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2~1993年利用系统分离和接种的实验方法研究了小麦雪霉叶枯病菌在病残体和土壤中的越夏情况。病田土壤表面和20cm耕层内的小麦残秆在弃置5~7个月后都可分离出病菌,用残秆接种能引起小麦幼苗发病,用UGA选择性培养基平板涂布法,由麦收后5个月的病田0~20cm耕层土壤中直接分离出病原茵,其密度为每克土壤1200~3206个菌落形成单位。用病田土壤接种亦能引起小麦幼苗发病。以上试验结果表明,小麦雪霉叶枯病菌接种体可在小麦病残秆和病田土壤中越夏并保持其致病性。  相似文献   

2.
小麦雪霉叶枯病菌侵染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和日照时间对小麦雪霉叶枯病菌侵染和寄主发病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分生孢子萌发和初生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0 ̄30℃,适温11 ̄28℃,较低温度有得利于病菌侵入及寄主病叶和病斑数的增多,较高的温度有利于侵入菌丝的扩展和病斑增大;20℃时相对湿度高于93%,侵染才会发生;在日照0 ̄24h的条件下,均能侵染和发病,而以6h以内为最适。  相似文献   

3.
室内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霉腐格氏霉(Ceriachianivalis)侵染小麦的适宜温度为17℃,20℃以上有利于病菌在寄生组织中扩展。在相对温度93%以上的条件下,2~3d病害就会普遍发生,持续时间越长,发病越严重。光强8000~100001x每天光照6h最适于病菌侵入和扩展,长时间光照不利于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4.
从红麻茎枯病标本中分离出茎枯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镜检其形态特征,红麻接种茎枯菌后对发病因子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发病适温28℃,饱和湿度有利于发病;孢子悬液最适含量为5.5×103个.mL-1以上,其含量愈高发病情况愈严重;病菌主要侵染麻秆,其次叶片,典型病斑梭形,表生黑色绒毛状霉层,分生孢子多为单生,倒棍棒状,3-26个假隔膜;菌丝和孢子皆能直接或从伤口侵入麻秆发病;幼苗10 d内为感病期;嫩叶易感病;不同品种接种后在麻秆上产生的病斑长度和病情指数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早熟禾锈病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工接种实验结果证明,哈尔滨市早熟禾锈病是由冠锈菌引起的,其转主寄主为:小叶鼠李、金刚鼠李和东北鼠李。该病菌主要以冬孢子越冬,也有少量夏孢子可以越冬。用夏孢子人工接种潜育期为9 ̄14d,用锈孢子人工接种在20℃时潜育期为8 ̄12d。早熟禾锈病的发病高峰期一般在8月上旬 ̄9月上旬,病情的轻重与降雨量关系较大。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用火烧去草坪上的干枯叶能推迟和降低发病率10%;定期合理修剪草坪,茬高8c  相似文献   

6.
三唑酮防治小麦雪霉叶枯病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唑酮100μg/mL可完全抑制小麦雪霉叶枯病菌分生孢子萌发,25μg/mL即可引起90%芽管畸变。离体叶碟法和盆栽幼苗法测定表明,三唑酮有较强的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田间药效试验确认该剂能有效地控制成株叶斑和叶枯。在小麦条锈病流行区,可用三唑酮常规喷雾,兼治该两种病害。田间用药量应不低于10~15g/亩。  相似文献   

7.
孢子萌发试验证实速保利对小麦雪霉叶枯病菌分生孢子芽管有强烈的致畸作用,6.25μg·mL ̄(-1)浓度即可使82.3%的芽管畸变。离体叶碟法和盆栽幼苗法药效测定结果表明,速保利有优异的保护和治疗活性,可有效地抑制该病菌的侵入和在植株体内扩展。田间药效测定证明速保利具有较宽的施药时间范围,低浓度药液即可有效地控制成株叶枯病。一次施药可兼治多种病害。  相似文献   

8.
小麦孢囊线虫病的研究:Ⅱ.病原燕麦孢囊线虫的孵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湖北天门小麦病田土壤中分离的燕麦孢囊线虫接种,并种植小麦,待小麦收割后,于不同时间内分离孢囊,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孵化试验。结果表明,在室温下,旬平均9-12℃x孵出的幼虫总数多。在15±1℃恒温下,孢囊孵出的幼虫显高于20℃,10℃,5℃的处理。黄棕壤土浸液,小麦根汁5倍液有抑制孢囊孵化的作用,小麦根叶汁10倍液对孢囊孵化无显影响,小麦根汁20倍液对孢囊孵化有利。室外自然条件下,6-10月线虫  相似文献   

9.
雪霉叶枯病菌毒素对小麦叶片PAL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不同抗雪霉叶枯病的小麦品种,分别接种雪霉叶枯菌粗毒素液和分生孢子,测定了小麦叶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变化,初步讨论了毒素在病害发生过程中的致病机理。结果表明:粗毒素液和分子孢子都有提高PAL活性的作用,但二者刺激的强度不同,毒素处理大于分生孢子接种,抗病品种大于感病品种。测定不同浓度粗毒素液处理的小麦叶片PAL活性表明,小麦叶片用40%的粗毒素液处理,叶内PAL活性值最高;低浓度的毒素  相似文献   

10.
对粗砂潮土小麦不同施肥灌水制研究结果表明:砂质潮土施肥后立即灌水,小麦产量和土壤耕层水解氮含量显著降低,与施前灌水相比,小麦产量减低7.26%~11.86%;0~20cm及20~40cm土壤水解氮分别降低59.2%和35.8%,因此,该土壤应避免施肥后立即灌水;同时,氮肥以基施和返青期追施各半为宜。  相似文献   

11.
东北地区优质高产大豆的土壤和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东北地区大豆产量和品质与该地区环境条件的关系,由于该地区土壤腐殖质层厚,有机质含量在4%以上,养分丰富,中性至微酸性反应,壤质土,土壤紧实度适中,容重1.1 ̄1.4g/cm&3,5 ̄9月降水在500 ̄600mm,5 ̄9月特别是8月气温偏低,在19 ̄20℃,土壤和环境条件都适宜大豆生长,因此,东北地区大豆种植面积大、产量高、品质好。  相似文献   

12.
火烧迹地土壤磷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磷是酸性土壤中限制林木生长的重要因素,火烧迹地中磷素营养的变化,对苗木的生长发育和林木更新有着重要的作用,对火烧后的森林土壤营养含量变化的研究表明,火烧后磷的含量迅速增加,特别是火烧强度较大的火烧迹地(S)的有效磷含量与对照(C)相比比较,S迹地0 ̄5cm深度增加33倍,5 ̄10cm增加64.5倍,10 ̄15cm增加12.5倍,且磷含量的增加与火烧强度有关。幼苗对磷的吸收及礤生长也与火烧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用小麦白粉病菌11个生理小种的混合菌种,对内蒙古地区小麦近缘野生植物的5个属12个种34份材料进行接种,全部接种成功。用其中5个属10个种27份小麦近缘野生植物产生的白粉病菌,对小麦进行回接,亦全部回接成功。小麦白粉病菌生理小种对小麦近缘野生植物的寄生,像在小麦上一样,有明显的寄生专化性。感病小麦近缘野生植物对小麦白粉病的感病性,随生育期增长而下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光降解地膜残片进入土壤耕层后,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农作物生长状况的影响;另对光降解地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当光降解地膜残片累积于土壤20-50a时,只要残片小于4X4cm ̄2,对土壤团聚体、比重、容重、毛管水、饱和水、入渗水、水分蒸发及土壤化学性质均不构成污染,对作物无毒害。残片大于4X4cm ̄2(含该值)时,土壤部分物理性状受到较显著影响。试验结果还指出,光降解膜与普通地膜的增产效果一样,还能降低环境污染,使其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降低至普通地膜的20%。  相似文献   

15.
速保利防治小麦雪霉叶枯病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孢子萌发试验证害速保利对小麦雪霉叶枯病菌分生孢子芽管有强烈的致畸作用,6.25μg.mL^-1浓度即可使82.3%的芽管畸变,离体叶碟法和盆栽幼苗法药效测定结果表明,速保利有优异的保护和治疗活性,可有效地抑制该病菌的侵入和在植株体内扩展。田间药效测定证明速保利具有较宽的施药时间范围,低浓度药液即可有效地控制成株叶枯病,一次施药可兼治多种病害。  相似文献   

16.
蔬菜根结线虫病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蔬菜根结线虫在江西1年发生5-6代;主要以卵、幼虫和雌虫在病根、病残体和病土中越冬,以卵囊团在土壤中存活力最强,在5 ̄50cm土层中均可越冬。10℃以上开始生长发育,12℃以上侵染寄主,25 ̄30℃生长发育最好,42℃4h死亡,55℃10min死亡。5月初开始发病,6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为发病高峰期,11月中旬以后以卵、幼虫和雌虫越冬。  相似文献   

17.
采用高2.3m,阔6m的大棚,在棚内再用长1.7m,两头插入地下20cm,小拱棚,而成为双膜覆盖,地面再加薄膜覆盖栽培,草莓果实采收期比露地早3 ̄6个月,最早在11月下旬,迟至12月下旬,采收天数在140 ̄200d之间,至次年6月上旬,1hm^2产值在12 ̄19.5万元,比露地高5 ̄6倍。主要栽培技术为:①选用休眠浅的好品种;②培育壮苗,适时定值;③适时保温,防矮化;④防止病虫害及葡萄茎的侧芽发生  相似文献   

18.
1症状 苗枯:是由种子带菌或土壤中病残体带菌侵染所致,造成幼苗枯黄弱小,发病严重的引起死苗,当田间湿度较大时,枯死苗上可见粉红色霉状物.茎基腐:幼苗出土到小麦成熟均可发病,发病株茎基部组织受害,变褐、腐烂,进而整株枯死.秆腐:一般在穗下第一、二节发病,叶鞘上初出现水浸状褪绿斑,后扩展为淡褐色至红褐色不规则形病斑,病部以上枯黄,甚至不能正常抽穗.穗腐:病菌在小麦抽齐穗至扬花侵染发病,感病后小穗和颖壳上出现淡褐色水浸状病斑,后扩展至穗轴,造成局部小穗枯死或穗轴感病点以上部位枯死,籽粒干瘪,形成白穗,田间湿度大时病部表面出现粉红色霉层.  相似文献   

19.
水稻对细菌性病害的抗性与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抗性反应不同的水稻品种接种白叶枯病菌和细菌性条斑病菌幼苗叶片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健康叶片的PPO活性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与品种的抗性无关;在接菌叶,抗病品种的酶活性与对照接近,个别品种增加明显,而感病品种酶活力明显下降。抗性反应不同品种接种白叶枯病菌后PPO的变化趋势不因土壤中N肥的变化而改变。同一品种对白叶枯病菌不同毒力菌株和两种病害的反应与品种和病原的表型特征有关。因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陕西关中麦区多个县区小麦赤霉病与地下水位关系的分析,发现地下水位与小麦赤霉病菌载体玉残秆的产壳率,产壳指数以及田间病穗率均有显著的相关性,地下水位既影响病菌的生长发育和侵染,也影响小麦品种的发病程度,因此地下水位可作为小麦赤霉病的流行分区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