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枣休眠期间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与休眠的关系,以不同需冷量枣品种'京枣39'、'伏脆蜜'、'胎里红'为试材,测定自然越冬和人工低温处理条件下3个枣品种休眠期间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自然越冬条件下3个枣品种枝条中赤霉素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在休眠诱导期波动性较大,进入和解除休眠后含量变化不大;进入休眠和解除休眠后'京枣...  相似文献   

2.
为确定梨需冷量适宜的评价模型,2009-2012年对28份梨品种应用≤7.2℃模型、0~7.2℃模型和犹他模型进行测试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以秋季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7.2℃的日期为需冷量测定的起点,以≤7.2℃模型累积低温值作为梨需冷量的评价标准比较适宜;0~7.2℃模型在长需冷量范围内能有效预测休眠的结束,不适宜低需冷量品种的测定;犹他模式不适宜作为梨品种需冷量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3.
用3种不同的需冷量估算模型(≤7.2℃、0~7.2℃和犹他模型)和2种不同的需热量估算模型(生长度小时和有效积温模型)分别对19个构杞品种(系)的需冷量和需热量进行测定,同时分析两者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构杞解除休眠的需冷量和萌芽展叶的需热量因品种不同而异。需冷量值品种间差异较小,介于480~720 h(≤7.2℃模型)或480~787 h(0~7.2℃模型)或553~829 C·U(犹他模型),且北方品种(系)的需冷量值普遍高于南方品种;需热量值品种间差异也较小,介于3696~4704GDH℃(生长度小时模型)或143~182 D℃(有效积温模型)。无论以何种估算模型估算枸杞的需冷量和需热量,我国枸杞品种(系)的需冷量和需热量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鲜食枣果实成熟过程中营养成分的变化,比较不同品种间的差异及其糖酸积累特点,为鲜食枣品质评价、良种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以陕北栽培的七月鲜、伏脆蜜、早脆王、蜂蜜罐、尜尜枣、襄汾圆枣、阎良脆枣、蛤蟆枣、灵武长枣、京60、大白铃、冷白玉和临猗梨枣13个鲜食枣品种为试材,选取白熟期、半红期和全红期果实,采用常规品质测试、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和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其外观性状、内在品质和功能成分。【结果】13个鲜食枣品种单果质量为4.21~23.96 g,硬度为5.60~8.49 N,果形指数为1.05~1.93,其中七月鲜、早脆王、蛤蟆枣、京60和大白铃果实较大,而蜂蜜罐和襄汾圆枣果实较小。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显著增加;V_C含量在枣果成熟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不明显;除襄汾圆枣、阎良脆枣和蛤蟆枣外,其余10个品种可溶性糖含量呈持续上升趋势;除临猗梨枣、七月鲜、伏脆蜜、尜尜枣和阎良脆枣外,其余8个品种的可滴定酸含量在成熟过程中均持续增加。13个鲜食枣果实的总酚含量除冷白玉外,其余品种均呈下降趋势;不同成熟期相比,七月鲜的总黄酮含量在成熟过程中显著增加,早脆王、蛤蟆枣和大白铃从白熟期到半红期显著增加,到全红期又显著下降,而尜尜枣和冷白玉从白熟期到半红期显著下降,而到全红期又显著增加,其余7个品种的总黄酮含量均不断下降;13个品种的原花青素含量均随果实成熟而呈下降趋势。【结论】陕北鲜食枣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种有蛤蟆枣、京60、七月鲜、伏脆蜜、蜂蜜罐和襄汾圆枣。适宜全红期采收的品种有蛤蟆枣和灵武长枣,其他品种均适宜半红期采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3个李(Prunus)品种(系)的芽休眠和需冷量的差异及DAM基因表达与芽休眠的关系。【方法】调查统计了3个李品种(系)需冷量与萌芽率,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李的DAM基因进行鉴定,并用qRT-PCR对3个品种(系)李的DAM基因在芽的不同休眠阶段表达分析。【结果】7.2℃模型、0~7.2℃模型、犹他模型下“晚熟羌脆李”的需冷量均高于‘羌脆李’和‘脆红李’,且3个需冷量统计模型下‘羌脆李’和‘脆红李’的需冷量相同。鉴定了6个DAM基因(Pd DAM1、Pd DAM2、Pd DAM3、Pd DAM4、Pd DAM5、Pd DAM6),但花芽与叶芽内休眠期与内休眠解除期(需冷区间)高表达基因都为DAM5,且在休眠解除期DAM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呈下降趋势。【结论】揭示了3个李品种(系)的花芽与叶芽需冷量的差异,筛选出与休眠解除最相关的DAM基因,结果为李芽休眠及熟期调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黄河故道地区砀山酥梨需冷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砀山酥梨的生理需冷量,探索气候变化对砀山酥梨适宜栽培区域的影响。【方法】2009-2012年,定期采集砀山酥梨自然越冬条件下着生花芽和叶芽的休眠枝条,在人工气候箱内采用清水插枝法培养3周,统计花芽和叶芽的萌芽率,确定满足砀山酥梨花芽和叶芽休眠的日期,依据温度记录数据,计算砀山酥梨在7.2℃模型、0~7.2℃模型、犹他模型下的需冷量。【结果】砀山酥梨花芽的需冷量,0~7.2℃模型为1 051h,7.2℃模型为2 070h,犹他模型为788CU;砀山酥梨叶芽的需冷量,0~7.2℃模型为1 126h,7.2℃模型为2 198h,犹他模型为857CU。【结论】结合黄河故道地区冬季温度变化以及3种模型需冷量的变化规律,认为采用0~7.2℃模型确定该地区砀山酥梨的需冷量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7.
应用花枝水培、盆栽试验等方法,确定出杏不同品种的自然休眠结束期,依此为基础,根据0℃~7.2℃模型,结合当地气象资料,测算出不同品种的需冷量,杏的需冷量为860~910h。这为各地科学合理地确定适宜扣棚时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应用花枝水培、盆栽试验等方法,确定出杏不同品种的自然休眠结束期,依此为基础,根据0℃~7.2℃模型,结合当地气象资料,测算出不同品种的需冷量,杏的需冷量为860~910h。这为各地科学合理地确定适宜扣棚时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新引种品种新泉梨与鄂梨1号、丰水梨、翠冠梨、七月酥梨在四川盆地的需冷量,为其设施栽培和在盆地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测定新泉梨及鄂梨1号、丰水梨、翠冠梨、七月酥的花芽发芽率和叶芽萌芽率,采用7.2℃模型、0~7.2℃模型和犹他(Utah)模型统计比较5个梨品种的需冷量.[结果]3种需冷量模型均可用于5个梨品种的需冷量统计.在犹他模型下,新泉梨、鄂梨1号、丰水梨、翠冠梨和七月酥的花芽需冷量分别为560、560、474、303和869 C.U,叶芽需冷量分别为474、560、560、303和869 C.U;在7.2℃模型下,新泉梨、鄂梨1号、丰水梨、翠冠梨和七月酥的花芽需冷量分别为333、323、294、199和593 h,叶芽需冷量分别为294、323、323、199和593 h;在0~7.2℃模型下,新泉梨、鄂梨1号、丰水梨、翠冠梨和七月酥的花芽需冷量分别为328、328、288、199和588h,叶芽需冷量分别为288、328、328、199和528 h.3个模型下统计的需冷量均能满足5个梨品种相应的花芽和叶芽分化需要.[结论]四川盆地能满足新泉梨花芽和叶芽分化的需冷量,新泉梨可在四川盆地推广种植,大棚栽培扣棚时间以选在1月上旬为佳.  相似文献   

10.
以水培法测定了成都地区2008—2010年3年的桃需冷量,统计了两个完整年度的7.2℃模型、0~7.2℃模型、犹它模型3种模型秋冬季需冷量累积量变化趋势。结果发现,成都桃自然休眠期的结束时间差异很大,最早在12月上旬,最晚在2月下旬,大部分桃品种在1月中旬至2月中旬结束自然休眠。需冷量累积数据分别用3种模型统计比较,前两种模型计算不同起始时间与已报道数据的比较,发现成都地区桃需冷量的较好计算模型是以低于7.2℃温度为起始时间的0~7.2℃模型。在此模型下统计和分析了引种桃来源地需冷量范围。  相似文献   

11.
以杜梨(Pyrus betulaefolia)和豆梨(Pyrus calleryana)实生树,以及嫁接在杜梨和豆梨2种砧木上的砂梨品种‘丰水’(Pyrus pyrifolia)为试材,利用3种需冷量计算模型,对以杜梨和豆梨为砧木的丰水梨叶芽休眠进程及需冷量变化进行线性回归和正态累积函数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叶芽的休眠进程与3种模型估算的需冷量间均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7.2℃模型的估计值最大,而犹他模型的估计值最小;≤7.2℃模型计算的离回归标准差(Sy/x)最小,其精度和可靠度均优于0~7.2℃模型和犹他模型;砧木的需冷量与接穗‘丰水’叶芽的休眠进程有着密切的关系,低需冷量砧木有利于加速接穗品种的休眠进程,而高需冷量砧木延缓接穗品种的休眠进程;利用线性回归与正态累积函数估算需冷量的平均差异约为30h,2种统计方法均能较好地减小需冷量估算过程中的随机误差。  相似文献   

12.
日本海棠不同品种需冷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桂荣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523-4525
[目的]为日本海棠春节催花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3种不同需冷量评价模式,研究4个日本海棠品种的需冷量。[结果]4个日本海棠品种的自然休眠结束期差异较大,复长寿、银长寿在12月上旬,长寿冠在12月下旬,世界一在1月上旬。按照7.2℃模式,供试日本海棠品种的需冷量为383.0~916.0 h,差别在2倍以上,世界一的需冷量最高。不同日本海棠品种的成花率与处理的低温时数呈正相关。需冷量是日本海棠促成栽培的关键因素之一。[结论]在菏泽气象条件下,采用7.2℃模式测定日本海棠的需冷量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3.
成都桃需冷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8年到2010年以水培法在成都地区测定桃需冷量。统计了2个完整年度的7.2℃模型、0~7.2℃模型、犹它模型秋冬季需冷量累积量变化趋势,成都桃自然休眠期的结束时间差异很大,最早12月上旬,最晚2月下旬,大部分的桃品种在1月中旬到2月中旬结束自然休眠。需冷量累积数据分别用3种模型统计比较,前两种模型计算不同起始时间比较,已报道数据等的比较,结果表明成都地区桃需冷量的较好计算模型是以低于7.2℃温度为起始时间,0~7.2℃模型。在此模型下统计了部分桃需冷量数据。  相似文献   

14.
<正>1.需冷量。所谓果树需冷量,即是果树完成自然休眠所需要的0~7.2℃的小时累计数。不同树种、品种需冷量不同,果树达不到各自的需冷量,就不能打破自然休眠。在果树的自然休眠期内搞棚室栽培是无效的,所以准确掌握果树的需冷量是非常重要的。同一树种、同一品种  相似文献   

15.
《北京农业》2007,(2):37-38
枣业是我国的独有果业,我国是世界上唯一的枣果出口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前,我国出口的枣产品主要是红枣和部分枣制品,鲜食枣果出口很少,但近几年来,鲜食枣果出口量正在稳步增加,而且其市场价也普遍高于其他果品,1吨鲜枣相当于30吨的苹果或10吨核桃的售价,且货源奇缺,供不应求.在北京地区由于耕地面积紧缺,大面积种植干枣品种不现实.又由于北京观光采摘业的发展和城市的巨大消费市场,为发展鲜食枣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北京的地方枣品种中,如京枣39、尜尜枣、鸡蛋枣、马牙白枣、长辛店白枣等都是十分优秀的鲜食品种,这些品种适应性强,具有抗旱、抗寒的特点,可推广范围广.因此在北京发展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6.
以3年生北高丛蓝莓品种"斯巴坦"、"泽西"、"伯克利",半高丛品种"北陆"盆栽苗为试材,以7.2℃模型为理论依据,在2.5℃±2.0℃恒温库中休眠,从需冷量达到720 h开始,每48 h各蓝莓品种出库3株(盆),在日光温室中进行升温管理,40 d后统计萌芽结果。结果表明,"北陆"花芽需冷量1 008 h,"斯巴坦"花芽需冷量912 h,"泽西"、"伯克利"花芽需冷量960 h,4个品种叶芽需冷量较花芽多96 h,因此在温室蓝莓生产上应以满足叶芽需冷量来判断蓝莓休眠是否满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两个枣品种在高温环境下光合特性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差异。【方法】以10 a生骏枣和伏脆蜜为对象,在吐鲁番田间自然高温条件下,测定光合日变化参数,采集相同部位叶片,测定丙二醛(MDA)、渗透调节物质。【结果】伏脆蜜的净光合速率(Pn)为单峰型;骏枣则呈双峰型,且在12:00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两品种蒸腾速率(Tr)均呈双峰型,但伏脆蜜的蒸腾速率(Tr)变化更剧烈,在14:00有明显的谷值。两品种的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和可溶性蛋白(SP)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中骏枣的MDA和Pro明显高于伏脆蜜,且MDA含量骏枣较伏脆蜜提前4 h达到最大值。【结论】高温环境下,伏脆蜜无光合午休现象,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较骏枣高;骏枣叶片MDA和Pro含量明显高于伏脆蜜,其叶片细胞膜受损比伏脆蜜重。光合特性和生理指标两方面均证明伏脆蜜细胞膜稳定性较强,耐高温能力优于骏枣。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适宜宁夏种植的灵武长枣、中宁圆枣、伏脆蜜、早脆王、冬枣等优良鲜食枣树品种(系)和同心圆枣、骏枣、灰枣、哈密大枣、小口枣等优良制干枣树品种。  相似文献   

19.
以‘月光’和‘伏脆蜜’两个枣品种一年生嫁接苗(砧木为酸枣)为研究试材,通过对其枣头、叶片生长指标及光合指标的测定分析,探索两个枣品种在天津地区的生长和光合特性,以期为其在天津地区的引种栽植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两个枣品种幼树枣头长度和粗度均呈现“双S型”生长曲线,在整个生长期中出现两次生长高峰,均在第18天左右进入第一次生长高峰期,‘月光’在第50天左右进入第二次生长高峰期,‘伏脆蜜’在第60天左右进入第二次生长高峰期;两个枣品种的枣头粗度均在第15天左右进入第一次生长高峰期,伏脆蜜的枣头粗度在第60天左右进入第二次生长高峰期,‘月光’枣则在第65天左右进入第二次生长高峰期,两个枣品种幼树枣头均在第110天左右(8月下旬)停止生长;‘伏脆蜜’枣头长度及粗度年生长量均显著高于‘月光’,在整个生长期中,‘伏脆蜜’枣头长度及粗度平均增长率均高于‘月光’,‘伏脆蜜’叶片含水量及叶片厚度均显著高于‘月光’,‘月光’叶形指数显著大于‘伏脆蜜’;两个枣品种的光合指标间均无显著差异。综合分析得出,‘伏脆蜜’在天津地区的适应性强于‘月光’。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不同模型下评价桃新品种的需冷量和需热量及其关系,分析动力学模型在郑州地区的可行性。【方法】供试桃新品种23个,利用4种需冷量估算模型和2种需热量估算模型,结合R studio中‘chill R’包分别估算新培育桃品种的需冷量和需热量,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二者关系。【结果】供试品种需冷量值差异明显,介于501.5~886.0 h(0~7.2℃模型)、631.5~1 162.0 h(≤7.2℃模型)、525.0~836.0 CU(犹他模型)、27.7~46.3 CP(动力学模型);需热量介于127.3~257.3 D℃(有效积温模型)、4 004.7~6 898.0 GDH℃(生长度时模型)。桃需冷量和需热量均与果实成熟期无必然联系,但无论以何种模型估算需冷量与有效积温模型下的需热量呈正相关;动力学模型估算的需冷量值与其它模型估算值相关性较高。【结论】在23个桃新品种中,需冷量品种占比65%,可在我国长江流域区、云贵高原区、西北干旱区等大部分桃适宜栽培区种植;动力学模型评价需冷量在郑州地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