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曲霉毒素B1(AFB1)对人体有较强的毒性,因此脱除食品中的AFB1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究碳素纳米材料对AFB1的吸附机理,研究石墨、石墨烯、氧化石墨烯对AFB1的吸附,建立等温吸附曲线,进行吸附动力学、热力学分析,结合结构表征,探究其吸附过程,并用这3种碳素纳米材料脱除食品(食用醋、花生奶、花生油)中的AFB1.结...  相似文献   

2.
应用实验室合成的酯化葡甘露聚糖(EGM)在水相中对黄曲霉毒素B(1AFB1)进行吸附,研究EGM在体外对AFB1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合成的酯化葡甘露聚糖对AFB1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当EGM的浓度达到0.11%的时候,吸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芦荟苷对AFB1诱发大鼠免疫抑制的预防作用,为芦荟的开发与利用提供试验依据。[方法]连续5周灌胃200μg/kg BW AFB1建立大鼠亚慢性AFB1免疫损伤模型,通过不同剂量(10和30 mg/kg BW)的芦荟苷进行干预,分析大鼠的体重变化、脏器指数、脾脏抗氧化能力、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和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量,研究芦荟苷对AFB1诱发大鼠免疫损伤的化学预防作用。[结果]芦荟苷干预有效缓解了长期AFB1暴露引起的体重增长缓慢和免疫器官萎缩。AFB1模型组脾脏MDA水平显著上升,而CAT、GSH、GSH-PX和SOD水平显著下降。芦荟苷干预能够显著抑制AFB1引起的脾脏氧化应激损伤。AFB1暴露没有显著改变血清中Ig A、Ig G和Ig M含量。AFB1显著提高了促炎因子IL-1β、IL-6、TNF-α和IFN-γ的表达量,而芦荟苷能不同程度降低4种促炎因子的表达,从而抑制大鼠炎症反应的发生。[结论]芦荟苷对AFB1暴露所致的大鼠免疫损伤具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1)建立单抗介导的、能够对黄曲霉毒素AFB1进行亚细胞定位的免疫组化方法;(2)探明AFB1侵染和分布于雏鸭靶器官(细胞)规律,为阐明AFB1对雏鸭的致病机理提供基础实验数据,为AFB1感染人类提供研究模型。【方法】(1)利用AFB1单抗、免疫组化理论和方法,结合石蜡切片技术,建立检测感染雏鸭组织器官和细胞中AFB1方法;(2)7日龄樱桃谷鸭饲喂黄曲霉毒素(AFB1)含量为150 µg•kg-1的全价饲料,分别于6、12、24、48、72、96、120、144、168和192 h各剖杀2只,取心、肝、脾、肺、肾、脑、十二指肠、法氏囊、胸腺和胰腺等组织器官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应用建立的单抗介导免疫组化对AFB1在感染雏鸭体内侵染的组织器官和细胞进行定位检测。【结果】(1)建立的单抗介导的免疫组化能够特异性检测到感染雏鸭组织中的AFB1,而对鸭病毒性肝炎病毒、鸭疫里默氏杆菌、鸭多杀性巴氏杆菌、鸭沙门氏菌和鸭大肠杆菌感染鸭组织呈现阴性反应;(2)雏鸭采食含AFB1饲料后,24 h可在肝脏和肾脏中检测到AFB1,随后在脾脏(48 h)、胰腺(96 h)、十二指肠(120 h)、心肌(144 h)及法氏囊(168 h)检测到AFB1,其中肝脏和肾脏的阳性结果最强;AFB1分布于肝脏肝窦及汇管区周围炎性反应带的肝细胞,肾脏肾小管、集合管上皮细胞以及肾小球毛细血管,脾脏白髓及炎性细胞,胰腺腺上皮细胞,十二指肠脱落的黏膜上皮细胞,心脏血管周围和心脏发生空泡变性的心肌纤维中;AFB1主要集中分布于细胞核内,而细胞膜和细胞浆内也有少量的分布。【结论】(1)单抗介导免疫组化能够特异检测AFB1感染雏鸭组织石蜡切片中的AFB1和亚细胞定位, 还可用于AFB1感染雏鸭的实验室诊断和甲醛固定组织的回顾性诊断;(2)AFB1可广泛侵害感染雏鸭各个组织器官,以肝脏和肾脏最为严重。AFB1主要蓄积于被感染的细胞核。  相似文献   

5.
为评估饵料中黄曲霉毒素B1(AFB1)对处在性腺发育阶段的银鲫生长、生理反应、组织学变化和繁殖力的影响,共进行了24周的饲养试验。银鲫(初始体重57.6±0.1 g)半合成饵料中含AFB1 0、20、2000μg·kg-1(确定水平为AFB13.3、22.3、1 646.5μg·kg-1饵料),每组3个重复。结果表明,在饲喂AFB1 24周后,AFB1处理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AFB1组鱼的外观变化、异常行为和死亡率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摄食率、比生长率、饲料效率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相比,饲喂不同水平的AFB1对血清中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无显著影响,AFB1组肝和肠在组织学病变上无显著影响。但与对照组相比,AFB1组的鱼生殖腺指数、绝对怀卵量、相对怀卵量和卵母细胞直径显著降低。AFB1组鱼卵巢和肌肉中AFB1的累积量显著增加。但所有组的肌肉中AFB1的沉积量均低于安全值5μg·kg-1湿重。结果表明,添加AFB1 2 000μg·kg-1饵料对银鲫的生长和肝功能无显著影响,但对鱼的繁殖力有一定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虾青素在黄曲霉毒素B1(AFB1)刺激下对AML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培养AML12细胞后,加入0、5、10、15、20、40μmol·L-1的AFB1进行6、12、18、24 h培养,CCK-8法检测AFB1致细胞损伤情况.加入0、20、50、100、150、200μmol·L-1的虾青素筛选安全浓度范围.加入...  相似文献   

7.
黄曲霉毒素B_1致雏鸭肝脏细胞DNA的损伤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1)研究黄曲霉毒素B1(AFB1)不同染毒水平(3,30,300μg·kg-1BW)染毒后,在不同时间点导致雏鸭肝细胞DNA损伤情况;(2)探明AFB1染毒剂量及染毒时间与雏鸭肝细胞DNA损伤之间的关系,为AFB1遗传毒性提供研究模型。【方法】96只雄性北京鸭雏鸭,随机分为16组,每组6只。第1组为对照组,第2至6组为低剂量(染毒)组、第7至11组为中剂量(染毒)组、第12至16组为高剂量(染毒)组。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雏鸭分别灌胃25%DMSO水溶液,0.25,2.5,25μg·mL-1溶液各1mL,对照组于灌胃1h后,各剂量染毒组分别于灌胃染毒1、2、8、24、48h用彗星试验检测肝细胞DNA损伤。【结果】试验表明,雏鸭对于AFB1导致的肝细胞DNA损伤非常敏感,肝细胞DNA损伤程度与AFB1摄入量以及摄入时间有关。经口染毒2h左右DNA损伤达到高峰,所有染毒组在尾长、尾部DNA百分含量、尾矩、Olive尾矩等指标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AFB1染毒剂量增加,DNA损伤程度加深、持续时间延长。【结论】(1)AFB1致雏鸭肝细胞DNA损伤的效应非常强,低剂量(3μg·kg-1BW)AFB1暴露就能够引起雏鸭肝细胞DNA发生显著损伤。(2)经口染毒AFB12h后雏鸭肝细胞DNA损伤达到高峰,此时DNA损伤程度与AFB1暴露之间的量效关系最为明显。(3)雏鸭是研究AFB1遗传毒性的一个良好动物模型,彗星试验能够反映AFB1致雏鸭肝细胞DNA损伤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8.
研究AFB1致肉鸡急性肝损伤模型的建立,为挑选保肝药物和肝损伤机制的研究建立基础。试验肉鸡随机分为对照组,AFB1低、中、高组,连续喂养7 d。禁食24 h后,心脏采血检测肝功能指标,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检测MDA、CAT和SOD含量,Western Blot分析Nrf2,HO-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同对照比,AFB1组肝脏病理切片均有不同程度的肝损伤变化。随AFB1的剂量增加,AST、ALT、ALP和TBIL的表达逐渐升高,MDA含量逐渐升高,CAT和SOD含量随之降低,Nrf2,HO-1的蛋白含量下降。结果证明连续喂养肉鸡7 d 5 mg·kg-1的AFB1饲料可以建成急性肝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黄曲霉毒素B1(AFB1)能否诱导细胞自噬,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利用免疫荧光、酶标仪检测、免疫印迹等技术检测经AFB1处理过的细胞的自噬水平、相关蛋白的表达量以及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产生情况。结果表明:AFB1能够引起RAW264.7细胞和Hela细胞的自噬反应,并且该自噬为完全自噬。AFB1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自噬是依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途径发生的,并受ROS的调节。此外,发现AFB1诱导ROS产生呈浓度依赖性,而ROS抑制剂同时抑制了ROS和自噬发生,但自噬抑制剂并没有有效地抑制ROS的产生,表明ROS处于AFB1诱导自噬的上游,对自噬起到调节作用。这表明AFB1诱导的自噬现象在细胞中普遍存在,而自噬作为机体的免疫机制,在抵抗AFB1毒力侵染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不同剂量的高能电子束和γ射线进行辐照处理,研究了2种射线对不同状态下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AFB1)的辐射降解效果和对小麦面粉粉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能电子束和γ射线辐照处理,能够降解不同状态下的AFB1,辐照剂量越大,降解率越高,AFB1浓度越高,辐射降解率越低;相同处理剂量对溶液中黄曲霉毒素B1的降解作用,大于对污染小麦中AFB1的降解作用。2种辐照处理方式对面团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等小麦粉质指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其中高能电子束射线的作用强度大于γ射线。  相似文献   

11.
试验研究了多菌种益生菌(PRO)对黄曲霉毒素B1(AFB1)中毒的鹌鹑生长性能、免疫状况的影响。选取鹌鹑320只分配到4个处理组,分别是对照组(基础日粮)、AFB1组(基础日粮+AFB1 2.5 mg·kg-1)、PRO组(基础日粮+PRO 150 mg·kg-1)、AFB1+PRO组(基础日粮+AFB1 2.5 mg·kg-1+PRO 150 mg·kg-1),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鹌鹑。试验期从7~35日龄,鹌鹑自由饮水和采食,每周测量采食量(FI)和体增重(BWG)。试验结果显示,AFB1组鹌鹑总采食量和体增重均减少(P0.05),但饲喂益生菌则改善了这些相应的指标(P0.05)。在7~35日龄,AFB1增加了饲料转化率,而PRO的补充则降低了饲喂AFB1鹌鹑的饲料转化率(P0.05);且AFB1+PRO处理组的饲料转化率比PRO组高(P0.05)。试验还观察到AFB1组鹌鹑的内脏器官(如肝脏和脾脏)肥大,睾丸、法氏囊生长被抑制,但PRO则改善了这些器官的状况(P0.05)。饲喂AFB1的鹌鹑体液免疫(例如针对绵羊红细胞抗原的抗体反应)和细胞应答(例如皮肤厚度对2,4-二硝基-1-氯苯)受到抑制,但饲喂PRO能提高这些免疫系统功能(P0.05)。日粮中添加AFB1总是能增加日本鹌鹑血清中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的水平(P0.05),而PRO的使用则起到相反的效果。研究表明,在黄曲霉毒素中毒情况下,日粮中使用多菌种益生菌可改善日本鹌鹑的生长性能和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硒对AFB1致胸腺过度凋亡的缓解机制。【方法】180只1日龄科宝肉鸡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以对照日粮、AFB1日粮(0.6 mg/kg AFB1)、+Se日粮(0.4 mg/kg Se)和AFB1+Se日粮(0.6 mg/kg AFB1+0.4 mg/kg Se)21 d。【结果】添加硒可缓解AFB1所致的胸腺形态学损伤,适当缓解AFB1导致的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下降和凋亡率升高的现象;与AFB1组相比,AFB1+Se组胸腺TNF-α、caspase-8、caspase-3、caspase-9和JNK1的表达量降低,Bcl-2和t Bid的表达量升高。【结论】添加硒可缓解AFB1致雏鸡胸腺细胞凋亡率升高的机理与死亡受体通路中Fas-Fas L-FADD-caspase8-caspase3途径和Fas-ASK1-JNK-Bcl-2途径受到干预有关。  相似文献   

13.
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将其与抗AFB1和ZEA单克隆抗体进行偶联,并把偶联物、AFB1-STI、ZEA-OVA以及硝酸纤维素膜(NC膜)等组装成免疫层析试纸条,同时进行检测条件的最优化设计。胶体金偶联AFB1和ZEA抗体最适pH同为7.0,最适抗体浓度分别为5.0和2.5μg.mL-1,NC膜上包被AFB1-STI和ZEA-OVA的浓度分别1.0和2.0mg.mL-1,为该方法可同时定性检测样品中AFB1和ZEA,其最低检测限分别达到5μg.kg-1和50μg.kg-1;与黄曲霉毒素M1、脱氧血腐镰刀菌烯醇的交叉反应率小于1%。该试纸条具有可同时检测两种真菌毒素的特点,适用于同一样品中多种毒素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4.
彭俊  励飞  刘维  聂勇 《饲料博览》2020,(1):28-32,36
黄曲霉毒素B1(AFB1)和呕吐毒素(DON)是由寄生曲霉、黄曲霉、镰刀菌等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受污染的饲料及其原料中,不仅给农业经济造成重大损失,也给动物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传统脱除AFB1和DON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和化学法,但上述两种方法都具有局限性,而利用微生物脱毒方法安全、高效,绿色环保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且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文章对AFB1和DON的特点、危害和致毒机制以及生物脱毒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饲料样品经提取、免疫亲和柱净化,以甲醇水45∶55(V/V)为流动相,进行C18柱分离,经柱后光化学衍生,以荧光检测器定量检测4种黄曲霉毒素AFB1,AFB2,AFG1和AFG2含量。结果表明,4种黄曲霉毒素在35 min内得到良好的分离,除AFG2加标回收率略低外,AFB1,AFB2,AFG1和黄曲霉毒素总量在稻草、羊草和青贮笋壳空白样的加标回收率均在80%以上,平行样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10.0%;AFB1、AFB2、AFG1、AFG2和黄曲霉毒素总量的检出限分别为0.4,0.2,0.4,0.2和1.2μg·kg-1。试验所建立的检测方法可实现对青粗饲料中4种黄曲霉毒素的同时提取、净化、分离与检测,方法准确简便,重复性好,灵敏度高,能满足青粗饲料中多种黄曲霉毒素快速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能降解黄曲霉毒素B1(AFB1)的细菌,对AFB1污染的饲粮进行生物脱毒。以AFB1结构类似物香豆素为唯一碳源和能源进行初筛,将含有标品AFB1(500μg/L)的发酵液进行复筛,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RNA序列分析进行菌种鉴定,根据波长600 nm处测定的菌液的吸光值大小进行培养基成分优化。结果表明,分离到1株稳定的AFB1降解菌,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该菌株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lus,命名为WZ-4,该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Gen Bank登录号为KJ855772。在温度36℃、p H值7.0、接种量5%条件下,在含有500μg/L的AFB1发酵培养基中培养72 h,WZ-4菌的降解率为75.25%。该菌生长的最佳碳源为麦芽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0.05%的Mg2+、Ca2+、Cu2+以及Fe3+对该菌株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其中Mg2+的抑制作用最小,Cu2+的抑制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17.
3种吸附剂对黄曲霉毒素B1吸附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体外试验评价3种吸附剂(吸附剂A:主成分为酵母细胞壁提取物;吸附剂B:主成分为水合铝硅酸盐;吸附剂C为复合物,主成分是酵母细胞壁及水合铝硅酸盐)对黄曲霉毒素B1(AFB1)的吸附效果,并通过吸附剂对摄入AFB1肉仔鸡生长性能及血清蛋白水平的影响验证体外试验结果。【方法】(1)pH为2.0、6.0、8.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溶液)、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环境下吸附剂对AFB1的吸附能力;(2)吸附剂对AFB1的结合速率;(3)吸附剂结合AFB1形成的复合体的稳定性;(4)240只1日龄雄性AA肉仔鸡,随机分为8个处理,比较吸附剂对摄入AFB1肉仔鸡生长性能及血清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1)5种酸碱条件下吸附剂结合AFB1的能力大小顺序为B>C>A;(2)吸附剂B在10 min内对AFB1吸附率达到97.69 %,且60 min内一直处在96.03 %以上,而吸附剂A、C在60 min内对AFB1的吸附能力不稳定;(3)与吸附剂A、C相比较,体外条件下吸附剂B与AFB1形成的复合体解吸附率最低;(4)与基础组比较,AFB1组肉仔鸡采食量、体重增加显著下降,料重比显著增加(P<0.05),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B)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3种吸附剂均能提高肉仔鸡生长性能,吸附剂B能显著改善摄入AFB1污染日粮(98.98 μg?kg-1)的肉仔鸡血清蛋白水平的降低,添加吸附剂A或C效果不显著。【结论】3种吸附剂对AFB1均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吸附剂B的作用效果优于吸附剂A和吸附剂C。结果提示,将吸附剂B应用于被AFB1污染的家禽饲料中,与其它霉菌毒素管理措施相结合,能降低AFB1对肉仔鸡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The paper was to find the bacteria to degrade aflatoxin B 1 (AFB 1) and realize the application of biological degradation on AFB 1. Using cumarin as the carbon source and energy on the first screening, then the ten strains which were first screened out were taken to degrade AFB 1 100 pg kg^-1. Strain NMO-3 was screened out of ten strains, the degradation ratio of AFB 1 reached 85.7%, which was more prominent than the others (P 〈 0.01). With the analysis of colony morphology,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stry experiments, and 16S rDNA gene sequence, the strain NMO-3 was finally identified as Stenotrophomonas sp. Using cumarin as the carbon source and energy could screen out the AFB 1 degradation strains. Acute toxicity tests show that the viable number of NMO-3 lower than 3.12 × 10^10 cfu mL-1 is safety. The crude enzyme was obtained by 65% ammonium sulfate fractionation, and it could degrade AFB1. It is the first report for the strain's detoxi- AFB1.  相似文献   

19.
研究旨在确定细胞色素酶P450同源物(CYP,CYP450)参与了黄曲霉毒素B1(AFB1)转换成更高毒素代谢产物,即雏鸡和鹌鹑肝微粒体代谢物——黄曲霉毒素-8,9-环氧化物(AFBO)的生物活化过程。包括特定细胞色素P450酶抑制剂的使用和AFBO生产的典型基底物质活性间的关系。此外,酶的定性测定采用免疫印记技术。结果表明,雏鸡和鹌鹑体内微粒体代谢物酶有CYP1A1、CYP1A2、CYP2A6和CYP3A4。CYP1A1和CYP2A6两个菌种的活性和AFB1的生物活化过程紧密相关。研究证明了CYP2A6在AFB1的生物活化过程中的作用,免疫印迹结果显示,CYP2A6和CYP3A4两个物种的同源物的条带清晰,研究结果表明,在较小程度上,CYP2A6和CYP1A1是AFB1生物活化成雏鸡和鹌鹑肝微粒体代谢物AFBO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黄曲霉毒素B1降解菌株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筛选能降解黄曲霉毒素B1(AFB1)的细菌,以期在该毒素的生物脱毒中得到应用。【方法】以香豆素为惟一碳源和能源进行AFB1降解菌株的初筛,之后将初筛的10株菌分别降解浓度为100μg•kg-1的AFB1。【结果】筛选出的NMO-3菌株降解AFB1能力达85.7%,显著高于其它菌株(P<0.01)。从形态、生理生化反应以及16S rDNA序列比对等方面分析,最终确定NMO-3菌株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sp.)。【结论】利用香豆素作为惟一碳源和能源筛选出了黄曲霉毒素降解菌株,后期试验证明活菌制剂在2.56×1010CFU/ml剂量以下不会引起急性毒性反应,用65%硫酸铵提取的蛋白(酶)具有AFB1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