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种植密度对新疆高产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研究在北疆生态条件下,种植密度对高产棉花品种新陆早33号叶片光合速率、冠层结构、叶面积指数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分析探讨了种植密度对新疆棉花高产影响的生理机理.结果表明,种植密度越小,单株叶片光合速率越大;随种植密度增大,叶面积指数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但在盛铃期,31.5万株/hm2处理密度过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个体发育,造成叶面积指数下降,其叶面指数小于27万株/hm2处理;高密度条件下植株个体发育不良,群体内部条件趋于恶化,造成冠层结构不良,导致叶片衰老和光合功能衰退加快,干物质积累、分配及纤维主要品质指标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就产量而言,22.5万株/hm2处理产量最高,27万株/hm2处理、31.5万株/hm2处理次之;就品质来讲,随种植密度增大,棉纤维长度、比强度有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2.
高粱不同群体类型植株冠层特性与物质生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增加种植密度是提高高粱产量的重要措施,但密度增加使得高粱群体的冠层更加郁闭,如何在高密度下改善冠层特性成为保障高粱高产的重要条件。在高密度(1.25×105株.hm-2)条件下,采用不同种植方式(大垄双行、等行距和穴播)构建3个不同的高粱群体,对它们的冠层叶片结构性状、功能叶光合特性、冠层微环境以及产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3个高粱群体中,大垄双行种植群体产量最高,为7808.9kg.hm-2,其冠层顶部叶片叶面积较小、叶向值高、相对挺直,功能叶的光合优势也较明显,此外,比较其他群体,该群体叶面积指数适宜,光照分布合理,通风性好。综合分析表明,在高密度种植条件下,大垄双行种植方式能够优化群体植株的冠层结构,改善光合生产环境,有明显的增产优势。  相似文献   

3.
大豆窄行平播密植条件下的干物质积累规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窄行平播密植条件下大豆的干物质积累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 ,干物质在整个生育期内积累动态呈“S”型曲线。窄行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高于垄作对照 ,并在一定密度范围内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但密度过大 ,干物质积累量反而下降。窄行平播密植在一定密度范围内能增产 ;显著地提高群体的叶面积指数和前期冠层光截获率 ,但并不改变各生理参数在整个生育期内的生育动态 ,对产量构成因素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新疆旱区不同种植密度对花生光合生理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寻在新疆旱区不同密度处理花生的光合生理及产量变化,找出在新疆特殊生态条件下密度与产量的最佳配置,以指导生产实践.[方法]设置5种(A~E)不同密度,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花生光合生理变化及产量性状变化规律.[结果]种植密度对花生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及光合势影响较大,在出苗后44d,在低密度范围内(1.35×105~1.5×105穴/hm2),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量随密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在高密度范围内(1.65 ×105 ~ 1.95 × 105穴/hm2),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量随密度的增加呈减少趋势.不同群体密度下的叶面积系数随着生育期的增长不断增加,出苗后98 d达到最大值,出苗后107 d,密度进一步增加,叶面积系数反而下降.叶绿素含量整体趋势高密度处理(1.65×105~1.95×105穴/hm2)叶绿素含量高于低密度处理(1.35×105~1.5×105穴/hrn2).光合势在出苗后64 ~77 d的群体光合势最大,约占整个生育阶段的18; ~20;.群体光合势随着密度的增加先升高后下降趋势.[结论]高密度处理(1.65 ×105 ~1.95×105穴/hm2)在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及叶绿素含量变化相对均衡,而在经济性状及产量性状均优于低密度处理,相应的高密度配置在生产上更有利于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5.
新疆不同耐密型玉米品种光合性能及产量构成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滴灌条件下不同耐密型玉米品种光合性能及产量构成特征,为新疆玉米大面积高产栽培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在新疆气候生态条件下,选择5个不同耐密型玉米品种,在3个种植密度条件下探讨各处理群体冠层光合性能指标、干物质积累及其产量构成的特征.[结果]耐密型品种中单909叶面积指数(LAI)大小适宜,LAI到达峰值的时间较早,抽雄前与灌浆后LAI变化速率较小;花后光合势的比例、净同化率较高,粒叶比较大,总干物质和生殖器官干物质积累时间较长,高密度下收获株穗数和产量较高;稀植大穗型品种中单808虽然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均较高、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大,但花后光合势所占比例、净同化率和粒叶比均随密度增加显著降低.在高密度条件下(13.5×104株/hm2),群体收获穗数及穗粒重显著降低,严重制约了产量的进一步提高.[结论]在新疆干旱气候生态条件下,利用膜下滴灌技术,充分利用丰富的光照资源优势,选用冠层光合性能强的耐密型玉米品种,通过增加种植密度,挖掘品种自身的高产潜力,最终实现大面积丰产稳产.  相似文献   

6.
玉米不同群体对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播种密度和种植方式对玉米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量和产量的影响,试验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以不同种植密度和种植方式为处理,分析了玉米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量和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各时期叶面积指数均以高密度处理最高,说明叶面积指数随着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加.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单株的干物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糜子群体在条播和穴播播种方式和不同种植密度互作的冠层结构特征及增产效应,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以播种方式为主区(条播和穴播,分别记作T和X),以3种种植密度为副区(45万、90万、135万株/hm2,分别记作D1、D2、D3),在大田环境下测定糜子群体的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冠层有效辐射截获量、冠层透光率、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试验结果显示:穴播较传统条播能够形成更加优质的冠层结构进而提高产量,搭配低密度播种有助于叶片干物质积累和穗部干物质的积累。在成熟期,条播处理糜子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而递增,D1处理较D2、D3处理分别增加6.12%和1.46%,穴播则先增后减,D2处理较D1和D3分别增加9.47%和9.74%。主效应和交互效应显示,播种方式和密度互作对糜子穗长、主穗质量和主穗粒质量影响极显著,对糜子抽穗后前期叶面积指数、冠层的光合有效辐射截获量、透光率影响显著;播种方式对穗长和产量影响极显著,种植密度对主穗质量影响极显著,对产量影响显著。主成分-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糜子穴播搭配密度45万~90万株/hm2时糜子群体能够充分有效地利...  相似文献   

8.
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夏玉米冠层结构和光合势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通过不同密度条件对夏玉米(郑单958、先玉335、东单335和东单80)的形态特征、叶面积指数、冠层透光率和光合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株中穗型品种郑单958在高密度处理时各项冠层结构指标及光合性能指标较优;大株大穗型品种东单80在低密度处理时各项指标较优;中株中穗型品种东单335和大株中穗型品种先玉335在中高密度处理时各项指标较优.冠层内透光率、叶夹角、茎粗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表明高密度易造成群体内光分布不合理,导致产量的下降.不同品种在适宜的种植密度下,群体穗位层透光率较大,叶面积发展动态较为合理,尤其中上层叶片LAI高值持续期较长;吐丝后的群体LAD较高,后期光合面积持续时间较长,有利于玉米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种植密度对郑单958干物质生产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郑单958,丹玉39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处理对两品种干物质生产、叶面积指数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和丹玉39相比,郑单958叶片、茎秆和雄穗的干物质积累量较高,子粒干物质积累量相对较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两品种子粒的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叶面积指数和经济系数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均呈上升趋势,郑单958在5 000株/667m2种植密度处理下,叶面积指数均高于丹玉39;和丹玉39相比,郑单958的株高和穗位较矮,穗长和秃尖较短,果穗较细,百粒重较小,在5 000株/667m2种植密度下产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0.
种植密度对春玉米超试1号产量及源库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紧凑型玉米品种超试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其源库特性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群体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叶片的叶绿素SPAD值和比叶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下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单株每穗粒数和可粒重降低,其库容量下降,但高密度处理(9.67万株/hm2)的产量显著提高,比6.75、...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和密度对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选用玉米品种兴垦3和丰禾1为试验材料,采用3种行距配置和4个种植密度,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和密度下玉米的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的变化。[结果]不同种植方式下,2个株型品种在R2种植方式下的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产量等均高于其他处理;不同种植密度下,兴垦3和丰禾1在M1和M2密度下较好。[结论]不同株型玉米在合理的种植密度下采用R2种植方式能够显著改善玉米群体结构,减少株间竞争,提高群体光合性能,从而提高玉米的产量。在玉米种植上,种植方式R2优势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2.
水稻叶片形态、群体结构和产量对种植密度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分析水稻叶片形态、群体结构和产量对种植密度的响应,以中籼稻高产选系JW10、JW103、JW113和JW34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低密度(1 hm21.8×105穴)、中等密度(1 hm23.0×105穴)、高密度(1 hm24.2×105穴)]条件下水稻叶片形态、叶面积指数、叶面积垂直分布、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干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的特点。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处理下,水稻叶片宽度及披垂度均发生了变化。中等密度处理下,齐穗期水稻上层叶面积比例高于低密度和高密度处理;中等密度处理下齐穗期水稻的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居于低密度处理与高密度处理之间,但随齐穗后天数的增加,中等密度处理下水稻光合能力的优势逐渐增大。因此,在现有的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下,维持1 hm23.0×105穴的种植密度是水稻取得高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不同密度条件下高产青稞藏青2000冠层结构特征与产量的关系,在大田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187.5、225.0、262.5 kg/hm~2 3个密度水平对藏青2000的冠层结构特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藏青2000在高密度(262.5 kg/hm~2)条件下具有较高的产量(5 883.34 kg/hm~2),比低密度和中密度分别提高13.90%和11.49%;具有高产特性的株高为101.44 cm,穗长为6.42 cm,穗下节长为26.39 cm,茎粗为4.39 mm;叶面积指数除成熟期之外,各生育期内高密度显著高于其他2个密度处理;冠层透光率在高密度条件下出现在生育期的中期,即抽穗期,达27.0,显著高于中密度(22.0)和低密度(8.0),说明在高密度条件下植株生长最旺盛期底层透光率依然较高;旗叶SPAD值抽穗期之后随着生育进程降低,且在低密度条件下下降明显,从孕穗期至灌浆期下降了50%,而在高密度下下降不明显(32%),灌浆期高密度条件下叶片SPAD值最高,为33.55,其次中密度为26.41、低密度为23.45,说明后期高密度条件下叶片SPAD值高,旗叶叶片衰老较慢,延长了叶片光合时间,有利于后期产量的形成。以上特性均表明,在林芝市种植藏青2000时适当加大播种密度,将有利于产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选用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采用3种行距配置( R1:行距40 cm,R2:行距50 cm,R3:行距65 cm)和4个种植密度(M1:4.5万株/hm2,M2:6万株/hm2,M3:7.5万株/hm2,M4:9万株/hm2),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和密度下玉米的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下,郑单958在R2种植方式下的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产量等均高于其他处理;不同种植密度下,郑单958在高密度下各指标均好于其他处理,说明在合理的种植密度下采用R2种植方式能够显著改善玉米群体结构,减少株间竞争,提高群体光合性能,从而提高了玉米的产量。因此,在玉米种植上,种植方式R2优势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5.
不同种植密度下甘蓝型油菜光合生理特性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给甘蓝型油菜的高产栽培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本试验在不同密度水平下测定了油菜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干物质积累量、可溶性糖含量等光合生理指标,探讨密度对油菜光合生理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一直下降,绿叶面积在30万株·hm~(-2)达到最高;叶面积指数和光能截获率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升高;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在种植密度超过20万株·hm~(-2)以后开始下降,水分利用效率和气孔限制值则随着密度的增加一直下降;油菜单株干物质积累量随着密度增加而下降,而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则随着密度增加而升高;可溶性糖含量随密度的增加而下降,总蛋白含量在30万株·hm~(-2)时候达到最高水平。【结论】油菜种植密度对不同的光合生理指标影响不同,应根据育种方向和生产需求选取合理的密度进行种植。本研究为甘蓝型油菜的高光效育种和高产栽培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北疆棉花合理密植技术及其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影响棉花产量的主要因子种植密度为主要处理,分析测定棉花各生育期的根系干物质积累、茎秆和叶片的干物质变化、叶面积指数和叶片光合速率变化以及棉花生育进程和产量构成,研究棉花合理密植技术及其机理。结果表明,中等肥力棉田膜下滴灌栽培时的最佳收获密度为1.20万/667 m2,播种密度1.40万/667 m2,实现匀株密植,说明北疆中等肥力棉田中密度栽培时具有较高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17.
灌水量和群体密度对籽瓜主要生理参数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置高、中、低3个灌溉水平和高密度、中密度、中低密度、低密度4种密度处理,研究灌水量和群体密度对籽瓜产量和生理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量和群体密度对籽瓜产量、干物质积累及10粒长、宽均影响显著。高密度条件下籽瓜产量为3 093.27kg·hm-2,高于其他密度处理;中等灌水量籽瓜产量为3 154.58kg·hm-2,高于高、低灌水量。不同处理条件下籽瓜干物质积累均符合Logistic曲线。高密度下籽瓜最高叶面积指数、群体总光合势高于其他密度。不同灌水量籽瓜各生理参数变化规律不同。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适用于干旱区滴灌甜菜的施氮量及种植密度,于2020-2021年在新疆塔额盆地进行3个施氮量[低氮60 kg/hm2(N1)、中氮180 kg/hm2(N2)、高氮270 kg/hm2(N3)]和3个种植密度[高密度13.3万株/hm2(D1)、中密度11.3万株/hm2(D2)、低密度9.6万株/hm2(D3)]的双因素大田试验,研究施氮量与密度互作对滴灌甜菜生长、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甜菜的单株根质量、块根产量和糖产量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但随种植密度增加而降低。与低氮低密处理(N1D3)相比,高氮低密处理(N3D3)的单株根质量、块根产量和糖产量显著提高63.48%、32.81%、22.11%。虽然增加施氮量和种植密度使甜菜在生育期内的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但显著降低出苗后90 d和120 d冠层的总叶绿素含量(Chl)及RubisCO活性,使冠层的净光合速率及气孔导度显著低于低密度处理。而高施氮量处理(N3)与中施氮量(N2)之间的光合特性的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在干旱区滴灌甜菜种植过程中,建议的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分别为9.6万株/hm2和180 kg/hm2,该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可通过提高冠层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碳同化过程增加单株根质量和块根产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密度下新葵18号的干物质积累、叶面积及叶面积指数、产量和含油率,分析种植密度对新葵18号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方法]调查不同种植密度下新葵18号的生长数据,计算不同处理的干物质积累、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和产量,并测定含油率.[结果]种植密度对新葵18号的生长发育有着显著影响,低密度处理(4 000株/667 m2)的单株叶面积较高,高密度处理(5 500株/667 m2)的叶面积指数较高,产量、含油率和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方面以处理5 000株/667 m2的值最高.产量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但是密度超过5 000株/667 m2后,产量则表现出减少的趋势.[结论]适宜的种植密度可以调节新葵18号个体发育,最大发挥群体效应,在新疆5 000株/667 m2是新葵18号的适宜种植密度,可以取得较高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明不同密度下扩行缩株(扩行距缩株距)栽培模式对黄淮海夏玉米产量和群体结构的调控效应。【方法】2018—2019年以密植高产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设置3种行距,即60 cm(B1)、80 cm(B2)、100 cm(B3)等行距;2个种植密度,即67 500株/hm2(D1)和82 500株/hm2(D2),采用裂区设计形成不同的栽培模式。【结果】与D1密度相比,D2密度能显著提高夏玉米群体叶面积和光合势,改善群体的光能利用,增加群体的干物质积累量,促进产量的增加。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扩行缩株对夏玉米群体结构的影响存在差异。在67 500株/hm2密度下,扩行缩株对产量的影响不显著,在82 500株/hm2密度下,B2处理较B1和B3处理2年平均增产9.45%和11.48%,主要是由于行粒数增加引起的穗粒数增加。在此密度下,B2处理较B1处理显著提高花后群体叶面积指数(LAI),显著延缓中下部叶片衰老,增加花后夏玉米群体光合势,茎叶夹角增大,叶向值减小,穗位叶层和底层透光率明显增加,消光系数减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增加,花后干物质转移量降低。表明高密度条件下,80 cm扩行的等行距模式有利于构建高效的光合群体结构,延缓叶片衰老,增加夏玉米群体干物质生产与积累,从而提高产量。【结论】黄淮海平原夏玉米通过增加种植密度并适当扩行缩株可实现光能资源高效利用和产量协同提高,本试验条件下,推荐82 500株/hm2密度搭配80 cm等行距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