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设施内番茄连作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国内保护地番茄的品质和产量。番茄-分蘖洋葱套作和添加生物炭栽培能有效缓解番茄连作障碍,促进生长,提高产量并保持根际的土壤健康。本研究探索分蘖洋葱套作和添加生物炭对番茄生长情况、品质测定及根际土壤酶的影响。本试验于2017年3~8月在大庆市大同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航天育种基地3号棚室中进行,试验地是连作3年的连作番茄地。以番茄-分蘖洋葱套作和添加生物炭的栽培模式为研究对象,试验共设4个处理:番茄单作不添加生物碳、番茄单作添加生物炭、分蘖洋葱套作番茄不添加生物炭和分蘖洋葱套作番茄添加生物炭。分别在30天、60天、90天后测定生长指标(株高、茎粗)和品质测定(维生素C、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可溶性蛋白)。用5点取样法取根际土壤,测定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脱氢酶活性。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分蘖洋葱套作和添加生物炭处理均显著增加番茄株高和茎粗,促进的番茄的生长发育。番茄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脱氢酶活性显著升高。添加生物炭提高果实的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和糖酸比,改善了番茄的品质。但是套作和单作相比,虽然降低了糖酸比,但增加了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可见,分蘖洋葱套作番茄及添加生物炭的栽培模式更好地促进了番茄的生长,提高了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脱氢酶活性。提高了产量,虽降低果实糖酸比,但提高了果实中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  相似文献   

2.
分蘖洋葱伴生可减轻番茄根结线虫病,但是否与分蘖洋葱鳞茎中黄酮类化合物有关尚不清楚.以南方根结线虫和44份分蘖洋葱种质为试验材料,研究了44份分蘖洋葱鳞茎中黄酮类化合物(芦丁、杨梅黄酮、山奈酚、槲皮素及总黄酮)含量及其对番茄根结线虫死亡率、虫卵孵化抑制率以及线虫趋化性Cf值的影响,同时分析了黄酮类化合物与根结线虫发病率、病情指数、土壤虫口防效以及根结指数间相关性.结果表明,44份分蘖洋葱鳞茎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为593.22~2204.88 mg·100 g-1 DW,其中M11和M51鳞茎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较高,为2186.59和2204.88 mg·100 g-1 DW,以槲皮素为主;分蘖洋葱鳞茎中杨梅黄酮、槲皮素、山奈酚及总黄酮含量均与根结线虫虫卵孵化抑制率呈显著正相关,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均与根结线虫趋化性Cf值呈显著负相关,杨梅黄酮与土壤虫口防效呈显著正相关,与番茄根结线虫病情指数和根结指数呈显著负相关;槲皮素与番茄根结指数、根结线虫病情指数和发病率呈显著负相关.综上,分蘖洋葱伴生减轻番茄根结线虫病,与分蘖洋葱鳞茎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西瓜根际土壤酶及微生物对小麦伴生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作障碍是限制设施西瓜生产的重要因素,合理地运用地上部生物多样性是解决连作障碍的有效手段。为探讨连作西瓜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对小麦伴生的响应,采用连作西瓜土壤进行盆栽试验,设置D123小麦伴生西瓜、D125小麦伴生西瓜、西瓜单作和无苗对照4个处理,研究土壤酶活性、微生物区系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对小麦伴生的响应。结果表明,D123小麦伴生处理的根际土壤微生物总数和放线菌数量分别比西瓜单作增加了45.21%和130.20%,根际土壤放线菌的比例比西瓜单作增加了7.6%;D125小麦伴生处理的根际土壤细菌数量比西瓜单作增加了40.89%,根际细菌的比例比西瓜单作增加了10.81%。同时,两种小麦伴生处理均降低了西瓜根际土壤真菌的比例,提高了西瓜根际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降低了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提高了多酚氧化酶和蔗糖酶活性。可见,连作西瓜根际对小麦伴生产生了积极的响应。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分蘖洋葱伴生番茄土壤微生物对减轻番茄黄萎病的作用,以分蘖洋葱伴生番茄为研究对象,通过植物-土壤微生物反馈试验分析分蘖洋葱伴生番茄根际微生物对黄萎病病情指数、发病率以及抗性相关酶及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接种V.dahliae 10 d和 15 d后,接种分蘖洋葱伴生番茄根际土处理(I)的番茄黄萎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显著低于接种单作番茄根际土处理(M)。在接种V.dahliae 48 h后,具有伴生根际土壤处理(TI)的番茄根系PRPR1、P2、RPR3)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具有单作根际土壤处理(TM),分别上调2.00倍、1.43倍和1.74倍。在接种V.dahliae 24 h、48 h和96 h后,TI的PPO 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TM,分别上调1.98倍、2.41倍和1.51倍;在接种 V.dahliae 24 h 和48 h后, TI处理的番茄根系 PAL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TM,分别上调1.20倍和1.19倍;与TM处理相比,TI处理的番茄根系LOX 相对表达量在接种V.dahliae 96 h后显著上调1.37倍。在接种 V.dahliae 48 h和96 h后,TI处理的PAL、PPO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显著高于TM处理;而TI处理SOD活性(229.06 U·g-1)仅在接种 V.dahliae 48 h后显著高于TM处理。因此,分蘖洋葱伴生番茄减轻黄萎病病害,与分蘖洋葱伴生番茄根际土壤微生物提高番茄抗性基因表达和防御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明确香葱伴生对番茄青枯病及根际微生态特征的影响,揭示香葱伴生番茄降低青枯病发病率的机理。【方法】通过田间试验设置番茄单作和香葱伴生番茄 2 个处理,分别采集单作发病番茄(QK)、单作健康番茄(NBS)和香葱伴生番茄(BS)的根际土壤,应用 16S rDNA 高通量测序和液相色谱 - 质谱联用(LC-MS)技术,探究香葱伴生对番茄根际微生态特征的影响。【结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番茄单作处理和香葱伴生番茄处理的青枯病平均病株率分别为 50.48、31.43%,香葱伴生番茄处理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效果为 37.74%。16S rDNA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BS、NBS 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相对丰度和多样性均显著高于 QK;与 QK 相比,BS 和 NBS 根际土壤细菌茄科雷尔氏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降低,而芽孢杆菌属相对丰度升高;与 NBS 相比,BS 根际土壤细菌茄科雷尔氏菌属相对丰度降低,芽孢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提高。利用 LC-MS 技术共鉴定出番茄根际土壤代谢物 586 种,其中正离子模式代谢物 320 种,负离子模式代谢物 266 种,并将代谢物的功能注释至新陈代谢、遗传信息加工和环境信息加工等代谢通路;与 NBS 相比,BS 根际土壤代谢物中的缬氨酸、L- 天冬酰胺和柠檬酸的含量均显著降低,L- 赖氨酸、谷氨酸、D- 谷氨酰胺和异亮氨酸的含量也低于 NBS,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香葱伴生番茄显著降低番茄青枯病田间发病率,改变了番茄根际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和番茄根际土壤代谢物含量。  相似文献   

6.
套作分蘖洋葱对番茄生长、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套作分蘖洋葱对番茄生长、产量形成及品质的影响。研究于2015年3月至10月在塑料大棚内进行,试验设单作番茄和分蘖洋葱套作番茄2个处理,测定了番茄株高、茎粗、产量及果实品质。结果显示,套作番茄株高、地上部干重显著高于单作(P0.05),套作后番茄产量提高11.35%。套作番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单作(P0.05),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低于单作(P0.05),糖酸比显著升高(P0.05)。综上,分蘖洋葱套作促进了番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并改善了番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棚室内多种套作模式对番茄品质的影响,筛选出较好的套种模式。于2018年3—10月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大棚内进行试验,试验设番茄单作、番茄与大蒜套作、番茄与分蘖洋葱套作、番茄与大葱套作、番茄与豌豆套作、番茄与豆角套作共6个处理,分别调查番茄的茎粗、株高、果实的单果质量、纵横径及产量,并对番茄果实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番茄红素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除套作大蒜以外,不同的套作模式番茄产量均有所提高。与分蘖洋葱套作和与大蒜套作后果实硬度显著高于番茄单作;与分蘖洋葱套作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番茄单作;与分蘖洋葱套作、与豌豆套作后果实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番茄单作;与分蘖洋葱套作后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低于番茄单作;与分蘖洋葱套作的番茄果实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单作;番茄与大蒜套作后果实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与分蘖洋葱套作、与豌豆套作、与豆角套作后的果实番茄红素含量显著高于番茄单作;番茄与大蒜套作、与分蘖洋葱套作后的果实的糖酸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上,合理地间套作有利于提高番茄的品质和产量,其中与分蘖洋葱套作番茄栽培效果较好,可以在黑龙江省大庆地区棚室栽培中试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采用室内模拟培养的研究方法,对4种森林生态系统(天然更新常绿阔叶林、一代杉木老龄林、二代杉木萌芽天然更新林、二代杉木人工林)土壤酚类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常温或冷藏状态下,各系统土壤总酚、复合态酚和水溶性酚含量基本上呈现明显降低的趋势,各系统土壤总酚、复合态酚和水溶性酚的总消解率分别为64.91%-91.21%、58.13%-83.24%和65.27%-83.78%.在冷藏状态下,土壤总酚的消解率比在常温状态的土壤低,说明低温抑制了土壤总酚的消解作用,而对土壤复合态酚和水溶性酚的消解率影响不明显.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的土壤总酚和复合态酚的消解率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水溶性酚的消解率差异不显著.初始酚类物质含量高的土壤系统,其消解率也较高,表明如果没有外来的酚类物质继续加入,土壤中各种酚类物质的消解率较高.由此推测,在野外自然条件下,酚类物质在土壤中发生严重积累并造成林木中毒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种间伴生改善西瓜根际微土壤生态环境的作用机理,以茼蒿、大葱、小麦与目标作物西瓜同穴育苗,研究伴生对西瓜根际土壤pH值、EC值及微生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不同伴生育苗模式均可改变西瓜根际土壤的酸碱性和电导率,促进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的生长,降低真菌数量,改善根际微生物多样性,提高根际土壤脱氢酶、脲酶、转化酶及多酚氧化酶的活性。综合考虑,茼蒿的改良作用明显优于小麦和大葱,其与中晚熟、早熟西瓜伴生后,pH值分别提高69.05%、25.93%,EC值降低47.62%、47.37%;生物多样性指数提高37.77%、11.98%;土壤脱氢酶活性提高105.79%、160.78%,转化酶活性提高24.56%、14.93%,脲酶活性提高15.89%、86.66%,多酚氧化酶提高18.18%、22.83%。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脱氢酶、转化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及其他相关微生物数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综上所述,茼蒿、大葱、小麦与不同基因型西瓜伴生均提高根区土壤酶活性,改善微生物结构,以茼蒿伴生育苗效果最好;同时,可以通过人为改变土壤相关酶活性调节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  相似文献   

10.
通过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对苗期大豆、玉米根际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蔗糖酶活性和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试验共设9个处理,分别在前茬作物为大豆、玉米和大豆-玉米混作的土壤上种植大豆、玉米和大豆-玉米混作。结果表明,①与大豆-玉米轮作相比,大豆连作降低了根际土壤多酚氧化酶和脲酶活性,玉米连作降低了脲酶活性而提高了过氧化氢酶活性,三种种植方式下蔗糖酶活性无显著差异。②与大豆-玉米混作相比,大豆连作和玉米连作都降低了根际土壤脲酶活性,提高了根际土壤蔗糖酶的活性,根际土壤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变化不明显。在前茬为玉米的土壤处理中,大豆-玉米混作的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低于单作大豆和单作玉米的处理。③大豆连作和玉米连作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均高于大豆-玉米轮作。在前茬为玉米的土壤处理中,大豆-玉米混作的土壤微生物量氮显著高于单作大豆和单作玉米的处理。④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微生物量氮及其碳氮比都与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呈显著相关或极显著相关。因此,不同的种植方式能够影响大豆和玉米的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但变化规律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1.
探讨杉木在连栽杉木林土壤培养下,其优良无性系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酶活性以及根际和根尖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揭示杉木优良无性系对不同连栽代数土壤培养的响应机理,以不同连栽代数杉木人工林土壤为培养基质,栽植杉木无性系幼苗2a后,采用抖落法取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测定相关酶活性和根际酚类物质含量,并剪取0~2cm根尖测定酚酸类物质含量。结果表明,在杉木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中的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及酸性磷酸酶活性总体上随连栽代数增加呈下降的变化趋势,而多酚氧化酶活性呈上升的变化趋势。杉木优良无性系根际土壤中共鉴定出11种酚类物质,其中阿魏酸、没食子酸和咖啡酸相对含量较高,是最主要的酚类物质。没食子酸相对含量随连栽代数增加而增多,阿魏酸含量表现为先降后升,但均高于对照,而咖啡酸则表现为先升后降,其含量均低于对照,且三者在三代林中的含量均高于一代林;杉木根尖中共鉴定出8种酚类物质,其中儿茶素、奎尼酸和山奈酚相对含量较高。儿茶素含量逐代下降,二代林和三代林中其含量均高于对照;山奈酚含量逐代增加,而不同连栽代数中其含量均低于对照;奎尼酸含量表现为先升后降,而不同连栽代数中其含量均高于对照。相关性分析表明,鞣花酸、奎尼酸与酸性磷酸酶呈显著负相关,龙胆酸与酸性磷酸酶呈极显著正相关,芦丁、龙胆酸与多酚氧化酶呈显著负相关,鞣花酸与多酚氧化酶呈显著正相关,没食子酸与脲酶呈显著负相关;槲皮素、芦丁和香草酸与脲酶呈显著正相关,对香豆酸和山奈酚与蔗糖酶呈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杉木连栽可能会通过改变杉木根尖和根际土壤中酚类物质的积累来影响土壤酶的活性,进而影响杉木对养分的吸收利用,最终导致杉木连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棉花间作模式调节农田生态环境、缓解棉花连作障碍的作用,以棉花连作30年土壤为对象,设置棉花间作洋葱、间作孜然处理,研究两种间作模式对棉花地上部光合特性、根系生长发育及土壤酚酸类化感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间作洋葱和间作孜然处理的棉花根长、根质量、比表面积分别增加54.5%、45.7%、16.3%和22.8%、15.7%、4.9%,初花期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比对照分别增加12.7%、12.2%和20.7%、7.2%。间作洋葱、孜然处理棉花根际土壤中3种主要酚酸类化感物质总量分别降低67.9%和57.8%,与单作相比差异显著。研究表明,长期连作棉田间作洋葱、孜然降低了棉田土壤中化感物质含量,改良土壤环境,促进棉花根系生长发育,提高棉花叶片光合能力及生物量,并且间作洋葱对连作棉花生长发育的调节效果优于间作孜然,可作为缓解棉花连作障碍的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3.
采用根袋法,通过番茄盆栽试验,研究了有机肥、无机肥单施与配施对番茄根际土壤铜形态变化及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u在土壤中由土体向根际迁移,在根际土壤中Cu主要以残渣态存在,而在非根际土壤中主要以可迁移的形态存在。与不施肥对照相比,施入有机肥使土壤pH值升高,施入化肥使pH值降低。有机肥、无机肥单施与配施几乎均能增加土壤的电导率和有机质含量。根际有效态Cu含量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与电导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有机质含量关系不明显。有机肥、无机肥均能提高番茄地上生物量及根际Cu的有效性,其中有机肥、无机肥配施效果最好,并且番茄地下部Cu含量随根际土壤中有效态Cu含量增加而有上升的趋势。因此,在有机肥、无机肥配施下向根际迁移的Cu量小于番茄收获带走的Cu量,从而根际总Cu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14.
大棚西瓜由于连年种植,产生了一系列病虫害、土壤质量恶化问题,为此,研究了大蒜化感伴生对西瓜枯萎病发病率、叶片抗氧化酶、渗透调节物质、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以大蒜-西瓜化感伴生栽培模式为研究对象,设西瓜单作、化感大蒜(苗期伴生)-西瓜、化感大蒜(全生育期伴生)-西瓜等3个处理,化感伴生后统计枯萎病发病率,测定西瓜叶片抗氧化酶、渗透调节物质及其根际土壤酶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结果 表明:大蒜化感伴生后,西瓜枯萎病发病率比单作显著减少;西瓜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增加;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增加,脯氨酸减少;西瓜根际土壤真菌、尖孢镰刀菌数量减少,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加;西瓜根际土壤的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脲酶活性增加,蔗糖酶活性降低.由此可知,大蒜化感伴生栽培后,显著抑制了西瓜枯萎病发病率,促进了植株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增加了植株叶片渗透调节物质,改善了土壤菌落平衡,增强了土壤酶活性,提高了西瓜抗性和根际土壤质量,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西瓜连作障碍,在西瓜绿色优质可持续栽培方面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棚西瓜由于连年种植,产生了一系列病虫害、土壤质量恶化问题,为此,研究了大蒜化感伴生对西瓜枯萎病发病率、叶片抗氧化酶、渗透调节物质、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以大蒜-西瓜化感伴生栽培模式为研究对象,设西瓜单作、化感大蒜(苗期伴生)-西瓜、化感大蒜(全生育期伴生)-西瓜等3个处理,化感伴生后统计枯萎病发病率,测定西瓜叶片抗氧化酶、渗透调节物质及其根际土壤酶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大蒜化感伴生后,西瓜枯萎病发病率比单作显著减少;西瓜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增加;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增加,脯氨酸减少;西瓜根际土壤真菌、尖孢镰刀菌数量减少,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加;西瓜根际土壤的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脲酶活性增加,蔗糖酶活性降低。由此可知,大蒜化感伴生栽培后,显著抑制了西瓜枯萎病发病率,促进了植株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增加了植株叶片渗透调节物质,改善了土壤菌落平衡,增强了土壤酶活性,提高了西瓜抗性和根际土壤质量,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西瓜连作障碍,在西瓜绿色优质可持续栽培方面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负载枯草芽孢杆菌S16的生物炭对辣椒连作障碍土壤的修复效果,试验以辣椒连作区连作10年土壤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土壤盆栽试验,探索了负载枯草芽孢杆菌S16的生物炭对关键生育期辣椒生长、土壤有效氮磷养分、根际/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以及细菌/真菌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施负载枯草芽孢杆菌S16的生物炭与对照相比,在开花期显著促进了辣椒生长,地上部鲜、干重,地下部鲜、干重和根冠比增幅分别为152.16%、103.04%,244.20%、161.70%和41.18%;辣椒开花和结果分别提前5 d和7 d,且花朵数增加4.14倍;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降低93.16%,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提高12.30%;根际真菌数量显著降低46.08%,而放线菌显著增加325.81%,这为花期促进辣椒生长和保持根际微生物群落稳定性奠定了基础。综上所述,基施负载枯草芽孢杆菌S16的生物炭对开花期辣椒有明显促生效应,且改善了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缓解了辣椒连作的土壤障碍。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人工营养基质缓解连作障碍的作用,以黄瓜连作1~19茬的土壤和人工营养基质为试材,分析不同连作茬次的土壤和基质的pH值和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阿魏酸、香草醛、总酚含量变化以及土壤和基质浸提液对黄瓜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瓜长期连作导致土壤pH值降低,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阿魏酸和总酚含量升高;人工营养基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pH值降低和上述酚类物质积累,这种作用通常在连作第7或9茬开始发生;同时,人工营养基质也减轻了连作土壤浸提液对黄瓜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营养基质之所以能够缓解黄瓜连作障碍,可能与其减缓栽培介质酸化和酚类物质积累有关。  相似文献   

18.
大棚果蔬连作土壤肥力限制性因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揭示大棚果蔬连作的土壤肥力限制性因子,为大棚果蔬的连作经营提供参考。【方法】以草莓番茄轮作(RST)为对照,研究草莓连作2年(CS2)、草莓连作3年(CS3)、番茄连作4年(CT4)和番茄连作10年(CT10)4种果蔬种植模式对其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与RST相比,连作土壤pH呈酸化趋势,其土壤硝态氮含量有所增加,但也会造成有机质、速效磷的耗竭以及有效态微量元素(锌和铁)的缺失。与轮作相比,连作种植时果蔬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硝态氮含量分别增加了10.3%~30.0%和2.4%~23.2%;有机质减少了4.4%~8.8%和2.8%~7.4%;土壤速效磷降低了5.5%~24.4%和8.7%~25.5%。与轮作相比,CS2处理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的有效态锌含量分别减少了36.8%和35.2%;有效态锰有所减少但变化不大;CT4处理有效态铜含量分别减少了43.0%和34.8%;CT10处理有效态锌、锰和铁含量严重缺乏,连作年限越长,土壤质量下降越显著。CS2与CS3处理土壤的过氧化氢酶、脲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均表现为非根际土壤>根际土壤,而CS2、CS3与CT4处理土壤的蔗糖酶活性则与之相反,均表现为根际土壤>非根际土壤。随连作年限的增加,非根际土壤的过氧化氢酶、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均表现出降低趋势;纤维素酶活性在非根际土壤中表现出增加趋势。微量元素分别与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有很好的相关性,但与土壤速效氮、磷和钾的相关性不显著。【结论】土壤有效态锌和铁元素的亏缺是土壤肥力的限制性因子。  相似文献   

19.
不同轮作模式对黄瓜幼苗生长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设施内不同轮作栽培方式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pH、EC值、有机质和4种速效养分含量及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筛选适合黄瓜生长的轮作土壤。结果表明,7种不同轮作模式中,番茄-芹菜-黄瓜-白菜(Ⅱ)、黄瓜-菜豆-黄瓜-白菜(Ⅴ)、黄瓜-番茄-黄瓜-白菜(Ⅶ)轮作土壤的黄瓜幼苗全株干鲜重、土壤pH、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连作对照,土壤EC值、氨态氮、硝态氮、速效钾含量显著低于连作对照。比较7种不同轮作土壤可知,番茄-芹菜-黄瓜-白菜(Ⅱ)、黄瓜-菜豆-黄瓜-白菜(Ⅴ)、黄瓜-番茄-黄瓜-白菜(Ⅶ)3种轮作土壤更有利于促进黄瓜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西瓜与旱作水稻间作减缓西瓜连作障碍的可行性,并从微生物多样性与连作障碍关系角度阐释该方法的作用机理。【方法】盆栽方法研究西瓜与旱作水稻间作改善西瓜连作障碍的效果,传统微生物计数及磷脂脂肪酸(PLFA)法研究西瓜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结果】西瓜连作土壤上单作西瓜其枯萎病发病率为 66.7%,死亡率为44.4%,与旱作水稻间作后西瓜生长正常。西瓜定植30 d后,间作处理西瓜根际的尖孢镰刀菌数量显著低于单作;50 d后,间作西瓜根际土中的真菌数量显著低于单作,而细菌、放线菌及总微生物数量均显著高于单作。磷脂脂肪酸(PLFA)法分析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发现,单作处理的西瓜根际土壤中真菌数量较多,细菌数量较少,而且主要是革兰氏阳性菌,而间作西瓜根际则含有较多的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放线菌。间作处理西瓜体内的丙二醛(MDA)含量及保护性酶类如根系及叶片中的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根系中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均显著低于单作西瓜。【结论】西瓜与旱作水稻间作条件下西瓜根际尖孢镰刀菌数量显著降低,根际微生物区系向细菌与放线菌占主导的趋势发展,有效防止了西瓜枯萎病的发生,改善了西瓜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