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种子贮藏过程中菜豆种子活力下降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提高陈旧菜豆种子的活力对陈旧菜豆种子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以陈旧菜豆种子为试验材料,以不同浓度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处理陈旧菜豆种子,研究水杨酸对陈旧菜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浓度水杨酸浸种处理可以促进陈旧菜豆种子的萌发。陈旧菜豆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生物学产量等指标在低浓度范围内呈显著增长趋势,其中40 mg/L的水杨酸处理效果最为显著,而高于40 mg/L的水杨酸处理则对种子萌发起抑制作用,各项萌发和生长指标均随水杨酸浓度的增加而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外源水杨酸(SA)对孔雀草耐盐性的影响,用不同浓度SA处理盐胁迫下的孔雀草种子,记录种子萌发率,探讨外源水杨酸对盐胁迫下孔雀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5g·L-1 NaCl盐溶液处理后,显著降低孔雀草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以及芽长。在盐胁迫条件下,随着SA浓度的增加,孔雀草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以及芽长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且以0.5g·L-1 SA达最大值。NaCl盐胁迫抑制孔雀草种子萌发,而添加适宜浓度的SA能缓解盐胁迫作用,以0.5g·L-1SA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外源SA浸种对Ca(NO_3)_2胁迫下黄瓜种子萌发的影响,以黄瓜绿岛7号为试验材料,首先分别进行0、60、80、100、120、140、160mg·L~(-1)SA浸种和0、100、120、140、160、180mmol·L~(-1) Ca(NO_3)_2胁迫两个预试验,比较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后选择用80mg·L~(-1)的SA浸种,测定120mmol·L~(-1)Ca(NO_3)_2胁迫下黄瓜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ɑ-淀粉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SA浸种显著提高了Ca(NO_3)_2胁迫下黄瓜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ɑ-淀粉酶活性,分别提高了10.72%、6.67%、10.15%、71.70%和120.56%。说明SA浸种对Ca(NO_3)_2逆境胁迫下黄瓜种子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和缓解伤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Na Cl胁迫下,外源Si(K2Si O3)对肥皂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个浓度梯度(40、80、120 mmol·L~(-1))的Na Cl胁迫下,外源Si可不同程度地提高肥皂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增加胚轴、胚根长度及幼苗干质量,其中,以0.8~1.2 mmol·L~(-1)的外源Si处理效果最佳。在3个梯度的Na Cl胁迫下,0.8~1.2 mmol·L~(-1)的外源Si均可显著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缓解Na Cl胁迫对肥皂草种子和幼苗的伤害;当外源Si浓度超过1.2 mmol·L~(-1)时,缓解Na Cl胁迫作用逐渐降低。在80 mmol·L~(-1)Na Cl胁迫下,当外源Si浓度超过1.6 mmol·L~(-1)时不具有缓解Na Cl胁迫作用,反而抑制肥皂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5.
选用赤霉素、萘乙酸及吲哚乙酸对素心腊梅种子浸种处理,设置125mg·L~(-1)、250mg·L~(-1)和500mg·L~(-1)3个浓度,通过测定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研究及筛选激素对素心腊梅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萘乙酸及吲哚乙酸对腊梅种子萌发作用不显著;赤霉素处理对素心腊梅种子萌发具有显著促进效果,不同赤霉素浓度处理对发芽率有较明显的差异,其中250mg·L~(-1)处理发芽率达到最高为78%。  相似文献   

6.
以玉米'郑单958'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外源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对玉米种子萌发及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1mmol·L-1 SA和不同浓度SNP(0.001、0.01、0.1、1.0mmol·L-1)均能有效促进玉米种子萌发.SA能显著提高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的活性;SNP对β-淀粉酶活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α-淀粉酶的作用甚微.最佳浓度SA和SNP(均为0.1mmol·L-1)共处理后其促进种子萌发的效应比单独处理更加显著,说明两者之间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天津农业科学》2017,(5):19-22
以高粱晋中405、晋辐1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水杨酸(SA)溶液(0,0.25,0.5,0.75,1,1.25 mmol·L~(-1))浸种对高粱种子萌发、根系发育、幼苗生长对低温胁迫的反应。结果表明,用0.5 mmol·L~(-1)浓度的SA溶液处理试材,缓解或降低了低温胁迫对试材的危害,对试材的种子萌发、根系发育、幼苗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浓度太低或太高则会抑制种子的萌发,降低芽和根的长度和质量,也会导致幼苗的萎蔫或苗鲜重下降。  相似文献   

8.
《天津农业科学》2017,(8):25-27
为探究扑尔敏对绿豆、波斯菊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绿豆及波斯菊种子为材料,在(20±1)℃条件下,用0,40,80,20,160,200,240,280 mg·L~(-1)的扑尔敏分别浸泡绿豆种子24 h,用0,20,40,60,80,100 mg·L~(-1)的扑尔敏分别浸泡波斯菊种子16 h,取出种子后,测定绿豆及波斯菊种子萌发过程中发芽势、发芽率以及萌发后植株的各形态指标。结果显示,扑尔敏水溶液浸种能有效地提高绿豆及波斯菊种子的发芽率,还能促进绿豆及波斯菊茎与根系的生长。其中以120 mg·L~(-1)的扑尔敏处理绿豆和40 mg·L~(-1)的扑尔敏处理波斯菊后的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以秦岭北麓的散叶荠菜为试材,用不同摩尔浓度的水杨酸(0.3 mmol·L~(-1)、0.6 mmol·L~(-1)、0.9mmo·L~(-1)和1.2 mmol·L~(-1))喷施叶面,以喷施蒸馏水为对照,研究了外源水杨酸(SA)对盐胁迫下荠菜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水杨酸处理能够提高盐胁迫下的散叶荠菜幼苗的保护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进而提高盐胁迫下散叶荠菜抵抗盐胁迫的能力。0.9 mmol·L~(-1)水杨酸处理下,盐胁迫下荠菜的保护酶和叶绿素含量均达到峰值,抵抗盐胁迫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NO对渗透胁迫下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种子萌发的影响,用20%PEG6000模拟干旱处理,分别添加0、20、50、100、200和300μmol·L~(-1)硝普钠(SNP,NO外源供体)。结果表明,外源NO能显著促进渗透胁迫下茶树种子的萌发,且呈现一定的浓度效应,在NO供体SNP浓度为100μmol·L~(-1)时效果最佳。随着外源SNP浓度的增加,茶树种子的萌发及生长受到了抑制,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根长和活力指数均呈降低的趋势。进一步研究表明100μmol·L~(-1)的SNP能促进SOD、POD、CAT、APX、GR和GPX等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降低MDA含量及相对电导率。推测添加外源NO后,抗氧化酶活性提高,降低了茶树种子的氧化损伤,从而缓解了渗透胁迫对茶树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外源水杨酸对干旱胁迫下甘青青兰(Dracocephalum tanguticum)种子萌发及幼苗抗旱能力的影响,采用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以不同浓度外源水杨酸(0、0.2、0.4、0.6、0.8 mmol/L)对藏药甘青青兰进行浸种24 h处理,研究不同浓度SA对甘青青兰种子萌发及幼苗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6 mmol/L SA浸种甘青青兰种子萌发效果最好,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较CK(蒸馏水处理)分别提高了34.82%、34.42%、34.87%和54.86%;干旱胁迫(20%PEG-6000模拟干旱)下,与CK相比,0.6 mmol/L SA浸种显著提高了甘青青兰幼苗叶片中脯氨酸含量,降低丙二醛含量,但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与CK无显著差异。说明外源水杨酸浸种可通过提高种子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进而促进种子萌发,并增强植物抗渗透胁迫能力,降低细胞膜脂过氧化损伤,提高甘青青兰幼苗的抗旱能力,且0.6 mmol/L SA浸种24 h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羽扇豆不仅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更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近年来市场上羽扇豆种苗供不应求,本试验期望可以优化萌发条件,短时间内促进种子萌发,进一步为羽扇豆植株工厂化育苗、规模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以羽扇豆种子为试材,研究不同处理时间与激素(赤霉素、吲哚乙酸)互作,对羽扇豆种子发芽特性的调控。[结果]赤霉素50mg·L~(-1),吲哚乙酸40mg·L~(-1),处理时间9h的处理组合(T17)对提高羽扇豆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和单株鲜重效果最好;50 mg·L~(-1)赤霉素+60 mg·L~(-1)吲哚乙酸,处理时间为5h,有利于胚轴的伸长;50mg·L~(-1)赤霉素+60mg·L~(-1)吲哚乙酸,处理时间9h,对胚根伸长最有效。[结论]高浓度的赤霉素可能会抑制种子的萌发,处理时间对幼苗胚轴、胚根长有一定的影响,T17处理能够提高羽扇豆种子的发芽速度和发芽率。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绿萝患病叶片的病原菌,采用形态学鉴定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其病原菌来源,进一步探究外源物质对于此病原菌的影响。并采用施加外源水杨酸观测病原菌菌落生长情况、抑菌率及病原孢子萌发情况。结果表明:绿萝病害为叶斑病,此病原菌为枝孢杆菌;在不同浓度外源水杨酸配置的PDA培养基菌落增长速度观察中,低浓度0.1mmol·L~(-1) SA会促使菌落增长,而随着水杨酸浓度增加,菌落生长速度降低,2.0~10.0mmol·L~(-1)的测试组始终对病原菌有极高的抑制作用,并没有菌丝体产生。病原孢子数量在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影响下有着明显的变化。低浓度水杨酸对叶斑病病原孢子生长有促进作用,而0.3、0.5、1.0mmol·L~(-1)水杨酸对病原菌孢子萌发有着较好的抑制性。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马槟榔种子萌发率,促进幼苗生长,以新鲜采集的马槟榔种子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高锰酸钾(KMnO_4)、硝酸钾(KNO_3)和双氧水(H_2O_2)进行浸种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马槟榔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浓度范围内,高浓度的KMnO_4、KNO_3和H_2O_2,显著提高马槟榔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其中20mg·L~(-1) KNO_3浸种处理,发芽率为97.34%,发芽势为73.52%;5mg·L~(-1) KMnO_4浸种处理发芽率为98.00%,发芽势为73.83%;3mg·L~(-1) H_2O_2浸种发芽率为98.67%,芽势为63.43%。其次,不同浸种处理对马槟榔幼苗株高的生长也存在显著影响,以浓度为15mg·L~(-1) KNO_3、2mg·L~(-1) KMnO_4、1mg·L~(-1) H_2O_2效果最好,株高分别达到17.80、14.40、19.20cm。不同处理对马槟榔幼苗根长的生长也有显著影响,效果最显著的处理浓度为15mg·L~(-1) KNO_3,4mg·L~(-1) KMnO_4,1mg·L~(-1) H_2O_2,根长分别为8.00、8.94、10.90cm。综上所述,3mg·L~(-1) H_2O_2浸种24h处理是促进马槟榔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干旱胁迫下桔梗种子萌发,研究了不同浓度水杨酸(10 mg/L、20 mg/L和30 mg/L)对干旱胁迫(5%、10%和20%PEG)下桔梗种子萌发和植物激素(脱落酸、赤霉素和吲哚乙酸)的影响。结果表明:20%PEG胁迫处理抑制桔梗种子萌发,外源添加水杨酸后,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根长、苗长和鲜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水杨酸浓度为10 mg/L时,各检测指标值最大; PEG胁迫处理下,10 mg/L和20 mg/L水杨酸处理后3种植物激素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在干旱胁迫下施加水杨酸处理可提高桔梗种子的抗干旱胁迫能力,并且对植物激素含量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水杨酸浓度为10 mg/L时缓解干旱胁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处理对霜霉菌侵染葡萄叶片的影响,为探究葡萄霜霉病的致病机理提供参考。【方法】试验以欧亚种酿酒葡萄(Vitis vinifera.L)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叶片为材料,在霜霉菌侵染离体葡萄叶片的初期,研究不同浓度的EBR处理(0.1、0.5和1.0 mg·L~(-1) EBR)对葡萄叶片霜霉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霜霉菌菌丝生长、孢囊梗的形成、气孔周围孢子数量、葡萄叶片气孔开度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及相互关系。【结果】EBR各处理均显著抑制了接种霜霉菌0.5 h后葡萄叶片气孔开度,以及接种后1 d和2 d病菌菌丝的发育。0.5和1.0 mg·L~(-1) EBR处理均显著抑制了接种霜霉菌0.5 h后叶片气孔周围的游动孢子数量和3 d后菌丝体在侵染区域的覆盖面积;接种4 d后,EBR各处理均显著抑制了霜霉菌孢子囊数量以及叶片发病率与病情指数,且0.5 mg·L~(-1)和1.0 mg·L~(-1) EBR处理降低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幅度最大,发病率分别比CK降低51.4%和45.0%,病情指数分别降低71.2%和62.9%。总体而言,0.5 mg·L~(-1)和1.0 mg·L~(-1) EBR处理抑制霜霉菌生长发育较为显著,且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0.5 mg·L~(-1) EBR处理的叶片脱落酸(ABA)、茉莉酸(JA)和水杨酸(SA)含量与CK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气孔孔径与SA含量,ABA含量与J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EBR处理提高了葡萄叶片抵御霜霉菌侵染的能力,可能与其抑制病菌发育,改变寄主内源激素含量,从而促进气孔关闭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外源水杨酸缓解镉对番茄毒害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外源水杨酸(SA)对番茄镉(Cd)抗性的影响,在温室水培条件下,测定了SA预处理对Cd胁迫下番茄生长、Cd积累、根系活性氧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d胁迫浓度升高,番茄生长受到的抑制作用也加剧。用100μmol·L~(-1)的SA预处理可显著缓解Cd对番茄的毒害作用。在5 mg·L~(-1)Cd处理下,加SA预处理组的株高和根长相比无SA处理组分别增加了10.2%和14.2%,根、茎和叶的干质量分别增加了40%、27.2%和24%(P0.05)。同时,SA处理也显著降低了Cd胁迫下丙二醛(MDA)的含量并提高了抗氧化酶的活性。此外,SA预处理后,番茄地上部Cd积累降低了24.4%~58.3%,根部Cd积累降低了50.5%~75.5%(P0.05)。研究表明,100μmol·L~(-1)SA预处理可以显著缓解Cd胁迫对番茄的生长毒害作用,并降低植株Cd积累。  相似文献   

18.
铁皮石斛人工种子的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铁皮石斛人工种子的制作方法,进行人工种子萌发的研究。方法:以愈伤组织分化30d萌发后的铁皮石斛组织为材料,以海藻酸钠、Ca Cl2、青霉素、链霉素和多菌灵粉剂为材料设计人工种皮基质,研究了人工胚乳组分对人工种子萌发率的影响。结果:以4%海藻酸钠+0.2 mol·L~(-1)Ca Cl2+0.4 mg·L~(-1)青霉素+0.4 mg·L~(-1)链霉素+0.3%多菌灵粉剂为人工种皮基质,12MS+0.5 mg·L~(-1)NAA+1.5 mg·L~(-1)KT+1.5 mg·L~(-1)6-BA作为人工胚乳成分制成的人工种子,其生长速度和萌发率最高。结论:通过研究确立了铁皮石斛人工种子制作的基本技术,并通过实验验证了铁皮石斛人工种子的最佳萌发基质。  相似文献   

19.
以高纤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 L.)品种Diana为研究对象,探讨NaCl胁迫下,施用外源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BR)对亚麻种子萌发、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50 mmol·L~(-1)NaCl胁迫下,采用0.05~0.5 mg·L~(-1)BR浸种,与对照相比,亚麻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均显著提高(P0.05),采用0.5 mg·L~(-1)BR浸种效果最好。适当浓度BR预处理显著增加NaCl胁迫下亚麻幼苗叶绿素含量,提高SOD、POD、SuSy、β-1,3-葡聚糖酶等酶活性,降低MDA含量,减轻盐害胁迫。通过综合比较确定,0.1~0.2 mg·L~(-1)BR处理对提高亚麻幼苗耐盐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黄连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研究,寻找提高黄连种子及幼苗在盐胁迫条件下抗性能力的途径。[方法]用100mmol/L的Na Cl模拟盐胁迫,在外源水杨酸(SA)处理后,对黄连种子的发芽势(Gv)、发芽率(Gr)、发芽指数(Gi)、活力指数(Vi),以及黄连幼苗叶片细胞质膜透性、O2-·产生速率、H2O2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及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进行测定。[结果]Na Cl胁迫下的黄连种子萌发受到显著抑制,但在经过不同浓度的SA处理后,各萌发指标均有升高。试验结果表明,外源SA处理显著提高了黄连种子发芽势、发芽率、萌发指数和活力指数,明显提高了盐胁迫下黄连幼苗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降低了叶片丙二醛(MDA)含量、质膜透性、O2-·产生速率及H2O2含量。[结论]外源SA通过提高黄连种子的萌发指数,提高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降低细胞质膜氧化程度,有效地减缓Na Cl胁迫对黄连种子及幼苗产生的伤害,提高了种子及幼苗的抗盐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