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合理的亚热带地区冬季牧草高产、高品质种植模式,本研究通过将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分别与4种豆科牧草苕子(Vicia dasycarpa)、豌豆(Pisum sativum)、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进行混播,测定不同组合的生产性能和营养特性指标。结果表明,混播组合均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和鲜草产量以及良好的营养特性;在刈割3次的情况下,多花黑麦草+紫云英、多花黑麦草+豌豆、多花黑麦草+白三叶、多花黑麦草+苕子和多花黑麦草+苕子+紫云英组合的鲜草总产量分别为44 863.33、43 923.33、47 003.33、46 470.00和37 970.00 kg·hm-2,豆禾比分别为0.076、0.198、0.085、0.116和0.137;在品质方面,多花黑麦草+苕子和多花黑麦草+白三叶组合的营养产出量较优,但前者粗蛋白总产量最高,各项营养产出量中,多花黑麦草+豌豆组合与多花黑麦草+紫云英组合较接近,但稍低于多花黑麦草+苕子和多花黑麦草+白三叶两个组合。综合分析比较不同种植模式下的产量和品质,以多花黑麦草+苕子和多花黑麦草+豌豆两个组合为最佳。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等9个草种的18个品种进行混播,得出豆科牧草年鲜草产量大于禾本科牧草,其中以豆科牧草白三叶的Lisepa品种年鲜草产量最高,为122 279.4 kg/hm2。同时禾本科与豆科牧草混播,施磷可使草群中白三叶明显增加,增产显著。氮、磷混合施用,施氮180 kg/hm2、磷120 kg/hm2时增产鲜草21 429.0 kg/hm2,干物质收获量达14 656.5 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多年生人工草地的试验研究,以禾本科牧草(扁穗雀麦、高羊茅、多年生黑麦草、鸭茅)+豆科牧草(紫花苜蓿、白三叶)进行混播,可提高草地产量,其中综合牧草干物质产量和粗蛋白含量,表现较为理想的牧草混播组合是高羊茅+多年生黑麦草+紫花苜蓿+白三叶,每667m2播量为1.5kg+1.5kg+0.25kg+0.25kg,采用条播方式进行播种。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燕麦(Avena sativa)–豆草混播组合的增产提质效应,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干旱地区滴灌条件下燕麦与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 Roth)、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毛苕子(Vicia villosa)同行混播对牧草农艺性状、营养品质的影响,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进行综合评价,探寻燕麦与3种豆科牧草最佳混播组合。结果表明,各混播组合均对牧草生产性能有影响。其中,燕麦与光叶紫花苕混播干草产量最高,达9 490.67 kg·hm~(-2);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组合牧草相对饲喂价值为108.61,仅低于豆科牧草单播。经PCA分析评价,燕麦与光叶紫花苕混播组合草地生产性能最好,可在干旱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在科尔沁草原地区进行了不同草种和不同播种量组合的混播人工草地生产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无芒雀麦、苇状羊茅、披碱草、鸭茅、紫花苜蓿均具有较强的种间竞争能力,种间相容性较好;白三叶、草地早熟禾、猫尾草在苗期种间竞争能力较弱,幼苗死亡率较高,生长发育不良。在生产特性方面,草地早熟禾+鸭茅+猫尾草+紫花苜蓿+白三叶(组合Ⅰ)草地豆科牧草平均产量显著大于禾本科牧草产量(P<0.01);无芒雀麦+苇状羊茅+披碱草+紫花苜蓿+白三叶(组合Ⅱ)草地禾本科与豆科牧草产量差异不显著(P>0.05)。在全年总产量中,组合Ⅱ的禾本科牧草产量显著大于组合Ⅰ(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宜的混播组合是:无芒雀麦占40.3%,苇状羊茅+披碱草占32.9%,紫花苜蓿占26.8%,总播种量37.3kg/hm2,全年干草总产量可达8580.12kg/hm2,其中禾本科牧草占50%左右,适合于放牧刈割利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西藏高寒地区饲草产量与品质,筛选适宜羊八井镇海拔4 500 m生长的箭筈豌豆+燕麦最佳混播比例,试验设置箭筈豌豆+燕麦7种混播组合(8∶2、7∶3、6∶4、5∶5、4∶6、3∶7和2∶8),以二者单播为对照,测定牧草产量、茎重、叶重、粗蛋白、中性和酸性洗涤纤维等指标,计算茎叶比和相对饲用价值,并利用灰色关联度理论对牧草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箭筈豌豆+燕麦播量为54 kg/hm~2+135 kg/hm~2(4∶6)时,牧草产量最高,鲜草和干草产量分别为13 703.3 kg/hm~2和6 817.5 kg/hm~2,干草产量较单播箭筈豌豆(4 662.2 kg/hm~2)、燕麦(5 217.4 kg/hm~2)分别增加了46.2%和30.7%;单播燕麦粗蛋白含量最低(6.7%),混播处理较单播燕麦粗蛋白提高了2.0%~5.0%,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分别降低了1.9%~3.3%、4.7%~9.0%。通过灰色关联度评价得出,混播中箭筈豌豆所占比例为30%~50%时,综合排序在2~4位,优于其他混播处理。说明最适宜在羊八井镇推广的箭筈豌豆:燕麦种植混播比例为5∶5。  相似文献   

7.
宁夏绿洲禾豆牧草混播组合及其比例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亚淑  朱林  许兴 《草业科学》2015,9(9):1463-1472
在宁夏中部半干旱带有补灌的条件下,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为试验材料,豆科与禾本科牧草分别按照3∶7、5∶5、7∶3共3种不同比例进行混播,研究了不同混播组合及比例对其经济投入产出比、干草及主要营养成分产量、相对总产量及竞争力等方面的影响。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3种豆禾牧草混播比例的产量均显著大于单播禾本科牧草的产量(P0.05)。苜蓿与禾本科牧草混播组合2013年及2014年的产量均显著高于沙打旺与禾本科牧草的混播组合(P0.05),其中,紫花苜蓿∶羊草为7∶3的混播组合的产量为最高(P0.05),粗蛋白和粗脂肪的总产量最高且投入产出比最低。紫花苜蓿+禾草组合中豆科牧草竞争力均大于相同比例下沙打旺+禾本科牧草组合中豆科牧草竞争力。沙打旺+禾本科牧草混播组合中,相对总产量(RYT)大于1的组合多于紫花苜蓿+禾本科牧草混播组合,其中,沙打旺∶羊草为7∶3的混播组合的两年平均RYT最高。以上结果说明,在宁夏中部半干旱带建植栽培草地时,紫花苜蓿∶羊草为7∶3的混播组合有较好的产量效应和最低的投入产出比;而沙打旺∶羊草为7∶3的混播组合中不同物种生长较为均衡。  相似文献   

8.
云贵高原人工草地混播组合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鸭茅(Dactylis glomerata)、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黑穗画眉(Eragrostis uigra)、紫羊茅(Festuca rubra)、草地早熟禾(Poapratensis)八种适宜当地生态条件的豆科及禾本科牧草组成三大类(刈牧兼用型复杂类、刈草型简单类、放牧型简单类)十二种不同的混播组合,在力求一致的试验条件下研究各混播组合植被类型的产量动态和植物群落内部各组分的变化规律,以了解各混播组合草地的生产能力和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包括豆、禾比例在生产意义上的合理性及稳定性),并据此为当地筛选出建立人工草地的理想混播组合。结果表明,红三叶、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鸭茅、紫羊茅、草地早熟禾在其参于的混播组合中,表现出较好的竞争性和互补性,可以当选为混播成员,而黑穗画眉、无芒雀麦在其参于的混播组合中逐渐被淘汰。联合分析结果表明,刈牧兼用型复杂组合总体上优于刈草型和放牧型简单组合,其中当选的组合有 V9(红三叶+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紫羊茅)、V10(红三叶+白三叶+鸭茅+紫羊茅)、V12(红三叶+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当选的刈草型组合有 V2(红三叶+鸭茅);当选的放牧型组合有 V6(白三叶+紫羊茅)、V5(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2种禾本科牧草(一年生黑麦草和燕麦)分别与2种豆科牧草(光叶紫花苕和箭筈豌豆)混播组合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鲜草产量为一年生黑麦草与光叶紫花苕组合的总鲜草产量最高,达281 685.50kg/hm2;分蘖数或分枝数及死亡率、茎叶比和干鲜比,一年生黑麦草与光叶紫花苕组合均优于其他3个组合;4种牧草组合的最优混播比例有待进一步研究。综合分析,一年生黑麦草与光叶紫花苕组合适宜作为黔南地区刈割型牧草地种植利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鸭茅、无芒雀麦、白三叶、苜蓿为材料,设置4个单播、15个混播和无牧草播种共20个处理,研究了鸭茅与伴生草种在不同混合比例下的产量和营养价值。试验表明:鸭茅和苜蓿混播时的牧草产量最高,为7 503~14 676 kg/hm~2,并且杂草累积量最低,为26~94 kg/hm~2。处理"30%鸭茅+70%苜蓿"的干物质最大(14 676 kg/hm~2)。与单播相比,混播可增加鸭茅的粗蛋白和纤维含量,处理"90%鸭茅+10%苜蓿"的鸭茅粗蛋白含量最高为19.44%;同时,混播组合中无芒雀麦和苜蓿的粗蛋白含量也高于单播。相反,与单播相比,混播降低了鸭茅的粗灰分含量,而单播时的含量最高,为16.05%。  相似文献   

11.
在云南中亚热带开展夏季牧草混播组合和青贮混播组合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在4个夏季牧草混播组合中,两茬的牧草总产量以三得利紫花苜蓿+杂交苏丹草组合最高,为15.0 t/hm2,极显著高于其他3个混播组合(P<0.01)。第2茬牧草的豆科比例较低或消亡,与第1茬相比整体下降明显。4个混播组合的粗蛋白含量在12.69%~18.47%之间,粗蛋白质含量已基本能满足肉牛生长发育的生长需求。青贮混播以玉米+扁豆组合的干物质产量最高,为24.3 t/hm2,但3个组合的牧草产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F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燕麦(Avena sativa)–豆草混播组合的增产提质效应,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干旱地区滴灌条件下燕麦与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 Roth)、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毛苕子(Vicia villosa)同行混播对牧草农艺性状、营养品质的影响,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进行综合评价,探寻燕麦与3种豆科牧草最佳混播组合.结果表明,各混播组合均对牧草生产性能有影响.其中,燕麦与光叶紫花苕混播干草产量最高,达9490.67 kg·hm?2;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组合牧草相对饲喂价值为108.61,仅低于豆科牧草单播.经PCA分析评价,燕麦与光叶紫花苕混播组合草地生产性能最好,可在干旱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应用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方法 (DTOPSIS法)从累计干物质产量、累计粗蛋白产量和累计可消化干物质产量对13个一年生牧草禾豆混播组合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适宜川西平原种植的HC_3(25%多花黑麦草+75%金花菜)、HJ_2(50%多花黑麦草+50%箭筈豌豆)、HC_2(50%多花黑麦草+50%金花菜) 3个优势混播组合,比多花黑麦草单播干物质产量提高12. 28%~14. 43%、粗蛋白产量提高34%~45. 67%、可消化干物质产量提高10. 41%~18. 76%。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多年生人工草地的试验研究,以禾本科牧草(扁穗雀麦、高羊茅、多年生黑麦草、鸭茅)+豆科牧草(紫花苜蓿、白三叶)进行不同组合混播。结果:表现较为理想的牧草混播组合是高羊茅+多年生黑麦草+紫花苜蓿+白三叶,每667 m2播量为1.5+1.5+0.25+0.25 kg,播种采用条播。  相似文献   

15.
为了低投入高产出和有效地建植人工草地,发展草地奶牛业,贵州清镇地区对多年生黑麦草三种不同播种量的试验表明:15kg多年生黑麦草+6kg白三叶/hm~2,20kg多年生黑麦草+6kg白三叶/hm~2和22.5kg多年生黑麦草+6kg白三叶/hm~2三种不同种籽用量的产草量之间差异不显著,我们初步认为,当地建植永久性多年生黑麦草和白三叶混播人工草地时,选择15kg多年生黑麦草+6kg白三叶/hm~2的用量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6.
不同豆禾混播模式的草地生产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5种豆科与禾本科牧草建植同行与异行豆禾混播草地,混播种类为2种豆禾牧草混播、5种豆禾牧草混播,豆禾混播比例为豆禾比6∶4、5∶5和4∶6。依据2012-2013年各混播组合的牧草产量、粗蛋白产量、粗脂肪产量、中性洗涤纤维产量、相对产量总和(RYT)及豆科牧草与禾草的相对密度和相对产量相异度,分析了不同混播群落空间结构下各混播处理的生产性能变化。结果表明,混2-1(鸭茅Dactylis glomerata+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混2-2(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红豆草)的1∶1行处理具有较高的牧草产量与粗蛋白、粗脂肪和中性洗涤纤维产量,且均高于同行混播;同行混播牧草产量均低于异行混播。各混播处理RYT值均高于1,且混2-1、混2-2的1∶1行处理RYT值高于同行混播。2∶2行、3∶3行具有较高的相对密度和相对产量相异度,同行混播具有较低的相对密度和相对产量相异度。由此可见,从同行混播改为异行混播,可提高牧草产量、牧草品质和种间相容性,维持较高的群落稳定性,使豆禾混播草地的生产性能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17.
以甘农2号小黑麦和青建1号饲用豌豆为试验对象,在玉树州称多县通过设定不同混播比例进行种植,对牧草生育期、产量、营养品质等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处理F (小黑麦播种量210kg/hm2+饲用豌豆22.5kg/hm2)总鲜草产量比单播小黑麦提高63.87%,比单播饲用豌豆提高18.50%,同时总干草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在各处理中表现较高,而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较低。综合比较,此比例是该区域开展一年生禾豆混播饲草地生产的较优组合,适宜在该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邵春慧  徐强  史志强  杜文华  田新会 《草地学报》2022,30(10):2791-2801
为筛选适合于夏河农牧交错区小黑麦(Secale cereale L.)与豆科牧草的混播组合及比例,以及在不同肥力条件下生产性能的差异,本试验研究了'甘农2号’小黑麦('Gannong No. 2’ Triticale variety)与3种豆科牧草('加拿大’饲用豌豆('Canadian’ forage peas)、'青海’箭筈豌豆('Qinghai’ common vetch)和'绿箭1号’箭筈豌豆('Lvjian No.1’ common vetch))不同比例(100∶0,80∶20,70∶30,60∶40,50∶50,40∶60,30∶70,20∶80,0∶100)混播时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土壤肥力对小黑麦和豆科牧草混播草地的草产量有显著影响;土壤贫瘠条件下,'甘农2号’小黑麦与'绿箭1号’箭筈豌豆以50∶50的比例混播时干草产量最高(13.97 t·hm-2);土壤肥力状况较好时,'甘农2号’小黑麦与'青海’箭筈豌豆以80∶20的比例混播时,干草产量最高(16.45 t·hm-2)。该研究对于提高夏河农牧交错区禾-豆混播的生产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适宜青海省东部农区推广的小黑麦(?×?Triticosecale?Wittmack)与豆科牧草的混播组合及比例,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甘农2号'小黑麦与两种豆科牧草['青建1号'饲用豌豆(Pisum sativum)和毛苕子(Vicia villosa)]不同混播比例(0???100、20???80、30???70、40???60、50???50、60???40、70???30、80???20、100???0)的混播效应.结果表明:从混播组合看,'甘农2号'小黑麦与'青建1号'饲用豌豆混播的平均鲜草产量(41.80?t·hm–2)最高;从混播比例看,'甘农2号'小黑麦与豆科牧草50???50混播时平均鲜草产量(44.45?t·hm–2)最高,比小黑麦和豆科牧草单播平均分别提高了17.94%和17.53%;混播组合和混播比例间的交互作用表明,'甘农2号'小黑麦和'青建1号'饲用豌豆以40???60的比例混播时总鲜草产量(45.55?t·hm–2)最高,比小黑麦和饲用豌豆单播分别提高了20.09%和17.00%.相关分析表明,混播群体的鲜草产量与小黑麦株高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适宜青海省东部农区推广的小黑麦( × Triticosecale Wittmack)与豆科牧草的混播组合及比例,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甘农2号’小黑麦与两种豆科牧草[‘青建1号’饲用豌豆(Pisum sativum)和毛苕子(Vicia villosa)]不同混播比例(0?? 100、20?? 80、30?? 70、40?? 60、50?? 50、60?? 40、70?? 30、80?? 20、100?? 0)的混播效应。结果表明:从混播组合看,‘甘农2号’小黑麦与‘青建1号’饲用豌豆混播的平均鲜草产量(41.80 t·hm–2)最高;从混播比例看,‘甘农2号’小黑麦与豆科牧草50?? 50混播时平均鲜草产量(44.45 t·hm–2)最高,比小黑麦和豆科牧草单播平均分别提高了17.94%和17.53%;混播组合和混播比例间的交互作用表明,‘甘农2号’小黑麦和‘青建1号’饲用豌豆以40?? 60的比例混播时总鲜草产量(45.55 t·hm–2)最高,比小黑麦和饲用豌豆单播分别提高了20.09%和17.00%。相关分析表明,混播群体的鲜草产量与小黑麦株高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5),与豆科牧草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1)。因此,在青海省东部农区推荐‘甘农2号’小黑麦与‘青建1号’饲用豌豆以40?? 60的比例进行混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