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山区河道生态防洪堤关键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山区河道的特点,探讨修筑生态防洪堤时的堤线布置、堤型选择、渗流及渗透稳定、河岸边坡整体稳定安全如何与堤防护岸的生态性有机结合等关键问题,结合充分利用当地材料修筑的生态防洪堤典型结构设计方案,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通过水工物理模型试验,对贺江都平河段修建电站前后的水流流态、流速分布和坝下游水面波动进行比较;以及土工试验成果,对岸坡的稳定性和电站蓄泄调度对下游岸坡的影响进行分析,从水力学及土力学方面对都平电站下游河岸崩塌原因进行较为客观的剖析,提出了山区河流上中小型水电站设计与运行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东涌水库是深圳市拟建的一座中型水库,简要介绍了水库主坝的主要设计特点。主坝为粘土心墙坝,坝顶宽8m,最大坝高56m,坝长337m。粘土防渗心墙顶宽为6.0 m,上游坡比为1:0.2,下游坡比为1:0.2,在粘土心墙与坝壳之间,设砂反滤层和碎石砂过渡层。选取典型断面,采用理正系列软件的“渗流分析软件”进行渗流计算及渗透稳定分析;“土石坝边坡稳定分析软件”直接读入渗流计算成果,采用简化毕肖普法自动搜索不同滑弧中心和滑弧半径,求得最小安全系数的滑动面即为最危险滑动面。  相似文献   

4.
为了深入探究水库移民社会稳定风险的演化过程及其演化特征,提高政府各项管理决策的科学性。首先从风险感知视角出发,建立水库移民社会稳定风险传导链与包含经济、政府管理、生活环境和社交的4个一级指标及15项二级指标的风险指标体系;然后基于已建立的风险传导链定性分析风险因素间的因果关系;最后构造水库移民社会稳定风险的系统动力学(SD)演化模型,运用ANP确定各指标基础权重,并结合算例进行风险演化仿真模拟。结果表明:随着资金的投入与政府安抚措施的实施,社会稳定风险值呈现出先快速上升后快速下降最终趋于平缓的总体趋势,其具体特征表现为:第1年至第3年期间的风险量快速累积,在短时间内上涨到峰值,第3年至第6年期间风险值由于各项政策的介入快速下降并于第6年开始风险值逐渐趋于平缓,并保持缓慢下降。  相似文献   

5.
以闽江建溪流域为研究区,建立建溪流域洪水预报模型,比较了误差自回归校正方法、卡尔曼滤波校正方法以及以贝叶斯实时校正技术对流域洪水预报的校正效果。结果表明,3种实时校正方法都能有效提高预报精度,在充分利用实时观测数据对子流域进行实时校正后,七里街的洪水预报精度显著提高。在水量误差方面,贝叶斯方法较好;对于洪峰流量的校正,卡尔曼滤波方法表现较好;对于纳西效率系数,贝叶斯方法适合短预见期预报,而卡尔曼滤波方法对于长预见期的预报较为稳定且能保持高值。  相似文献   

6.
混凝土灌注桩在防洪堤险段处理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大旺防洪堤北江主流迫岸引起堤岸崩塌的白沙深潭,在该防洪堤险段处理中采用混凝土灌注桩并设连梁和砌石挡土墙加抛石护堤脚的处理方法,能较好地控制堤岸崩塌,并可防止堤岸边坡深层滑动及防止堤脚被主流迫岸冲刷,使防洪堤边坡长期安全稳定,根本解决了堤脚被主流冲刷及深槽迫岸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石步子横卧在小河里,象一串长长的省略号。石步子连接着两座大山,东山脚下耸立着一座村小。石步子被洪水淹没了.两山乡亲隔河相望,挥手可辨,却不能你来我往;学生打着伞,高高低低站在河岸上,跺脚,叹气,流泪,却不能走进近在咫尺的学堂。洪水卷走了一把漂亮的小花伞,也卷走了伞下稚嫩的小手。撕心裂肺的恸哭淹没了洪水的吼叫,穿越时空,在两岸乡亲的心田久久回荡。  相似文献   

8.
洞坪拱坝泄洪随机振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三维有限元随机振动法对洞坪拱坝泄洪诱发振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分别探讨了设计洪水和校核洪水情况下洞坪拱坝泄洪期间的振动响应特征和规律,考察了拱坝的抗振安全性,进而探讨提高洞坪拱坝抵抗泄洪振动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9.
基于移动坐标的计算原理,建立移动坐标下的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通过在泥沙运动方程中增加横向输沙项,对该模型进行扩展,使其能较好地模拟弯道环流的横向输沙效应。借助土力学中边坡稳定性理论,对河岸崩塌变形进行数值模拟。将扩展后的模型应用于一概化弯道上,计算结果与现有的认识一致。  相似文献   

10.
长江螺山站四次典型洪水过程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江中游干流螺山水文站为国家Ⅰ粪重点水文站,通过对1954年、1996年、1998年和1999年螺山站4次典型洪水过程的成因和特性进行比较分析;对形成洪水的气候条件、雨量分布、洪水成因、洪水过程等特点以及洪水量级等因素进行研究。对于探讨长江水惠灾害的根治之路,尤其是三峡水利工程蓄水运行后的江湖演变情况,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河流崩岸是我国堤防安全面临的重大问题,汛期前后崩岸诱发大量的滑体进入河道,影响航运,给沿岸人民正常生产生活带来重大影响。针对水流作用下临水岸坡失稳问题,综合考虑坡表静水压力、内部孔隙水压力、边坡几何形状等因素的影响,构建了楔形岸坡稳定计算模型,并结合长江干流芙蓉大堤段崩岸实例,分析了各因素对岸坡稳定的作用。结果表明,坡表与地下水位升降及二者之差,对岸坡稳定影响较大,且水流的淘刷深度也直接影响着岸坡整体稳定。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非稳定渗流对坝体非饱和土体水力梯度的动态变化影响,考虑土体基质吸力与体积含水量的变化关系,建立了非饱和土体的渗流运动微分方程.采用SEEP/W软件对均质土坝在水位降落和上升等工况下的瞬时渗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坝体上游侧、下游侧等不同深度的水力梯度变化值,以探寻坝体不同部位水力梯度在整个渗流历时内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可能发生渗透破坏的主要时间段.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上游侧坝体底部水力梯度会在骤降历时的60%~70%时间段内出现高出稳定渗流期36.4倍的峰值,是最易引发渗流破坏的时间段;坝体上游侧水位变动区土体的水力梯度在上升历时的25%~50%时间段内增加较慢,在50%时间段后迅速增加,增加幅度达30~50倍,水位上升历时的50%时间段之后是其发生水力渗透破坏的主要时间段;水位升降对坝体下游侧土体水力梯度的影响甚微.计算结果可为大坝的调洪运行管理提供可参考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实测河道流量时,往往因为洪水涨落急剧、洪峰历时短无法采用多点法施测流速;或在采用浮标法及缆道流速仪法施测流量时,多采用水面一点法施测流速,而在计算垂线平均流速时涉及水面流速系数的问题.通过对大洋河沙里寨水文站实测的垂线五点流速,建立水面与垂线平均流速相关关系,确定该站水面流速系数.  相似文献   

14.
为了扩大土工织物的应用领域,介绍了利用河床凸岸的砂卵石冲积层作为滤料,采用土工织物起隔离保砂作用,使原河水通过滤层得到净化的河床取水井,并阐明了供水工艺流程,取水井的特点与构造,土工织物的设计,引水管和取水井渗流量的分析计算及技术经济比较。  相似文献   

15.
土坝在水库水位下降期的滑坡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有限元法模拟土坝在水库水位下降过程中的瞬态渗流,在此基础上采用极限平衡法计算土坝临水坡的稳定性。通过时均质土坝和心墙土坝的时比研究,揭示了坝体土料性质、水位降落过程线特征与土坝孔隙水压力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坝坡失稳时所起的作用。研究结果还表明:基于稳定渗流分析的坝坡稳定分析不能考虑孔隙水压力、渗流动水压力的变化及其时坝坡稳定性的影响,因而不能准确评估水库水位下降条件下土坝临水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平原河网一维水流计算模型在洪水期和枯水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原河网在洪水期注重行洪要求,在枯水期要提供一定的用水功能,不同时期的水流变化具有不同的特点,需要了解水流的变化规律以调控河网水位。河网一维水动力模型作为水流模拟的基础,在洪水期和枯水期的边界条件及过流工程的运行方式差异明显,应该综合加以考虑,在洪水水流模型的基础上,对枯水水流模型进行相应局部调整,以适应边界条件的变化状况。通过建立的河网水动力计算模型,结合不同水文时期河网与概化湖泊的水量交换以及边界条件的变化,对研究区实际发生的洪水和枯水水流进行模拟验证。计算分析表明,模型能够适应不同时期的水动力计算要求,且精度相对较高,为平原河网在急流和缓流不同状态下的稳健交替模拟以及普适性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探求从化市水南村部分农田被淹没的主要原因,本文对水南村所在小流域的降雨资料和涌容关系进行了分析。在对流溪河洪水特性和牛心岭电站操作对淹没位置河段水位影响分析的基础上,真实反演出了部分农田被淹没的过程。结果显示,在不考虑淹没区涵洞排水的条件下,采用大坳站和太平场站的平均雨量资料,本次降雨造成淹没区的水位上涨幅度可达2.74 m;淹没区水位经历了两次上涨,第一次主要由产汇流太急造成涵洞排水不及造成,第二次主要是流溪河洪水上涨造成涵洞无法排水所致。未封堵暗渠导致了流溪河洪水倒灌入淹没区,造成最大淹没深度为0.23 m;牛心岭电站操作对淹没区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河道是城市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彻底改善水质、增强河道防洪能力、促进水系的循环、解决河道现状问题是城市建设中较为重要的部分.本文以大凌河为例,设计了四种景观方案,利用物理实验和数值模拟等研究手段,通过流体动力学、计算机数值分析等技术,将植被群及景观岛高度作为水流的主要影响要素进行研究,并对洪水来袭时不同的生态景观方案下河道的水位和流速进行模拟,进而定性分析不同城市生态景观对防洪的影响.该研究对景观防洪的实际应用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水槽试验,探讨了清水作用下由非均匀沙构筑而成的全动床复式河槽的演变特性,包括河床完全粗化后河道稳定宽度及滩岸侵蚀的沿程变化.复式河槽断面构筑而成后,实施倒灌,然后恢复地形,最后用全站仪施测初始河道地形,在试验结束后,相应断面再做精细床面形态测量.复式河槽流量由槽首的矩形堰量测,水位由自动水位仪量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泥沙淤积量的增大,主槽水深变浅;而河道水深变浅,又将会使床面泥沙起动的作用力减小,河道水深将变得更浅.清水作用下的全动床复式河槽达到稳定时,河道稳定宽度将沿程变化;河道完全粗化后,主槽宽度增大,滩岸侵蚀速率在空间上变化趋势表现为越往下游,滩岸侵蚀速度越小;在清水作用下,河道滩岸发生侵蚀,其侵蚀面积有沿程减小的趋势,这与流速沿程的变化相一致.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半干旱区低影响开发建设对城市河流水文系统的可能影响,应用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WMM)和河段水量平衡模型,以秦岭北麓灞河流域为例,对不同重现期及典型降雨过程的降雨径流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并对不同LID措施的流域洪峰、洪量、河流水量、水流流速等量值变化及可能的水质环境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考虑LID措施的流域暴雨洪水计算中,重现期越长,河道内洪峰、洪水总量消减比例越小。设计暴雨重现期小于10年的洪水消减比例最大;流域内城市区低影响开发建设后,滨河带地下水补给量减少;LID措施后径流量减少,可能加重下游水污染。研究揭示了半干旱地区低影响开发建设的河流水文系统变化特征及其可能引起的水环境问题,对更合理地开展城市雨洪管理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