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槐树林下散养对芦花鸡产蛋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健康、生产性能相近的45周龄芦花鸡80只,随机分成槐树林下散养组和舍内笼养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试验期为70 d。结果表明:槐树林下散养组芦花鸡的产蛋率、平均蛋重、哈氏单位均显著低于舍内笼养组(P0.05),蛋黄颜色和蛋黄比率均显著高于舍内笼养组(P0.05),而蛋壳厚度、蛋壳强度、蛋壳比率和蛋形指数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槐树林下散养能降低芦花鸡的产蛋率、平均蛋重及哈氏单位,提高蛋黄颜色和蛋黄比率,对鸡蛋品质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选取脱温育雏后体重接近、健康的肉鸡80只,随机分为笼养组和放牧组,每组40只,笼养组在室内笼养,放牧组在草地上放牧,试验期为6周龄。结果显示:放牧组肉鸡体重和日增重极显著低于笼养组(P0.01);放牧组腺胃指数、肌胃指数极显著高于笼养组(P0.01),而放牧组肌胃指数比笼养组提高了98%,腺胃指数提高了53%,放牧组鸡十二指肠指数显著高于笼养组(P=0.019);笼养组和放牧组鸡心脏指数、肝脏指数、胰腺指数、脾脏指数、胸腺指数、法氏囊指数均差异不显著(P0.05);笼养组和放牧组肉鸡血清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白蛋白差异不显著(P0.05),而放牧组肉鸡血清中葡萄糖和总蛋白显著低于笼养组(P0.05),放牧鸡血清中尿酸显著高于笼养组(P0.05)。综上所述,放牧可以促进肉鸡肠道的发育特别是对肌胃和腺胃,对器官指数影响不显著,放牧肉鸡血液中葡萄糖、总蛋白低于笼养组,而尿酸高于笼养组。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不同补饲水平对槐树林下散养芦花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内脏器官发育及血液指标的影响,以确定槐树林下散养芦花蛋鸡饲粮的适宜补饲水平。选取健康、产蛋性能接近的45周龄的芦花蛋鸡20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将5组鸡只放养在槐树林下,各组补饲水平分别为自由采食试验饲粮的60%、70%、80%、90%和100%,补饲100%为每天饲喂90 g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70 d。结果表明:1)补饲60%组的产蛋率和平均蛋重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2)各组之间的蛋形指数、蛋壳厚度、蛋壳强度和蛋壳比率差异不显著(P0.05)。补饲80%、90%和100%组的哈氏单位显著高于补饲60%和70%组(P0.05),补饲70%组的蛋黄比率显著高于补饲90%和100%组(P0.05),补饲60%、70%和80%组的蛋黄颜色显著高于补饲90%和100%组(P0.05)。3)补饲60%、70%组的肝脏指数和心脏指数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补饲60%、70%组的肌胃指数和盲肠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补饲80%组的腺胃指数显著高于补饲70%、90%和100%组(P0.05),补饲80%组的输卵管重量显著高于补饲60%组(P0.05),补饲80%组的卵泡总数显著高于补饲60%、70%组(P0.05)。4)补饲60%、70%组的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低于补饲80%、90%和100%组(P0.05),补饲60%和70%组的血清球蛋白含量显著高于补饲80%、90%和100%组(P0.05),补饲80%组的血液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高于补饲90%和100%组(P0.05),补饲70%组的血液红细胞比容显著高于补饲80%、90%和100%组(P0.05)。由此可见,槐树林下散养芦花蛋鸡的适宜补饲水平为自由采食饲粮的70%~80%。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散养与笼养对产蛋鸡内脏器官发育、繁殖性状、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25周龄笼养蛋鸡18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将其中一组放至地面进行散养。试验第42天,每个重复中随机选取4只鸡,翅静脉采血,然后屠宰并测定内脏器官发育及繁殖性状的相关指标。结果表明:散养鸡体重极显著小于笼养鸡(P<0.01),肌胃指数、肝脏指数、十二指肠指数、空肠指数、回肠指数、盲肠指数极显著大于笼养鸡(P<0.01),腺胃指数、直肠指数显著大于笼养鸡(P<0.05);散养鸡产蛋率、输卵管重量、卵泡重极显著小于笼养鸡(P<0.01),输卵管长度显著小于笼养鸡(P<0.05);散养鸡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笼养鸡(P<0.05),但白细胞介素-2含量与笼养鸡相比有提高的趋势(P>0.05)。结果提示,与笼养相比,散养降低了鸡体重,增大了内脏器官指数,降低了繁殖性能,对机体的健康状况有一定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不同饲养方式对卢氏鸡体尺和屠体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饲养方式对卢氏鸡体尺和屠体性状的影响,比较了笼养状态和放养状态下卢氏鸡的体尺和屠体性状。结果表明:笼养和放养的活重差异显著(P〈0.05),其余屠宰指标差异不显著;放养组肝脏、腺胃、肌胃、胰腺的重量和相对体重指数都比笼养的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笼养组小肠总长度、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长度都比放养的高,但两组之间的长度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不同饲养方式对卢氏鸡的体尺和屠体性状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芦花鸡的血液生化指标和肌肉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选取6周龄芦花鸡雏鸡200只,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笼养、地面散养两种方式饲养60 d。各组随机选取8只,于晨饲前采血后屠宰,测定屠宰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胸肌中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两组屠宰率、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笼养组翅膀率和腿肌率较高;散养组总蛋白、白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笼养组(P0.05或(P0.01);散养组胸肌中苏氨酸、谷氨酸、缬氨酸和酪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笼养组(P0.05),丝氨酸含量极显著高于笼养组(P0.01)。散养组胸肌中甘氨酸、丙氨酸、组氨酸、赖氨酸和脯氨酸含量显著低于笼养组(P0.05),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笼养组(P0.05),呈味氨基酸含量高于笼养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提示不同饲养方式对卢花鸡胸肌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有显著影响。总的来看,传统散养方式有利于氨基酸含量的提高,但会降低屠宰率、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福利散养与笼养模式对肉兔生产性能、兔肉理化指标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选择健康的体重相近的断奶伊拉商品兔97只,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笼养和福利散养模式饲养。对照组为笼养组,共有48只试验兔;试验组为福利散养组,共有49只试验兔,饲养在7 m2的散养空间。两组试验兔饲喂相同的饲粮,试验期为45 d,测定体重、死亡数、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屠宰指标及兔肉理化指标等,并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散养组试验兔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笼养组(P0. 05)。散养组试验兔死亡率高于笼养组,与笼养组相比,散养组试验兔死亡率提高了14. 03%。散养组与笼养组试验兔血液生理指标之间差异不显著(P0. 05);散养组试验兔血液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笼养组(P0. 05),其他血液生化指标差异不显著(P0. 05)。屠宰指标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 05)。散养组与笼养组兔肉化学指标差异不显著(P0. 05),散养组兔肉p H值极显著高于笼养组(P0. 01),肉色较笼养组鲜红;散养对试验兔肉质TPA指标影响不显著,但散养有改善兔肉口感的趋势;散养组兔肉鲜味氨基酸含量低于笼养组。另外,经计算福利散养的经济效益较笼养高16. 33%。说明福利散养不仅为家兔提供足够的生存空间,使家兔能够充分表达其生活习性,还有利于养殖者经济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不同饲养方式对优质型京海黄鸡屠宰性能、内脏器官、血清抗氧化和应激指标的影响,试验随机选取240日龄优质型京海黄鸡400只,分为4组,比较4种不同饲养方式(笼养、平养、果园林下全价料、果园林下稻谷)对京海黄鸡屠宰性能、内脏器官、血清抗氧化和应激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笼养组和平养组试验鸡屠宰率和腹脂率均高于两个果园林下养殖组;两个果园林下养殖组的盲肠长度极显著高于笼养组和平养组(P0.01)。果园林下全价料组心脏重及心脏比率高于其他组,平养组肝脏重高于其他各组。笼养组和果园林下全价料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极显著高于果园林下稻谷组(P0.01),平养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笼养组(P0.05),丙二醛(MDA)含量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平养组和果园林下稻谷组皮质酮(CORT)含量极显著高于笼养组和果园林下全价料组(P0.01),果园林下全价料组显著高于笼养组(P0.05)。说明笼养和平养可以提高京海黄鸡的屠宰性能,而果园林下养殖可以增加胸肌率、腿肌率,降低腹脂率。  相似文献   

9.
为确定新城疫和禽流感常规免疫条件下不同饲养方式对大骨鸡免疫的影响。试验将36只雄性大骨鸡随机分为散养组和笼养组,分别注射常规免疫新城疫苗和禽流感疫苗,在85和120日龄计算鸡只脾指数和法氏囊指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血清中总免疫球蛋白G(Ig G)和总免疫球蛋白A(Ig A)含量;MTT法检测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增殖活性;Griess法测定巨噬细胞释放一氧化氮(NO)能力;血凝抑制(HI)试验测定血清中新城疫和禽流感抗体水平。结果显示:85日龄散养组的脾指数和法氏囊指数显著高于笼养组(P0.05);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高于笼养组(P0.05);120日龄散养组的巨噬细胞释放NO能力显著高于笼养组(P0.05);85和120日龄散养组的血清中总Ig G水平均显著高于笼养组(P0.05);2组间新城疫和禽流感特异性抗体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散养方式能一定程度提高大骨鸡的免疫功能、机体的抗病力和抵抗力。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选取22、32、42、52周龄笼养和散养的济宁百日鸡所产鸡蛋各100枚进行蛋品质和常规化学成分的测定,以了解饲养方式对鸡蛋品质及其常规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22周龄笼养组鸡蛋的蛋重、蛋壳强度、蛋壳厚度显著高于散养组(P0.05),而哈氏单位显著低于散养组(P0.05);32周龄笼养组鸡蛋的蛋重显著高于散养组(P0.05);42周龄散养组鸡蛋的蛋壳强度和蛋黄指数显著高于笼养组(P0.05);52周龄散养组鸡蛋的蛋黄指数显著高于笼养组(P0.05)。32、42、52周龄笼养组和散养组鸡蛋的水分、灰分、粗脂肪、粗蛋白均没有显著差别(P0.05)。本研究表明,饲养方式对济宁百日鸡蛋品质有一定影响,对鸡蛋的常规化学成分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探讨低温饲养条件下左旋肉碱对不同日龄肉鸡生长性能、器官重量、血液生化指标和腹水易感性的影响。试验选择1日龄肉仔鸡620只,根据体重随机分为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2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处理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80mg/kg的L-肉碱,试验共开展42d。结果 :肉鸡在1~21d的日增重及1~21d和21~42d的平均日采食量不受日粮肉碱添加水平的影响(P 0.05),但肉碱组显著降低了21~42d的平均日采食量(P 0.05),同时肉鸡补充左旋肉碱显著降低了21~42d肉鸡腹水导致的死亡率(P 0.05)。日粮添加肉碱显著降低了42d肉鸡肝脏、35d肺和21d心脏的相对重量(P 0.05),肉碱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了42d肉鸡血液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和血细胞比容(P 0.05)。日粮添加肉碱显著提高了42d肉鸡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 0.05)。与对照组相比,肉碱组显著降低了血清葡萄糖和尿酸含量(P 0.05),显著提高了血清球蛋白和总蛋白含量(P 0.05)。结论 :日粮中添加左旋肉碱可降低器官指数、红细胞数和血细胞比容,从而降低腹水易感性,同时也可增加肝脏抗氧化能力,保护肝细胞免受脂质过氧化损伤,改善葡萄糖氧化代谢。  相似文献   

12.
从营养和管理方式均不同的两组东北虎群中各选5只体型适中的成年雄性东北虎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笼养组以纯肉为日粮,散养组以混合饲料为日粮。麻醉后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液中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性反应,以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含量。结果:散养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性反应显著高于笼养组(P〈0.05);血清尿素、肌酐、淀粉酶、谷丙转氦酶、谷草转氦酶等指标在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全血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血清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等指标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显示:营养和管理方式对东北虎某些血液指标产生影响,混合日粮和散养方式更有利于维持东北虎的正常免疫机能和健康。  相似文献   

13.
饲养方式对河田鸡脂肪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研究了饲养方式、性别、日龄对河田鸡脂肪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28日龄河田鸡,分为笼养组、室内平养组和草地散养组,每组4个重复,笼养组每重复公母各15只鸡,平养组每重复公母各30只鸡,草地散养组每重复公母各50只鸡,公母分开饲养,在第8、12、16周分别进行屠宰分析。结果表明,饲养方式、性别、日龄对脂肪合成关键酶FAS和ME的mRNA水平及其酶活性具有显著影响,散养鸡的肝脏FASmRNA和MEmRNA水平及其酶活性显著低于笼养鸡(P〈0.05),与之相应的是散养鸡的肌内脂肪、肌间脂肪、皮下脂肪、腹脂率显著低于笼养鸡(P〈0.05)。随着日龄的增加,肝脏FAS、MEmRNA水平及其酶活性会随着增加。母鸡的肝脏FAS、MEmRNA水平及其酶活性显著高于公鸡(P〈0.05)。从酶活性与脂肪沉积的相关性可以看出,FAS活性与腿肌IMF含量、肌间脂肪宽、皮下脂肪、腹脂率呈正相关,并且与皮下脂肪和腹脂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FAS活性与胸肌IMF呈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肝脏ME活性与腿肌IMF、胸肌IMF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皮下脂肪、腹脂率呈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4.
利用采自纯系蛋用黄羽鹌鹑健康群体的血样,对黄羽鹌鹑的血液细胞学和主要血液生理学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羽鹌鹑的血液细胞形态与鸡和其它禽类相似。黄羽鹤鹑的红细胞数量、凝血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和血细胞比容均存在性别差异,其中红细胞数量、凝血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和血细胞比容雄性均显著高于雌性(P〈0.05),凝血细胞数量雌性显著高于雄性(P〈0.01)。凝血细胞长度比红细胞短,其宽度与红细胞差异不显著(P〉0.05)。3周龄和7周龄比较红细胞数量、凝血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和血细胞比容均无显著差异(P〉0.05),白细胞数量和分类以及各类白细胞的大小在性别和周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不同垫料对肉鸡舍内氨气浓度、肉鸡血液生化指标和生产性能的影响,本试验选1日龄817杂交肉鸡480只,平均分成中药渣组(1组)、洛东酵素组(2组)、EM菌组(3组)和对照组(4组),每组3个重复。第30天,检测舍内氨气浓度,第35天测定血浆氨浓度及血清葡萄糖、总蛋白、球蛋白和尿素氮浓度,每周测定生产性能。结果表明:1肉鸡舍内氨气浓度,1组显著低于3组和4组(P0.05),2、3组差异不显著(P0.05),4组显著高于1、2、3组(P0.05);21组血浆氨、血清葡萄糖和血清尿素氮的浓度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血清总蛋白浓度显著高于3组和4组(P0.05),血清球蛋白浓度显著高于2、3、4组(P0.05);3采食量、体增重和出栏体重差异显著(P0.05),各组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本试验条件下,中药渣作为垫料对降低鸡舍氨气浓度具有很好的效果,有利于肉鸡生产潜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不同饲养模式对海兰褐鸡蛋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笼养和散养模式下海兰褐鸡蛋各90枚,分别测定其蛋重、蛋壳厚度、蛋形指数、蛋黄颜色、哈氏单位、蛋黄和蛋白的粗脂肪及粗蛋白含量。结果表明:笼养和散养模式下海兰褐鸡蛋蛋形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散养模式下蛋重显著低于笼养模式(P0.05);哈氏单位、蛋黄颜色、蛋壳厚度散养模式极显著高于笼养模式(P0.01);且散养模式下鸡蛋中血、肉斑数量极显著低于笼养模式(P0.01);散养模式下鸡蛋中蛋黄粗脂肪含量较笼养模式高1.43个百分点,散养模式下鸡蛋中蛋白和蛋黄的粗蛋白含量较笼养模式分别高0.59个和0.11个百分点,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藏鸡最佳饲养模式,试验选择50周龄体况良好、产蛋率接近的藏鸡450只,随机分成5组,分别采用笼养、网上平养、地面平养、圈养、散养方式饲养,测定其产蛋性能、常规品质和常规组分,正试期8周。结果表明:蛋重指标笼养、网上平养、地面平养、圈养均显著高于散养(P0.05);产蛋率笼养和圈养高于其他模式,散养最低;破蛋率笼养、网上平养和圈养较低,散养最高;蛋形指数和蛋壳厚度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蛋壳强度、蛋黄颜色地面平养、圈养和散养高于笼养和网上平养,蛋白高度地面平养与其他模式之间差异显著(P0.05);鸡蛋组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蛋壳比例地面平养、圈养、散养显著高于笼养和网上平养(P0.05);蛋清比例散养最高,地面平养最低;蛋黄比例笼养和网上平养最低,地面平养和圈养最高;粗脂肪含量笼养显著高于其他模式(P0.05),散养最低;粗蛋白含量散养显著高于其他模式(P0.05),而笼养最低。说明不同饲养方式下藏鸡蛋品质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大骨鸡盲肠微生物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旨在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散养(OD)和笼养(ID)两种饲养方式下12、18周龄大骨鸡盲肠微生物组成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日龄的增加,OD组操作分类单位(OTUs)数量变化不大,而ID组OTUs数量有所增加。从门的丰富度来看,各组中拟杆菌门最丰富,比例最大,其次为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12周龄时,散养组与笼养组间有3个菌门差异显著(P0.05),18周龄时,有5个菌门差异显著(P0.05);在属的水平,共检测到60个属,12周龄时,散养组与笼养组间有10个属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18周龄时,散养组与笼养组间有6个属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果为大骨鸡养殖策略的制定及盲肠微生物区系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盐碱地种植苜蓿饲喂肉兔,对其内脏及生殖器官、胃肠道发育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分别以盐碱地种植苜蓿、常规苜蓿、常规花生秧为日粮中草粉来源,制成肉兔颗粒料,设计3组,每组20只断奶伊拉肉兔,正式试验期40 d。结果表明:与其他两组相比,盐碱地苜蓿组肉兔的心、脾、胸腺、睾丸和小肠发育影响不显著(P>0.05),肝质量显著高于普通苜蓿组(P<0. 05),肝、肺发育指数显著高于普通花生秧组(P<0. 05),卵巢质量及发育指数低于普通苜蓿组(P<0. 05);胃、盲肠质量,盐碱地苜蓿组>普通花生秧组>普通苜蓿组;高密度脂蛋白、血糖、球蛋白、甘油三酯水平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普通普通苜蓿组(P<0. 05);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普通花生秧组(P<0. 05);尿素氮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 05)。说明通过科学设计饲料配方,结合高效养殖技术,盐碱地种植苜蓿可以作为生长期肉兔日粮的草粉来源,不影响心、脾、胸腺、睾丸、小肠的发育以及血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球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20.
内脏器官是各种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属机体功能性器官,对家禽的生长发育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试验对60(公母各半)只16周龄尼西鸡器官指数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尼西鸡公母鸡体重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尼西鸡公鸡心脏、脾脏重量和母鸡心脏、脾脏重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公鸡肺、肠、法氏囊、性腺重量与母鸡肺、肠、法氏囊、性腺重量差异极显著(P0.01)。器官指数方面,公母鸡肺、肾、腺胃、肌胃、肠、法氏囊、性腺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尼西鸡公鸡,体重与心脏指数、肝脏指数、肺指数、肾指数、嗉囊指数、腺胃指数、肌胃指数、肠指数、法师囊指数呈负相关,且与肝脏指数、肺指数、肾指数、嗉囊指数、肌胃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嗉囊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母尼西鸡中,体重与心脏指数、头重指数与肌胃指数、脾脏指数与肝脏(胸腺)指数、腺胃指数与嗉囊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体重与肺(肌胃)指数、肌胃指数与胸腺指数、性腺指数与腺胃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