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采果期对桃蛀果蛾幼虫发育及滞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7月在陕西杨陵调查了苹果不同采果期对桃蛀果蛾CarposinasasakiMatsumura幼虫发育进度及其脱果幼虫滞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前摘果可以促进幼虫发育,提早幼虫进入滞育的时间。7月2日、11日和21日采果者,幼虫脱果高峰和50%个体进入滞育出现的时间相互间均各推迟8d左右,说明提高果实成熟度可促进桃蛀果蛾幼虫的发育和滞育。此外讨论了桃蛀果蛾幼虫发育加快和滞育提前的原因,及其在不同寄主间季节生活史趋异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美洲斑潜蝇在温州地区室内饲养1年发生13 ̄14代。一般菜区以蛹越冬,冬季大棚栽培的番茄、茄子和暖冬年份蚕豆大田能以幼虫和蛹同时越冬。11月中旬露地越冬蛹开始进入滞育状态,滞育期长达110天左右,越冬主要寄主是蚕豆,尚有少量白菜,莴苣及茄果,瓜类的幼苗。自然条件下,世代重叠明显。初步明确该虫的发育起点温度为7.53℃(卵、幼虫、蛹的平均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苹果蠹蛾幼虫寄主转移至核桃后的为害习性。【方法】在和田县连续2 a进行室内外幼虫蛀果习性观察。【结果】卵初产半透明色后逐渐加深,卵发育完全后,幼虫咬破卵壳爬出,不取食卵壳,取食核桃的幼虫龄数分为6龄;于叶片上孵化的幼虫,低龄期(1~3龄)取食叶片后转至果实为害,幼虫危害核桃果实时,由外果皮蛀不规则虫道向核仁蛀入,第1代幼虫于4龄开始转果,第2代于3龄末期开始转果,后持续在外果皮为害并多次转果,至幼虫发育完成后脱果,脱果幼虫多自上而下转移至树干60~120 cm范围内结茧化蛹,幼虫存在滞育现象。【结论】苹果蠹蛾共经历6个龄期,不同世代和龄期的幼虫为害习性有所差异,其为害习性受着卵位置、幼虫龄期和果实发育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长光照和短光照条件下,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脱果老熟幼虫分别进行非滞育和滞育发育,探究保幼激素(JH)在2种发育方向调控中的差异,以及该差异过程JH合成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分子基础。【方法】试验首先采用Illumina HiSeqTM 4000测序平台测定了2种生长条件下老熟幼虫头部转录组,qPCR验证转录组数据的准确性,并筛选差异表达的JH合成代谢相关基因;然后结合2种发育方向JH丰度变化差异,进一步分析这些JH相关基因在此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试验共获得了39 330 876条序列读取片段,有效转录组数据44.35 Gb (SRA登录号:PRJNA495711),组装拼接获得56 723个单基因簇(unigene),平均长度963 bp,其中1 kb以上的unigene有16 343条,经过BLASTX比对成功注释27 180个unigene。2种光照条件下桃小脱果老熟幼虫JH丰度无显著差异;长光照桃小老熟幼虫进行非滞育发育,2 d后进入长茧,虫体JH丰度比初脱果少量增加;而短光照老熟幼虫滞育发育进入圆茧,JH含量比2 d前初脱果增...  相似文献   

5.
不同寄主上桃蛀果蛾的滞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桃蚊果蛾Carposina sasakii在杏,桃,枣,苹果,海红,梨,槟子,山楂,酸枣等寄主幼虫的滞育情况和年发生代数,研究了杏和海红上幼虫滞育对光周期的反应。结果表明,桃蚊果蛾在桃,枣和枰果上一年发生1-2代,50%个体进入滞育时间在8月上旬;在杏,海,红,梨,槟子,山楂和酸枣上一年只发生1代;滞育的临界光周期,在杏上略长于12h;海红上接近15h。讨论了滞育在桃蚊果蛾生活史趋异和物种分  相似文献   

6.
不同寄主上桃蛀果蛾的滞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了桃蛀果蛾Carposinasasaki在杏、桃、枣、苹果、海红、梨、槟子、山楂、酸枣等寄主上幼虫的滞育情况和年发生代数,研究了杏和海红上幼虫滞育对光周期的反应。结果表明,桃蛀果蛾在桃、枣和苹果上一年发生1~2代,50%个体进入滞育时间在8月上旬;在杏、海红、梨、槟子、山楂和酸枣上一年只发生1代;滞育的临界光周期,在杏上略长于12h,海红上接近15h.讨论了滞育在桃蛀果蛾生活史趋异和物种分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棉铃虫对滞育因子的感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人工诱导滞育的方法,对棉铃虫对滞育因子的感受情况作了研究。结果表明,棉铃虫对滞育因子的感受是一个逐步累积的过程,不存在某个龄期对滞育因子特别敏感。在淮北只有当幼虫在低温(22℃)和短日照(12h)不发育,并使低温保持到末龄幼虫和预蛹阶段才能使棉铃虫有较高的滞育度。在22℃,12h光照条件下淮北地区棉铃虫滞育的临界诱导虫态为3龄幼虫。  相似文献   

8.
桃蛀果蛾(Carposina sasnkxi Matsumura)是重要的蛀果害虫,危害寄主多,且在不同寄主上表现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不同[1,2]。徐启茂等曾对苹果和山植桃蛀果蛾的深滞育幼虫的血淋巴和混合组织匀浆液的醋酶同工酶进行了比较分析[5]。本文采用聚丙烯酸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技术,对苹果、枣和酸枣3种寄主上的桃蛀果蛾滞育幼虫和初出土幼虫的醋酶同工酶作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9.
二化螟温带和亚热带地理种群的滞育特征与抗寒性差异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了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北京和福州两个地理种群滞育诱导、低温存活、过冷却点和滞育幼虫抗寒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北京种群在22℃、25℃和28℃下滞育诱导的临界光周期分别为13 h 55 min、13 h 44 min和13 h 6 min,显著长于福州种群的12 h 35 min、12 h 30 min和12 h 25 min。采自于北京的田间种群滞育幼虫过冷却点达-15.13℃,显著低于北京实验种群(-8.28℃)和福州实验种群(-7.60℃),表明自然环境的调节与诱导作用和滞育幼虫的抗寒性高度相关。在-25℃~-10℃测试范围内,随着温度下降,二化螟滞育幼虫的死亡率明显上升,但不同种群的死亡率有明显差异。在相同低温下北京实验种群的半致死时间(LT50)长于福州种群,表明随着地理纬度的上升,二化螟种群的耐寒性增强。二化螟滞育与非滞育幼虫的体重差异显著,滞育幼虫体内含水量低于非滞育幼虫,但蛋白质及糖的含量均高于非滞育幼虫,表明幼虫体内蛋白质、糖和水含量与抗寒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棉红铃虫4龄漫行期滞育幼虫中后胸背板表皮高度皱缩,由外向内呈明暗相间的抛物线型片层结构;非滞育幼虫表皮不皱缩,呈明暗相单质上线型片层结构。漫行期滞育幼虫雌雄个体表皮厚度无明显差异,分别为27.89μ和23.75μ,是非滞育型幼虫对应性别的3.01倍和2.88倍。  相似文献   

11.
研制了一种适宜亚洲玉米螟幼虫滞育解除的新型装置,装置由托盘、带孔泡沫板、透明圆柱管和脱脂棉4个部件组成。其方法是,将泡沫板置于盛有少量水分的托盘上、将装有亚洲玉米螟滞育幼虫,两端塞有脱脂棉的透明圆柱管插入泡沫板小孔内,然后将整个托盘置于诱导发育的条件下,观察滞育幼虫的化蛹情况。该方法模拟了亚洲玉米螟滞育幼虫解除的外环境,满足了滞育幼虫解除对水分的需求。该方法用于广东惠州(简称HZ)、江西永修(YX)、安微合肥(HF)、山东泰安(TA)、河北廊坊(LF)和辽宁沈阳(SY)6个不同地理种群亚洲玉米螟的滞育解除试验,滞育幼虫在光周期L∶D=18∶6和25℃下及在春季自然条件下化蛹成功率都在85%以上。本方法操作简便,还可直接用于亚洲玉米螟的越冬代幼虫化蛹进度的观察及成虫发生期的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12.
二化螟主要以滞育高龄幼虫越冬,其越冬幼虫主要以水稻和茭白为寄主,其在寄主上的分布、年龄结构及冬后发育、越冬存活率等方面都具有一定规律.  相似文献   

13.
二化螟滞育及抗寒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化螟以老熟幼虫进入滞育状态而越冬,短光照是诱导其滞育的关键因子.冬季的低温是昆虫越冬的直接障碍,不同种类及不同发育阶段、不同个体的昆虫抗寒性差异极大.通过稻芽荸荠喂饲法,测定了二化螟在不同温度和光周期下的临界光周期;并通过茭白喂饲法测定了滞育幼虫与非滞育幼虫体重、含水量,以及滞育幼虫过冷却点,初步研究了二化螟滞育以及抗寒性.结果如下:(1)北京种群在22 ℃、25 ℃、28 ℃下的临界光周期分别为12 h 25 min、12 h 30 min、12 h 35 min;两地理种群之间差异显著,且有随着纬度升高而临界光周期延长的趋势;(2)滞育幼虫的含水量比非滞育幼虫的低,平均体重大于非滞育幼虫;(3)滞育幼虫的平均过冷却点明显小于非滞育幼虫,因而其抗寒性增强.  相似文献   

14.
棉红铃虫安庆种群的漫行期滞育幼虫,对溴氰菊酯和敌敌畏的LD50值(ug/g)分别为该种群第一代田间花虫(4龄幼虫)的9.12倍和3.08倍。增效测定发现,增效醚(Pb)和磷酸三苯脂(TPP)对溴氰菊酯均有显著的增效作用,漫行期滞育幼虫的致死率较一代田间花虫略强。漫行期滞育幼虫的致死率较一代田间花虫略强。漫行期滞育幼虫中肠,脂肪体,体壁及整体的酯酶活力分别是第一代田间花虫的1.73,2.05.2...  相似文献   

15.
用气相色谱法对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na(Gehin)成虫、麦穗幼虫、秋季滞育幼虫、冬季滞育幼虫和翌年春季活动幼虫保幼激素滴度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在麦红吸浆虫成虫和幼虫的不同阶段,都可检测到保幼激素Ⅲ的存在。比较而言,成虫保幼激素Ⅲ的滴度高于麦穗幼虫和秋季滞育幼虫,但明显低于冬季滞育幼虫和翌年出土幼虫。  相似文献   

16.
桃蛀果蛾寄主间生活史与杂交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25℃恒温、14.5 ̄15.0h光照条件下,比较了杏、苹果、枣、桃、酸枣、山楂、海红、石榴等8种寄主上桃蛀果蛾越冬幼虫出土和成虫羽化的时间差异,并进行了杂交试验,结果表明,幼虫出土和成虫化时期在寄主间差异明显;不同寄主来源的成虫间容易杂交,并产生可育的F1代。F1代滞育率差异悬殊,表明不同寄主上的桃蛀果蛾临界光周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不同滞育时间对豆天蛾幼虫的影响,本研究测定了豆天蛾幼虫体内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及肠道代谢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滞育时间的豆天蛾幼虫体内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且在滞育后期(150 d)达到最高值。滞育150 d的豆天蛾幼虫体内18种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与对照相比,滞育60 d豆天蛾幼虫体内亚油酸含量降低0.030个百分点(P<0.05),滞育30 d、90 d、120 d、150 d豆天蛾幼虫体内亚麻酸含量分别高于对照0.140个百分点、0.060个百分点、0.060个百分点、0.080个百分点(P<0.05)。滞育30 d豆天蛾幼虫肠道碱性磷酸酶、己糖激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P<0.05),滞育120 d时达到最高值;海藻糖酶、丙酮酸激酶活性在滞育90 d达到最高值;滞育120 d山梨醇脱氢酶活性最高,比对照高18.37%(P<0.05)。综上所述,滞育期的豆天蛾幼虫营养价值提高,代谢酶活性波动明显。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新疆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不同地理种群在(27±1)℃的恒温条件下,光照时数为4~20 h之间时的光周期反应.结果表明,光周期和不同地理区域对亚洲玉米螟幼虫发育历期有极显著性影响,两因素交互作用对亚洲玉米螟幼虫发育历期有极显著性影响.焉耆、塔城、昌吉种群的临界光周期为LD14:10 h,乌鲁木齐、哈密种群的临界光周期为LD15:9 h.新疆不同地理种群亚洲玉米螟在光照时间时数为8~12 h之间时幼虫的发育历期最长,滞育诱导率最高.并且光照时数长于14 h时,随着光照时数的增加,反而幼虫发育历期缩短,滞育率降低.光周期和亚洲玉米螟发育历期负相关,即光照延长,亚洲玉米螟幼虫发育历期缩短.不同地理区域和亚洲玉米螟发育历期正相关,即北纬度升高,亚洲玉米螟幼虫发育历期延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小麦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是最重要的小麦害虫之一,滞育使其度过酷暑和严寒。本研究旨在探讨小麦吸浆虫小热激蛋白(small heat shock protein,sHsp)基因Hsp21.9在滞育中的作用。【方法】利用RACE和RT-PCR技术从小麦吸浆虫滞育前幼虫中克隆Hsp21.9全长cDNA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核苷酸和编码蛋白特性进行分析;采用RT-qPCR技术分析Hsp21.9在滞育进程(滞育前、滞育、滞育后静息期和滞育后发育)不同阶段幼虫及夏滞育幼虫在短期(≤120 min)极端高温(35—50℃)和越冬幼虫在短期(≤120 min)极端低温(0—-15℃)胁迫下的表达模式;通过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诱导表达及纯化其编码蛋白,采用吸光值法测定重组蛋白抑制猪心苹果酸脱氢酶(malate dehydrogenase,MDH)热聚沉的能力。【结果】克隆获得了cDNA全长为1 087 bp的小麦吸浆虫Hsp21.9,命名为SmHsp21.9(GenBank登录号:KT749988),其开放阅读框长度为582 bp,编码193个氨基酸,其中谷...  相似文献   

20.
在室内条件下,柑桔大实蝇呈现较强的抗寒能力;在0℃条件下,少数幼虫可成活29天,多数可成活20天以上;在3℃以上时,幼虫死亡率仅为3%-7%,93%以上的幼虫能完成化蛹,蛹的抗寒能力较幼虫弱,在3℃处理30天,蛹全部死亡;6℃处理30天,26.6%的蛹能忌化。柑桔大实蝇滞育性强,以蛹为滞育虫态;6℃处理30天即可解除滞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