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Grifing完全双列杂交分析方法对8个春小麦品种(系)(4个高蛋白材料,4个大穗丰产性材料)的蛋白质含量及其它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收获指数、平均穗粒数、平均穗粒重、有效小穗数和穗长具有较强的正向优势,株高以负向优势为主。高蛋白品系“1032”在株高性状上具有较强的致矮性,其它被研究性状的GCA效应值高;“中8131”具有较强的致矮性和很高的蛋白质含量GCA效应值;高蛋白品系“F93-486”各性状GCA效应值也较高;丰产性品系“93-1037”一般配合力较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5(不育系)×3(恢复系)的 NCⅡ设计,对杂种小麦产量、产量构成因素以及蛋白质含量的生理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成熟期植株总氮同化量和生物产量与蛋白质产量和单株产量相关显著,而与蛋白质含量无显著相关,收获指数与产量呈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氮收获指数与产量正相关而与蛋白质含量无关,穗粒数对穗粒重的作用明显大于千粒重。克穗粒数、穗草比对穗粒数的作用大于花前同化物量;其中粒重的大小主要由灌浆速度所决定,与灌浆持续期关系不大;粒重优势主要是由于 F_1籽粒灌浆速度的提高所造成。  相似文献   

3.
采用5(不育系)×3(恢复系)的NCⅡ设计,对杂种小麦产量、产量构成因素以及蛋白质含量的生理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成熟期植株总氮同化量和生物产量与蛋白质产量和单株产量相关显著,而与蛋白质含量无显著相关,收获指数与产量呈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氮收获指数与产量正相关而与蛋白质含量无关,穗粒数对穗粒重的作用明显大于千粒重。克穗粒数、穗草比对穗粒数的作用大于花前同化物量;其中粒重的大小主要由灌浆速度所决定,与灌浆持续期关系不大;粒重优势主要是由于F_1籽粒灌浆速度的提高所造成。  相似文献   

4.
小麦品质性状和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8个优质品种(系)及其双列杂交的F1为材料,对其品质性状和农艺性状进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杂种优势较强,品质性状杂种优势较弱,其中产量性状杂种优势最强,其顺序为单株产量>生物学产量>千粒重>单株穗数>株高>穗粒数,籽粒蛋白质含量、干面筋含量平均为正向优势,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平均为负向优势,但沉降值组合间差异较大(-21.9627.77),为选择高沉降值品种提供了机会,并对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杂种优势值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1985~1986年,1987年先后测定了240份和208份亲本材料的产量性状、子粒蛋白质、沉降值、和42份材料的湿面筋含量,并分析了蛋白质、沉降值,湿面筋含量与8个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与株粒重、千粒重、穗长呈显著负相关;沉降值与株穗数、株粒重呈显著负相关;湿面筋含量与每穗小穗数、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抽穗期与产量性状及沉降值呈不同程度的负向关、与湿面筋含量无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株高与穗粒数、每穗小穗数及沉降值有负向变化趋势,与穗长、单株粒重,湿面筋含量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采用5(不育系)×3(恢复系)的NCⅡ设计,对杂种小麦产量、产量构成因素以及蛋白质含量的生理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成熟期植株总氮同化量生物产量与蛋白质产量和单株产量相磁显著,而与蛋白质含量无显著相关,收获指数与产量呈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氮收获指数与产量正相关而与蛋白质含量无关,穗粒数对穗粒重的作用明显大于千粒重,克穗粒数、穗粒数、穗草比对穗粒数的作用大于花前同化物量;其中粒重的大  相似文献   

7.
《山东农业科学》2007,(5):F0004-F0004
半冬性.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长方型,一般亩穗数40~50万,平均穗粒数30—38粒,千粒重42~51g。蛋白质含量为51.8%.湿面筋含量34.9%.稳定时间5~8min.适于加工优质面条。  相似文献   

8.
小麦异源(黑麦)重组系主要育种目标性状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小麦异源(黑麦)重组系主要育种目标性状间相关的程度与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抽穗期与小穗数、株高与蛋白质含量、千粒重与穗粒重以及穗粒数与穗粒重均呈极显著的正偏相关。千粒重与穗粒数呈极显著的负偏相关。其余性状间相关均不显著。千粒重和穗粒数的负偏相关对小麦异源(黑麦)重组系的遗传改良有重大影响,打破该相关也相当困难。其次,株高与蛋白质含量以及抽穗期与小穗数的正相关关系对选育多小穗和高蛋白质含量有一定的不利影响。文中对千粒重与穗粒数的协调以及与高蛋白质含量的结合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以6个普通小麦为母本,5个斯卑尔脱小麦和 5个密穗小麦为父本配制6×10种间 NCⅡ双列杂交组合,对其杂种F1的产量及品质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小麦种间杂种在产量上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其中斯卑尔脱小麦与普通小麦所配的30个种间杂交组合产量杂种优势平均为109.24%(43.14%~187.96%),单株穗数及千粒重平均优势较大且与产量优势的相关分别达极显著水平和显著水平;密穗小麦与普通小麦所配的30个种间杂种的杂种优势为77.19%(-2.18%~143.42%),单株穗数和主穗粒数优势较大且与产量优势的相关均达极显著水平。种间杂种的品质指标中籽粒硬度大多降低,但农大3226所配组合均具正向优势,密穗小麦所配种间杂种籽粒蛋白质含量及湿面筋含量低于普通小麦。但是种间杂种沉淀值的杂种优势比较普遍。认为,种间杂种的品质性状在一些组合中比普通小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 12个CHA小麦杂优组合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优势关系分析 ,揭示了CHA小麦杂种优势表现规律和各种优势对产量表现的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 :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平均优势表现大小顺序为 :产量 >穗数 >千粒重>穗粒数 ,各优势对产量超标优势的关联度顺序为产量平均优势 >千粒重超标优势 >穗粒数超标优势 >穗数平均优势>其它。由此反映出在杂优利用研究中进行亲本选配和强优组合筛选时对群体穗数和千粒重、穗粒数的不同要求。  相似文献   

11.
啤用大麦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及部分酿造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啤用大麦的11个农艺性状与小区产量、千粒重、蛋白质含量及α-淀粉酶含量分别进行通径分析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对产量有显著影响的性状为单株粒数、单株粒重、主穗粒重及主穗粒数;对千粒重、α-淀粉酶含量、蛋白质含量等部分酿造品质有显著影响的主要性状为主穗穗长、单株粒重、单株穗数、主穗粒数、分蘖数、基本苗数及有效穗数(指667 m2有效穗数,下同),其中基本苗数和单株粒重的遗传决定系数h2B<50%;主穗粒重、主穗粒数这2个性状受遗传效应的影响较大,同时对千粒重和α-淀粉酶的直接作用效应较大,所以在育种实践中应特别注意该性状的锁定及选择。  相似文献   

12.
太谷核不育小麦主要性状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一个太谷核不育小麦基础群体C0(由10个高蛋白亲本及4个丰产亲本的太谷核不育株等量混合组成)进行三轮单性状集团选择。结果表明:百粒重、穗粒数和蛋白质产量的直接选择效应显著,平均每轮比C0分别增加8.2%、10.1%和11.7%。百粒重和穗粒数的选择效应相互抵销,因此,二者的选择均未使单株产量显著增加。株高、单株产量和蛋白质含量3个性状的直接选择效应不显著,但相关遗传进度分析表明,它们的直接选择仍然有效,在某些地区可以考虑用穗粒数和株粒数来间接选择单株产量。试验结果还表明,蛋白质产量的选择引起单株产量的显著增加,且对蛋白质含量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因此,蛋白质产量可能是单株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同时改良的有效标准。  相似文献   

13.
济宁12号:半冬性。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长方型,一般亩穗数40~50万,平均穗粒数30-38粒。千粒142~51g。蛋白质含量为51.8%,湿面筋含134.9%.稳定时间5~8min,适于加工优质面条。  相似文献   

14.
休闲期施肥覆盖对旱地小麦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休闲期不同施肥、不同覆盖材料对旱地小麦产量、籽粒蛋白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旱地小麦采用休闲期施有机肥可增加穗长、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穗数和经济系数,且显著增产,显著增加了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其产量。无论施有机肥与否,旱地小麦产量表现为地膜覆盖>纸覆盖>不覆盖>尼龙网覆盖,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其产量均以地膜覆盖处理显著最高。结果还表明,休闲期施入有机肥可较大程度地调控旱地小麦成熟期单株农艺性状、灌浆后期籽粒蛋白质含量、成熟期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其产量对不同覆盖物的响应。总之,采用休闲期施有机肥配合地膜覆盖可达到旱地小麦提高产量和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以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天选系列54份冬小麦新品系为材料,研究了产量和品质性状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穗粒数与产量极显著相关,提高冬小麦产量应从增加穗粒数入手。冬小麦新品系的蛋白质含量和沉降值普遍较高,籽粒产量与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呈显著负相关,与其他品质性状相关不显著,提高产量可能会使品质变劣,高产与优质较难同步改良。因此,协调好穗粒数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间的关系,以增加穗粒数为切入点,可能会在获得高产的同时品质也能达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6.
T型杂种小麦单株产量和蛋白质产量表现正向杂种优势,蛋白质含量表现无优势,产量优势表现与生物产量优势和收获指数优势有关,生物产量优势高于收获指数优势,所研究性状一般配合力方差均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但其在遗传总方差中的相对重要性因性状而异,克穗粒数、氮收获指数和顺面积持续期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影响,净同化率、比叶重、穗草比、谷叶比和收获指数既受加性效应又受非加性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用相关和优势指数法分析了27个杂交粳稻的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性和各主要性状的杂种优势的强弱。其结果是各产量构成因素与杂交稻产量相关的顺序为每亩有效穗数>平均每穗总粒数>空壳率>千粒重。抽穗期与每穗总粒数和空壳率没有明显的相关,但与产量却成负相关。杂交粳稻的杂种优势就平均优势看,株高优势强于茎叶重优势,有效穗数优势强于粒重和每穗总粒数优势。但不同组合有差异。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栽培措施对大麦品种92-11与秀麦3号各粒位(顶部、中部、底部)千粒重与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千粒重均以中部为优势位,顶部为劣势位,品种间差异显著,92-11大于秀麦3号.氮肥运筹处理显著影响各粒位的蛋白质含量,表现为生育后期施氮显著提高蛋白质含量,其中底部和中部籽粒增加明显多于顶部籽粒,同时显著增加92-11中部与底部籽粒千粒重.群体大小对粒重和蛋白质含量均有显著的影响,随着单位面积穗数的增加,中部和底部粒位千粒重下降,蛋白质含量增加,但不同粒位蛋白质含量对穗数的反应品种间存在着差异, 92-11以底部籽粒变化较大,而秀麦3号则是顶部籽粒变化较大.去除穗中部籽粒,会大大提高顶部籽粒的粒重,去旗叶处理则使中部与底部籽粒千粒重下降;减源和减库处理均使籽粒蛋白质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9.
同源四倍体大麦的产量性状和蛋白质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12个同源四倍体大麦原种与其二倍体亲本在每穗小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穗重和蛋白质含量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四倍体与二倍体在上述性状上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在每穗小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穗重上,四倍体不如二倍体;而千粒重和蛋白质含量上,四倍体则优于二倍体。四倍体原种间在上述性状上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原种内不同单株在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上亦有很大在变幅。选择对部分原种的结实率有一定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20.
测定了大麦不同穗数株及5个品种(系)不同粒位(顶部、中部和底部)籽粒的粒重、蛋白质含量和发芽率。结果表明:不同穗数株及品种(系)各粒位间籽粒千粒重的差异表现相同的趋势,即中部最大,顶部和底部较小。不同穗数株主茎穗各粒位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最大值,1穗株为顶部,2穗株为中部,3穗株则为底部;各品种(系)主茎穗和分蘖穗不同粒位蛋白含量加权平均值均以秀麦3号为最大,97-33最小,且主茎穗各粒位蛋白含量以顶部为最高,不同穗数株各粒位籽粒发芽速度均以顶部最快,中部和底部相对较慢;品系99-18的发芽整齐度最好,吕系92-11发芽最慢且发芽率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