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刺萼龙葵属茄科植物,原产澳大利亚。在引进澳大利亚绵羊的同时,刺萼龙葵的种子也随其体毛而侵入新疆。本文概述了恶性杂草刺萼龙葵在新疆的发生情况及综合防治技术,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薛爽 《现代农业》2015,(3):41-42
<正>近年来,吉林省大安市的雨水较为充沛,外来入侵生物刺萼龙葵呈暴发性发生,涉及区域广、面积大,对农牧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目前在大安市境内的月亮泡镇、两家子镇、安广镇、新艾里乡等14个乡镇均不同程度地分布有刺萼龙葵。2011年发生面积300多亩,2012年达到12000亩。一、刺萼龙葵的入侵危害刺萼龙葵的入侵不仅会直接对农田生态系统中的棉花和马铃薯等重要农作物造成排挤性危害,还  相似文献   

3.
2010年,朝阳市范围内刺萼龙葵发生面积达到4.3万亩左右,与2009年发生面积基本持平,但经过2年的铲除治理,生长密度有所降低。2010年的重点发生区域依然为大凌河流域、部分撂荒地、铁路、公路两侧。其中大凌河沿岸河滩地以及北票市、朝阳县大凌河流域乡镇依然为刺萼龙葵发生的较重地区。为了科学有效地对刺萼龙葵进行防控,控制其在朝阳市的蔓延和危害,现将刺萼龙葵的形态特征、危害程度和防控关键措施总结以下。  相似文献   

4.
正刺萼龙葵又叫黄花刺茄,为有毒杂草。叶片不规则羽状深裂花黄色,果实球状,叶片、茎、果实均长满尖刺。其适应能力、繁殖能力、传播能力和竞争能力均较强,具有较大的潜在入侵危险性。被认为是谷仓前畜栏等地"讨厌的杂草"。刺萼龙葵最早出现在辽宁,沿着铁路生长。目前辽宁省北票市发生刺萼龙葵的乡镇有9个之多。据初步统计2014~2017年刺萼龙葵发生总面积已达到15.5万多亩。  相似文献   

5.
本文叙述了外来入侵生物刺萼龙葵在大连的分布及危害情况,提出了人工防除、化学技术防除的刺萼龙葵综合防治技术,并指出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外来入侵生物已对世界各国的自然生态系统、农业生产及公众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刺萼龙葵(Solanum rostratum)起源于北美洲,其繁殖和适应能力很强,是具有潜在危险的外来有害杂草。对刺萼龙葵的分布、生物生态学特性、经济和生态影响及其控制和管理措施等进行了系统综述。根据生物生态学特性、潜在危险及管理控制的难度等特点,对刺萼龙葵进行了风险评估,得出其风险值为86,属高度危险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应当高度重视刺萼龙葵的入侵,积极采取措施控制其危害蔓延。  相似文献   

7.
<正>6月中旬,洮南市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的工作人员分别到洮南市18个乡(镇)进行刺萼龙葵长势情况排查工作,发现胡力吐乡、万宝乡、万宝镇、东升乡和那金镇的刺萼龙葵蔓延态势严重。为了加快铲除工作,使刺萼龙葵的铲除工作做得彻底,监测站工作人员和当地干部、农民群众采用人工和化学药剂喷雾等方法  相似文献   

8.
应对刺萼龙葵又叫黄花刺茄,原产于北美洲,为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强,是一种高度危险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刺萼龙葵进行合肥市时有效地灭除。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加全面地预见和了解刺萼龙葵的入侵危害,本研究在收集、分析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采用@RISK软件和蒙特卡洛随机模拟方法,建立了刺萼龙葵对我国玉米产业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评估模型,从直接经济损失和防治费用2个方面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显示,刺萼龙葵可能对我国玉米产业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总值在29.37~350.83亿元,损失率在0.83%~8.92%。  相似文献   

10.
张璐 《现代农业》2011,(10):22-23
文章总结了刺萼龙葵的生物学特性、危害、防控办法,初步摸清了刺萼龙葵在朝阳地区发生的总体情况,提醒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出台具体防治措施,保护区域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11.
<正>刺萼龙葵又叫黄花刺茄,为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为有毒杂草。叶片不规则羽状深裂,花黄色,果实球状,叶片、茎、果实均长满尖刺。单株最多结果992个,单株最大种子产量38000粒。种子发芽率低,萌发时间长,具有休眠机制。刺萼龙葵原产于墨西哥及美国西北部地区,现已遍布美国全境,并扩散到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韩国等地。早在1982年在辽宁省朝阳县就有发现刺萼龙葵报道,后来又相继在吉  相似文献   

12.
《新农业》2019,(23)
刺萼龙葵又名黄花刺茄,属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野生开黄色花朵,植物浑身长满了刺,其生长力非常旺盛。此植物盛产于墨西哥和美国地区,而我国是在河北、吉林个别地区相继发现该物种的存在。目前在本市大凌河流域已经发现大面积的刺萼龙葵,且呈现较为明显的扩张趋势,已侵入到大凌河周边的果树园、蔬菜园以及大面积农作物土地上。必须引起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从刺萼龙葵的特点出发重点分析其危害,从而找出正确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外来入侵植物刺萼龙葵的研究概况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萼龙葵(Solanum rostratumDunal)是世界性检疫杂草,原产北美洲,现已扩散至非洲、亚洲、大洋洲和太平洋群岛的大部分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严重威胁着入侵地区植物的生长、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本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刺萼龙葵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总结与归类,介绍了其生物生态学、化学成分及功效、入侵路线与机制、入侵危害性与防治措施等方面,并提出了展望,旨在对新外来入侵植物刺萼龙葵进行客观认识,制定科学的防治或者利用等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王彩凤  洪源  孙亮 《吉林农业》2010,(11):83-83
刺萼龙葵在白城地区的适应能力、繁殖能力、传播能力和竞争力均较强,具有很大的入侵危险性。文章通过通过几年来对刺萼龙葵的田间调查和疫情监测,对该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和危害情况有了多方了解,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检疫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刺萼龙葵种群的分布格局,为刺萼龙葵的有效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点格局方法,运用Ripley's L函数对不同生境(河滩、草原和荒地)中的刺萼龙葵种群进行点格局及不同植株类型间的关联性分析.[结果]3种生境中的刺萼龙葵不同植株大小类型数量排序均为大型植株>中型植株>小型植株,大型和中型植株以河滩生境最多,草原生境最少.3种生境中,刺萼龙葵在小尺度上均表现为聚集分布,在大尺度上表现为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在河滩生境中,仅中型植株表现出微弱的聚集性;而在草原生境和荒地生境中,在中小尺度上大型植株和中型植株均表现出聚集性,且大型植株相较于中型植株表现出更强的聚集性.在河滩生境中,仅中型植株与小型植株间在小尺度上表现出显著正相关性,大、中、小3种植株类型间随着尺度的增大,不断趋于无相关性或显著负相关;在草原生境和荒地生境的中小尺度内,大、中、小3种刺萼龙葵植株类型间均表现出一定的显著正相关性,随着尺度的增大,不断趋于无相关性或显著负相关.[结论]入侵植物刺萼龙葵的群落空间格局在不同资源环境条件下均呈现有利于种群扩散的分布特征,且不同株型间易形成互利的生态关系,是其成功入侵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正一、刺萼龙葵的来源及特征特性刺萼龙葵原产北美洲和美国西南部,并入侵到加拿大、墨西哥、俄罗斯、乌克兰、奥地利、韩国、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等10多个国家或地区。中国早在1982年在辽宁省朝阳县就有报道,后来又相继在吉林省白城市、河北省张家口市、北京市密云县等地发现了该物种。2005~2007年,在新疆境内也发现了乌鲁木齐县和石河子市两个分布区。刺萼龙葵在美国被列为有害杂草,在加拿大被列为入侵植物,在俄罗斯被  相似文献   

17.
<正>刺萼龙葵是起源于北美的外来恶性有毒杂草,在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快速蔓延,严重危害面积已达480万亩,对农牧业生产和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在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项目的支持下,由环发所退化环境生态修复创新团队牵头,植保所农田杂草监测控制团队以及环保所农业生物多样性利用创新团队科研骨干为核心,开展针对刺萼龙葵综合防控技术协作攻关。项目组通过技术集成,构建了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刺萼龙葵综合防控技术模式,形成了一系列可  相似文献   

18.
基于少花蒺藜草和刺萼龙葵的分布点,结合气候、高程等22个环境因子,利用MaxEnt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评估制约少花蒺藜草和刺萼龙葵存在概率的主要环境变量,在此基础上模拟并划分两者在辽宁省的潜在入侵空间分布,分级划分管控区域,判断扩散风险并制定早期监测预警策略。结果表明,ROC曲线分析法得出少花蒺藜草和刺萼龙葵受试者工作曲线面积(AUC值)分别为0.922和0.938,表明预测结果可靠。基于本研究获取的分布数据的模型结果显示,两者适生区格局基本相同,且具有相同的主导环境响应因子,分别为年平均气温、平均气温日较差、温度年较差、年降雨量、最干月降水量、降雨量季节性变异系数、最暖季降水量、最冷季降水量、海拔。在GIS中将少花蒺藜草和刺萼龙葵的适生区域进行叠加处理,以县(市、区)为管控单元进行分级管理,将管理区域划分为管控区、高风险入侵区、监测区,建议在营口市、盘锦市、沈阳市、铁岭市分布区扩散边缘划定监测阻截带,进行重点监测,从而抑制少花蒺藜草和刺萼龙葵在辽宁省继续扩散蔓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选取刺萼龙葵(Solanum rostratum)入侵地与未入侵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刺萼龙葵对当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Biolog-ECO平板和Illumina Misep高通量测序对刺萼龙葵根际、根围土壤和对照土壤样品进行代谢活性和细菌群落组成分析,同时采用PICRUSt功能预测分析其功能。【结果】刺萼龙葵生长样地中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和代谢多样性显著高于对照(CK),显著增强了对氨基酸类、羧酸类和聚合物等底物的利用率;根际(GJ)、非根际土(GW)的速效钾、速效磷含量显著降低。与未入侵样地相比,刺萼龙葵入侵样地中的土壤细菌多样性显著降低,根际与非根际差异不明显。特定物种的相对丰度产生显著变化,鞘脂菌属(Sphingobium)的相对丰度提高了79倍,Rokubacteriales相对丰度降低了3.3倍;相关性Heatmap结果显示鞘脂菌属(Sphingobium)与速效磷、速效钾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氨基酸类、聚合物类和酚酸类物质代谢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Rokubacteriales与之相反。PICRUSt功能预...  相似文献   

20.
正刺萼龙葵又叫黄花刺茄,为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为有毒杂草。叶片不规则羽状深裂,花黄色,果实球状,叶片、茎、果实均长满尖刺。单株最多结果992个,单株最大种子产量38000粒。种子发芽率低,萌发时间长,具有休眠机制。刺萼龙葵原产于墨西哥及美国西北部地区,现已遍布美国全境,并扩散到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韩国等地。该植物在美国被列为有害杂草,在加拿大被列为入侵植物,在我国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