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为了解六安地区油菜蚜虫种群发生特点,于2017年10月至2020年5月,利用黄板诱集和田间系统调查开展了油菜有翅蚜、若虫种群消长动态监测,研究了田间种群变化与气温、降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有翅蚜发生呈现1个发生主峰期,即11—12月;若虫发生有3个峰期,即11月下旬至12月、翌年1月、翌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油菜整个生育期月均气温3~25℃,月均降雨量21~261 mm,有翅蚜种群发生量与气温变化成极显著负相关,与降雨量成显著负相关。若虫种群量在寄主油菜品种中双11上,与气温显著相关,与降雨量微弱相关;在寄主品种秦优10号上,与气温低显著相关,与降雨量微弱相关;在寄主品种中核杂418上,与气温显著相关,与降雨量微弱相关。综上所述,油菜有翅蚜和若虫种群发生动态与油菜生长期相吻合,气温是影响油菜蚜虫种群构建与消长的关键因子,降雨量对油菜蚜虫田间种群动态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不同栽培形式大豆田蚜虫种群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在不打药的情况下,对不同栽培形式大豆田大豆蚜虫的消长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3.
4.
玉米田蚜虫天敌及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0~1991年研究表明,沈阳等地玉米田蚜虫天敌有昆虫纲13种,蜘蛛纲2种,真菌1种。异色瓢虫、黑背毛瓢虫、龟纹瓢虫为优势种群,还探明优势种群田间种群动态,为保护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BtA高效生物杀虫剂(1000倍液)防治同翅目蚜虫,1d后虫口减退率达88.8%,到了第7d,防治效果达95.6%,与1000倍液的乐果乳剂相似,杀虫速率比乐果高20个百分点.通过蚜虫田间种群动态模拟,得到方程y=a+bx-cx2,可指导田间防治蚜虫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蚜虫的消长与春大豆花叶病毒病的田间流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黄色皿在江苏扬州、南京、句容等地春大豆田间诱集调查有翅蚜迁飞消长情况,定点定株调查春大豆无翅蚜数量变化动态。研究表明:迁飞的有翅蚜是春大豆花叶病毒病田间传播流行的主要介体,大豆植株上无翅蚜量的多少与病毒病的发生和流行没有关系;传播大豆花叶病毒病的主要蚜虫种类有桃蚜(Myzuspersicae)、豆蚜(Aphis craccioora)、菜蚜(Rhopalosiphum pseudobrassicae)等,不同地区、不同年份迁飞种的种类、数量及出现时期有差异;在蚜虫迁飞高峰期间,大豆田间植株生育期越早,病毒病发生越重;用常规杀虫药剂防治这类非持久性蚜虫传播的大豆花叶病毒病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柴胡苗期主要害早及主要天敌瓢虫、蜘蛛的种群消长动态的系统调查,表明蚜虫的种群数量变动与天敌的数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10563、0.83672。此外,降雨在一定程度上也可阻止蚜虫种群数量的增长。为柴胡害虫的生态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田间系统调查,了解了莒蓿蚜虫天敌种类和优势种群,并对苜蓿蚜虫与其优势种天敌龟纹瓢虫的田间消长规律进行了研究,显示了天敌龟纹瓢虫种群数量对苜蓿蚜虫具有明显跟随效应.  相似文献   

9.
根据1962—2011年黔南州12个气象观测站的实况降水量、气温月资料,计算蒸发量及可利用降水量。分析出可利用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及可利用降水量与降水量、气温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降水量与可利用降水呈显著正相关,气温与可利用降水在7—8月呈负相关;设定降水量、气温的变化,计算可利用降水的变化量,在各月变化中,6月变化较小,12月变化最大,变化曲线可以用2次多项式拟合。  相似文献   

10.
对重庆市郊区1998年至1999年春玉米上蚜虫种群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在春玉米上取食危害的蚜虫主要有4种,以玉米蚜为优势种群.玉米蚜虫混合种群的数量消长呈现5月中下旬和6月下旬两个高峰;几种蚜虫的混合种群在玉米田中的动态分布始终呈聚集分布.采用负二项分布K和聚块型指标M*/X对聚集或扩散的趋势分析判断表明,随着玉米的生长发育,玉米蚜虫表现出扩散-聚集-再扩散-再聚集的趋势,而且聚集强度的变化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柴胡苗期蚜虫及主要天敌瓢虫、蜘蛛的种群消长动态的系统研究,明确了蚜虫及其主要天敌的种群消长动态,表明蚜虫的种群数量变动与天敌的数量密切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106、0.8367。但二者之间存在时滞效应,存在明显的追随现象。认为柴胡苗期蚜虫为害可不必防治,只须充分保护利用天敌即可达到控制蚜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固原市马铃薯蚜虫种群时空动态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固原市马铃薯蚜虫的种群及时空动态分布规律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危害马铃薯大田生产的主要优势种群为棉蚜和桃蚜。马铃薯蚜虫始见期一般为6月上旬。在气候冷凉的马铃薯种植区,田间蚜虫少,迁飞扩散较慢;在气候温和种植区,田间蚜量较多,迁飞扩散相对频繁。降水量是蚜虫田间消长的重要因素,5月份气温低不利于蚜虫迁入,降水频繁抑制有翅蚜在田间的迁飞。蚜虫在田间分布数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近风口、中间点、远风口。大风有助于翅蚜进行较远距离迁飞,有翅蚜处女迁飞距离为60 m。  相似文献   

13.
敦煌市棉田蚜虫及天敌种群消长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敦煌棉区为害棉花的4种蚜虫的田间消长动态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棉田蚜虫在小发生年份其消长出现两个高峰,在田间取食时间相对较短;大发生年份出现一个高峰,蚜虫在田间为害时间很长;小发生年份的益害比高于大发生年份。并推导出了黄盆诱集有翅棉蚜量预报20d后田间棉蚜量的关系Y=0.022 1.017x,为综合防治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苹果蠹蛾雄虫发生动态及其与气温和降水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系统监测的方法调查研究了2018—2020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梨树上苹果蠹蛾雄虫种群发生动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金武地区苹果蠹蛾1a发生2代,雄虫的月诱虫总量(y)与月气温总量(x)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回归模型方程为y=0.1947x-58.967(R2=0.8076);苹果蠹蛾雄虫的月诱虫总量(y)与...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出防治大豆蚜虫高效的农药及用量,选用常见5种杀虫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5%啶虫脒乳油、20%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20%噻虫胺悬浮剂、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20%双甲脒乳油对大豆蚜虫的LC50分别为3.172、0.328、4.889、4.516、2.108 mg/L;田间防效结果表明,5%啶虫脒乳油、20%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20%噻虫胺悬浮剂1000倍液和20%双甲脒乳油1000、2000倍液对大豆蚜虫防效较好,药后3 d,防效分别为95.05%、94.74%、88.02%、89.67%和87.02%,药后15 d,防效分别为92.01%、90.70%、88.28%、97.64%和88.35%.在大豆蚜虫的田间防治中,可推荐使用5%啶虫脒乳油、20%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和20%噻虫胺悬浮剂1000倍液和20%双甲脒乳油1000~2000倍液.  相似文献   

16.
为充分利用天敌昆虫大面积综合防治大豆蚜虫,对牡丹江丘陵半山区大豆蚜天敌昆虫种类及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牡丹江丘陵半山区大豆蚜优势天敌主要有草蛉、食蚜蝇、瓢虫和寄生蜂(僵蚜)。各优势天敌主要出现在大豆蚜的发生初期(6月末7月初),高峰期出现在大豆的花期(7月中旬左右),消失于大豆成熟初期。而天敌种群以草蛉出现最早,其次是瓢虫。天敌种群的动态变化随着大豆蚜虫发生量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7.
大豆蚜是危害大豆的主要害虫。通过吸虫塔对迁飞蚜进行监测明确大豆蚜迁飞规律,田间系统调查明确大豆蚜田间种群消长规律。结果表明:田间调查大豆蚜虫6月中下旬始见,9月上中旬结束,高峰期在7月上旬到8月中旬;大豆迁飞蚜7月上中旬始见,9月中下旬结束,高峰期在7月中下旬到9月上中旬;吸虫塔收集小型迁飞昆虫有草蛉、褐蛉、小花蝽、蝽中号、龟纹瓢虫、食蚜蝇、瓢虫、中蝽大,其中以瓢虫、小花蝽、草蛉、食蚜蝇较多。  相似文献   

18.
1991~1993年,在豫西各地调查结果表明,为害苹果的蚜虫共有6种,其中绣线菊蚜Aphis citricoal vom der Goot、苹果瘤蚜Myzws malisuctus Mats。发生最为严重。绣线菊蚜在一年中有两个发生高峰,分别在6月中下旬及9月下旬至10月初,在不同树龄及不同间作方式下,其种群动态有明显的差异。苹果瘤蚜只有一个发生高峰,且发生期比锈线菊蚜早20天左右。两种蚜虫均以卵在当年生枝条上越冬。  相似文献   

19.
小菜蛾在春油菜生育历期及田间种群动态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菜蛾在密山地区春油菜田中每年发生3代,无滞育现象;5月下旬田间始见成虫,7月上旬幼虫出现第一次高峰。在适温范围内33d完成一个世代;各虫态生育历期与环境温度呈负相关,成虫产卵量随温度上升而降低。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大豆食心虫与大豆蚜虫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给种植户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本文主要分析这两种病害的发生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