了大多数富含单宁植物原料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不溶氮含量,因此,作者建议富含浓缩单宁的植物洗涤纤维分析时应采用烘干和序列分析加亚硫酸钠处理。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对两个紫花苜蓿品种--盛世和WL-525HQ的主要营养成分(干样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蛋白、粗脂肪)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盛世全株的风干样干物质含量高于WL-525HQ,差异极显著(P<0.01),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也高于WL-525HQ,差异显著(P<0.05);WL-525HQ茎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高于盛世,差异显著(P<0.05); WL-525HQ叶的中性洗涤纤维的含量比盛世的高,差异显著(P<0.05);在全株、茎、叶的盛世和WL-525HQ营养成分中表明,叶的各项营养成分含量都高于全株、茎的营养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7.
不同干燥方法对苜蓿相同区段营养价值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取同一地块现蕾期紫花苜蓿,分成上1/3、下2/3和全株苜蓿3部分样品,每种样品都分别采用自然通风晒干、室内通风阴干和60~65℃人工烘干3种不同的方式进行干燥。每个样品都进行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等营养成分的测定,结果表明:粗蛋白含量以晒干方式的最高(P<0.05);苜蓿干草中粗脂肪类物质的含量受干燥中温度的影响较大,随温度升高粗脂肪含量有增大的趋势;苜蓿不同的区段粗纤维含量均以风干干燥方式的最高(P<0.05)。  相似文献   

8.
选取不同生育期(抽穗期、开花期、结实期和枯黄期)的新疆小芦苇原料,分别采取自然荫干、压裂茎杆荫干、自然晒干、压裂茎杆晒干和压裂茎杆翻晒等5种方法进行干燥。并测定自然荫干后的茎叶比及全部样品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等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①随着生育期的推迟,茎叶比例上升,由抽穗期的0.45:1到枯黄期的0.89:1,其茎秆增加了近1倍,从而导致原料植株体内粗蛋白质(CP)含量显著下降(P<0.05)。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上升,粗灰分(CA)的含量差异显著(P<0.05),钙、磷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从以上几种营养成分的分析来看,抽穗期收获小芦苇营养成分最好,其余依次是开花期、结实期、枯黄期。②从4个生育期里5种干燥方法的平均营养价值来看,粗蛋白质的含量以压裂茎杆晒干的最高,达到了8.32%,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以压裂茎杆晒干的最低,为77.57%,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间相差不大,都在53.0%左右,粗脂肪的含量以压裂茎杆翻晒最高,达到了3.47%。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以压裂茎杆晒干的干燥方法为最佳。  相似文献   

9.
不同干燥方法对鸭茅营养成分及其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裴彩霞  董宽虎  范华 《草地学报》2004,12(3):227-230
研究干燥方法对鸭茅(不同生育阶段)营养成分及其损失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生育期的推进,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逐渐下降,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逐渐增加,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开始不断增加,开花期最高,结实期又迅速减少;干燥方法对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极其显著(P<0.01),其含量的顺序为:烘干>晒后烘干>晒干>阴干。(2)干燥方法与营养物质的损失量间差异显著(P<0.05),其损失量的顺序为晒后烘干>晒干>阴干。不同干燥方法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损失量与干物质、粗灰分、无氮浸出物损失量之间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798、0.6404和0.6568。  相似文献   

10.
为了满足桑叶保健食品生产对优质桑叶原料的需求,以15个桑品种在5月份、10月份采摘的桑叶为材料,测定桑叶样品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估15个桑品种桑叶中游离氨基酸的综合品质。15个桑品种不同生长时期的桑叶中均含有17种游离氨基酸,其中以5月份采摘桑叶中的各种游离氨基酸含量较高,且不同桑品种间的17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大多存在显著差异(P0.05)。5月份采摘桑叶样品以早生桑1号桑叶干物中的γ-氨基丁酸含量(质量比1.950 mg/g)最高,以澧24×苗33桑叶中的游离蛋白质组成氨基酸含量(质量比18.837 mg/g)最高;10月份采摘桑叶样品以早生桑1号桑叶中的γ-氨基丁酸含量(质量比1.520 mg/g)最高,以伦教40号桑叶中的游离蛋白质组成氨基酸含量(质量比12.011 mg/g)最高。对2个季节采摘供试桑品种桑叶中的各种游离氨基酸含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10月份采摘桑叶样品中各种游离氨基酸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强,而5月份采摘桑叶样品中各种游离氨基酸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弱。进一步通过主成分分析选定可以反映10月份采摘桑叶样品中17种游离氨基酸综合品质86.140%信息的4个主成分,用以综合评价15个桑品种桑叶中游离氨基酸品质较优的是伦教40号和农桑14号,这2个品种可以作为桑叶药食产品生产的专用桑品种。  相似文献   

11.
不同生育期(营养期、现蕾期、开花期、盛花期、结荚期)选用品种(新牧1号、新牧2号、当地苜蓿、红豆草、高辉苜蓿)进行刈割,研究刈割时期对紫花苜蓿和红豆草产量及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牧2号苜蓿开花期的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其他几个时期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P0.05);牧草在营养期的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几个刈割时期(P0.05);牧草在盛花期的NFE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几个刈割时期(P0.05);随着生育期由营养期延迟至结荚期,牧草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牧草的相对饲用价值含量显著降低(P0.05);新牧1号、新牧2号、当地苜蓿、红豆草、高辉苜蓿5个品种的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木质素、酸不溶灰分、相对饲用价值无显著差异(P0.05)。牧草现蕾期的产量和营养价值优于其他几个时期,新牧2号的产量和营养价值优于其他几个品种。  相似文献   

12.
36个燕麦品种不同部位养分分布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天祝高寒草甸区36种不同饲用燕麦(Avena sativa)叶片、籽粒和茎秆中的水分、灰分、粗蛋白、可溶性糖、粗脂肪、磷、钙、粗纤维、中性纤维和酸性纤维含量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36个燕麦品种叶片中水分、灰分、粗蛋白、可溶性糖和钙含量显著高于籽粒和茎秆(P0.05),平均值分别为6.36%、9.28%、19.82%、13.71%和0.25%;籽粒中粗脂肪和磷含量显著高于叶片和茎秆(P0.05),平均值分别为:4.48%和0.25%;茎秆中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高于叶片和种子(P0.05),平均值分别为35.62%、65.18%和56.40%。总之,36种燕麦不同部位的营养价值高低依次为叶片籽粒茎秆。  相似文献   

13.
试验通过常规饲料分析方法测定芦苇、构树和盐肤木的营养成分含量,并对其饲用价值进行评定。结果发现:1)芦苇的粗蛋白质(CP)、粗纤维(C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种粗饲料(P0.05);构树的粗灰分(Ash)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2种粗饲料(P0.05);盐肤木的粗脂肪(EE)、酸性洗涤纤维(ADF)和总能(GE)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种粗饲料(P0.05)。2)芦苇的干物质采食量(DMI)、相对饲用价值(RFV)和有机物质消化率(OMD)显著低于其他2种粗饲料(P0.05);构树的DMI和RFV显著高于其他2种粗饲料(P0.05),而对于可消化干物质(DDM),构树与芦苇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并均显著高于盐肤木(P0.05);盐肤木的OMD显著高于其他2种粗饲料(P0.05)。研究为芦苇、构树以及盐肤木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桑叶和DDGS的营养价值,本试验选取青贮(EML)和风干(SML)2种不同处理的桑叶,6种来自不同厂家的DDGS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分析和模型预测的方法比较不同处理对桑叶及不同来源DDGS营养成分和能量价值的差异。化学分析主要指标有干物质(DM)、粗蛋白(CP)、粗脂肪(EE)、灰分(Ash)、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不溶蛋白(NDICP)、酸性洗涤不溶蛋白(ADICP)、酸性洗涤木质素(ADL)、钙(Ca)以及磷(P)。由于在生产DDGS的过程中,需要添加硫酸进行除杂,因此增加了DDGS中硫(S)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桑叶间的化学成分差异明显,其中SML组的NDF和ADF显著高于EML(P0.05),而EML组的Ash和Ca的含量显著高于SML(P0.05);2个处理组间能量预测值相当,EML组在数值上略高于SML组,说明青贮较风干处理可更好地提高桑叶的利用价值;不同来源的DDGS间化学成分和能量预测值相差较大,其中4号样品与其他样品的差异最显著,除去4号样品,其他样品中DM、CP、NDF、Ash和P的含量变异程度小,均值分别为93.84%、25.71%、36.22%、5.12%、1.34%;能量预测值方面,6号样品TDN、NEm和NEg含量最高,含量最低的是4号样品。结论,DDGS作为工业副产品,其营养价值比较全面,适合作为反刍动物饲料使用。但由于其生产工艺的差别,不同厂家不同批次的DDGS产品营养价值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不同添加剂量的米曲霉培养物对玉米秸秆青贮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将收割后的新鲜玉米秸秆(含水量19%)切至2~3 cm,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不添加米曲霉培养物,1,2,3组分别在玉米秸秆中添加1%、2%、3%的米曲霉培养物,避光室内青贮40 d。测定水分、粗蛋白、粗脂肪、木质素、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同时对其进行感官评定。结果表明:干物质含量3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2组(P0.05);粗蛋白含量1,2,3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2,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粗脂肪含量随着米曲霉培养物添加量的增加呈升高趋势,且1,2,3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木质素含量3组显著低于1,2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3组含量最低;对照组上层发生少量霉变。从气味、色泽上看,3个试验组无霉变情况,青贮所得的分值相对较高,均达到一级水平。说明不同添加剂量的米曲霉培养物均能改善玉米秸秆青贮后的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其中以3%的添加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不同刈割期和干燥方法对第一茬牧草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等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牧草随着生育期的推进粗蛋白质(CP)和粗灰分(CA)的含量逐渐下降,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的含量逐渐增加,而且豆科牧草在营养生长阶段CP含量显著高于禾本科牧草,但它们下降的速度和NDF、ADF增加的速度也比较快;WSC的含量禾本科牧草在抽穗和开花期较高;牧草WSC与CP含量之间不存在相关.(2)牧草烘干样品中CP、WSC含量最高,而NDF和ADF含量最低,最佳的干燥方法是直接烘干,其次是晒后烘干、阴干,晒干最差.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不同处理方式对玉米秸秆青贮营养价值的影响,本试验共设计了4个处理组:菌种组、酶制剂组、混合组、对照组。试验结果表明:混合组干物质(DM)含量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酶制剂组与混合组粗蛋白(CP)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菌种组(P0.05);粗脂肪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为混合组酶制剂组对照组菌种组;3个试验组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均低于对照组。由此可知,添加乳酸菌制剂和复合酶均能提高玉米秸秆青贮营养价值。综合营养成分含量及感官评定,混合组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收割时期饲用甜高粱的饲用价值及其绵羊体外瘤胃发酵产气性能,分别对8-11月收割的甜高粱(大奖3180,标记为S_1、S_2、S_3与S_4)的养分含量及相对饲喂价值(RFV)、总可消化养分(TDN)、干物质采食量(DMI)、可消化干物质(DDM)和牧草相对饲用品质(RFQ)进行评价。利用体外模拟发酵产气技术评定不同收割时期的甜高粱在3、6、9、12、24、36和48 h体外产气规律,估算降解率。结果表明,1)不同收割时期的甜高粱的干物质(DM)、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脂肪(EE)和粗灰分(Ash)含量差异均显著(P0.05)。2)不同收割时期的甜高粱的RFV、DMI、RFQ呈现出S_1S_4S_3S_2,差异极显著(P0.001)。S_1和S_4的TDN和DDM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极显著高于S_2和S_3(P0.001)。3)在培养12 h之前,不同收割时期的甜高粱产气量(GP)差异极显著(P0.001),且S_3的GP最高;24 h后,S_4的GP显著高于S_2(P0.05);培养36 h后不同收割时期的甜高粱GP差异不显著(P0.05)。4)不同时期收割的甜高粱在发酵12、24、48 h的干物质消失率(DMD)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结果,8月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甜高粱进行收割时饲用价值最好。  相似文献   

19.
饲用苎麻青贮特性及其青贮前后营养成分与饲用价值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切碎长度对饲用苎麻青贮特性的影响,试验将饲用苎麻分别切碎1、2和3 cm3种长度后青贮60 d,然后对样品进行感官评价与实验室分析,并与饲用苎麻青贮前营养成分及饲用价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1和2 cm组饲用苎麻青贮发酵品质定级为1级优等,而3 cm组饲用苎麻青贮发酵品质定级为2级尚好。2)1、2和3 cm组饲用苎麻青贮的氨态氮占总氮比及乙酸、丙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2 cm组饲用苎麻青贮的p H显著低于1和3 cm组(P0.05);2 cm组饲用苎麻青贮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1和3 cm组(P0.05)。3)饲用苎麻青贮前后的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3 cm组的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并且1和3 cm组的总能显著高于2 cm组和青贮前的饲用苎麻组(P0.05)。4)饲用苎麻青贮前后的粗饲料干物质采食量(DMI)、可消化干物质(DDM)和有机物质消化率(OMD)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1 cm组的相对饲用价值(RFV)为最低,显著低于2 cm组(P0.05)。综合分析,2 cm切碎长度饲用苎麻青贮的发酵效果、营养成分和饲用价值较佳,具有较高的实际生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青贮桑叶替代青贮玉米对奶山羊生产性能、乳品质、养分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参数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30头胎次、产羔日期、产奶量、体重相近的西农萨能奶山羊,随机分成2组,每组15头。玉米组饲喂青贮玉米全混合日粮,其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粗蛋白质含量和消化能分别为26.97%、47.05%、17.54%和5.56 MJ/kg;桑叶组饲喂青贮桑叶全混合日粮,其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粗蛋白质含量和消化能分别为25.62%、46.85%、17.88%和5.67 MJ/kg。预试期10 d,正试期42 d。结果表明:1)桑叶组的干物质采食量极显著高于玉米组(P0.01),产奶量显著高于玉米组(P0.05)。饲料转化率在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桑叶组的乳蛋白率极显著高于玉米组(P0.01),非乳脂固体含量显著高于玉米组(P0.05)。体细胞数、乳脂率、乳糖率和乳中尿素氮含量在2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3)桑叶组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玉米组(P0.01),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玉米组(P0.05)。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粗脂肪表观消化率在2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4)桑叶组的瘤胃液pH极显著低于玉米组(P0.01),瘤胃液乙酸、丙酸、丁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均极显著高于玉米组(P0.01),瘤胃液异戊酸浓度显著高于玉米组(P0.05)。瘤胃液氨态氮、异丁酸、戊酸浓度在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5)桑叶组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极显著高于玉米组(P0.01),血清尿素氮含量极显著低于玉米组(P0.01)。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葡萄糖含量及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在2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青贮桑叶同比例替代青贮玉米可以促进奶山羊瘤胃发酵,提高养分表观消化率,增加产奶量,改善乳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