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免耕秸秆覆盖对玉米根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免耕秸秆覆盖对玉米的根系数量和伸展范围有明显的影响,各生育阶段分布在土壤的根量,特别是土壤下层根含量明显多于传统耕作(对照)。苗期:根量比对照多18.5%,根下扎土壤深度比对照多20cm,土壤下层根含量占总根量的21.3%,对照则无下层根。孕穗期:根量超过对照49.1%,根下扎深度比对照多10cm,土壤下层根含量比对照多7.9个百分点。开花期:根量超过对照38.3%,根下扎深度比对照多20cm,土壤下层根含量比对照多8.7个百分点。灌浆期:根量超过对照32.9%,下层根含量比对照多9.1个百分点。另外,根体积、伤流量等都超过对照。  相似文献   

2.
秸秆覆盖和免耕对玉米生长与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翻耕、免耕)、不同秸秆覆盖还田量(0、半量、全量)覆盖对玉米产量、土壤养分、水分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免耕覆盖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免耕覆盖和传统耕作条件下的玉米株高和地上干物质只有在苗期表现差异显著,其他时期差异不显著;免耕覆盖较传统耕作玉米叶面积指数下降得慢,维持较高水平的时间相对较长;免耕覆盖的玉米比传统耕作条件下的产量表现为增产。因此免耕覆盖栽培措施具有可行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在贵阳市花溪区黄壤旱地上进行田间试验,观测和分析了翻耕和免耕条件下秸秆低量,中量、高量覆 盖,地膜覆盖对贵单8 号玉米氮磷钾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以评价和筛选出最佳的免耕覆盖组合模式,结果表明 与翻耕处理相比,免耕处理玉米单株氮,磷,钾平均吸收量分别增加了9.7%,11.8%和26.3%,2,不同耕作方式对 根茎叶分配量的影响为免耕>翻耕,翻耕\免耕条件下;氮素在根茎叶中的分配量为秸秆中量处理>地膜处理>秸秆高 量处理>秸秆低量处理>不覆盖处理与翻耕处理相比,免耕各处理玉米产量平均增加了5.1%~7.9%翻耕和免耕 下,玉米单株氮,磷,钾素吸收量,玉米亩产量均以秸秆中量覆盖处理最高地膜覆盖处理次之,秸秆高量覆盖处理大 于秸秆低量覆盖处理,不覆盖处理最低与传统的翻耕耕作方式相比免耕种植有利于贵单8 号玉米植株吸收氮磷 钾营养元素免耕地膜覆盖和免耕秸秆中量覆盖两种模式的产量较高,在生产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免耕覆盖对玉米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0a玉米连作的基础上,研究免耕覆盖和传统耕作对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及土壤养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免耕覆盖可以增产1 012.5kg/hm2,增产率为17.6%。免耕覆盖可以减少玉米根部和茎叶对氮素的吸收,从而增加玉米籽粒中氮素含量;同时可以促进茎叶中的钾元素向籽粒和根部转移。免耕覆盖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含量比传统种植分别增加38.7%、22.8%、67%、41.6%,速效钾增幅较小,为3.0%,速效磷含量则表现为传统耕作比免耕覆盖高出1.20mg/kg。在免耕覆盖和传统耕作下,土壤硝态氮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且不同层次之间差异显著;免耕覆盖在110cm左右出现最大累积峰,而传统耕作最大累积峰出现在60cm左右。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马铃薯玉米秸秆覆盖免耕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种薯消毒切块、种薯催芽、选地、适时摆种、及时覆盖、肥水管理、病虫草鼠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马铃薯玉米秸秆覆盖免耕栽培,改变传统种薯为放薯,变挖薯为拣薯,且薯块不破损,色泽鲜嫩,商品性好。  相似文献   

7.
免耕和秸秆覆盖对旱地玉米抗旱性与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连续两年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翻耕、免耕)和不同秸秆覆盖还田量(0、半量、全量)对湖南省旱地玉米抗旱性与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秸秆覆盖在正常年份(2004年)促进玉米生育进程,而在高温干旱年份(2005年)减轻高温(干旱)逼熟的影响,延长灌浆期2~4 d。耕作方式对玉米生育进程影响较小,高温干旱下免耕可延长生育期约2 d;②秸秆覆盖提高玉米株高、叶面积与干物质积累量,提高千粒重,增加产量,且表现全量覆盖优于半量覆盖处理,在覆盖量相同时,翻耕优于免耕处理;③秸秆覆盖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和有效磷含量,免耕条件下效果更明显,而秸秆不还田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略有下降;④秸秆覆盖可提高土壤含水量,且全量覆盖效果优于半量覆盖。可见,秸秆覆盖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干旱危害,并能提高土壤养分含量,而秸秆覆盖结合免耕对土壤养分含量的提高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旱地玉米秸秆覆盖对土壤肥力与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玉米秸秆含有多种营养元素,是重要的有机肥源。通过旱地玉米秸秆覆盖,可以起到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等养分的含量、促进玉米生长发育、增加玉米产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旱地玉米(高粱)整秸秆覆盖免耕试验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在干旱农业区实行免耕整秸秆覆盖栽培,可以保持耕层土壤的良好结构,较多地积纳雨水,抑制蒸发,减少地面径流和水土流失,提高作物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利用率。试验证明,在玉米(高粱)全生育期0~50cm的土层中,土壤含水量提高15.2%,水分利用率提高0.2kg/mm,产量增加19.0%~32.0%,可使每亩生产费用降低30元左右,且具有显著的培肥土壤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秸秆覆盖对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雪峰  赵雨森  戚颖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2843-12845,12856
[目的]研究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地区秸秆覆盖的节水增产问题。[方法]以野外实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不同秸秆覆盖条件下,土壤的含水率、玉米的生长状况及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结果]秸秆覆盖条件下土壤含水率整体高于无覆盖处理,其中10 t/hm2秸秆覆盖量下,土壤0~40 cm土层中土壤含水率最高,土壤的保水能力最强;秸秆覆盖条件下,玉米的生长性状明显优于无覆盖处理,体现出较强的优势;10 t/hm2处理条件下,作物的产量及土壤水利用效率最高。[结论]该研究为松嫩平原地区秸秆覆盖技术的科学实施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连续两年在慈利县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翻耕和免耕)和不同油菜秸秆覆盖量(全量、半量、0)对三北2号玉米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以评价和筛选适合当地的耕作模式。结果表明,与免耕处理相比,翻耕各处理玉米平均产量增加了2.36%~9.11%,且在高温干旱年份(2013年)比雨水较多年份(2014年)增幅大。玉米单产均是秸秆全量覆盖处理半量覆盖处理不覆盖处理。翻耕+秸秆全量覆盖在连续两年的试验中产量均为最高,可在慈利县推广。  相似文献   

13.
免耕和秸秆覆盖对小麦、油菜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和土壤水分的测定,探讨了免耕和秸秆覆盖还田对小麦、油菜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稻草覆盖还田对土壤有明显的抑蒸保墒作用,其效果主要发生在土壤表层(0~10 cm),稻草覆盖对小麦的保墒效果大于油菜的保墒效果.小春阶段与对照相比,免耕和秸秆覆盖还田土壤储水量增加13 560~33 360 m3·hm-2,麦油的水分生产效率提高了5.9 %~26.9 %.  相似文献   

14.
不同秸秆还土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纳雍县地处黔西北的高寒山区,平均海拔1 457 m,平均气温13.7℃。山高坡陡,土块支离破碎。由于地势起伏较大,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水平偏低。为了使该地区土壤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肥力水平,从而增加粮食产量,设置了5种作物秸秆还土的玉米垄作试验,探索了不同秸秆还土对玉米产量的影响。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马铃薯、油菜、玉米、小麦、烤烟5种秸秆;玉米品种黔西10号。1.2试验设计将5种秸秆(风干基)切碎后,分别按400 kg/667m2与1 500 kg/667m2光叶紫花苕混施于玉米种植带内,然后翻压起垄,以备营养坨育苗移栽。试验采用单因素设…  相似文献   

15.
以玉米为试材,研究了免耕秸秆覆盖栽培技术对玉米生长、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玉米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技术,玉米产量较翻耕增产207.1 kg/hm2,经济效益增加657.1元/hm2。该技术是一项投资少、增产较大、收益较高的旱作农业新技术,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免耕覆盖对旱地土壤肥力和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5a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旱作条件下,免耕覆盖土壤0~15cm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高于常规耕作土壤,15~30cm土层,两种耕作方式相差不大或规律相反;免耕覆盖的土壤0~5cm的矿质氮和速效磷含量呈高于常规耕作处理的趋势,表层以下正好相反.长期实行免耕覆盖有使土壤养分在表层富集的现象.采用免耕覆盖措施的初期小麦产量明显低于常规耕作,几年后二者产量逐渐趋于相当.免耕覆盖是旱地具有节能高产潜力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通过秸秆覆盖量对免耕播种质量影响试验研究,从播种精度、深度、出苗率、秸秆覆盖量等方面论述对免耕播种机作业质量的影响,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田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西北内陆河绿洲灌区不同耕作措施对冬小麦产量及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拔节期前,免耕秸秆覆盖处理和免耕秸秆立茬处理显著提高了0~30 cm土层贮水量,处理间差异较大,拔节后差异变小;而返青至成熟期,免耕秸秆覆盖处理和免耕秸秆立茬处理30~150 cm土层贮水量均大于传统耕作处理。免耕秸秆立茬处理和免耕秸秆覆盖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冬小麦产量,较传统耕作处理分别增产6.98%~24.32%、15.65%~30.59%,较秸秆翻压处理分别增产2.94%~4.25%、8.01%~11.29%。免耕秸秆覆盖耕作措施和免耕秸秆立茬这2种保护性耕作措施均能提高冬小麦产量,适宜在西北内陆河绿洲灌区冬小麦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适应气候变化的免耕播种技术,以玉米品种嫩单19为试验材料,在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设置4个耕作处理,即旋耕垄作秸秆移出、翻耕秸秆全量还田、免耕平作秸秆移出和免耕秸秆覆盖还田处理,采用大区对比试验,对不同耕作方式的特征及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效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表明:免耕播种处理下玉米的物候期、出苗率、干物质重、百...  相似文献   

20.
《农学学报》2015,(8):48-51
试验采用微区定位方法,研究免耕栽培条件下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大豆田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秸秆覆盖量的增加,不同生育时期各处理不同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变化均呈增加趋势,0%、30%、60%、100%秸秆覆盖免耕处理平均土壤含水量均显著高于常规垄作处理,平均增幅0.99%~3.77%,其中以100%秸秆覆盖处理保水效果最佳;秸秆覆盖后,免耕大豆在前期表层土壤水分富集现象显著,不同秸秆覆盖处理5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在播种至出苗期分别较常规垄作处理增加4.81%~9.43%。因此,秸秆覆盖地表还田应因地而异,干旱区适宜,而低湿易涝区则不适宜应用秸秆覆盖地表还田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